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文科数学回归教材 2函数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2文科数学回归教材 2函数

ID:612469

大小:558.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新课标——回归教材 函 数 1.函数 :f A B 的概念.理解注意(1): A B、 都是非空数集;(2)任意性:集合 A 中的任意一 个元素 x ;(3)唯一性:在集合 B 中有唯一确定的数 ( )f x 和它对应;(3)定不定:集合 A 一定是 函数的定义域,集合 B 不一定是函数的值域,函数值域一定是集合 B 的子集. 典例:(1)函数图像与直线 ( )x m m R  至多有一个公共点,但与直线 ( )y n n R  的公共 点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任意个. (2)已知 {( , ) | ( ), }, {( , ) | 1}A x y y f x x F B x y x     ,则集合 A B 中元素有 0 或 1 个; (3)若函数 21 2 42y x x   的定义域、值域都是闭区间[2,2 ]b ,则 b = 2 . 2.同一函数.函数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而值域可由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唯一 确定,因此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相同时,它们一定为同一函数. 典例:若一系列函数的解析式相同,值域相同,但其定义域不同,则称这些函数为“孪生函 数”,那么解析式为 2y x ,值域为{4,1}的“孪生函数”共有 9 个. 3.映射 :f A B 的概念.理解注意:映射是函数概念的推广,表现在集合 A B、 可以为任意 非空集合,不一定是表示数,可以是其它人或事物本身. 典 例 :(1) 设 集 合 { 1,0,1}, {1,2,3,4,5}M N   , 映 射 :f M N 满 足 条 件 “ 对 任 意 的 x M , ( )x f x 是奇数”,这样的映射 f 有 12 个; (2)设 2:f x x 是集合 A 到集合 B 的映射,若 {1,2}B  ,则 A B 一定是  1或 . 4.求函数定义域的常用方法(一切函数问题:定义域优先) (1)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 解析式 求定义域 解析式 求定义域 解析式 求定义域 ( ) (ny u x n 为偶数) ( ) 0u x  1 ( )y u x  ( ) 0u x  0[ ( )]y u x ( ) 0u x  logay x ( a R , 1a ) 0x  tany x ( )2x k k Z    典例:(1)函数    2 4 lg 3 x xy x   的定义域是 [0,2) (2,3) (3,4)  ; (2)若函数 2 7 4 3 kxy kx kx    的定义域为 R,则 k  3 4[0, ) ; (3)函数 ( )f x 定义域是[ , ]a b ,且 0b a   ,则函数 ( ) ( ) ( )F x f x f x   定义域是 [ , ]a a ; (4)设函数 2( ) lg( 2 1)f x ax x   ,①若 ( )f x 的定义域是 R,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②若 ( )f x 的 值域是 R,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答:① 1a  ; ② 0 1a  ) (2)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实际问题 有意义 实际问题 有意义 实际问题 有意义 三角形中 0 A   ,最大角 3  , 最小角 3  距离或弧长或 面积或体积等 为正数 年月日等 为正整数 (3)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简单函数定义域 复合函数定义域 求法备注 若已知 ( )f x 的定义域为[ , ]a b 则 [ ( )]f g x 的定义域由不等式 ( )a g x b  解出 解不等式 复合函数定义域 简单函数定义域 求法备注 若 [ ( )]f g x 的定义域为[ , ]a b 则 ( )f x 的定义域为 ( )g x 在[ , ]a b 上的值域 求值域法 典例:(1)若函数 ( )y f x 的定义域为 12[ ,2],则 2(log )f x 的定义域为 4}| 2{x x  ; (2)若函数 2( 1)f x  的定义域为[ 2,1) ,则函数 ( )f x 的定义域为 [1,5]x . 5.求函数值域(最值)的方法: (1)配方法——二次函数(二次函数在给出区间上的最值有两类:一是求闭区间[ , ]m n 上 的最值;二是求区间定(动),对称轴动(定)的最值问题.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勿忘数形 结合,注意“两看”: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典例:(1)函数 2 2 5, [ 1,2]y x x x     的值域是 [4,8] ; (2)已知 2( ) 4( 1) 3( )f x ax a x x     在 2x  时有最大值,则 a 1[ , )2   ; (2)换元法——通过换元把一个较复杂的函数变为简单易求值域的函数,其函数特征是 函数解析式含有根式. 