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5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ID:619256

大小:14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 35 分) 一、(6 小题,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攫取 jué 精神矍铄 jué 应和 huò 风和日丽 hé B.涟漪 yī 风光绮丽 yǐ 凶恶è 深恶痛疾 wù C.匍匐 pú 相辅相成 fǔ 拗口ào 性格执拗 niù D.豁免 huò 浴血奋战 yù 肖像 xiào 惟妙惟肖 qiào 【参考答案】:C 【分析】:第 1 题考查常用字读音的识记辨析。能力层级为 A 级。本题考查形式与去年一 样,要求考生根据题目各项给出的四个词语来辨析加点字读音是否有错。考查内容分别涉 及到易读错的字、多音字、形近字等方面。选项中考查都出自课本,辨析难度不大,所考查 的 8 个词语全出自七年级到九年级六册语文课本中的“读一读,写一写”、新课标 3500 个 常用字、课下注释的范围,体现了《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的基本要 求和精神。 【来源出处】第 1 题所考查词语在人教版六册语文教材的出处 选项 词 语 出处 词语 出处 词语 出处 词语 出处 A 攫 取 九下 《人生》 精神矍 铄 新课标 3500 常用字 应和 h uò 新课标 3500 常用 字 风和日 丽 新课标 3500 常用 字 B 涟 漪 九上 《音乐之 声》 风光绮 丽 八上 《落日的幻 觉》 凶恶è 新课标 3500 常用 字 深恶痛 疾 八下 《藤野先生》 C 匍 匐 七上 《夏感》 相辅相 成 新课标 3500 常用字 拗口ào 新课标 3500 常用 字 性格执 拗 八下 《组歌(节选)》: 《浪之歌》,《雨 之歌》 D 豁 免 九下《威尼 斯商人》 浴血奋 战 新课标 3500 常用字 肖像 xi ào 新课标 3500 常用 字 惟妙惟 肖 八上《中国石拱桥》 【提示点评】 这些词语的出处提醒了考生应多重视重点、易错词语的识记。总之,学生应回归语文最 基本的学习材料——课本,重视对课内基础知识的落实。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秩序井然 惊慌失错 期期艾艾 波光嶙嶙 B.气充斗牛 锲而不舍 顶礼摹拜 芒刺在背 C.精巧绝纶 物竞天泽 踉踉跄跄 无可置疑 D.长途跋涉 红装素裹 袅袅烟云 孜孜不倦 【参考答案】:D 【分析】:第 2 题考查常用字形的辨析。能力层级为 A; 本题要求考生判断题目各项所给词语的字形正误。考查形式与去年相同。所考查的 15 个词 语均在七年级到九年级语文课本中每课的“读一读,写一写”的范围,考查重点为同音易错 字及形近易错字。这一点表现出希望学生从七年级就做好应有词语积累的教学导向。题目的 设置导向语文教学应重视现代文词语的积累,进一步突出了初中学生基于课堂的日常语文学 习与积累对于考试的意义。强调源于教材的应知应会的知识,进一步突出了初中学生基于课 堂的日常语文学习与积累对于考试的意义,有利于学与考的统一,必将对今后初中语文教学 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来源出处】 选 项 词语 出处 词语 出处 词语 出处 词语 出处 A 秩序 井然 七下 《斑羚飞渡》 惊慌 失措 七上 《绿色蝈蝈》 期期 艾艾 八下 《再塑生命》 波光 粼粼 七上《散步》 B 气冲 斗牛 七下 《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 锲而 不舍 七下 《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 顶礼 膜拜 九下 《音乐之声》 芒刺 在背 九下《蒲柳人家(节 选)》 C 精巧 绝伦 八下 《敬畏自然》 物竞 天择 八上 《生物入侵者》 踉踉 跄跄 七上 《盲孩子和他 的影子》 无可 置疑 八下《列夫·托尔 斯泰》 D 长途 跋涉 八上《信客》 红装 素裹 九上《沁园春·雪》 袅袅 烟云 新课标 3500 常 用字 孜孜 不倦 七下 《真正的英雄》 【提示点评】 与直接改正错别字的主观题形式比较,今年继续去年辨析字形的选择题形式,使考生得 分率有进一步的提高。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确的书写规范汉字也应是不容忽视的学习 任务之一。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当警方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识的骗子,以免上当。 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 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 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 本优秀的图书审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 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 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很有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什么样的模式。习惯于数字阅 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的慢速、口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数字时代,智能捭机和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在信息时代长大的“数 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更适应碎片化信息,也更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但结交线下朋友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选自 2015 年《百科知识》,有删改) 链接一: 人们可以分成两类别:数字原住民(出生于数字时代)和数字移民(出生在数字时代前, 但现在开始应用数字工具的人)。