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青岛市高三二模试题及答案(理数)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2青岛市高三二模试题及答案(理数)

ID:612406

大小:73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三自评试题 数学(理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2B 铅笔和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 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 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参考公式:锥体的体积公式为: 1 3V Sh ,其中 S 为锥体的底面积, h 为锥体的高.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 , 3M m  ,  22 7 3 0,N x x x x     Z ,如果 M N   ,则 m 等于 A. 1 B. 2 C. 2 或 1 D. 3 2  2.设复数 21z i  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 2 3z z 的虚部为 A. 2i B. 0 C. 10 D. 2 3.“ 4a  ”是“对任意的实数 x , 2 1 2 3x x a    成立”的 A.充分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4.已知函数 2log , 0 ( ) 9 1, 0x x x f x x     ,则  3 1( (1)) log 2f f f 的值是 A. 7 B. 2 C.5 D.3 5.设 m ,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 ,  , 是三个不同的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 //  , m  , n  ,则 //m n ; ②若 m  , //m  ,则  ; ③ 若 n  , n  , m  ,则 m  ; ④ 若  ,   , m  ,则 m  . 其中错误..命题的序号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6.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 b 的值为31, 则图中判断框内①处应填 A. 3 B. 4 C. 5 D. 6 7.函数  29 5y x   的图象上存在不同的三点到原点的距离构成等比数列,则以下 不可能成为该等比数列的公比的数是 A. 3 4 B. 2 C. 3 D. 5 8.以下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①命题“存在 Rx , 2 2 0x x   ”的否定是:“不存在 Rx , 2 2 0x x   ”; ②函数 1 3 1( ) ( )2 xf x x  的零点在区间 1 1( , )3 2 内; ③已知随机变量 服从正态分布 2(1, )N  , ( 4) 0.79P    ,则 ( 2) 0.21P     ; ④函数 ( ) x xf x e e  的图象的切线的斜率的最大值是 2 ; ⑤线性回归直线  y bx a  恒过样本中心  ,x y ,且至少过一个样本点. A.1 B. 2 C. 3 D. 4 开始 结束 1, 1a b  a  ①? 2 1b b  1a a  输出b 是 否 9.设 22(1 3 ) 40a x dx   ,则二项式 2 6( )ax x  展开式中不含.. 3x 项的系数和是 A. 160 B.160 C.161 D. 161 10.已知函数 1 π( ) cos , [ , ]2 2 2f x x x x     , 0 1sin 2x  , 0 π[ , ]2 2x   ,那么下面命 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① ( )f x 的最大值为 0( )f x ② ( )f x 的最小值为 0( )f x ③ ( )f x 在 0[ , ]2 x 上是增函数 ④ ( )f x 在 0 π[ , ]2x 上是增函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是一个正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的 A.外接球的半径为 3 3 B.体积为 3 C.表面积为 6 3 1  D.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6 3  12.已知直线  1y k x  与抛物线 2: 4C y x 相交于 A 、 B 两点, F 为抛物线 C 的焦点,若 2FA FB ,则 k = A. 2 2 3  B. 2 3  C. 1 3  D. 2 3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9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3.若 tan 2,  则sin cos   . 14.