典例:(1) 22sin 3cos 1y x x   的值域为 178[ 4, ] ; (2) 2 1 1y x x    的值域为 [3, ) ;(令 1 0x t   ,注意:换元要等价); (3) sin cos sin cosy x x x x    的值域为 12[ 1, 2]  ;( 4sin cos 2 sin( )t x x x     …) (4) 24 9y x x    的值域为 [1,3 2 4] ;(令 3cos ( )x    …) (3)函数有界性法——利用已学过函数的有界性,如三角函数的有界性. 典例:函数 2sin 1 1 siny     , 3 1 3 x xy   , 2sin 1 1 cosy     值域分别是: 312 2( , ],(0,1),( , ]  ; (4)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典例:(1)求 1 (1 9)y x xx     , 2 2 9 (1 sin )sin xy x   , 5 32 log 1xy x   的值域 为 80 119 2(0, ) [ ,9] R、 、 ; (5)数形结合法——函数解析式具有明显的某种几何意义,如两点的距离、直线斜率等. 典例:(1)若点 2 2{( , ) | 1}P x y x y   ,则 2 y x 及 2y x 的取值范围 3 3 3 3[ , ] [ 5, 5] 、 ; (2)函数 2 2( 2) ( 8)y x x    的值域 [10, ) ; (3)函数 2 26 13 4 5y x x x x      的值域 [ 34, ) 注意:异侧和最小,同侧差最大. (6)判别式法——分式函数(分子或分母中有一个是二次),其定义域通常为 R 典例:(1)函数 22 ( 1) x xy  的值域 [ 1,1] (2)若 2 3 2 8log 1 mx x ny x    的定义域为 R,值域为[0,2],求常数 ,m n 的值(答: 5m n  ) (7)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 2 ( , )a b ab a b R    求函数的最值或值域. 其题型特征解析式是和式时要求积为定值,解析式是积时要求和为定值,不过有时须要 用到拆项、添项和平方等技巧. 典例:(1) 2 by k x   型,可直接用不等式性质,如函数 2 3 2y x   的值域 3 2(0, ] . (2) 2x m x ny mx n     型, ,如函数 2 1 1 x xy x    的值域 ( , 3] [1, )   (3) 2 bxy x mx n    型,如①函数 21 xy x   的值域 1 12 2[ , ] ;②函数 2 3 xy x   的值域 12[0, ] . (4) 设 1 2, , ,x a a y 成等差数列, 1 2, , ,x b b y 成等比数列,则 2 1 2 1 2 ( )a a bb  的取值范围是 ( ,0] [4, )  . (8)导数法——一般适用于高次多项式函数. 典例:函数 3 2( ) 2 4 40f x x x x   , [ 3,3]x  的最小值是 48 . 提醒:(1)写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时,你按要求写成集合形式了吗? (2)函数的最值与值域之间有何关系? 典例:函数 3 ( 1 3,y x x    且 )x Z 的值域是 { 3,0,3,6,9} ,不要错觉为 [ 3,9] . 6.分段函数的概念.分段函数是在其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分别用几个不同的式子来表 示对应关系的函数,它是一类较特殊的函数.在求分段函数的值 0( )f x 时,一定首先要判断 0x 属于定义域的哪个子集,然后再代相应的关系式;分段函数的值域应是其定义域内不同子 集上各关系式的取值范围的并集. 典例:(1)设函数 2( 1) , ( 1)( ) 4 1.( 1) x xf x x x        ,则不等式 ( ) 1f x  的解集为 ( , 2] [0,10]   ; (2)已知 1 ( 0)( ) 1 ( 0) xf x x          ,则不等式 ( 2) ( 2) 5x x f x    的解集是 3 2( , ] . 7.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 (1)待定 系数 法—— 已知所求函数的类型(二次函 数的表达形式有三种:一般 式: 2( )f x ax bx c   ;顶点式: 2( ) ( )f x a x m n   ;零点式: 1 2( ) ( )( )f x a x x x x   ,要会根据已 知条件的特点,灵活地选用二次函数的表达形式. 典例:若 ( )f x 为二次函数,且 ( 2) ( 2)f x f x    ,且 f(0)=1,图象在 x 轴上截得的线段 长为 2 2 ,求 ( )f x 的解析式.(答: 21( ) 2 12f x x x   ) (2)代换(配凑)法——已知形如 ( ( ))f g x 的表达式,求 ( )f x 的表达式. 