前者更依赖于用招待费输入,而后者阅读他人表情的能 力则更胜一筹。上网时,前者和后者的大脑受到的训练是不一样的,尤其在社交和学习能力 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科学家发现,互联网虽然影响着所有年龄层的人群,但受影响 最大的还是数字原住民。 (节选自加里•斯莫尔《网络化大脑:适应现代大脑的技术变革》) 链接二: “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摆弄我的大脑,重 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我的大脑正在变化,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 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全神贯注于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是易如 反掌之事,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诗 行里。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变得焦虑不安,开 始寻找其他事情来做。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过去曾经甜美如 蜜的阅读已变成一场战斗。” (节选自美国打桩专家尼古拉斯•卡尔《网络也有黑暗一面》) 链接三: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说:“我们并非只被阅读的内容影响,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 所影响。”网络所倡导的将“丰富”与“时效性”置于首位的新阅读方式,可能已经削弱了 我们进行尝试阅读的能力。几百年前的印刷术,让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成为寻常之事,也让 人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而在线阅读时,我们只不过就是个“信息解码器”而已。我们对文 句的诠释,尝试阅读时形成的丰富精神联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弃我们而去。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四: 功能我们平时在网上进行的浅阅读相反,深阅读是一种渐渐被忽视的阅读行为。深阅读的消 失将不利于伴随着网络长大的后代的智力和情感发展,也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这些作品只有经过阅读训练的人才能欣赏。近期研究已 经证明,深阅读是一种慢速的、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细节和复杂的情感、精神体会的 阅读,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与单纯的认字型的阅读完全不一样。虽然严格说来,深阅读 的载体不一定非得是传统的纸质书,但印刷品的天然的限制对于深阅读体验却是十分有益 的。比如,纸质书上是没有超链接的,这样读者就少了一些干扰——不用纠结是不是得点开 链接,从而能保持全身心地沉浸在书中的文字里。 (摘自网络,有删除) 13.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 古人学会了使用工具,现代人学会了使用网络,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B. 阅读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它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需要刻苦学习才行。 C. 网络时代所倡导的新阅读方式,可能使人难以坐下来静心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 D. 网络上的超链接模式,是纸质书上没有的,它会对读者的深阅读产生一些干扰。 【分析】B 第 13 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能力层级为 B 级,难度较易,区分度良好。 大部分考生能找到文中相关的信息区域,对其中的关键语句进行解读与信息处理,并能把握 文中的关键语句做出正确判断,一部分考生的失误在于对文本信息没有进行仔细的筛选,对 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判断错误。 A 项考查点在第 1 自然段“当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时,人类的大脑受到迅速 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B 项考查点在第 2 自然 段“人类并不是天生就会阅读的,在正常情况下,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由人类基因决 定的程序形成,而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每个人的刻苦学习”;C 项考查点在第 3 自然段“传 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D 项考查点在链接四最后一句“纸质书 上是没有超链接的,这样读者就少了一些干扰——不用纠结是不是得点开链接,从而能保 持全身心地沉浸在书中的文字。”