已知直线 y x a  与圆 2 2 4x y  交于 A 、 B 两点,且 0OA OB   ,其中 O 为坐 标原点,则正实数 a 的值为 . 3 111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15.设 x 、 y 满足约束条件 3 6 0 2 0 0, 0 x y x y x y           ,则目标函数 2 2z x y  的最大值为 . 16.已知函数  f x 的定义域为 1 5, ,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 f x 的导函数  y f x 的 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  f x 的命题: ①函数  f x 的极大值点为 0 , 4 ; ②函数  f x 在  0 2, 上是减函 数; ③如果当  1x ,t  时,  f x 的最大值是 2,那么t 的最 大值为 4; ④当1 2a  时,函数  y f x a  有 4 个零点; ⑤函数  y f x a  的零点个数可能为 0、1、2、3、4 个.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4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 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向量 )cos,(sin),sin3,(sin xxnxxm  ,设函数 nmxf )( ,若函数 )(xg 的图象与 )(xf 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Ⅰ)求函数 )(xg 在区间     6,4  上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 x 的值; (Ⅱ)在 ABC 中, cba ,, 分别是角 CBA ,, 的对边, A 为锐角,若 2 3)()(  AgAf , 7 cb , ABC 的面积为 32 ,求边 a 的长. x -1 0 4 5  f x 1 2 2 1 A B C 1A 1B 1C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在多面体 1 1 1ABC A B C 中,四边形 1 1ABB A 是正 方形, 1AC AB  , 1 1AC A B BC  , 1 1 //B C BC , 1 1 1 2B C  BC . (Ⅰ)求证: 1 //AB 面 1 1AC C ; (Ⅱ)求二面角 1 1C AC B  的余弦值的大小.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甲居住在城镇的 A 处,准备开 车到单位 B 处上班,若该地各路段发生堵车事件都是相 互独立的,且在同一路段发生堵车事件最多只有一次, 发生堵车事件的概率如图(例如, A → C → D 算作两 个路段:路段 AC 发生堵车事件的概率为 10 1 ,路段CD 发生堵车事件的概率为 15 1 ,且甲在每个路段只能按箭头 指的方向前进). (Ⅰ)请你为其选择一条由 A 到 B 的路线,使得途中发 生堵车事件的概率最小; (Ⅱ)若记路线 A →C → F → B 中遇到堵车次数为随机变量 ,求 的分布列及 E .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集合  2 1, NA x x n n      ,  6 3, NB x x n n      , 设 nS 是等差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若 na 的任一项 BAan  ,且首项 1a 是 A B 中的最 大数, 10750 300S    . (Ⅰ)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 nb 满足 13 92( )2 na n nb   ,令 nT  2 4 6 224( )nb b b b    ,试比较 nT A B C D E F 1 5 1 6 1 10 1 12 1 15 1 20 3 20 与 48 2 1 n n  的大小.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函数     232 3 2f x ln x x   . (Ⅰ)求函数  y f x 的极大值; (Ⅱ)令      23 12g x f x x m x    ( m 为实常数),试判断函数  g x 的单调性; (Ⅲ)若对任意 1 1 6 3x ,     ,不等式   3 0a ln x ln f x x      均成立,求实数 a 的取 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 14 分)已知椭圆 1C 、抛物线 2C 的焦点均在 x 轴上, 1C 的中心和 2C 的 顶 点 均 为 坐标原点 O ,从每 条 曲 线 上 各取两个点,将其坐 标 记 录 于 表中: ( Ⅰ ) 求 1 2C C、 的 标 准 方 程; (Ⅱ)请问是否存在直线 l 同时满足条件:(ⅰ)过 2C 的焦点 F ;(ⅱ)与 1C 交于不同两点Q 、 R ,且满足OQ OR  ?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Ⅲ)已知椭圆 1C 的左顶点为 A ,过 A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 AM 、 AN 分别另交椭圆于 M 、 N 两点.