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解2015年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全解2015年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ID:614569

大小:89.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配套江苏版教材) 期中检测题 (120 分钟 130 分) 第一部分(共 25 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题目。(4 分) 孩子,在奔跑的过程中,我希望你的步调是 的,步伐是 的,步韵 是 的,步态是 的。 孩子,我希望,在跑过草地的时候,你能小 qì( ),让那蓬勃的生命滋润一下你 枯燥的眼睛;在花园边,你能坐下来,让那缤纷的色彩渲染一下你单调的生活;在落叶纷 飞的树下,你能 zhù( )足,感悟生命的韵律和从容;你能够仔细地看看勤奋的蚂蚁, 像它们那样学习;蝴蝶是多么快乐啊,你能够认真地看看,生活要像它们那样…… (1)根据拼音,文中括号内应该填写的汉字依次是 和 。(1 分) (2)依次填入上面第一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 分) A.和谐 稳健 匀速 优雅 B.匀速 稳健 和谐 优雅 C.和谐 匀速 优雅 稳健 D.匀速 和谐 优雅 稳健 (3)修改第二段中的画线部分,使句子更加连贯。(2 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为观看《抗战英烈事迹展》,同学们趋之若鹜....,提前半个小时进入了展厅。 B.小徐是我童年时代青梅竹马....的朋友,当年我们如亲兄弟一般天天在一起玩。 C.有的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D.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水果之乡的市场上,到处都摆着水果,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走到哪 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儿。 B.“金砖国家”(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领导人峰会在海南三亚市举行,胡 锦涛主席作《展望未来,共享繁荣》主题演讲。 C.卡扎菲是坚守还是放弃?利比亚局势如何控制?利比亚人道主义危机如何解决?引起 国际社会各组织广泛关注。 D.“我们不仅要看 GDP 上光鲜的数字,”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深情地说,“更要关注人民的 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 4.名句填空。(6 分) (1)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七律 长征》) (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3)杜牧在《泊秦淮》中用曲笔表现在国运衰微的时候,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 过着在酒楼中欣赏亡国之音的醉生梦死的生活的诗句是: , 。 (4)杜甫在《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 是: , 。 5.下面分别是根据名著《西游记》拍成的电视剧和动画片的主题歌词,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4 分) (一)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啦啦…… 一番番春秋冬夏 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二) 猴哥猴哥 你真了不得 五行大山压不住你 蹦出个孙行者 猴哥猴哥 你真太难得 紧箍咒再念 没改变老孙的本色 (1)《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 。(1 分) (2)根据《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可知,歌词(一)中的“你”和“我”分别是指小说中 的 和 。(1 分) (3)请简要说出歌词(二)中的画线句在小说中的相关情节。(2 分) 6.综合实践活动。(7 分) 某校八年级(1)班近期准备举办一次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 完成下列任务。 (1)自开学以来我们所学的课文,几乎都离不开“爱”这个主题。你们班同学准备了以 下两则材料,拟举办一次“关爱是一种力量”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3 分) 材料一:白芳礼,这位平凡的蹬三轮 56 年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 19 年,省吃俭用、 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74 岁起用蹬三轮车积攒的近 35 万元钱,资助了近 300 名贫困学生, 而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却是零。如果按每蹬 1 公里三轮收 5 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 于绕地球赤道 18 圈的奔波劳累!被人们誉为:“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2005 年 9 月 23 日早晨,老人静静地走了,享年 93 岁。 材料二:儿子参加国庆阅兵,父亲遭遇车祸身亡,大义母亲 58 天编织善意谎言,58 天独自忍受煎熬。 这位“伟大的母亲”叫袁亚萍。当儿子王震在胜利完成首都国庆阅兵 任务返回家乡大丰时,才得知真相,50 多天来对父亲无限的牵挂,瞬间化为无尽的哀痛。 当他得知母亲为了完成对自己的承诺,将父亲的遗体从山东运回家乡存放 58 天,并编织 一个个谎言,就是为了让自己顺利完成受阅任务时,这位坚毅的军人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 痛,和母亲抱头痛哭…… ①请你从上面两则材料中提炼出一个共同的主题。(4~6 个字)(1 分) ②有人拟写了两则上联来表达对白芳礼、袁亚萍的敬意,请任选一则上联,结合另一则材 料内容,拟写出下联。(2 分) A.上联:35 万义款白芳礼蹬三轮奉献爱心 下联: B.上联:编谎言 58 天以无私诠释普通人大爱 下联: (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长城》专题,知道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筑了,明代 也曾大规模修建过长城。根据你的积累,回答问题。(4 分) 1 明长城东起 ,西至 。(1 分) 2 请写出与长城有关的一个人物或传说、一句俗语或诗句。(1 分) 人物或传说: 俗语或诗句: 3 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长城。