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ID:614084

大小:11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下列句子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连月不开(放晴) 春和景(日光)明 B、长烟一(全,都)空 把(持,执)酒临风 C、增其旧制(规模) 去(离开)国怀乡 D、薄(少)暮冥冥 吾谁与归(返回)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 C、前人之述备矣 或异二者之为 D、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4、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 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景象作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 “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动的画面。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 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 的伤感之情。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B、《岳阳楼记》以“记”为名,借题发挥。 C、范仲淹,子希文,谥号文正。“唐宋八大家”之一。 D、“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一幅题岳阳楼的名联。 二、默写 1、滕子京政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重修岳阳楼的盛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前人之述备矣”与_______________ _形成照应。 4、时间上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空间上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花鸟草鱼落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7、虚写景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正反两方面写古仁人的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喜—________ 民—________ 进—________ 忧—________ 2、文段中“进”照应________,“退”照应________。 3、文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 ___;表达作者政治抱负 的句子是____ ____。 4、文段中作者巧妙地用两个设问句来逐层深入地阐明观点。第一个设问句先从________ 面说,后从________面说,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突出一个“________”字,自然 引出第二个设问句,将文势推向高潮,从而提出“_____ ___,_____ ___”的观点。 5、“古仁人”的“忧乐”与“迁客骚人”的“悲”“喜”形成鲜明对比,前文中概括写 “迁客骚人”的悲的句子是“__ ______”,喜的句子是“_____ 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A 2、D 3、C 4、D 5、C 二、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增其旧制 3、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葱葱 7、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三、1、悲 君 退 乐 2、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3、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正 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6、(1)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岳阳楼记》达标试题 B 卷 一、给加点字注音。 谪.( )守 朝晖.( )夕阴 霏霏..( ) 薄暮冥冥..( ) 霪.( )雨 心旷神怡.( ) 皓.( )月 宠辱偕.( )忘 潜行.( ) 浩浩汤汤..( ) 潇.( )湘 二、解释加点词语。 增其旧制.: 规模 横无际涯.: 边 朝晖.夕阴: 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雄伟壮丽的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 全面,详尽 薄.暮冥冥:迫近 沙鸥翔集.: 鸟栖息在树上 长烟一.空: 完全 微.斯人: 无,没有 吾谁与归.: 归附 三、翻译下列语句。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四、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2)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3)“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4)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什么? (5)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什么?(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参考答案: 一、zhé huī fēi míng yín yí hào xié qián shāng xiāo 二、 规模 边 日光 雄伟壮丽的景象 全面,详尽 迫近 鸟栖息在树上 完全 无,没有 归附 三、1、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4、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5、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6、 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四、(1)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5)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岳阳楼记》达标试题 C 卷 一、填空题。 1、、岳阳楼与武汉的 、南昌的 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从全文中找出一句概括描写岳阳楼上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句子 。 3、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4、“海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的修辞是 。 5、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古仁人之心”是指 (用原文填空)。联系 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 形成了对比。 二、拓展延伸。 范仲淹二岁而孤(丧父),母贫无依,再适(出嫁)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 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洗)面。往 往 (zh1n 稠)粥不充,日昃(z8 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 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解释文段中加粗词语。 ①既 ②之 ③或 ④辄 ⑤遂 2、翻译句子。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范仲淹苦学达到了________(填一成语),其精神令人感奋。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________》中的名句,与该文一 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1、黄鹤楼、滕王阁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 阳,气象万千。3、前人之述备也 4、对偶、借代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 迁客骚人 二、1、等到 到,去,往 常常 就 2、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士当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3、废寝忘食 4、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桃花源记》达标试题 A 卷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屋舍俨然..( ) ②阡陌..