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化测控
1. 藤野先生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芦 h u ì____________ n ì____________ 名 托 c í____________ 绯.红
____________ 不逊.____________ 诘.责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恰切解释。
①除下帽来,油光可鉴.____________。
②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____________。
③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
了。____________
④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____________
⑤一段落已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部时事的片子。____________
⑥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揣摩所填词语的意味。
①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____________,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____________极了。
②大概是____________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
果店头,尊为“胶菜”;……
③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____________
似的喝采……
4.“每当想偷懒时,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联
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假设藤野先生说出抑扬顿挫的话,可能会说什么呢?试写
一下(30 字左右)。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
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
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
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
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
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5.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6.“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____________,表达出作者____________
的情感。“这样”指代____________,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7.“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
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8.“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你怎么理解?
9.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二)
第十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
了七八位教师。
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
一位教师留下来。
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
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
在一起。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
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
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
高的山坡——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
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
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
整二十年。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
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
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
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
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
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
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
坡,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10.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11.“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
寒”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2.“无法预料的情形”指什么?
13.“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改成问句为:____________。
14.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15.描写女教师骨灰时,为什么强调“上面没有照片”?
16.这所小学“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
17.你如何理解“第十一位”这个题目的含义?
三、写作
18.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恩师。在鲁迅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
中常遭侮辱的时候,是藤野先生给了他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恩师难忘。在你近八
年的求学生涯中,有没有令你感念的恩师呢?在班里和同学交流一下。
☆1 藤野先生
一、1.荟 匿 辞 fēi xùn jié
2.①照 ②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③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
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④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
格。⑤这里是动词,放映。 ⑥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
的文人。
3.①油光可鉴 标致 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用反语表明了作
者对他们的厌恶和嘲讽。 ②物以希为贵 作者到仙台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
职员们在生活上的关心。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照,反映出日本
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感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而是“物以希为
贵”,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自尊心。 ③酒醉 “酒
醉”是形容人处于高度兴奋、迷狂以致难以自已的状态。这里说的是国人“闲看”枪毙
犯人时的表现。看客们不但对自己受剥削受压迫麻木不仁,而且对他人受残害而抱围观、
鉴赏、兴奋不已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作者对黑暗政治的压迫下和落后封闭的文化熏染
下的国民的劣根性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4.略(答案能联系课文内容,模仿藤野先生口吻,说些鼓舞鲁迅奋进的话语即可)
二、(一)5.主要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6.只不过 对东京的失望 “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 这一句领起前两段内容,
写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7.“确”表示肯定花的漂亮;“但”表转折,花虽然漂亮,可是人却是丑陋的,令人
作呕。
8.“标致”本义是妩媚动人,多用在女性身上。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
语。
9.作者在这一部分写了在东京的所见,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促使先生对东京失望,
为下文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作了铺垫。或者说这一部分写清国留学生学跳舞、
赏樱花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答对大意即可)
(二)10.主要讲述了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始终没有教师肯留下,一位代课的女大
学生为了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成了永远的第十一位。
11.“因为各方面条件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开头写“走”与后文女
教师的“留”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女教师精神的可贵。
12.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背诵女教师第一节课教他们的古诗,
以此来挽留女教师。
13.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呢?
14.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以及身为教师的神圣使命感使代课教
师脚步停住了。她选择了留下,并且一留就是二十年。
15.说明女教师为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一切,而自己却一贫如洗,连一张照片都没
有。
16.新生开学第一课,在小山坡上学生们背诵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作为开学典礼,
以示对女教师的纪念。
17.“第十一位”浓缩了这个感人故事的精髓,具有更强烈的震撼力。同时,用数字
为题,题目新颖,耐人寻味。
三、18.提示:学生可以口头作文也可以书面作文,可选取老师的典型事例,学习《藤
野先生》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也可以记某个比较难忘的片断,等等。尽
由他们自己发挥。
2 我的母亲
一、积累与运用
1.请按原文填空
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____________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
人____________过我。____________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____________我学得
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人——我都得感谢
我的慈母。
2.这些词你陌生吗,试试标出它们的正确读音。
宽恕.____________ 庶.祖母____________ 筹.备____________ 吹笙.____________
摹.画____________ 翳.____________
3.读一读,想一想:下列加点词在句中怎样解释更恰当。
①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____________
②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____________
③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4.考考你:
①“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诸葛亮、刘备是_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几
个:____________,你还知道里面哪些文角的名字吗?____________
②“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
史文恭、花荣是_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试说出与他们有关
的回目或典故: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
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
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
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
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
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
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
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
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
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
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
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
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
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
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
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
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
严师,我的慈母。
5.用自己的话概括以上三段的主要内容。
6.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
7.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
8.从哪些地方看出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师”?
