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顺义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2年顺义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ID:615530

大小:9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顺义区 2012 届初三年级第一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共 8 页,共六道大题,23 道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答题卡和作文纸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 卡。 第Ⅰ卷(共 70 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 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应和.(hè) 绮.丽(qǐ) 称.职(chènɡ) 刚正不阿.(ē ) B.活泼.(bō) 广袤.(mào) 惬.意(qiè) 扣人心弦.(xuán) C.联袂.(mèi) 踱.步(duó) 恣.意(zì) 茅塞.顿开(sè ) D.机械.(jiè) 巢穴.(xuè) 蓓蕾.(léi) 载.歌载舞(zài )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求索.——萧索. 解说:两个“索”字意思不同,“求索”的“索”是“寻找“的意思;“萧索”的“索” 是“寂寞、冷落”的意思。 B. 观.望——奇观. 解说:两个“观”字意思相同,都是“看”的意思。 C. 依然如故.——温故.知新 解说:两个“故”字意思相同,都是“旧的、从前的”意思。 D. 息息..相关——自强不息. 解说:两个“息”字意思不同,“息息相关”的“息”是“呼吸时进出的气, “自强 不息”的“ 息”是“停止”的意思。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大运会开幕式的设计都很完美,尤其是“春天的故事”和最后的点火环节,更是美轮 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B. 上一次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各行业经济损失严重,这其中以银行业首当其冲....。 C.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写作前先行设计好写作提纲,可以使写作事半功倍。 D.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只有铭记历史,中华民族才能自我认知,自我奋斗,自我保 护。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 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 ① ,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 ② ,马上 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A. 慢慢清晰 雷声隆隆,电光闪闪 B. 慢慢清晰 隆隆的雷声,闪闪的电光 C. 渐渐模糊 隆隆的雷声,闪闪的电光 D. 渐渐模糊 雷声隆隆,电光闪闪 5.对下面选段中划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 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 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 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 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 上,便不觉的想起:③“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 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④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 希望别的呢! A.第①处划线句子,运用拟人的方法,体现了老城的冬天舒适温暖的特点。 B.第②处划线句中,“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的地理 环境。 C.第③处划线句子,连用两个反问句,表现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期盼之情。 D.第④处划线句中的“慈善”一词,赋予济南冬天以人的情感,强调了济南冬天的温暖 与舒适。 6.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社区的自然状况、文化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歌谣,读一读,想想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C.我们班准备在下周参加教委组织的《从我做起,践行北京精神》的征文活动。 D.母亲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二、填空(共 8 分) 7.默写(5 分) ①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 蒹葭》) ②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我欲乘风归去, ,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④《岳阳楼记》中“ , ”一句动静结合,写出了月光照 耀下的洞庭湖美景。 8.名著阅读(3 分) 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 形象。例如《智取生辰纲》一节,杨志为了将生辰纲安全送达东京而乔装出行,自己扮作① , 士兵扮作脚夫,昼伏夜行。梁山好汉设计在黄泥岗智取生辰纲,结果杨志被 ② 等人扮 成的枣贩子和 ③ 乔装成的卖酒的汉子用迷魂药迷倒,最终押送失败。 三、综合性学习(共 10 分) 2012 年初,北京等城市的连续雾霾天气让 PM2.5 这个专业术语成为大众热词。在今年 的“两会”上,PM2.5 也成为代表热议的词汇。PM2.5 的治理成为北京“头等大事”。你所在 的班级要通过宣传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请根据要求,完成 9—11 题。 9.