交通( ) ③悉.如外人( ) ④便要.还家( ) 2、解释词的古今义 无论: 妻子: 交通: 绝境: 3、翻译句子: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4、回答下列问题 “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 文中表现桃花源里人们安居乐业的语句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1、整齐的样子 田间小路 全,都 邀请 2、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 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 3、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4、不希望这里安定、和平、幸福的生活被外人打乱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 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避秦时乱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桃花源记》达标试题 B 卷 1 、 这 篇 文 章 以 ________________ 为 线 索 , 虚 构 了 一 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 会 环 境 , 表 现 了 作 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 想 。 后 来 人 们 用 成 语 “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理想生活中的安乐而环境幽静的饿世界。 2、解释词语: 要( ) 云( ) 具( ) 语( ) 为( ) 3、 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妻子: 古义:( )今义:( ) 绝境: 古义:( )今义:( ) 无论: 古义:( )今义:( ) 4、 回答下列问题: (1) 文中哪些文字表明村中人在见渔人之前没见过任何人? (2) 为什么会“叹惋”? (3) 为什么要求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参考答案:1、渔人所见、所闻、所历 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人平等、没有压迫 对 黑暗社会的不满以及追求自由富足生活 世外桃源 2、邀请 说 全部,都 告诉 对 3、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 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 4、(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没有想到外人过着这么痛苦的 生活(3)怕外人打乱这里的安静、幸福、安定的生活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桃花源记》达标试题 C 卷 1、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 )——( ) 2、翻译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 3、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 句子是 。 4、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参考答案:1、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2、(1)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到处都是。(2)(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 乱,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4、追求自由富足安乐的理想生活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湖心亭看雪》达标试题 A 卷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毳.衣( ) 雾凇.( ) 芥.( ) 二、解释加点词语。 湖中人鸟声俱绝.( ) 更定.矣( ) 余一小舟( ) 客.此( ) 三、翻译句子。 1、湖水中人鸟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莫说相公痴,更由于痴似相公者。 四、课文赏析。 1、文章结尾“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由于痴似相公者”。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相公痴”?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2、本文借西湖雪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一、 cuì sōng jiè 二、消失 停、止 携带 客居 三、1、西湖中人、鸟声音都没有了。2、雾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水,上下全 是白色的。3、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种人 4、别说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四、1、湖中人如“相公”更痴,比相公到的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赏雪; 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2、对故国的怀念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湖心亭看雪》达标试题 B 卷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沆砀..( hàng dàng) 桢.( zhēn) 强.饮( qiáng ) 长堤.(dī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舟一芥.( ) 喃喃..曰( ) 客.此( ) 余.(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惟长堤一痕 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四、课文赏析。 1、第二段主要描绘了西湖雪景,作者用 手法,随意挥洒几笔,就点染出西 湖雪景的神采,尤其是量词“痕”“点”“芥”“粒”用的得巧妙至极,从侧面写出了西湖 的景致。 2、“客此”,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 。 参考答案:一、hàng dàng zhēn qiáng dī 二、小草 小声念叨 客居 我 这天 抱 三、1、抱着细毛皮衣和火炉,独自到湖心亭看雪景。2、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3、像米 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人罢了。4、我勉强喝了三大碗就告辞了。 四、1、白描 雪笼西湖,水天之间白茫茫一片 2、故国的思念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湖心亭看雪》达标试题 C 卷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俱绝.( jué )更定.矣( dìng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gèng ) 沸.( fèi ) 喃喃..曰( nán ) 毡.( zhān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一小舟.( ) 独.往( )惟.( ) 湖心亭一点.( ) 两三粒.( )强.饮(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 3、余往西湖。 四、默写柳宗元的《江雪》。 五、试分析本文与柳宗元在《江雪》中所表达的情怀是否相同? 六、课文描写了作者痴心于西湖雪景的情形,谈谈你喜爱自然美竟物的类似体验。 参考答案:一、jué dìng gèng fèi nán zhān 二、船 独自 只 墨点 像米粒 勉强 三、1、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人罢了。2、到了湖心亭上,发现有两个人铺着毡子面对 面坐着。3、我住在西湖边。 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 五、《湖》对故国的思念;《江》清奇意境,孤高情怀 六、只要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即可。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诗词五首》达标试题 A 卷 一、给下列字注音。 唏( )浣( )谩( ) 二、诗文填空。 1、少壮不努力, 。 2、 ,波撼岳阳城。 3、明月松间照, 。 4、天接云涛连晓雾, 。 5、聒碎乡心梦不成, 。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诉人们怎样的生活哲理?有句话意思与 之最相同,是什么? 2、你现在正值青春年少,黄金年华。你在学习上做的如何?你觉得今后还应在哪些方 面做出努力? 3、你知道《明日歌》吗?如知道写下来,如不知道,请查找相关资料并探究一下它与 本诗有何异同之处? 