9.体会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情感。
①“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
久了。”
②“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10.试用你的眼光评价一下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
(二)
①“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②“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
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
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③“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④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
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⑤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⑥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
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
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哭,一边暗
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⑦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
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
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
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⑧东家跑,西家串,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
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了
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
那个誓言。
⑨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
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
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
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还
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
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
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
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作伙食费啊!
⑩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
10 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11 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12 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
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13 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了为儿女苦了一
辈子的娘……
11.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12.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母亲____________品质;她将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
13.第⑧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____________。
14.文章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三次流泪的不同:第一
次 流 的 是 ____________ 的 泪 ; 第 二 次 流 的 是 ____________ 的 泪 ; 第 三 次 流 的 是
____________的泪。
15.下面两题任选做一题:
①第○11 段“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联系上文,揣摩此时“我”的心理活动。
②第○12 段“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
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联系全文,
试揣摩母亲灯下看照片时的心理活动。
三、写作
16.“可怜天下父母心”,读了以上两位母亲的故事,相信你定有不少感触。联系我们的生
活,来关注我们的母亲吧。
☆2 我的母亲
一、1.混 管束 如果 如果 宽恕 体谅
2.shù shù chóu shēnɡ mó yì
3.①“野蛮”在这儿并无贬义,是相对文静而言,是说孩子们淘气、顽皮、好动,在
游戏中好冒险。 ②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③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4.①《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七擒孟获 (火烧新野 桃园结义 白帝
城托孤 徐庶 庞统 鲁肃 程昱 杨修 许攸等等)(此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只要写
得符合题意即可) ②《水浒传》 答案举例:花荣大闹清风寨 小李广梁山射雁 卢
俊义活捉史文恭
二、(一)5.主要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的训导。
6.母亲对我学习的督促是非常严格的,每天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
早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
才回家吃早饭。”
7.在做人方面,母亲对我的管教则近乎严厉了,“每天天刚亮,把我叫醒”,反思头天
的错误,认错。“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但行罚时,不许“哭出声
音来”。因我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重重的责罚。
8.此题可概括叙述,也可答具体事例。如:母亲听了“我”一句轻薄的话后,重重地
责罚我;“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充分表现了“我的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9.这些语句质朴、真切,饱醮感情,表现出母亲对“我”的挚爱,字里行间渗透着“我”
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
10.评价可见仁见智,积极面消极面均可。可正面肯定母亲的教之严,简述理由;也
可以辩证地看待母亲教子过于严厉,尤其是体罚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11.文章主要记叙了母亲借钱供孩子读书的艰辛历程。
12.刚强 希望儿子也要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挫折
13.指“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14.离别 感恩 思念
15.①答案从表现“我”对母亲的“感恩”或发誓报答母亲深恩上组织即可。 ②写
出表现娘的喜悦和以儿子为骄傲的内容即可。
三、16.提示:本次习作主要联系阅读有感而发,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母亲。 不限写作
形式,有感而发即可。
3* 我的第一本书
一、积累与运用
1.