(2 分) 第二部分(共 45 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4 分)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 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1 分) 8.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1 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 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 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2)子敬素.好琴: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便径入坐灵床上。 11.此篇文章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了他“恸绝良久”,这是不是矛盾? 请作分析。(4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 分)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孙道荣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堂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 丢了,请每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 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 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 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像 42 岁了吧。 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 14 岁,我妈妈该有 38 岁了吧。 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母亲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 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 有道伤疤,腰杆儿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 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儿了。妈妈干活时,经 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妈妈的腰杆儿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 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 体貌特征吗? ○11 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妈妈的,又好像不太像。 ○12 老师说,请同学们再接着写,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 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辨认依据。 ○13 班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 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就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 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 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过。 ○14 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写准确。最后, 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母亲,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 啊。 ○15 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 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16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 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 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身影……要到何时, 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 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有删改)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 分) 13.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 面。(4 分) 14.体会第○13 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 分) 15.第○14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 分) 16.说说第○16 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4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2 分) 谈 孝 季羡林 ①孝,这个概念和行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都是有的,而在中国独为突出。中国社会, 几千年以来就是一个宗法伦理色彩非常浓的社会,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 ②中国人民一向视孝为最高美德。嘴里常说的、书上常讲的“三纲五常”,又是什么“三 纲六纪”,哪里也不缺少父子这一纲。具体地应该说“父慈子孝”是一个对等的关系。后来 不知道是怎么一来,只强调“子孝”,而淡化了“父慈”,甚至变成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古书上说:“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一个人的身体是父母给的,父母如果愿意收回去,也是 可以允许的了。 ③历代有不少皇帝昭告人民:“以孝治天下”。自己还装模作样,尽量露出一副孝子的形 象。尽管中国历史上也并不缺少为了争夺王位导致儿子杀死父亲的记载,野史中这类记载就 更多,但那是天子的事,老百姓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如果发生儿女杀父母的事,皇帝必赫 然震怒,处儿女以极刑中的极刑。在中国流传时间极长而又极广的所谓“教孝”中,就有一 些提倡愚孝的故事,比如王祥卧冰、割股疗疾等等都是迷信色彩极浓的故事,产生了不良的 影响。 ④但是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极富于理性的民族。就在已经被视为经典的《孝经·谏净章》 中,我们可以读到下列的话: 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 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 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 又焉得为孝乎? ⑤这话说得多么好呀,多么合情合理呀!这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一句话形成了鲜 明的对立。后者只能归入愚孝一类,是不足取的。 ⑥到了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孝呢?我们还要不要提倡孝道呢?据我个人的观察,在时 代变革的大潮中,孝的概念确实已经淡化了。不赡养老父老母,甚至虐待他们的事情,时有 所闻。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是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消极因素。我们当然不能再提倡愚孝。 但是,小时候父母抚养子女,没有这种抚养,儿女是活不下来的。父母年老了,子女来赡养, 就不说是报恩吧,也是合乎人情的。如果多数子女不这样做,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能负担起这 个任务来吗?这对我们迫切要求的安定团结是极为不利的。这一点简单的道理,希望当今为 子女者三思。 (选自《读书与做人》) 17.作者提倡“孝”,认为 “孝”的核心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8.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于理性的民族,为什么还流传着一些如“王祥卧冰”这样的愚孝故 事?(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④段中两个“令”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这一段在论证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孝作为一种行为在中国独为突出,原因是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宗法伦理色彩浓厚。 B.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孝的看法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到“三纲六 纪”就是这个过程的体现。 C.孝的概念淡化是时代变革大潮带来的必然结果,而子女赡养父母才是社会安定团结的积 极因素。 D.关于行孝,作者的提议既符合客观实际又切实可行,就是赡养;同时作者并不认为所 有的人都会是孝的身体力行者。 第三部分(共 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初二学生李丽的爸爸妈妈在北京打工,李丽一直跟在父母身边读书。多年的打拼, 李丽的父母有了一定的积蓄,他们看到近几年党的惠农政策,决定回家乡创业。昨天李 丽向记者表达了她的三个愿望:一是爸爸妈妈能创业成功;二是她自己能在家乡尽快找 到新朋友;三是将来考上北京的大学,继续去北京学习、生活。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有真情实感;可以记叙你熟悉的人和事,也可以谈 感受与认识,抒写感情,发表看法。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 600 字。④文中 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八年级语文(上)(配套江苏版教材) 期中检测题 参考答案 1.(1)憩 驻(“憩”是“休息”的意思,不要写成其他同音字。“驻”是“停留”的意思, 不要写成“伫”。) (2)B(注意所填词语要与“步调”“步伐”“步韵”“步态”相搭配。 (3)你能够认真地看看快乐的蝴蝶,像它们那样生活……(本句所在的段落由排比句组 成,为了与上文连贯,应该改成与上文相同的句式。) 2.D[A.褒贬不当。成语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时,必须辨明感情色彩,否则就 会误用。“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 物)。此词为贬义词,用于此处属褒贬不当。B.不辨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形容对象, 如果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运用错误。“青梅竹马”比喻男女儿童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 此词只适用于形容男孩女孩之间的感情关系,不能用于男孩与男孩之间或女孩与女孩之 间。C.不明词义。成语的意思具有整体性,在使用时只截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就会 导致成语意思与句子语义相悖。“文不加点”常被错误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其实 它的真实含义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3.D(A.顿号应改为逗号。B.“《展望未来,共享繁荣》”其中的书名号应该改为引号。C.句 中的问号都应该改为逗号。) 4.(1)乌蒙磅礴走泥丸 (2)留取丹心照汗青 (3)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4)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本题所选的都是课内的重点诗文名句。第(1)(2)题为记 忆型默写,第(3)(4)题为理解型默写。有作者、作品题目的提示,难度不大,书写正确 是关键,应避免同音字、形近字误写。注意 “磅礴”“汗”“烽”等易错字的书写。] 5.(1)吴承恩 (2)沙和尚(或沙僧) 猪八戒 (3)示例:孙悟空学艺归来,玉帝为了稳 住他,骗他上天庭当了个小官。孙悟空得知真相后,大闹天宫,遭到如来佛祖的阻止。孙 悟空和如来佛祖打赌输了,因此被压在五行山下,后被唐僧解救。(说明白大体意思即可, 语言力求简洁。) 6.(1)①示例:爱的奉献、博爱丰碑、平凡中见伟大。(写出其中任意一个且符合字数要求 即可。)②示例:A.58 天煎熬袁亚萍编谎言深明大义 B.绕地球 18 圈用奇迹铸成轱辘上 丰碑(解答本题,首先,要全面、深入地分析例句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特点,审清仿写 的要求;其次,要调动生活和学习积累,根据例句进行联想和想象;第三,仿写要做到以 下几点:①陈述对象要一致;②句式要相同;③修辞手法要相同;④过渡、衔接方式要相 同。另外,还要顾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内容层次的安排。)(2)①鸭绿江 嘉峪关 (解答本题要看清题目要求中的“明长城”。)②示例:孟姜女哭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与 长城相关,符合题目要求即可。)③示例:长城是我心中的彩虹。(描述时要抓住题目要求 中的“比喻句”“长城”。) 7.