参考答案:一、xī huàn màn 二、1、老大徒伤悲 2、气蒸云梦泽 3、清泉石上流 4、星河欲转千帆舞 5、故园无此声 三、1、鼓励人们抓住随时而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年少而有所作为。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发方悔读书迟。2、略 3、略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诗词五首》达标试题 B 卷 一、默写。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的主旨句是: 2、《山居秋瞑》中表达诗人决心远离官场,归隐山林、洁身自好的诗句是: 3、《渔家傲》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 二、诗句赏析。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流。 2、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三、自己试归纳一下,写诗时如何写景才能做到美的愉悦? 参考答案:一、1、生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留。 3、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佳,蓬舟吹取三山去。 二、1、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后听,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诗人以动写静,以 动衬静,以亮写暗,以亮衬暗,以有声写无声,以有声衬无声,巧妙写出山林之静止。 2、要点:突出春天生物生机勃发。 3、从视觉与感觉上,用动感的形式写出了洞庭湖博大气势,极富艺术美感。 三、要点:诉诸感官,动静结合等。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诗词五首》达标试题 C 卷 一、填空。 1、诗分为 和 ,其中近体诗主要指 和 。 它们都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表现形式。 2、词又叫“ ”、“ ”,它兴于 ,盛于 。 二、判断对错。 1、孟浩然,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有《孟襄阳集》。( ) 2、王维,唐朝著名山水诗人,苏轼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3、李清照,宋代女诗人,著名的婉约派代表。( ) 4、纳兰性德,原名成德,中国清代词人。( ) 三、比较:《渔家傲》和《长相思》两首词各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作者 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四、试选取一幅你最喜欢欣赏的生活画面,模仿词的写作样式,写一首词。 参考答案:一、1、古体诗 近体诗 律诗 绝句 2、长短句 南朝 宋代 二、1、√ 2、√ 3、× 4、√ 三、《渔》开篇创设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长》创设了一幅清丽哀婉而又雄奇 的边塞风情图。《渔》抒发了作者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龌龊的社会,追求 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长》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写尽了词人的孤寂伤感,含蓄地写 出了词人厌恶侍从生活的情绪。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醉翁亭记》达标试题 A 卷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代__ __家。字_ ___,自号__ __,又号__ __,著有 《 》 (2)本文是作者被贬为_ ___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 》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奠定全文抒情墓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环滁(chú) 林壑(hè) 蔚然(wèi) 琅琊(yá) B. 翼然(yì) 辄醉(zhé) 酿泉(nibng) 繁阴(fán) C. 酒洌(1iè) 野蔌(shù) 伛偻(yǐ lǚ) 觥筹(gōng) D.颓然(tuí) 苍颜(cāng) 提携(xié) 喧哗(xuān) 3.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 A. 翼然临于泉上(靠近)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 4.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杂然而前陈者 ( ) A.摆开 B.陈列 C.姓氏 D.陈旧 (2)觥筹交错 ( ) A.酒筹 B.筹略 C.统筹 D.谋划 (3)负者歌于途 ( ) A.背着 B.拿着 C.带着 D.拉着 5.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 )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 (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 二、课内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 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 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 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翼然临于泉上( ) (2)饮少辄醉( ) (3)太守自谓( ) (4)醉翁之意不在酒( ) 2.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3.选文中包含的一个常用成语是__ ___,它的常用意义是 ___ __。 4.选文写景,首先写_ ____,其次写___ __,最后 写__ ___ 。 5.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1)宋 文学 永叔醉翁 六一居士 《欧阳修散文选集》 (2)滁州知 州《丰乐亭记》(3)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4)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5)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 也 (6)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2.C 3.D 4,(1)A (2)A (3)A 5,(1)比喻 (2)设问 (3)对偶 (4)设问 二、1.略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3.醉翁之意 不在酒 本意不在此或别有用心 4.山 泉亭 5.以美景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醉翁亭记》达标试题 B 卷 一、基础知识(共 38 分) 1.填空。(10 分) (1)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 (3)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 ______。 (4)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 _______。 (7)写游人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8 分) 环滁( ) 林壑( ) 蔚然( ) 琅琊( )( ) 潺潺( ) 酿泉( ) 辄醉( ) 晦明( ) 野蔌( ) 酒洌( ) 山肴( ) 伛偻( )( ) 弈者( ) 觥筹( ) 颓然( ) 阴翳(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0 分) (1) 环滁( ( ) (2) 蔚然( ) (3)得之心而寓之酒( ) (4)风霜高洁( ) (5)宴酣之乐( ) (6)非丝非竹( )( ) (7)苍颜白发( ) (8)颓然乎其间( ) (9)树林阴翳( ) 补充练习题一 1.这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楚。试根据你的理解在下边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 话。 (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 介绍;后一层介绍 。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 1 层写、,先用“若 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第 2 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 后依次写了、 、 和 四项内容。 (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 1 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 2 层写太守乐其 乐—— 。