典例:(1)已知 2(1 cos ) sin ,f x x  求  2f x 的解析式(答: 2 4 2( ) 2 , [ 2, 2]f x x x x     ); 这里需值得注意的是所求解析式的定义域的等价性,即 ( )f x 的定义域应是 ( )g x 的值域. (2)若 2 2 1 1( )f x xx x    ,则函数 ( 1)f x  = 2 2 3x x  ; (3)若 ( )( )y f x x R  是奇函数,且 3( ) (1 )( 0)f x x x x   ,那么 ( ,0)x  时, ( )f x = 3(1 )x x . (3)方程的思想——已知条件是含有 ( )f x 及另外一个函数的等式,可抓住等式的特征对 等式的进行赋值,从而得到关于 ( )f x 及另外一个函数的方程组. 典例:(1)已知 ( ) 2 ( ) 3 2f x f x x    ,求 ( )f x 的解析式(答: 2( ) 3 3f x x   ); (2)已知 ( )f x 是奇函数, ( )g x 是偶函数,且 ( )f x + ( )g x = 1 1x  ,则 ( )f x = 2 1 x x  . 8.函数的奇偶性. (1)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的特征: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为此确定函数的奇 偶性时,务必先判定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典例:若 ( )f x 2sin(3 ), [2 5 ,3 ]x x       为奇函数,其中 (0,2 )  ,则   值是 0 ; (2)确定函数奇偶性的常用方法(若函数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①定义法: 典例:(1)判断函数 2 | 4 | 4 9 xy x    的奇偶性 奇函数_. (2)判断函数 4 4( ) sin cos2 cosf x x x x   的奇偶性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 ②利用函数奇偶性定义的等价形式: ( ) ( ) 0f x f x   或 ( ) 1( ) f x f x    ( ( ) 0f x  ). 典例:判断 1 1( ) ( )2 1 2xf x x  的奇偶性 偶函数 . ③图像法: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典例:判断 1,( 0)( ) 1.( 0) x xf x x x      的奇偶性 奇函数 . (3)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①奇(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完全相同(反). ②若 ( )f x 为偶函数,则 ( ) ( ) (| |)f x f x f x   . 典例:若偶函数 ( )( )f x x R 在 ( ,0) 上单调递减,且 1( )3f =2,则不等式 1 8 (log ) 2f x  的解 集为 12(0, ) (2, ) ④若奇函数 ( )f x 定义域中含有 0,则必有 (0) 0f  .故 (0) 0f  是 ( )f x 为奇函数的既不 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典例:若 2 2( ) 2 1 x x a af x     为奇函数,则实数 a = 1 . ⑤定义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任意一个函数,都可表示成“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 数的和(或差)”. 典例:设 ( )f x 是定义域为 R 的任一函数, ( ) ( )( ) 2 f x f xF x   , ( ) ( )( ) 2 f x f xG x   . ①判断 ( )F x 与 ( )G x 的奇偶性; 答案: ( ) ( )F x G x为偶函数, 为奇函数 ; ②若将函数 ( ) lg(10 1)xf x   ,表示成一个奇函数 ( )g x 和一个偶函数 ( )h x 之和,则 ( )g x = 2x ⑥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特点是:“内偶则偶,内奇同外”. ⑦既奇又偶函数有无穷多个( ( ) 0f x  ,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一个数集). 9.函数的单调性. (1)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或单调区间的常用方法: ①在解答题中常用:定义法(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导数法(在区间 ( , )a b 内, 若总有 ( ) 0f x  ,则 ( )f x 为增函数;反之,若 ( )f x 在区间 ( , )a b 内为增函数,则 ( ) 0f x  ,请注 意两者的区别所在. 典例:已知函数 3( )f x x ax  在区间[1, ) 上是增函数,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3] ; ②在小题中还可用数形结合法、特殊值法等等,特别要注意双勾函数 ( , )by ax a b Rx    图 象和单调性在解题中的运用:增区间为 ( , ],[ , )b ba a   ,减区间为[ ,0)b a 和 (0, ]b a . 