破(本题是课内古诗词赏析,难度不大,由“首联”“触目惊心”的提示极易想到“破” 字。) 8.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意 近即可)(这首五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 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尾联是指“白头搔更短,浑 欲不胜簪”两句,意思是说“白发愈搔愈稀,簪子简直插不上了”。“白发”是愁出来的,“搔” 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 使人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 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 9.(1)副词,表范围,都 (病)重 (2)一向,向来(在解释时要注意结合语境。) 10.(1)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 了。”(2)子献就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翻译时要注意翻译出重点词语“何以”“径” 等。“何以”即“以何”,为什么。“径”,直;一直。) 11.“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 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了,悲痛喷涌而出,所以“恸绝良久”。故前后并不矛盾。 (前面的“不悲”“不哭”其实是子猷悲痛郁积心中,无法发之于外的表现,后面的“恸 绝良久”是因睹琴思人,哀伤过度。) 12.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 亲,作文课失败了。(回答本题需要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要在整体把握原文的基础 上,找出文中的关键信息,然后进行提取整合。本文记叙了一堂作文课上老师让学生写一 则寻人启事一事。概括事件时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事件的结果这些主要 要素。) 18.皇帝用愚孝治天下,是愚孝的根源。(或皇帝的“以孝治天下”是一种愚民政策。)(古代 皇帝提倡“以孝治天下”,所谓“以孝治天下”对皇帝和老百姓来说标准是不一样的,天 子,“为了争夺王位导致儿子杀死父亲”情有可原,但如果老百姓“发生儿女杀父母的事” “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所以像“王祥卧冰”这样的愚孝故事是古代帝王的一种政治手 段,是为了安抚民心,愚化百姓。) 19.美好(好);命令 运用对比论证,把合情合理的孝与愚孝进行对比,顺理成章地得出自 己反对愚孝的结论。(“令”的义项有:①命令(动词),如令各校切实执行;②命令(名 词), 如指令;③使,如令人兴奋;④时节,如时令;⑤美好,如令名远播;⑥敬辞,如 令堂等;⑦小令(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如叨叨令。本题,结合上下句语意推断即可。 文章第④段从正面论证了什么是孝,与上文第③段的愚孝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自然地 引出作者的观点。答题时可以从对比论证及其作用的角度来总结答案。) 20.D(作答做此题可用排除法。A 项,因果颠倒,错误;B 项,先后顺序颠倒,应该是先“三 纲六纪”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C 项,“孝的概念淡化”不是“时代变革大潮带来的必 然结果”,而是在时代变革中,我们淡化了“孝的概念”。故选 D 项。) 21.思路点拨:本题给出的材料有现实意义,又极富时效性。展示了农民工在党的惠农政策 的指引鼓舞下,决定返乡创业的现实。重点审视李丽的三个愿望,我们不难感受到她的真 切心声。同学们一定不要受到材料的局限,而应从材料中提取写作的核心,写出你发自内 心的“心愿”——属于你的、不同于别人的真切愿望。如果写成记叙文,就应丰富内容, 强化自己的发散思维,感悟生活。你的“心愿”要有价值,有意义,有远见,当然不能是 狭隘的物质享受或是一己之利。通过对场景、心理的描写来折射出时代的变化,反映出时 代的脉动,并在感人的细节、精彩的场面等细小的方面下功夫。因为任何一篇优秀的记叙 文无不是记叙具体,描写生动,特别是靠细节描写见长的;议论文则在观点鲜明正确的前 提下,用充分、翔实的论据来征服读者。 例文: 我的掌声在哪里 我没有漂亮的面庞,没有令人称羡的身材,没有绚丽的舞步,没有动人的歌喉,我 只有一张普通甚至有点丑陋的脸,一米六的矮个子。在同学们的眼中,我几乎没有任何优 点,没有任何可以让我骄傲的资本。 我默默无闻,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喝彩,似乎已经在这个班集体中消失,似乎没有人注 意到我的存在。我曾经多么渴望得到你们的认可,多么希望听到你们给我的掌声,但是没 有,一丁点儿都没有。还记得那次元旦晚会,当主持人报出我的学号时,几乎所有人都不 记得这个数字的代指人——是的,我被抽中进行才艺表演。 事实上,我期待这一刻很久了,我也准备了很久,我期待能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班 集体献上一次完美的演出,我是多么渴望得到你们的喝彩啊!为了这一刻,清晨我朗读着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晚上我朗读着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我是多么期望那种出口成章的效果。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拿着揉得发皱的稿 纸,准备为大家朗诵的那一刻,我的心都仿佛要跳出来了。我难以压抑激动的心情,以至 于几乎看不清稿纸上究竟写着什么。我用我有生以来最抒情的声音,用最柔美的节奏朗诵 完了这首诗。 当我读完最后一个字时,我期待着场下雷鸣般的掌声。可是,一点儿声响都没有,我 听到的不是你们的喝彩,我看到的不是你们鼓励的目光,而是你们鄙夷的眼神。我静静地 待在那里,等待你们轰我下台。真的,确实没有一个人为我鼓掌过,甚至连鼓掌的趋势都 没有。在这样一个群英荟萃的地方,我真不知道我的掌声在哪里。 给我一点喝彩吧!其实我也有不少优点:我的字写得好,我的画画得好,可是没有人 注意到这些,出黑板报时也没有人叫过我。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我并不怨你们看 到我的缺点,但请你们看看我的另一面,请给我一点喝彩吧! 【点评】本文紧扣话题“心愿”,情真,意真。“我”要的并不多,只是善意的掌声和 一点点喝彩而已。听了作者真情的诉说,读者的心头平添了一丝压抑和惆怅。这是作者的 心愿,也是每个人的渴望。 生活中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但为什么又很吝啬自己的掌声、喝彩和鼓 励的眼神呢?作文要写真事、抒真情,本文的作者做到了。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新 奇的构思,只是抑制不住激动把自己想倾吐的心声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了。 倾吐心声,使得全文语言流畅如明丽的小溪,处处闪耀着动人的光彩。 说真话,抒真情,是每位同学应该借鉴的写作方法。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