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一

ID:614652

大小:61.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期末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 (1—4题,12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2分) (1) ,来往亭前踏落花。(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2)半亩方塘一鉴开, 。(朱熹《观书有感》)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每题2分,共4分) (1)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的名句是: , 。 (2)春天是诗人笔下最绚丽的一笔。请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两个描写春天 的完整句子: ① ② 3.某公园有一则公告:“公园内严禁打鸟,严禁攀折树木,违者罚款10元,情节 严重者将扭送公安部门处理。”请你用委婉得体的语言改写这则通告。(3分) 4.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你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 的名著中的故事。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 语或名言、警句、格言。(3分)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 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5—24题,58分) 一、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A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牡丹。予独爱B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本文的作者是 , 时期道州人。(2分) 6.将文中空缺的句子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A B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 陶后鲜.有闻 (2) 宜.乎众矣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0.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假如没有台风 ①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涡旋。它发生在南纬和北 纬5~20℃左右海水温度比较高的洋面上。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海洋温度比较 高的7—10月,南半球的台风发生在高温的1—3月,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当台风 吹越海面时,风速可达17.2米/秒,掀起的巨浪有10多米高,最高的可达30多米。 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中下的雨量可达200亿吨,由水汽凝结成雨所放出的热能 相当巨大。台风的威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②台风登陆之际,往往造成恶劣天气,风雨交加,酿成风灾水患。台风是我 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灾害。近几年来,台风登陆频率增高,并有北移的趋势, 偶尔还深入内陆,台风的影响面在扩大。1975年,台风袭击了河南中部驻马店 地区,24小时内降雨量达1000毫米以上,导致板桥、石滩等大水库堤毁库崩, 酿成重灾。1988年8月,台风在杭州市掠过,西子湖畔80%的树木被刮倒,一片 狼藉。市内断电停水,生产陷于瘫痪,人民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直接的经济损失 达10亿元。每当因台风致灾时,人们常常想:假如世界上没有台风该有多好。 ③那么,假如没有台风又会怎样呢? ④首先,如果没有台风的话,我国东南沿海盛夏季节气温将会骤增。持续的 高温会造成作物热死,人畜中暑,造成高温引起“热害”。工厂将被迫停工,各 项生产效率大大降低。身居东南沿海的人们在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盛夏,常会 盼望多来几级台风,因为台风给人们带来大量的雨水与狂风,使气温骤然降低, 给酷暑之中的人们以透气的机会,可见台风在盛夏消除“热害”中,有着不可缺 少的作用。 ⑤台风带来倾盆大雨,为缺乏淡水的沿海岛屿和城乡普降甘霖。一次台风带 来的一场透雨,能缓解旱情,大量雨水储入水库,渗入地下,改善了夏季干旱的 气候。近年来,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沿海城市和海岛更是年年都要闹水荒。 1988年,我国最大的渔场之——浙江嵊泗列岛大旱,岛上水库干涸,来自沿海 诸省市的10万渔民和岛上居民深受缺水的煎熬,十万火急地向上海求救。当时 上海市曾紧急调用多艘油轮向嵊泗送水,旱情才得以缓解。可是用船送水,要付 出很大的费用,真是滴水贵如油啊!如果没有台风,那么在盛夏干热时节,我国 沿海城乡和岛屿的水荒将更会加剧,将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⑥如果没有台风,我们沿海地区的湿润度就要大大下降。弄不好,江南沃野 也将丧失,会出现沙丘成垄的干旱地区,江南的“鱼米之乡”也就不会存在了。 ⑦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大自然长期演化的产物,似乎一切都作了精密的安 排,什么也缺少不了。那么,这是不是说我们应该拜倒在台风的脚下?那也不是, 人类不能“消灭”台风,却要认识台风,掌握台风的规律,以便趋利避害,进而 利用台风。比如说,每次台风来时,都带来了巨大的能量,一旦人们能驾驭台风, 借其能量为人所用,人类也增加了一种巨大的能源。 1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12.根据文章,说说台风有哪些弊与利。(4分) 13.第②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4.为什么说没有台风也就没有了江南的鱼米之乡?(3分) 15.除了台风之外还有很多自然灾害,举一例,并谈谈应该怎样利用这种自然灾 害。(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重要的是自己强大起来 一位搏击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 出乎意料的是,在最后的决赛中,他遇到了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竭尽 全力出招攻击。当对打到了中途,搏击高手意识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中 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够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 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搏击高手惨败在对方手下,也失去了冠军的奖杯。 他愤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师傅,一招一式地将对方和他搏击的过程,再次演 练给师傅看,并请求师傅帮他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他决心根据这些破绽,苦 练出足以攻克对方的新招,决心在下次比赛时,打倒对方,夺回冠军的奖杯。 师傅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要他在不能擦掉这条线的情况下,设法 让这条线变短。 搏击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有像师傅所说的办法,能使地上的线变短 呢?最后,他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思考,转向师傅请教。 师傅在原先的那道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比较,原先的那 道线,看来变得短了许多。师傅开口道:“夺得冠军的关键,不仅仅是要找到对 方的破绽,战胜对手;只有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手就如同原先的那条线,也就在 相比之下变得较短了。如何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根本。” 在夺取成功的道路上,在夺取冠军的道路上,有无数的坎坷与障碍需要我们 去跨越、去征服。 人们通常走的有两条路。 一条路是侧重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正如故事中的搏击高手,欲找出对方破 绽,给予致命的一击,用最直接、最锐利的技术或技巧,快速解决问题。 另一条路是全面增强自身实力。就是故事中那位师傅所提供的方法,更注重 在人格上、在知识上、在智慧上、在实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变得更加成熟, 变得更加强大,使许多问题不攻自破,迎刃而解。 (选自《读者》,有改动) 16.作者在说理中运用了不少的成语。请从文中找出 4 个成语,并用其中的两个 写一句话...。(4 分) 17.文中的师傅在启发弟子时画了两条线,那两条线各指什么?师傅画线意在阐 明什么道理?(4 分) 18.为什么说“全面增强自身实力”比“侧重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更为重要? (2 分) 19.你欣赏文中师傅启发弟子的方法吗?为什么?(3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千年的等待 苇笛 ①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它起于安哥拉和纳米比 亚边界,止于奥兰治河,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 2100 公里;纳米布沙漠被 艾塞布干河分成两个部分,南面是一片浩瀚的沙海,北面是多岩的砂石平原。 ②纳米布沙漠年均降雨量不足 25 毫米,有时甚至数年滴雨不下。只有大西 洋的阵阵风暴,每次会给这片沙漠带来五六天的浓雾。想象中那该是一片荒凉的 不毛之地,然而就在砂石平原上,却生长着一种神奇的植物——千岁兰。 ③作为纳米布沙漠上独有的植物,千岁兰的根一部分深深扎入砂石中,一部 分裸露在地表上:它有一对皮革般的带状叶子,长的可达 3 米多;这种半似松树 球果半似绿色花卉的植物,顶端还生长着如同枸杞一般的红果…… ④在那酷热的沙漠戈壁中,干旱时常威胁着千岁兰的生命,因为缺水,千岁 兰宽厚的叶片便会渐渐枯萎,看起来就像一堆破布条;炎炎烈日下,风沙还要不 停地抽打千岁兰;荒凉的沙漠中,挺立的千岁兰还是动物们的美食…… ⑤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千岁兰的生命纵然不会短暂如昙花一现,大概也经不 起岁月的几番轮回吧。可事实却让人目瞪口呆——千岁兰的寿命竟然长达 2000 年! ⑥这是怎样神奇的植物。干旱的日子里,肆虐的狂风中,千岁兰一任动物们 吞噬自己的枝叶;而它自己所能做的,只是默默地忍耐、坚韧地等待,等待着雨 水的降临。