作为板报员,请你从下面的材料中提炼出三条主要信息,作为“介绍 PM2.5”板块的小 标题。(3 分) PM 是英文 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PM2.5 指的是细颗粒物,是 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PM2.5 能够随着呼吸进入人的肺 部,所以又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人类纤细的头发直径大约是 70 微米,是 PM2.5 的近三十倍。 PM2.5 颗粒非常细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们可以在空气中漂浮数天。PM2.5 主要成分是元 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及铅、钠、镁等金属元素。 PM2.5 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能导致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 困难、心律失常、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 PM2.5 污染的敏感 人群。如果空气中 PM2.5 的浓度长期高于 10 微克/立方米,死亡风险就开始上升。 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 PM2.5。 答: 10.“北京大手笔”板块摘引了市委书记刘淇 3 月份访问联合国内罗毕总部时的谈话内容, 请你根据下面的谈话内容,概括出北京市政府治理 PM2.5 将要采取的四项措施。(4 分) 目前,北京市同时在兴建 11 个地铁项目,年底地铁总里程将达到 420 公里;至 2015 年, 地铁通车将达 660 公里;至 2020 年,计划建成长达 1000 公里的地下交通网络。届时,一半 以上的北京乘客将使用地铁轨道交通出行。 北京市今年将在平原地区植树 20 万亩,覆盖 130 平方公里,未来五年植树 100 万亩, 将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30%。 北京将不断降低燃煤用量,提高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量。 北京市将建设 27 个监测点,实时公布“PM2.5”监测数据,接受公众监督。 答: 11.请你在“看世界”板块所使用的两则材料后写出一个结论,让同学们认识到当前我国治 理 PM2.5 的重要性。(3 分) 【材料一】 美国国会早在 1963 年就通过了《洁净空气法》,该法案首次指出空气污染是跨地区的全 国性问题,美国此后开始根据该法案颁布全国空气质量标准。1990 年开始实施的《洁净空 气法》修正案,则规定了更严格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并对 189 种有毒污染物制定了新的 控制标准。2006 年,美国环保署规定全美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任一地区、任一24小时 周期内,PM2.5 最高浓度由先前的每立方米 65 微克降至每立方米 35 微克,而年平均浓度标 准则是每立方米小于等于 15 微克。 【材料二】 世界部分国家(组织)空气中 PM2.5 含量最高标准 答: 四、文言文阅读(共 11 分) 阅读《送东阳马升序》,完成第 12—14 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12.下列词语中“致”字与“无从致.书以观” 中“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专心致志 B.闲情逸致 C.格物致知 D.错落有致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①德隆.望尊 ②援.疑质理 14.翻译下列语句。(4 分) ①色愈恭,礼愈至 翻译: ②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翻译: 15.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求学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3 分) 答: 国家/组织 年平均 微克/立方米 24 小时平均 微克/立方米 备 注 WHO 准则值 10 25 2005 年发布 澳大利亚 8 25 2003 年发布,非强制标准 日本 15 35 2009 年 9 月 9 日发布 中国 35 75 拟于 2016 年实施(征求意见中) 五、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 (一)阅读冯亦代先生的《向日葵》,完成第 16—18 题。(共 14 分) 向日葵 在外国报纸上看到凡·高的一幅《向日葵》被高价拍卖,还登载了该画的照片。这久已 不见的画面,唤起了我心底的许多记忆。 我曾有过这幅画的复制品,是抗战胜利后花了四分之一的月薪在上海买的。我特别喜欢 这幅《向日葵》,朵朵将凋的黄花有如明亮的珍珠,耀人眼目,孤零零地插在花瓶里,配着 耀眼的黄色背景,给人以凄凉的感觉,似乎是盛宴散后,灯烛未灭的那种空荡荡的光景,令 人为之心沉。我为它装上镜框,挂在寓所的餐室里。向日葵衬在一片明亮的黄色阳光里,挂 在墨绿色的墙壁上,宛如婷婷伫立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特别悦目,但又显得孤清。每天我 就这样坐在这幅画的对面,看到了欢欣,也感到了寂寞。以后我读了欧文·斯通的《生活的 渴望》,是关于凡·高短暂一生的传记。他只活了三十七岁,半生在探索色彩的癫狂中生活, 最后自杀了。他不善谋生,但在艺术上却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虽然到死后很久,才为人们所 承认。我读了这本书,为他的执著所感动,因此更珍视他那画得含蓄多姿的向日葵。我似乎 懂得他的画为什么一半欢欣,一半寂寞的道理了。 解放后,我到北京工作,这幅画却没有带来,总觉得这幅画与当时四周的气氛不相合拍 似的。周围已没有落寞之感,一切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但是曾几何时,我又怀恋起这 幅画来了。似乎人就像这束向日葵,即使在落日的余晖里,都拚命要抓住逐渐远去的夕阳。 十年动乱中,我被谪放到劳改农场,每天做着我力所不及的劳役,心情惨淡得连自己都 害怕。有一天我推着粪车,走过一家农民的茅屋,发现从篱笆里探出头来的是几朵嫩黄的向 日葵,衬托在一抹碧蓝的天空里。我突然想起我的那幅《向日葵》来了。我记起那时家庭的 欢欣:三岁的女儿在学着大人腔说话,她也发觉自己学得不像便嘻嘻笑了起来,爬上桌子指 着我在念的书,说:“等我大了,我也要念这个”。而现在眼前只有几朵向日葵招呼着我, 我的心不禁沉落又飘浮,没个去处。以后每天拾粪,即使要走不少路,我也宁愿到这里来兜 个圈。