作者____________是位诗人,其散文也有诗意。但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
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联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
①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____________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②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____________东西。
3.下列词语有无错别字,若有请改正。
①优默 凄惨 红暑 梦幻 磨磨蹭蹭
____________
②奥密 马鬃 赖皮 孰师 翻来复去
____________
4.“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这些名字你陌生吗?你读过他们哪
些作品呢?试列举一二。
5.文章第二段说“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你有过同感吗?结合你的读书体验简单
谈谈。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
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
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
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
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
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
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
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
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
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
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
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
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
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
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
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
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
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
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
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
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
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
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
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
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
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6.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7.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
8.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
叹着气”,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
9.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
10.通过读“第一本书”的故事,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
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二)
父亲挑书
①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②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
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个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
色吉它,样子潇洒得要命。
③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中学时我因母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到滇东南就读。
6 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独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
不言而喻。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终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
回到离别多年的家乡。这一决定出台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这回有个说知心话的
地方了!”父亲逢人便说。
④一路上,父亲重复着那句重复了多年的话:“做人不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
碰上熟人问:“要干什么?”他就抬高本来就很宏亮的声音:“秀才搬家——尽是书。帮
娃娃挑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就要到城里上班去了。”“这
回算得了!”对方回敬了一声,“嗨!”
⑤农村人的“要干什么去”是路上招呼的客套话,今晚做的事又是父亲盼了很多年
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理所当然地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
让人欣慰的话从内心里流出来,以至于每一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到玻璃板上
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尤其是那个“嗨”字。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来的每
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
了。
⑥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了。这个时候,即使再加上一百斤,只要是书——
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我小心地跟在
后面。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
都是星星,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行了。
⑦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啊!
⑧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即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无论走到哪
里,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
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11.父亲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12.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13.试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的真正含义。
14.文章塑造父亲这一形象,除用了语言、行动描写,还有什么?请举例说明。
三、写作
15.课文中的人物,像考了第一名的乔元贞、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的二黄毛、
只教一本书的先生“弄不成”,虽着墨不多,却都各具特色,让人难忘。试从中选取一个,
结合课文提供的材料,发挥想象,编一则小故事,在班内交流。
☆3* 我的第一本书
一、1.牛汉
2.①荒寒 快乐 梦幻 童年没有幽默,道出作者童年生活的辛酸,那个时代,物质
是匮乏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可是,毕竟是童年,无
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儿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和小伙伴、小动物在
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此题有一定难度,学生能理解即可) ②稀奇 那
个久远的年代 ,那样一个穷困的小山村,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是极端匮乏的。
3.①优改成幽 暑改成薯 ②密改成秘 孰改成塾 复改成覆
4.鲁迅:《故乡》《孔乙己》《社戏》等等。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喝茶》、
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
秦淮河》、散文诗《匆匆》等。
5.答案举例:从书中知道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或从书中懂得了什么道
理;或学会了如何做人等等,不一而论。
二、(一)6.写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
7.凄惨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
封面,没有头尾。
8.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
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
9.父亲温和善良、知书识礼、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
助人。
10.“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 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
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二)11.文中父亲是一个淳朴、勤劳的农民。他善良、正直、有点固执,深爱着自
己的儿子。
12.文章主要记叙了一个雨夜,白发的父亲为“我”挑书的感人故事,赞颂了父亲深
沉无私的爱以及对“我”的希望和鼓励,表达了“我”要继续努力、积极进取的决心。
13.④段画线句子含义:做人不能虚浮,要脚踏实地,多做实事。 ⑥段画线句子含
义:“我”感受到了父亲所给予我的激励,努力向前。
14.除语言、行动描写外,还有肖像描写,如“白发苍苍”、“修长的身子”、背“压成
弓形”等。
三、15.提示:学生根据课文资料提供,发挥自己的想象编一则小故事。如《“弄不成”
正传》《乔元贞的故事》《二黄毛外传》等。
4 列夫·托尔斯泰
一、积累与运用
1.这些字你认识了吗?标出它们的正确读音。
胡髭.____________ 长髯.____________ 一绺.____________ 鬈.____________ 侏.