当直线 AM 的斜率变化时,直线 MN 是否过 x 轴上的一定点,若过定点, 请给出证明,并求出该定点坐标;若不过定点,请说明理由. x 3 2 4 2 y 2 3 0 4 2 2 高三自评试题 数学(理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C D B A B B D C C A D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3. 2 5 14. 2 15. 52 16.①②⑤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4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 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Ⅰ)由题意得: 2 1 cos2 3( ) sin 3sin cos sin 22 2 xf x x x x x    1 sin(2 )2 6x    ………………………………………………………2 分 所以 )62sin(2 1)(  xxg ………………………………………………3 分 因为     6,4 x ,所以     6,3 2 62 x 所以当 262  x 即 6 x 时,函数 )(xg 在区间     6,4  上的最大值为 2 1 . ……………………………………………6 分 (Ⅱ)由 2 3)()(  AgAf 得: 2 3)62sin()62sin(1   AA 化简得: 2 12cos A 又因为 0 2A   ,解得: 3 A …………………………………………9 分 由题意知: 32sin2 1  AbcS ABC ,解得 8bc , 又 7 cb ,所以 2 2 2 22 cos ( ) 2 (1 cos )a b c bc A b c bc A       149 2 8 (1 ) 252       故所求边 a 的长为5 . …………………………………………………………………12 分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Ⅰ)取 BC 的中点 E ,连结 AE , 1C E , 1B E  1 1 //B C BC , 1 1B C  1 2 BC , 1 1 1 1// ,B C EC B C EC  , 四边形 1 1CEB C 为平行四边形, 从而 1 1//B E C C ,  1C C  面 1 1AC C , 1B E  面 1 1AC C  1 //B E 面 1 1AC C ………………………………………………………………2 分  1 1 //B C BC , 1 1B C  1 2 BC , 1 1 1 1// ,B C BE B C BE  四边形 1 1BB C E 为平行四边形  1 1//B B C E ,且 1B B  1C E 又 1 1ABB A 是正方形, 1 1//A A C E ,且 1A A  1C E 故 1 1AEC A 为平行四边形, 1 1//AE AC  1 1AC  面 1 1AC C , AE  面 1 1AC C  //AE 面 1 1AC C ………………………………………………………………4 分  1AE B E E ,面 1 //B AE 面 1 1AC C 1A 1B 1C A B C E z x y  1AB  面 1B AE , 1 //AB 面 1 1AC C ………………………………………6 分 (Ⅱ)四边形 1 1ABB A 为正方形,  1 1A A AB AC   , 1A A AB  1 2A B  , 1 1AC A B  1 2AC  由勾股定理可得: 1 90A AC   , 1A A AC ,  AB AC A , 1A A  面 ABC ,  1 1AC A B BC  , 2BC  由勾股定理可得: 90BAC   ,  AB AC …………………………………8 分 故以 A 为原点,以 AC 为 x 轴建立坐标系如图,则 1 1 1 1(1,0,0), (0,0,1), ( , ,1)2 2C A C , (0,1,0)B ,所以 1 ( 1,0,1)CA   , 1 1 1( , ,1)2 2CC   , 1 (0, 1,1)BA   , 1 1 1( , ,1)2 2BC   . 设面 1 1AC C 的法向量为 1 ( , , )n x y z ,由 1 1 1 10, 0n CA n CC        0 1 1 02 2 x z x y z       ,令 1z  ,则 1 (1, 1,1)n   设面 1 1AC B 的法向量为 2 ( , , )n m n k ,则 2 1 2 10, 0n BA n BC       则 0 1 1 02 2 n k m n k       ,令 1k  ,则 2 ( 1,1,1)n   …………………………10 分 所以 1 2 1 2 1 2 1 1 1 1cos , 33 3 n nn n n n              设二面角 1 1C AC B  的平面角为 , 1 2,n n   所以   1cos cos 3      ……………………………………………………12 分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Ⅰ)记路段 AC 发生堵车事件为 AC ,各路段发生堵车事件的记法与此类同.