无雨的季节,千岁兰伸展开长长的叶子,尽情吸纳雾气与露水,然后 贮存起来,用来渡过生命中的难关……难怪著名植物学家韦尔威特希考察纳米 布沙漠时,面对千岁兰感慨万端:“我坚信这是南部非洲热带生长的最美丽、最 壮观、最崇高的植物,是非洲最不可理解的植物之一。” ⑦沙漠上的千岁兰,让我们肃然起敬。人类常常自诩为万物灵长,可我们何 曾拥有过千岁兰一般柔韧而顽强的生命?工作的挫折、生活的窘迫、情感的失意 都能成为放弃自我的理由,而后日渐消沉下去……我们却忘了,在那个数年滴雨 不见的沙漠里,千岁兰骄傲地挺立着,用茁壮的枝叶用蓬勃的气势淋漓尽致地诠 释着生命的美丽,最终成就了一段千古传奇。 ⑧一株植物尚且活得如此努力而顽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漠视自己?面对 千岁兰,除了竭尽全力让生命活得热烈活得精彩,我们还能做什么?! 20.通读全文,按下面的提示概括出文章后两部分的大意。(4 分) 第一部分①~②:介绍千岁兰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二部分③~⑥: 第三部分⑦~⑧: 21.细读全文,概括出千岁兰的神奇之处。(4 分) (1) (2) (3) (4) 22.联系全文,简析文章标题的含义。(3 分) 23.将文中划线句改为一般陈述句,并比较分析两句的表达效果。(3 分) (1)改后句子: (2)比较分析: 24.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什么启示?(2 分) 第三部分 (25题,50分) 25.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两个人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一间狭窄的囚室里,他们 唯一能了解世界的地方,是囚室里的那扇一尺见方的窗户。 每天早上,他俩都要轮流去窗口眺望外面的世界。 一个人总是愁苦地看着窗外的高墙和铁丝网;另一个人却总是看窗外的天 空,看蓝色天空中的小鸟自由地飞翔。 半年后,前者因忧郁死在狱中;后者却坚强地活了下来,最后获救。 要求: 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 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1)游人不管春将老 (2)天光云影共徘徊 2.(1)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2)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 寒杨柳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 出墙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3.示例:草木有情,小鸟有意,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符合要求即可) 4.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第二部分 一、5.周敦颐 北宋 6.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1)少。 (2)应当。8.(1)水上、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2)它笔 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9.表达 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 势的污浊世风的鄙弃。10.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二、11.台风的灾害和作用。12.弊:酿成风灾水患,影响人民正常生活,造成 巨大经济损失。利:夏季能降温,避免作物热死,人畜中暑;能给干旱地区带来 降水,缓解旱情;能保持沿海地区的湿润度。13.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 说明了台风带来的巨大灾难。14. 如果没有台风,我们沿海地区的湿润度就要 大大下降。弄不好,江南沃野也将丧失,会出现沙丘成垄的干旱地区,江南的“鱼 米之乡”也就不会存在了。15.如:洪水。它会造成洪灾,如果筑坝蓄洪,就可 以发电、灌溉农田等,为人类造福。 三、16.稳操胜券 出乎意料 竭尽全力 愤愤不平 百思不得其解 无可奈何 不攻 自破 迎刃而解(任选其中四个即可) 写话答案略,用词恰当,语句通顺即可。 17.前一条线指对手,后一条线指强大起来了的自己。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使自 己强大起来。18.只有全面增强自身实力,才能使自己加倍地成长,变得更加成 熟,变得更加强大,使许多问题不攻自破,迎刃而解。19.欣赏。这种方法直观 形象,使弟子更深刻地悟出师傅所阐述的道理。如答不欣赏,言之有理亦可。 四、20.第二部分③~⑥:描写千岁兰的外形及内在特征,赞美千岁兰。第三部 分⑦~⑧:由物及人,揭示千岁兰给我们的启示。21.(1)能生长在不毛之地。 (2)寿命可达 2000 年。(3)是纳米布沙漠独有的植物。(4)被动物吞噬后仍 顽强生长(5)能吸纳、贮存雾气和露水……(答出其中四点即可)22.①突出 千岁兰生长寿命长②运用了拟人的手法③揭示出千岁兰默默地忍耐、坚韧地等 待的内在特征或赞美千岁兰柔韧而顽强的生命力。23.(1)一株植物尚且活得 如此努力而顽强,我们没有理由去漠视自己。(2)原句是一个反问句,语气强 烈,表达了人们从千岁兰身上所获得的启示。改为一般陈述句后语气平淡。24. ①学会在恶劣环境中生存。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自我。扣住文章主旨, 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部分 25.作文 略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