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 2.课文里连用 21 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 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的“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C 环滁皆山也。 D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E 而乐亦无穷也。 F ……故自号曰醉翁也。 G 庐陵欧阳修也。 ①表示判断的语气:() ②表示解释的语气:() ③表示肯定的语气:() ④ 表示结住一层意思:(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4.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 40 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 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 个字。对于这 5 个字,有下面几种议论,选 出不确切的一项。( ) A 这 5 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 B 这 5 个字省却许多文字,而意未尝不尽。 C 这 5 个字虽则简洁,但意犹未尽。 D 这 5 个字言简意赅,鸟瞰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5.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选出分析恰当的几项。() A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 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 欣慰。 B “太守之乐其乐”是衬托前面的“山林之乐”和“人之乐”的。 C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D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被贬滁州后一种苦闷抑郁的扭曲反映,作者是 以乐写哀 参考答案: 一、1.(1)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 (3)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4)临溪而渔……山肴野蔌 (5)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 (6)醉能同其乐 (7)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 (8)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略 3.略 二、1.(1)估计 (2)逃跑 (3)骗 2.(1)到了南郑,路上逃跑的将领有几 十人。 (2)大王你如果只想做汉中王,就用不着用韩信这样的人才;如果想夺天 下,除了韩信之外没有能同你共谋大事的人了。 3.(1)上不我用。 (2)国士无 双。 4.(1)韩信:才华出众,择明主而栖。 (2)萧何:能识人荐人的伯乐。 5.国 士无双。在国家有才能的人中,找不出第二个,形容人很有才华。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醉翁亭记》达标试题 C 卷 1、关于本文写景的作用有下边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是主要的?() A、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这间也”这句话作铺垫,表现作者的 山水之乐。 B、表现琅琊山的胜景。 C、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填空: ①《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风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___ ______”,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答。)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醉翁亭记》一文从文体上看________________,文中有一句话流传至 今,它是____ ____、____ ______。 ⑤《醉翁亭记》作者( ),是( )朝()家、( )家。他自号( ), 又号( )。 这篇文章选自《》。 ⑥《醉翁亭记》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和()自然结合。 ⑦“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 )、 ( )、( )、( )、( )、()和曾巩。 ⑧、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 环滁皆山也。 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将下列语句排列通顺连贯。 ①水落而石出者 ②云归而岩穴暝 ③佳木秀而繁阴 ④山间之朝暮也 ⑤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⑥风霜高洁 ⑦山间之四时也 ⑧野芳发而幽香 ⑨晦明变化 者 正确顺序是: 4、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 快乐的,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 太守。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下面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水落而石出者 ②云归而岩穴暝 ③佳木秀而繁阴 ④山间之朝暮也 ⑤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⑥风霜高洁 ⑦山间之四时也 ⑧晦明变化者 ⑨野芳发而幽 香 A、⑤②⑦⑨③⑥①⑧④ B、⑨③⑥①⑦⑤②⑧④ C、⑨③⑥①⑧④⑤②⑦ D、⑤②⑧④⑨③⑥①⑦ 7、下面各句中“而”字应重读的一句是( ) A、朝而往,暮而归。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北山愚公者,面山而居。 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8—12 题 ①环滁皆山也。②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④峰回路转,有亭 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⑤作亭者谁?⑥山之僧智仙也。⑦名之者谁?⑧太 守自谓也。⑨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⑩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___ ____句。写景的顺序是_______ _______。 9、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段景物描写,总写_______和______,是为了引出下文对______自 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__________。 11、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 12、用“∥”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提示可分为二层) 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练习参考答案一 亭的环境 亭名由来山间朝暮 四季不同景色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 守醉 与民同乐 ①表示判断的语气:(A、G) ②表示解释的语气:(B、F) ③表示肯定的语气:(C、D) ④ 表示结住一层意思:(E)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高踞 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了。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水山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 到了,然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 就是太守。 参考答案: 1、C 2、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④散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⑤欧阳修 宋 文学家史学家 醉翁 六一居士 欧阳文忠公 集 ⑥乐 写景 抒情 ⑦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轼苏辙 ⑧B 3、⑤②⑨④⑧③⑥①⑦ 4、C 5、A 6、D 7、D 8、①—④从大到小,从俯到仰,由点到面,自远而近。 9、视觉,听觉 10、琅琊山酿泉 醉翁亭布置好环境 11、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 12、①第一层(①—④)交代醉翁亭的环境 ②第二层(⑤— )写醉翁亭 命名的由来。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