我只是想多看一眼,多记起一些旧时的快乐,一直到有一天农民把熟透了的果实收藏 了进去。我记得那一天我走过这家农户时,篱笆里的孩子们正在争夺丰收的果实,一片笑声 里夹着尖叫;我想到了远在北国的女儿,她现在如果就夹杂在这群喧哗的孩子中,该多幸福 啊!可如果她看见自己的父亲衣衫褴褛,推着沉重的粪车,又会作何感想?我噙着眼里的泪 水往回走,心头正经历着更大的人世凄凉。凡·高的《向日葵》已被卖入富人之家,可那幅 复制品,却永远陪着我的记忆,让我想起作画者对生活的疯狂渴望。阳光的金黄色不断出现 在我的眼前,凡·高的《向日葵》说出了我未能一表的心绪。 16.阅读本文,根据本文记述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3 分) 时间 地点 事件(我与《向日葵》) 心情 抗战胜利 上海 ① 凄凉 落寞 解放后 北京 没把画带来 ② 十年动乱中 劳改农场 想起向日葵 ③ 17.文章结尾处写道“凡·高的《向日葵》说出了我未能一表的心绪”,向日葵说出了此时作 者怎样的心绪?(4 分) 答: 18.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把人世的沧桑写出来的。(7 分)(不超过 140 字) 答: (二)阅读《被妖魔化的沙尘暴》,完成第 19—20 题。(共 8 分)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 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 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 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 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 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 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 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 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 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 有约 1300 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 190 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 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 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 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 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 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 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 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 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 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 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 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19.第②段中“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这两个词语能否调换位置?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 说说你的理解。(3 分) 答: 20.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科学家提出的“以地养地”模式有什么好处。 (5 分) 【连接材料】 在退化沙地、草原生态治理中,科学家提出了一种“以地养地”的模式,这个模式的基 本思路是用少量的土地,加上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社区群众的物质 生活质量,腾出大量的土地使其“休养生息”,借助自然力实现退化草地的恢复。 答: (三)阅读《当美德成为智慧》,完成第 21—23 题。(共 7 分) 当美德成为智慧 焦国成 ①在美国波士顿“二战”犹太人蒙难纪念碑上,刻着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留下的 铭文: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 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此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 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是 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那里却再也没有人能够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②这是从血的教训中悟出的箴言。在那个法西斯主义处于强势、毫无正义可言的时候, 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所谓的“智者”可能会为了眼前的利益选择去做法西斯的帮凶和奴 才,虽然可以苟安一时,但总归是法西斯主义者的俎上之肉。利己主义者的智慧是一种小聪 明,虽然可以暂时得利,但这种利总是有“害”相跟随。 ③拥有美德,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智慧。 ④其一,美德是对利己欲望的一种超越。在有德之人看来,有损美德的利益不是一种利, 反而是一种害。正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避开了不符合道义的利益, 也就避开了它可能导致的害。爱好美德的人,善于约束自己,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心 里坦坦荡荡,安宁舒畅。能使自己愉悦幸福一生的,莫过于美德。爱美德的人,才是真正爱 智慧的人。 ⑤其二,美德就是坚持道义,为他人着想。