典例:(1)若函数 2( ) 2( 1) 2f x x a x    在 ( ,4] 上是减函数,则 a 取值范围是 3a   ; (2)已知函数 1( ) 2 axf x x   在区间  2,  上为增函数,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12( , ) ; (3)若函数    log ( 4) 0, 1a xaf x x a a    且 的值域为 R,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0 4 1a a  且 ; ③复合函数法:复合函数单调性的特点是同增异减. 典例:函数 2 0.5log ( 2 )y x x  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1,2) . 特别提醒:求单调区间时,第一,勿忘定义域; 典例:若 2( ) log ( 3)af x x ax   在区间 ( , ]2 a 上为减函数,则 a 的取值范围 (1,2 3) ; 第二,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不一定能添加符号“  ”和“或”; 第三,单调区间应该用区间表示,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第四,你注意到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逆用了吗?①比较大小;②解不等式;③求参数范围. 典例:已知奇函数 ( )f x 是定义在 ( 2,2) 上的减函数,若 ( 1) (2 1) 0f m f m    ,求实数 m 的 取值范围.(答: 1 22 3m   ) 10. 常见的图象变换 ①  y f x a  ( 0)a  的图象是把函数  y f x 图象沿 x 轴向左平移 a 个单位得到的. 典例:设 ( ) 2 , ( )xf x g x 的图像与 (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 y x 对称, ( )h x 的图像由 ( )g x 的图像向右平移 1 个单位得到,则 ( )h x 为 2( ) log ( 1)h x x   ②  y f x a  ( ( 0)a  的图象是把函数  y f x 图象沿 x 轴向右平移 a 个单位得到的. 典例: (1)若 2( 199) 4 4 3f x x x    ,则函数 ( )f x 的最小值为 2 ; (2)要得到 lg(3 )y x  的图像,需作 lgy x 关于 y 轴对称图像,再向右平移 3 个单位而得到; (3)函数 ( ) lg( 2) 1f x x x    的图象与 x 轴的交点个数有 2 个. ③函数  y f x + a ( 0)a  图象是把函数  y f x 的图象沿 y 轴向上平移 a 个单位得到的; ④函数  y f x + a ( 0)a  图象是把函数  y f x 的图象沿 y 轴向下平移 a 个单位得到的; 典例:将函数 by ax a   的图象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后又向下平移 2 个单位,所得图象如果与 原图象关于直线 y x 对称,那么 ( C ) 1, 0A a b   1,B a b R   1, 0C a b  0,D a b R  ⑤函数  y f ax ( 0)a  的图象是把函数  y f x 的图象沿 x 轴伸缩为原来的 1 a 得到的. 典例:(1)将函数 ( )y f x 的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1 3 (纵坐标不变),再将此图像 沿 x 轴方向向左平移 2 个单位,所得图像对应的函数为 (3 6)y f x  ; (2)如若函数 (2 1)y f x  是偶函数,则函数 (2 )y f x 的对称轴方程是 12x  . ⑥函数  y af x ( 0)a  图象是把函数  y f x 图象上各点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a 倍得到的. 11. 函数的对称性. ①满足条件    f x a f b x   的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 2 a bx  对称. 典例:若 2 ( 0)y ax bx a   满足 (5 ) ( 3)f x f x   且方程 ( )f x x 有等根,则 ( )f x = 21 2 x x  . ②点 ( , )x y 关于 y 轴对称点为 ( , )x y ;函数  y f x 关于 y 轴的对称曲线方程为  y f x  ; ③点 ( , )x y 关于 x 轴对称点为 ( , )x y ;函数  y f x 关于 x 轴的对称曲线方程为  y f x  ; ④点 ( , )x y 关于原点对称点为 ( , )x y  ;函数  y f x 关于原点对称曲线方程为  y f x   ; :⑤点 ( , )x y 关于直线 y x a   的对称点为 ( ( ), )y a x a    ; 曲线 ( , ) 0f x y  关于直线 y x a   的对称曲线的方程为 ( ( ), ) 0f y a x a     . 特别地,点 ( , )x y 关于直线 y x 的对称点为 ( , )y x ; 曲线 ( , ) 0f x y  关于直线 y x 的对称曲线的方程为 ( , ) 0f y x  ; 点 ( , )x y 关于直线 y x  的对称点为 ( , )y x  ; 曲线 ( , ) 0f x y  关于直线 y x  的对称曲线的方程为 ( , ) 0f y x   . 