因为各 路段发生堵车事件都是独立的,且在同一路段发生堵车事件最多只有一次,所以路线 A →C → D → B 中遇到堵车的概率为        1 1 1P P AC CD DB P AC P CD P DB           1 1 1 1P AC P CD P DB               9 14 5 31 10 15 6 10      ……………………………………………………………………2 分 同理:路线 A →C → F → B 中遇到堵车的概率为 2P  1- P ( AC ·CF · FB )= 800 239(小 于 3 10 ) ………………………………………………………………………4 分 路线 A → E → F → B 中遇到堵车的概率为 3P    911 300P AE EF FB    (大于 3 10 ) 显然要使得由 A 到 B 的路线途中发生堵车事件的概率最小,只可能在以上三条路线中选择. 因此选择路线 A →C → F → B ,可使得途中发生堵车事件的概率最小 …………6 分 (Ⅱ)路线 A →C → F → B 中遇到堵车次数 可取值为 0,1,2,3.  0P     561 800P AC CF FB    ,        1P P AC CF FB P AC CF FB P AC CF FB            1 17 11 9 3 11 9 17 1 637 10 20 12 10 20 12 10 20 12 2400          ,        2P P AC CF FB P AC CF FB P AC CF FB           1 3 11 1 17 1 9 3 1 77 10 20 12 10 20 12 10 20 12 2400           ,     1 3 1 13 10 20 12 800P P AC CF FB         . 所以 的分布列为 …………………………………………………………9 分 ∴ E = 561 637 77 1 10 1 2 3800 2400 2400 800 3         ………………12 分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 (Ⅰ)根据题设可得: 集合 A 中所有的元素可以组成以 3 为首项, 2 为公差的递减等 差数列;集合 B 中所有的元素可以组成以 3 为首项, 6 为公差的递减等差数列. 由此可得,对任意的  Nn ,有 BBA  A B 中的最大数为 3 ,即 1 3a   …………………………………………2 分 设等差数列 na 的公差为 d ,则 3 ( 1)na n d    , 1 10 10 10( ) 45 302 a aS d   因为 10750 300S    ,  750 45 30 300d     ,即 616  d 由于 B 中所有的元素可以组成以 3 为首项, 6 为公差的递减等差数列 所以 )0,(6  mZmmd ,由 16 6 6m     2m  ,所以 12d …………5 分 所以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为 9 12na n  (  Nn ) ………………………6 分 (Ⅱ) 13 92 2( ) ( )2 2 na n n nb    2 4 6 2 1 1[1 ( ) ] 12 224( ) 24 24(1 )1 21 2 n n n nT b b b b             ………………………7 分 48 24 48 24(2 2 1)242 1 2 2 1 2 (2 1) n n n n n n nT n n n          0 1 2 3 P 800 561 2400 637 2400 77 1 800 于是确定 nT 与 48 2 1 n n  的大小关系等价于比较 2n 与 2 1n  的大小 由 2 2 1 1   , 22 2 2 1   , 32 2 3 1   , 42 2 4 1   , 可猜想当 3n  时, 2 2 1n n  …………………………………………………………9 分 证明如下: 证法 1:(1)当 3n  时,由上验算可知成立. (2)假设 n k 时, 2 2 1k k  , 则 12 2 2 2(2 1) 4 2 2( 1) 1 (2 1) 2( 1) 1k k k k k k k               所以当 1n k  时猜想也成立 根据(1)(2)可知 ,对一切 3n  的正整数,都有 2 2 1n n  当 1,2n  时, 48 2 1n nT n   ,当 3n  时 48 2 1n nT n   ………………………………12 分 证法 2:当 3n  时 0 1 1 0 1 12 (1 1) 2 2 2 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C C C C C C C C n n               当 1,2n  时, 48 2 1n nT n   ,当 3n  时 48 2 1n nT n   ………………………………12 分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Ⅰ)     232 3 2f x ln x x   ,   y f x 的定义域为 2 3 ,     ; 由于     19 1 3 3 2 x x f x x         ,由   10 3f x x    , 当 2 1 3 3x ,     时,   0f x  ;当 1 3x ,     时,   0f x  .   