儒.____________ 尴尬..____________ 锃.亮____________ 粲.____________
2.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
3.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眉宇之间……的非凡器宇..____________
②禁锢..思想的牢笼____________
③鹤立鸡群____________
④正襟危坐____________
⑤颔首低眉____________
4.文章刻画托尔斯泰肖像,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读一读,试找出几句加以赏析。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
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
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
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
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
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
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
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
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
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 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
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
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
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
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
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
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
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
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
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
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
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
事事的白日梦中,在
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
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
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
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
了他的心窝。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
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
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6.选文第一段抓住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征去写的?你如何理解“像枪弹穿透了伪装
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两个比喻。
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达出来。认真品
读选文,试找出一些精彩语句加以赏析。
8.说说你对“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
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句话的理解。
9.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
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
阅读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资料,谈谈你的认识。
(二)
跟托尔斯泰学积累
托尔斯泰妻子的妹妹塔吉娜,每年总带一家人来姐姐家的庄园避暑。塔见托总拿个
本子写着什么,不解地问:“你往小本子上写些什么东西?”托____________说:“记的
就是你们。”“我们有什么可记的呢?”托耸耸肩,____________回答:“这就是我的事情
了,真实总是有趣的。你认为你在我这儿是白住的吗?我把你们的行动全都记下来了。”
这就是从不离开笔记本的托尔斯泰。他在家里,散步的路上,和客人喝茶聊天,在孩子
们中间……总之,无论在什么地方,他都____________注视着一切,观察着、记录着一
切有意义有趣味的东西,为自己的创作提炼了思想,积累了素材。
由此看来,学会积累并不难,只要我们像托尔斯泰那样,平时注意眼到、耳到、口
到、手到、脑到,那么,看似平淡的生活将变得丰富多彩。可以说,联系..生活、思考..生
活、积累..生活的语文学习并不是什么负担,而是快乐的享受。
10.将下列短语选择填写到文中横线上。
眨眨眼 风趣地 睁大敏锐、富有洞察力的眼睛
11.说说画线句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12.文中托尔斯泰说的“记的就是你们”一句话的含义,可用文中“____________”
一句作解释。
13.文中说“学会积累并不难,只要我们像托尔斯泰那样,平时注意眼到、耳到、口
到、手到、脑到,那么,看似平淡的生活将变得丰富多彩。”你怎么理解这“五到”的含
义并把它们付诸学习实践呢?请谈一谈。
14.文中加点词“联系”“思考”“积累”不能颠倒位置,为什么?
15.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联系生活、思考生活、积累生活的语文学
习是快乐的享受”的理解。
三、写作
16.课外阅读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他的作品,根据你的阅读理解,写一人物短评。
(如可以《我看托尔斯泰》《从〈战争与和平〉看托尔斯泰》等为题,选一角度,谈出你
自己的见解)
☆4 列夫·托尔斯泰
1.zī rán liǔ quán zhū rú ɡān ɡà zènɡ càn
2.《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3.①气概,风度。 ②束缚,限制。 ③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
很突出。 ④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⑤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
顺的样子。
4.答案举例:为勾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作者用了大量比喻:脸庞多毛,用“植被
多于空地”喻之;黝黑脸膛“皱似树皮”;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灰白
的鬈发,像堆在额头上的泡沫;须发覆盖,像热带森林般茂密;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
白浪。这些比喻(内含夸张)的大肆铺排,浓墨重彩,让读者对托翁的面部特征产生深
刻的不同寻常的印象。
二、(一)5.选文主要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6.选文第一段抓住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去写。“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
切开了玻璃”形象精妙地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7.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
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
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
刀……”用高尔基的话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8.课文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原来粗鄙的外表是用来保护精美的
珠宝的。这是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
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的精美绝伦。
9.参考答案:二者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
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
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
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二)10.依次是:眨眨眼、风趣地、睁大敏锐、富有洞察力的眼睛
11.塔吉娜是托尔斯泰妻子的妹妹、托尔斯泰是塔吉娜的姐夫。
12.“我把你们的行动全都记下来了。”
13.答案举例:“眼到”就是对现实生活及周围的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14.三者之中,“联系”是基础,“思考”是在此基础上的继续,“积累”是经过思考之
后的收获,三者有相承关系。
15.提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只要睁开我们发现的眼睛,像托尔斯泰一样
善于积累,你会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的。结合自己的感受去答即可。
三、16.提示:此题须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理解可浅可深,关键能通过课内外
阅读了解托尔斯泰这位文学巨匠,尤其是他的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