典例:己知函数 3 3( ) ,( )2 3 2 xf x xx   ,若 ( 1)y f x  的图像是 1C ,它关于直线 y x 对称 图像是 2 2,C C 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像为 3 3,C C则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 2 2 1 xy x    ; ⑥曲线 ( , ) 0f x y  关于点 ( , )a b 的对称曲线的方程为 (2 ,2 ) 0f a x b y   . 典例:若函数 2y x x  与 ( )y g x 的图象关于点(-2,3)对称,则 ( )g x = 2 7 6x x   . ⑦形如 ( 0, )ax by c ad bccx d    的图像是双曲线,其两渐近线分别直线 dx c   (由分母 为零确定)和直线 ay c  (由分子、分母中 x 的系数确定),对称中心是点 ( , )d a c c  . 典例:已知函数图象 C 与 2: ( 1) 1C y x a ax a     关于直线 y x 对称,且图象 C 关于 点 (2, 3) 对称,则 a 的值为 2 . ⑧| ( ) |f x 的图象先保留 ( )f x 原来在 x 轴上方的图象,作出 x 轴下方的图象关于 x 轴的对 称图形,然后擦去 x 轴下方的图象得到; (| |)f x 的图象先保留 ( )f x 在 y 轴右方的图象,擦去 y 轴左方的图象,然后作出 y 轴右方的图象关于 y 轴的对称图形得到. 典例:(1)作出函数 2| log ( 1) |y x  及 2log | 1|y x  的图象; (2)若函数 ( )f x 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则函数 ( ) ( ) ( )F x f x f x  的图象关于 y轴 对称. 提醒:(1)从结论②③④⑤⑥可看出,求对称曲线方程的问题,实质上是利用代入法转 化为求点的对称问题;(2)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一点关于对称中心(对 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3)证明图像 1C 与 2C 的对称性,需证两方面:①证明 1C 上任意 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 2C 上;②证明 2C 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 的对称点仍在 1C 上. 典例:(1)已知函数 1( ) ( )x af x a Ra x    .求证:函数 ( )f x 的图像关于点 ( , 1)M a  成中心 对称图形; (2)设曲线 C 的方程是 3y x x  ,将 C 沿 x 轴, y 轴正方向分别平行移动 ,t s 单位长度后 得曲线 1C . ①写出曲线 1C 的方程(答: 3( ) ( )y x t x t s     ); ②证明曲线 C 与 1C 关于点 ( , )2 2 t sA 对称. 12. 函数的周期性. (1)类比“三角函数图像”得 ①若 ( )y f x 图像有两条对称轴 , ( )x a x b a b   ,则 ( )y f x 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 为 2 | |T a b  ; ②若 ( )y f x 图像有两个对称中心 ( ,0), ( ,0)( )A a B b a b ,则 ( )y f x 是周期函数,且一周 期为 2 | |T a b  ; ③如果函数 ( )y f x 的图像有一个对称中心 ( ,0)A a 和一条对称轴 ( )x b a b  ,则函数 ( )y f x 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 4 | |T a b  ; 典例:(1)已知定义在 R 上的函数 ( )f x 是以 2 为周期的奇函数,则方程 ( ) 0f x  在[ 2,2] 上至少有 5 个实数根. (2)由周期函数的定义“函数 ( )f x 满足    f x f a x  ( 0)a  ,则 ( )f x 是周期为 a 的周期 函数”得: ①函数 ( )f x 满足    f x f a x   ,则 ( )f x 是周期为 2 a 的周期函数; ②若 1( ) ( 0)( )f x a af x    恒成立,则 2T a ;③若 1( ) ( 0)( )f x a af x     恒成立,则 2T a . ④若 1 ( )( ) ( 0)1 ( ) f xf x a af x    恒成立,则 4T a .类比 1 tantan( )4 1 tan xx x     记忆. 典例:(1)设 ( )f x 是 R 上的奇函数, ( 2) ( )f x f x   ,当 0 1x  时, ( )f x x ,则 (47.5)f = 0.5 ; (2)定义在 R 上的偶函数 ( )f x 满足 ( 2) ( )f x f x  ,且在[ 3, 2]  上是减函数,若 ,  是锐角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则 (sin ), (cos )f f  的大小关系为 (sin ) (cos )f f  ; (3)已知 ( )f x 是偶函数,且 (1)g =993, ( )g x = ( 1)f x  是奇函数,求 (2012)f 的值(答:993); (4)设      2 1 1 ( )f x f x f x x R       ,又  2 2 2f   ,则  2012f = 1 2 2 . 13.