殽之战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字词,加深对古汉语语法的理解,培养语感。
2.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常识。
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体现出的《左传》的艺术成就。
说明:
作为一篇文言文,首先要把它看作语言材料,要通过课文巩固学过的语言知识,培养语感。所以必须进行课前预习,先要过字词关,必要的话可以让学生全文翻译,并且应该反复诵读以培养语感。但是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还要将语言背后的东西挖出来。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教给学生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本文选自《左传》,《左传》不仅仅是历史著作,更是文学著作,所以可以引导学生以课文为依托,通过细读文本来总结《左传》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字词过关对课文理解准确的基础上分析课文写战争和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2.难点:对课文中外交辞令的理解与赏析。
说明:
因为高超的叙事艺术,《左传》被刘知几在《史通》中称为“叙事之最”。《左传》叙事很注重事件的前因后果,战争描写在这一点上特别突出,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描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以及对各国关系的影响。《左传》的记人也是十分出色的,将人物放在历史事件中体现其性格特征。课文中的许多人物如蹇叔、穆公、弦高、原轸都栩栩如生,总结这些任务的个性有助于加深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婉而有致,有时妙趣横生,可谓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对此进行赏析,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更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介绍《左传》
提供背景
1.“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史,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春秋》记事太简,《左传》就是为这部经书作解释的“传”。另外还有《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2. “殽之战”发生的背景: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有时结盟,有时开战。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后来秦穆公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晋献公的儿子——流亡在外的重耳,并支持他回国取得政权,重耳也就是晋文公。 “殽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依附楚国的郑国,秦穆公却背着晋国,单独与郑结盟,并留下杞子等人助郑防守,以对付晋国。
1.学生回忆学过的《曹刿论战》,回忆“五经”是哪五部经书。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春秋的形势和对秦晋两国的认识。
1.知识性的东西要掌握。
2.课文内容距离现实比较远,不进行背景介绍将使学生无法理解殽之战中各国的反应,也难以理解人物的语言行为如栾枝所说的“未报秦施”。
分析情节
解读人物
1.细读课文,分段解析,然后宏观概括课文内容。请同学总结文章写了哪些片段。总结叙事特点:和《曹刿论战》类似,文章对战争前的准备、交战双方及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花费笔墨很多,真正的战争过程却比较简略,这也是《左传》描写战争经常采用的方法。
2.秦穆公为何询问蹇叔的意见?他对蹇叔的态度体现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3.你从王孙满论师中读出了什么?
4.弦高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5.先轸的特点是什么?
6.秦伯悔过体现出什么?
补充:《尚书·秦誓》中秦穆公解释自己为何急着要出征:“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那是因为自己忧愁时间流逝,霸业未成。又面对全军将士检讨自己未听蹇叔的意见:“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
7.蹇叔的话在情节的展开中是如何一一得到印证的?
1.学生课堂阅读概括。主要内容:蹇叔哭师、王孙满论秦师、弦高犒师、郑穆公逐客、殽之战、文嬴释囚、秦伯悔过。
2.秦穆公已经打定主意袭郑,“访诸蹇叔”只是为了寻求支持,而非真正想听不同的意见。这体现出他的刚愎自用。
3.体现了王孙满的聪明敏锐,观察细致,也为秦军的失败做好了铺垫。
4.弦高能够随机应变,十分机智,并且具有爱国精神。
5.先轸与栾枝的论争体现出他的多谋善断,对国君释囚的愤怒体现出他的耿直刚烈。
6.知错能改。
7. “弦高犒师”和“郑穆公逐客”印证了“郑必知之”、“远主备之”。“败秦师于郩”印证了“晋人御师必于郩”。这些体现了蹇叔的高瞻远瞩,料事如神。
只有细读文本,才能体会作者写文章的思路、叙述方式、详略处理的方法及人物个性的塑造方法等等,才能体会到文章的妙处。
分析片段
体会语言
1.细读“郑穆公逐客”部分,体会皇武子的话是什么意思。
2.细读阳处父追孟明一段。为何阳处父要释左骖,以晋襄公的名义赠孟明?孟明的话中“三年,将拜君赐”到底是什么意思?
1.学生讨论如果家里有自己不喜欢的客人,想逐客,会用什么方法。可能是暗示,如看表等等。皇武子是客气地赶杞子等人走。
2.阳处父赠马,是想要骗孟明下船。以晋襄公的名义更正式,按礼节孟明要下船拜谢。孟明看透了这一点,不肯下船,在船上稽首。孟明的话明含感激,暗藏杀机。拜君赐的意思其实是复仇。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里面体现出来的外交辞令之美,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读出味道来,激发学习兴趣。
课后作业
扩展阅读
1.熟读课文。
2.阅读《左传》中《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及《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泛读,了解大意。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前两篇可以帮助进一步了解左传写战争的艺术。后一篇与本文的背景有关,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左传》记人的艺术。
思路点拨
作为文言文,语言层面的教学任务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先字词再思想和艺术,一种是两者穿插。前一种的好处是比较明确和集中,后一种的好处是不枯燥。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选择。在分析文章时,也可以不采用按段分析,而采取全文总体概括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重点分析作者如何处理详略,写人记事用什么手法或者人物语言与身份地位以及当时形势有何关联等等。
练习举隅
1.假定你是郑国的大夫,请你试着为国君分析此次战争的情况,并就国家以后的外交关系提出一些建议。
2.请分组合作将“文嬴释囚”部分写成一个剧本,并在课下排演,进行课本剧表演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