因此答案选 B。 14. 下列对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概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 传统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速度;数字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耐性。 B. 传统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逻辑性;数字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跳跃性。 C. 传统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深度;数字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丰富和时效性。 D. 传统阅读使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数字阅读使人的线下交往能力减弱。 【分析】C 第 14 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能力层级为 B 级,难度较易,区分度良好。 大部分考生能找到文中相关的信息区域,对其中的关键语句进行解读与信息处理,并能把握 文中的关键语句做出正确判断,一部分考生的失误在于对文本信息没有进行仔细的筛选,对 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判断错误。 A 项考查点在第 3 自然段“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B 项考 查点在第 3 自然段“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只要一进如逻辑框架,才 能说说阅读。”;C 项考查点在第 3 自然段“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 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D 项考查点在第 5 自然段“更适应碎片化信息,也更善 于利用网络资源,但结交线下朋友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因此答案选 C。 15.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被改变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并且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 B. 不断扫视、浏览、搜寻、点击阅读,使过于关注丰富多样的信息而不能深入阅读。 C. 长时间地使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致使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D. 某些人或某些东西通过摆弄、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促使人们的大脑变化。 【分析】D 第 15 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能力层级为 B 级,难度较易,区分度良好。 大部分考生能找到文中相关的信息区域,对其中的关键语句进行解读与信息处理,并能把握 文中的关键语句做出正确判断,一部分考生的失误在于对文本信息没有进行仔细的筛选,对 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判断错误。 A 项考查点在第 1 自然段最后一句“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不仅改变了 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B 项考查点在第 3 自然段第二行“不断地扫 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 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C 项考查点在第 5 自然段“因长时间用拇指操控智能 手机和上网,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D 项考查点在第链接二“我一直有种 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摆弄我的大脑,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 因此答案选 D。 16. 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述效果。(4 分) 过去曾经甜美如蜜的阅读已变成一场战斗。 【参考答案】“甜美如蜜”指的是把以前全神贯注的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或徜徉在长 诗里,比作甜美的阅读;“一场战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想要集中精力深入阅 读与自己任性随意的阅读、漂移的注意力的碰撞比作一场战斗。说明以前深入阅读是一件甜 蜜美好的事,而有数字阅读之后,想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这样表达形象 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更容易使人理解。 【分析】第 16 题考查分析和品味重要语句的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 C 级,难度适 中,区分度良好。