y f x 在 2 1 3 3,    上为增函数;在 1 3 ,   上为减函数, 从而   1 133 6f x f ln     极大 . ………………………………………3 分 (Ⅱ)      ln 2 3 1g x x m x    , 2 3x        3 1 2 13 12 3 2 3 m x mg x mx x         ,………………………………………4 分 1 当 1 0m   ,即 1m  时,   3 2 3g x x    0 ,  g x 在 2 3 ,     上为增函数;…………………………………………………………5 分 ②当 1 0m   ,即 1m  时,         2 13 1 3 13 1 2 1 2 3 2 3 mm x mm x mg x x x            . 由     2 10 3 1 mg x x m       ,    2 1 2 1 3 1 3 1 m m m                , (ⅰ)若 1m  ,则   2 1 2 3 1 3 m m    , 2 3x   时,   0g x  ,  g x 在 2 3 ,     上为增函数;…………………………………………………………7 分 (ⅱ)若 1m  ,则   2 1 2 3 1 3 m m    ,   2 2 1,3 3 1 mx m        时,   0g x  ;   2 1 ,3 1 mx m        时,   0g x  ,  g x 在   2 2 1 3 3 1 m, m       上为增函数,在   2 1 3 1 m ,m       上为减函数. 综上可知:当 1m  时,  g x 在 2 3 ,     上为增函数; 当 1m  时,  g x 在   2 2 1 3 3 1 m, m       上为增函数,在   2 1 3 1 m ,m       上为减函数. …………………………9 分 (Ⅲ)由   3 0a ln x ln f x x      3 02 3a ln x ln x     , 1 1 6 3x ,     , 3 60 2 3 5ln lnx    ,而 0a ln x  , 要对任意 1 1 6 3x ,     ,不等式   3 0a ln x ln f x x      均成立,必须: 3 2 3ln x 与 a ln x 不同时为 0. ………………………………………………………11 分 因当且仅当 1 3x  时, 3 2 3ln x =0,所以为满足题意必有 1 03a ln  , 即 1 3a ln . …………………………………………………………………12 分 22.(本小题满分 14 分) 解:(Ⅰ)设抛物线  2 2 : 2 0C y mx m  ,则有   2 2 0y m xx   ,据此验证 4 个点知  3, 2 3 、 4, 4 在抛物线上,易求 xyC 4: 2 2  …………………2 分 设 1C : 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把点(  2,0)( 2 , 2 2 )代入得:         1 2 12 14 22 2 ba a       1 4 2 2 b a ∴ 1C 方程为 14 2 2  yx ………………………………………………………4 分 (Ⅱ)容易验证直线 l 的斜率不存在时,不满足题意; 当直线l 斜率存在时,假设存在直线l 过抛物线焦点 (1,0)F ,设其方程为 ( 1)y k x  ,与 1C 的交点坐标为  1 1,Q x y ,  2 2,R x y 由 2 2 14 ( 1) x y y k x       消去 y ,得 2 2 2 2(1 4 ) 8 4( 1) 0k x k x k     , 于是 2 1 2 2 8 1 4 kx x k    , 2 1 2 2 4( 1) 1 4 kx x k   …………① ……………………7 分 2 1 2 1 2 1 2 1 2( 1) ( 1) [ ( ) 1]y y k x k x k x x x x        即 2 2 2 2 1 2 2 2 2 4( 1) 8 3( 1) 1 4 1 4 1 4 k k ky y k k k k         ……② 由OQ OR  ,即 0OQ OR   ,得 (*)02121  yyxx 将①、②代入(*)式,得 2 2 2 2 2 2 4( 1) 3 4 0 1 4 1 4 1 4 k k k k k k        ,解得 2k   ; 所以存在直线l 满足条件,且l 的方程为: 2 2y x  或 2 2y x   …………………9 分 (Ⅲ)设直线 AM 的斜率为 k  0k  ,则 AM : ( 2)y k x  , AN : 1 ( 2)y xk    则 2 2 ( 2), 1,4 y k x x y     化简得: 2 2 2 2(1 4 ) 16 16 4 0k x k x k     . ∵此方程有一根为 2 ,∴ 2 2 2 8 1 4M kx k    2 4 1 4M ky k   同理可得 2 2 2 8 4N kx k    2 4 4N ky k    ………………………………………………11 分 则 2 2 2 2 2 2 2 4 4 54 1 4 2 8 2 8 4( 1) 4 1 4 MN k k kk kk k k k k k         所以 MN 的直线方程为 2 2 2 2 4 5 2 8( )1 4 4( 1) 1 4 k k ky xk k k       令 0y  ,则 2 2 2 2 16 ( 1) 2 8 6 5 (1 4 ) 1 4 5 k k kx k k k       . 所以直线 MN 过 x 轴上的一定点 6( ,0)5  ………………………………………………14 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