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一、注音
差( )使 交卸( ) 奔丧( ) 狼藉
( ) 赋( )闲
踌 ( ) 躇 ( ) 栅 ( ) 栏 蹒 ( ) 跚
( ) 拭( )干 颓( )唐
琐( )屑( ) 举箸( ) 迂( )腐
二、划出错别字并订正。
情不自尽 不能自己 万簌俱寂 满院狼籍
三、体会语句表达的感情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2.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别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3.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4.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5.过了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
6.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四、阅读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
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
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
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
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
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
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
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
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2、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两次“踌躇一会”,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4、文中两次用“再三”一词,有什么作用?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6、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⑴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⑵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
7、“拣定”“嘱我”“又嘱托”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甜甜的泥土
一、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晕眩(yūn) 愠色(yǜn) 呆滞(zhì)
B.棉袄(ǎo) 沉浸(jìng) 冷馍(mó)
C.消融(róng) 瞅(chǒu) 凝视(níng)
D.稀疏(shū) 眨巴(zhǎ) 黯淡(ān)
二、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踉跄 疑惑 愣怔 淘米 B.恭敬 恐惧 滴咕 喘息
C . 夺 框 而 出 呼 啸 晕 眩 呆 滞 D . 一 颗 杨 树 哭 泣 雪 雕 惶
然
三.请在下面一段话的省略号处再续写两个句子,并将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
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朋友一声真诚的祝福……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
真高兴。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
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他要赶紧去挖他的糖。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
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
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
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1、解释词语。
消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夜,小亮为什么睡得特别香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此时此刻他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泥土为什么会“甜丝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作品贵在细节的真实。你认为本文末尾写雪融化奶糖的细节是否真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语段结尾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琴俱亡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子猷. 病笃. 索舆. 奔丧. 好.琴 掷.琴
恸.绝 亦卒. 不调. 了.不悲
二、解释加点字
俱病笃. 而.子敬先亡
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
便索.舆来奔丧
便径.入坐灵床上 弦既.不调
掷.地云 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语时了.不悲 子敬素.好琴
三、 填空
1、本文选自 ,是记载 的笔记小说。作者 , 人, 的文学家。
四、翻译下列句子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3、语时了不悲。
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6、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7、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五、你能结合下面句子补出省略的词语吗?(
1、何以都不闻( )消息? 2、( )便径入坐灵床上。
3、( )月余亦卒。
七、问答:
1、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
2、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3、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
4、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
“不调”说明了什么?(4)
5、子猷死亡的原因是什么?(2)
6、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3)
7、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2)
8、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 、 、 。(3)
9、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3)
10、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2)
11、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4)
诗句:
谚语:
12、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说出《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吗?
我的母亲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人影憧憧( ) 瞥见( ) 唏唏嘘嘘( ) 呜咽( )
万籁俱寂( ) 歉疚( ) 娓娓动听( ) 含冤( )
2.作者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请分别加以概括。
⑴ ⑵
⑶ ⑷
3.加点的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①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②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
阅读理解
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
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蒙眬中睁开眼睛,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射进来的微微的灯
光。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她嘴里叫我什么,
并对我说了什么,现在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
憧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大概是元宵吧,大客厅里除有不少成人在谈笑之外,有
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地跑着玩。我此时伏在母亲的
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
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
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
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这是我对母爱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的幼稚脑
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4.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生平所见过的女子,我的母亲是最美的一个,就是当时伏在母亲背上的我,也能觉得
在那个大客厅里许多妇女里面,没有一个及得到母亲的可爱。”这一句原是放在“我现在想来”
之前,后被删去了。你能从这句话中理解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吗?
②你觉得这句话放在课文中好不好,为什么?
5.“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
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去一饱眼福。”请谈谈你对加点字的
理解。
6.“这是我对母亲最初的感觉”其中“这”指代什么?
7.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父母的心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禁不住( ) 拮据 ( ) 剜( ) 掺菜( )
庇护( ) 祷告( ) 熬煎( )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濑户内海 寒酸 佣人 难割难舍
B.无精打彩 酬劳 冷酷 如数俸还
C.犹豫不决 羡慕 约定 高贵典雅
D.失声痛哭 吩咐 逝世 一妥百妥
3.在空格里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这可得谢谢啦……”这位父亲本想立刻表示同意, 一想这样不妥,
说反正这事得和孩子妈妈商量之后 决定。
4.文学常识填空。
《父母的心》选出《___________》,作者是日本著名小说家___________。他于 1968 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阅读与鉴赏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
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
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
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
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
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
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
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
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
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
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
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一抬头,
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
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的
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
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
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
二岁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
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节选自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
6. 在“我”的眼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母亲对“我”的管束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母亲为什么“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请简要评析文中母亲的教育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