五年级语文学情调研试卷
得分_________
一、书写检测(3 分)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10 分)
tān lán máo dùn wū yè lā ji biān cè
( ) ( ) ( ) ( ) ( )
xīn jiāng lián páng xié zuò tuǒ tiē shuō huǎng
( ) ( ) ( ) ( ) ( )
2.下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2 分)。
A. 机械.(xiè) 迫不急待 凶相毕.露(完全)
B.惊叹不已.(停 ) 枝繁叶茂 鸟栖.(qī)虫居
C.痛悼.(dào) 画龙点晴 名副.其实(符合)
3.在括号里填写上合适的词语,使它和后面的词语能够搭配。(4 分)
( )错误 ( )态度 改变( ) 提高( )
4.生活语文。(6 分)
(1)2012 年 6 月 1 日,上冈小学的全体学生把亲手制作的贺卡寄给了远在四川灾区的儿童们,
并祝他们节日快乐,虽然礼物并不贵重,但表达了孩子们的一片深情。这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句歇后语)。
(2)五(1)班学生在上冈小学艺术节上的精彩表演,全是因为他们平日里刻苦训练的结果,真
是 。(填一句谚语)
(3)我们很多小朋友因为不善于观察而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事物。请你用一句名言来劝告他
们: 。
5.照样子,猜一猜,再填上人物名称。(2 分)
例:演讲 每天四问 校长 (陶 行 知)
(1)作家 《海燕之歌》 前苏联 ( )
(2)伟人 改革开放 中国 ( )
6.句子七彩屏。(8 分)
(1)照样子,写句子。(2 分)
树的幸福,在于以翠绿点染土地,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捧给世界以绿阴和果实。所以,树在风中
飒飒地歌唱。
河流的幸福,在于 。所以,河流在 。
(2)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2 分)
星期日,妈妈春游带我去盐城公园。(2 分)
(3)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写成拟人句)(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尔基认为“给”的时候是付出,是帮助,快乐着别人,也快乐着自己。高尔基认为“给”比
“拿”幸福。(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直通车。(15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1)
(2)农村生活多么令人向往啊!你看“牧童骑黄牛,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欢闹。“一曲
高歌一樽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是宁静。(2)
(3)从那永不信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 ,
。”(2)
(4)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_______,________。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____________,又敏捷的
向前________________,再用前脚___________蝉壳用力_________,_________的蝉尾就出来了。
整个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4)
(5)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_________。霎时间,只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点上眼睛的
龙___________。游客们____________,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____________。(3)
(6)半学期已经下来,从课本上,我们认识了许多人,有 ______ 、 ______ 等人,给你印象最
深的是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三、阅读感悟
(一)《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选段(9)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
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少愉快
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在片段中的意思。(2)
给:________________ 拿:__________________
2.片段中两个“美好的东西”分别指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
3.回答问题
(1)儿子回家后,高尔基看到儿子在小岛上栽的花都开放了,这是他会怎么想?(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时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学
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学
号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高尔基写这封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二)那姐妹俩
去年春天,我去一个贫困山区采访。
那天,我走进一家昏暗的屋子里,看到了眼前的一切:破铜烂铁和废纸张残器具随处可见,一
个小女孩低头忙着将各种各样的废品分门别类地码整齐,墙壁上贴满了奖状。那些奖状引起了我的
注意:每一张奖状上,无一例外都写着两个名字:程思爱、程思晴,似乎每次表彰都是两个人同时
获得。但仔细一看,就发现并非如此。每张奖状,最初只有一个名字,另一个名字的字迹歪歪斜
斜,分明是后来添上去的。
小女孩发现我在打量奖状,主动说话了:“我叫程思晴,姐姐叫程思爱。”
我问:“你姐姐呢?”
思晴:“我姐姐去学校读书了。”
我找了个小板凳,坐下,问:“你干吗不去上学?”思晴的脸瞬间红了,她低下头,将脑袋埋
进两膝间:“我明天才去上学,今天该姐姐上学。”
我惊奇地问:“你们姐妹俩轮流去读书?”“嗯。”思晴的声音比蚊子哼得还低。
我很吃惊,一边帮思晴整理废品,一边和她攀谈起来。
我很快知道,她家的生活很艰难:毫无收入的妈妈只能靠捡破烂维持全家人的日常生活,再
供两个孩子读书就很困难了。这样一来,思爱和思睛这对 10 岁的双胞胎姐妹,只能轮流去学校读
同一班级,真是一条奇特的“妙计”。
这对可怜的姐妹,每天只能有一个去学校读书,另一个要么随妈妈去拾荒捡破烂,要么待在家
里清理废品并进行分类。到了晚上,去学校读书的那个就当“老师”,把当天学来的知识全部
“教”给另一个。
至于考试,赶上哪个去学校,哪个就当考生……
思晴越说兴致越高,她指着满墙的奖状骄傲地说:“叔叔,你看,我和姐姐老考第一,又都是班干
部,学习委员轮着当,同学们常把我俩当小老师,有不懂的就问我们……”
我望着思晴那张沾着黑色泥渍却无比明媚的小脸,心里说不上是欣慰还是沉重。
1.文中的姐妹分别叫 _________和 ___________,请用横线画出表现她们家生活艰难的句子。(2)
2.文中的“奇特的妙计”具体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张奖状最初只有一个名
字,另一个名字的字迹歪歪斜斜”,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3.“思晴的脸瞬间红了,她低下头,将脑袋埋进两膝间”,此时思晴心里可能在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4.读了这篇文章,请你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展示台。(30 分)
同学们,你肯定也遇到过感动的事情吧?一个小小的动作,或是一个关切的眼神,抑或是一句暖心的话语……在
感恩节即将来临之际,请写一写让你感动的一件事情吧!1、围绕“感动”构文,写出让你最感动的一件事情;2、
事例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的事情;3、400 字左右。
100
200
300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