指数式、对数式: m mnna a , 1 m n m n a a   , 0 1( 0)a a  , log 1 0a  , log 1a a  , lg2 lg5 1  , log lne x x , log ( 0, 1, 0)b aa N N b a a N      , loga Na N , loglog log c a c bb a  , log logm n aa nb bm  . 典例:(1) 2 3 5log 25 log 4 log 9  的值为 8 ;(2) 2log 81( )2 的值为 1 64 (3)已知函数 * 1( ) log ( 2)( )nf n n n N   ,定义使 (1) (2) ( )f f f k   为整数的数 *( )k k N 叫做 企盼数,则在区间[1,2012] 内这样的企盼数共有 9 个. 14. 指数、对数值的大小比较: (1)化同底后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2)作差或作商法; (3)利用中间量(0 或 1); (4)化同指数(或同真数)后利用图象比较. 15. 函数的应用. (1)求解数学应用题的一般步骤:①审题—认真读题,确切理解题意,明确问题的实际背 景,寻找各量之间的内存联系;②建模—通过抽象概括,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数学问题, 别忘了注上符合实际意义的定义域;③解模—求解所得的数学问题;④回归—将所解得的数 学结果,回归到实际问题中去. (2)常见的函数模型有:①建立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模型;②建 立分段函数模型;③建立指数函数模型;④建立双勾函数 ( , )by ax a b Rx    型. 典例:某旅店有客床 100 张,各床每天收费 10 元时可全部额满.若每床每天收费每提高 2 元,则减少 10 张客床租出,这样,为了减少投入多获利,每床每天收费应提高( B ) A 2 元 B 4 元 C 6 元 D 8 元 16. 抽象函数 抽象函数通常是指没有给出函数的具体的解析式,只给出了其它一些条件(如函数的 定义域、单调性、奇偶性、解析递推式等)的函数问题.求解抽象函数问题的常用方法是: (1)借鉴模特函数进行类比探究.几类常见的抽象函数: ①正比例函数型: ( ) ( 0)f x kx k  --------------- ( ) ( ) ( )f x y f x f y   ; ②幂函数型: 2( )f x x -------------- ( ) ( ) ( )f xy f x f y , ( )( ) ( ) x f xf y f y  ; ③指数函数型: ( ) xf x a ------------ ( ) ( ) ( )f x y f x f y  , ( )( ) ( ) f xf x y f y   ; ④对数函数型: ( ) logaf x x ----- ( ) ( ) ( )f xy f x f y  , ( ) ( ) ( )xf f x f yy   ; ⑤三角函数型: ( ) tanf x x ----- ( ) ( )( ) 1 ( ) ( ) f x f yf x y f x f y    . 典例:若 ( )f x 是 R 上的奇函数,且为周期函数,若它的周期为 T,则 ( )2 Tf   0 . (2)利用函数的性质(如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等)进行演绎探究 典例:(1)设函数 ( )( )f x x N 表示 x 除以 3 的余数,则对任意的 ,x y N ,都有( A ) A ( 3) ( )f x f x  B ( ) ( ) ( )f x y f x f y   C (3 ) 3 ( )f x f x D ( ) ( ) ( )f xy f x f y (2)设 ( 2) ( 1) ( )( )f x f x f x x R     ,若 3(1) lg 2f  , (2) lg15f  ,求 (2012)f (答: 1 ); (3)设 ( )( )f x x R 是奇函数,且 ( 2) ( )f x f x   ,证明:直线 1x  是 ( )f x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4)已知定义域为 R 的函数 ( )f x 满足 ( ) ( 4)f x f x    ,且当 2x  时, ( )f x 单调递增.如果 1 2 4x x  ,且 1 2( 2)( 2) 0x x   ,则 1 2( ) ( )f x f x 的值的符号是 负 . (3)利用一些方法(如赋值法(令 x =0 或 1,求出 (0)f 或 (1)f 、令 y x 或 y x  等)、 递推法、反证法等)进行逻辑探究. 典例:(1)若 x R , ( )f x 满足 ( ) ( )f x y f x  ( )f y ,则 ( )f x 的奇偶性是 奇函数 ; (2)若 x R , ( )f x 满足 ( ) ( )f xy f x ( )f y ,则 ( )f x 的奇偶性是 偶函数 ; (3)已知 ( )f x 是定义在 ( 3,3) 上的奇函数,当 0 3x  时, ( )f x 的 图像如右图所示,那么不等式 ( ) cos 0f x x  的解集是 ( , 1) (0,1) ( ,3)2 2     ; (4)设 ( )f x 的定义域为 R ,对任意 ,x y R ,都有 ( ) ( ) ( )xf f x f yy   , 且 1x  时, ( ) 0f x  ,又 1( ) 12f  .①求证 ( )f x 为减函数;②解不等式 2( ) (5 )f x f x    . (答: (0,1] [4,5) ). y xO 1 2 3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