有美德的人尊道而贵德,一事当前,先问是 否合于道义,而不以一己之好恶对待人和事。有美德的人讲仁讲义,乐于助人,乐于成人之 美,这有助于消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对立,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与邻为壑与互 助合作之间,哪个更为智慧,是不言自明的。 ⑥其三,美德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力量。有美德的人,是在爱人中爱己,在利人中利 己,在使众人快乐中获得快乐。因为他行事以德,故服人不靠威势武力;因为他爱人利人, 故能把自己与大众连为一体。因此,孟子才说“仁者无敌”。 ⑦其四,美德是可以惠及整个社会和子孙万代的精神财富。孔子曾提出“惠而不费的君 子智慧(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在他看来,“因民所利而利之”的德政是惠而不 费的。如果我们能把孔子思想发挥一下,使美德成为每个人的操守,社会将更加美好。做父 母的有慈的美德,天下儿童就都幸福了;做子女的有孝的美德,天下老人就都幸福了。同样, 每个社会位置上的人都有美德,天下就会是一个大道流行、人人幸福的世界,我们这一代能 够讲美德,下代人潜移默化,也会崇尚正义和美德。如此善善相因,“富二代”和“富三代” 的问题就不会出现。美德泽后长远,如果真想让社会更美好,那就把美德看成永恒的智慧来 追求吧! (2011 年 2 月 18 日《光明日报》) 21.文章第①段引用铭文有什么作用?(3 分) 答: 22.第④段中,与本段结尾处“爱美德的人,才是真正爱智慧的人”在内容上相照应的是那 句话?(2 分) 答: 23.根据第⑥段的内容说说孟子的“仁者无敌”这句话中“仁”具体指什么。(2 分) 答: 第Ⅱ卷(共 50 分) 六、作文(50 分) 咀嚼成功,就像咀嚼一颗巧克力,虽然口中有股浓香的甘甜,但慢慢会从甘甜中品出一 丝苦涩来。咀嚼伤害,就像咀嚼一枚青橄榄,虽然心中有股难言的苦痛,但慢慢会从苦痛中 中品出一丝甘甜来。人生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咀嚼,咀嚼宽容,咀嚼善良,咀嚼真诚,咀嚼狭 隘,咀嚼自私,咀嚼骄傲……甘甜中有苦涩,苦涩中有甘甜。请以咀嚼 为题,写 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1)请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并抄写在答题纸上。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顺义区 2012 届初三年级第一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 12 分) 1. C 2.B 3.D 4.D 5.C 6.A 评分: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 二、填空题(共 8 分) 7.①白露未晞 ②海内存知己 ③又恐琼楼玉宇 ④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评分:共 5 分,每空 1 分,有错字不给分 8.①商人 ②晁盖(或吴用) ③白胜 评分:共 3 分,每空 1 分,有错字不给分 三、综合性学习(10 分) 9.PM2.5 是什么;PM2.5 的危害; PM2.5 的来源 评分:共 3 分,每点 1 分 10.①发展轨道(公共)交通(或: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②调整能源结构(或:提高清洁能源使用量) ③提高森林覆盖率(或:植树造林) ④建设监测点 评分:共 4 分,每点 1 分 11.我国对 PM2.5 的治理与发达国家比时间晚,标准低。 评分:共 3 分,每点 1 分 四、文言文阅读(11 分) 12. C 格物致知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评分:本题 2 分 13. ①高 ②引、提出 评分:共 2 分,每小题 1 分 14. ①(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 ②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 评分:共 4 分,每小题 2 分 15.家贫无书;到百里外求师;没有物质生活保障(吃不饱穿不暖) 评分:共 3 分,每点 1 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 (一)记叙文阅读(14 分) 16.①买画、读画 ②欢乐 ③凄凉(凄苦) 评分:共 3 分,每空 1 分 17.文革期间作者被谪放到劳改农场,心情惨淡,心头正经历着更大的人世凄凉;对生活又 怀着疯狂的渴望。 评分:共 4 分,每点 2 分 18.方法:作者在这篇短文中通过一幅画来来表现不同时期作者内心不同的感受,通过《向 日葵》写尽了人世的沧桑。 评分:本题共 7 分。写法 2 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 分,语言表达 2 分 (二)说明文阅读(共 8 分) 19.①下文作者先介绍沙尘暴的成因、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沙尘暴对人类的好 处等内容(先从科学的角度说明人类没有必要阻挡沙尘暴,这也是这篇文章要介绍的 主要内容);②然后介绍人类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植树反而把草地变成沙地,说明 人类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所以这两个词语不能调换位置。 评分:共 3 分,第①点 2 分,第②点 1 分 20.这种模式,①顺应自生态然规律的。②人类只用少量的土地生活,腾出大量的土地使其 “休养生息”,没有大树争夺水分,有利于沙地小草生长,使退化的草地自然恢复;③ 使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得以保存,维持生态平衡。 评分:共 5 分,第①点 1 分(为总说),②③点各 2 分(为分说) (三)议论文阅读(共 7 分) 21.①让读者认识到:利己主义者的智慧是一种小聪明,虽然可以暂时得利,但这种利总是 有“害”相跟随。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以,如你不坚持正义,不关怀别人,当你处于 危难之时,别人也不会关怀你。 ②引出本文的观点:拥有美德,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智慧。 评分:共 3 分,第①点 2 分,第②点 1 分 22.避开了不符合道义的利益,也就避开了它可能导致的害。 评分:本题 2 分 23.爱人、利人、使众人快乐 / 行事以德 评分:本题 2 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