本题考查考生品析文学语言,判断写法的综合分析能力。回答这类题目, 要求考生对写作手法有一定的认识,并结合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文章的具体内容来赏析重点词 语的表达效果。链接二中最后一句“甜美如蜜”与“战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数字时 代的阅读时不能全神贯注,不能深入阅读,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强烈突出阅读已变成艰难困苦的事情。 17.“链接四”中提到,深阅读的消失“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 史诗等 文学类型的传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5 分) 【参考答案】我赞同这种观点。数字阅读让人们缺少阅读的耐心,不断地扫视、搜寻感 兴趣的关键词,寻找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刺激性,阅读具有跳跃性。而深入阅读是一种 慢速的、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细节和复杂情感、精神体会的阅读,需要一定的阅读能 力。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每个人的刻苦练习。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需要经过阅读训 练的人才能欣赏,需要进行深阅读,只有深入阅读才能静下心来、有耐心的,深入思考,投 入自己的情感。而跳跃性的阅读是谈不上深入和逻辑的。若深入阅读消失,势必会影响人类 阅读此类作品的积极性,阅读群的消失,也势必会影响这类需要深入阅读文学类型的传承。 【分析】在做答时,既要概括一下材料的内容,也要结合原文,指出材料与选文内容的 联系,最为关键的是,把语段中的关键点理解出来。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2 题。(22 分) 地铁客的风格 毕淑敏 挤车可见风格。陌生人与陌生人亲密接触,好像丰收的一颗葡萄与另一颗葡萄,彼此 挤得有些变形。也似从一个民族刺出的一滴血,可验出一个民族的习惯。 那一年刚到日本,出行某地,正是清晨,地铁站里无声地拥挤着。大和民族有一种喑哑 的习惯,嘴巴钳得紧紧,绝不轻易流露哀喜。地铁开过来了,从窗户看过去,厢内全是黄皮 肤,如等待化成纸浆的芦苇垛,僵立着,纹丝不动。我们因集体行动,怕大家无法同入一节 车厢,走散了添麻烦,显出难色。巴望着下列车会松些,等了一辆又一辆。翻译急了,告知 日本地铁就是这种挤法,再等下去,必全体迟到。大伙说就算我们想上,也上不去啊。翻译 说,一定上得去的,只要你想上。有专门的“推手”,会负责把人群压入车门。于是在他的 率领下,破釜沉舟地挤车。嘿,真叫翻译说着了,当我们像一个肿瘤,凸鼓在车厢门口之时, 突觉后背有强大的助力拥来,猛地把我们抵入门内。真想回过头去看看这些职业推手如何 操作,并致敬意。可惜人头相撞,颈子根本打不了弯。 肉躯是很有弹性的,看似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车厢,呼啦啦一下又顶进若干人。地铁中 灯光明亮,在如此近的距离内,观察周围的脸庞,让我有一种惊骇之感。日本人如同干旱了 整个夏秋的土地,板结着,默不作声。躯体被夹得扁扁,神色依然平静,对极端的拥挤毫无 抱怨神色,艰忍着。我终于对他们享誉世界的团队精神,有了更贴近的了解。那是在强大的 外力之下,凝固成铁板一块。个体消失了,只剩下凌驾其上的森冷意志。 真正的苦难才开始。一路直着脖子仰着脸,以便把喘出的热气流尽量吹向天花板,别喷 入旁人鼻孔。下车时没有了职业推手的协助,抽身无望。车厢内层层叠叠如同页岩,嵌顿着, 只能从人们的肩头掠过。众人分散在几站才全下了车,拢在一起。从此我一想到东京的地铁, 汗就立即从全身透出。 美国芝加哥的地铁,有一种重浊冰凉的味道,到处延展着赤裸裸的钢铁,没有丝毫柔情 和装饰,仿佛生怕人忘了这是早期工业时代的产物。 又是上班时间。一辆地铁开过来了,看窗口,先是很乐观,厢内相当空旷,甚至可以说 疏可走马,必能松松快快地上车了。可是,且慢,厢门口怎么那样挤?仿佛秘结了一个星期 的大肠。想来这些人是要在此站下车的,怕出入不方便,所以早早聚在出口吧。待车停稳, 才发现那些人根本没有下车的打算,个个如金发秦叔宝,扼守门口,绝不闪让。车下的人也 都心领神会地退避着,乖乖缩在一旁,并不硬闯。我拉着美国翻译就想窜入,她说再等一辆 吧。眼看着能上去的车,就这样懒散地开走了,真让人于心不忍。我说,上吧。翻译说,你 硬挤,就干涉了他人的空间。正说着,一位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冲决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 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敞亮地域,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我说,你看你看,人家 这般就上去了。翻译说,你看你看,多少人在侧目而视。我这才注意到,周围的人们,无论 车上的和车下的,都是满脸的不屑,好似在说,请看这个女人,多么没有教养啊! 我不解,明明挤一挤就可以上去的,为何如此?翻译说,美国的习俗就是这样。对于势 力范围格外看重,我的就是我的,神圣不可侵犯。来的早,站在门口,这就是我的辖地。我 愿意让出来,是我的自由;我不愿让,你就没有权力穿越…… 北京地铁的拥挤程度,似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我们没有职业的“推手”(但愿以后也 不会有,如果太挤了,政府就应修建更多的交通设施,想更人性化的主意,而不是把人压榨 成渣滓),是不幸也是幸事。 会不会挤车,是北京人地道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单单挤得上去,不是本事。上去了, 要能给后面的人也闪出空隙,与人为善才是正宗。只有民工才大包小包地挤在门口处。他们 是胆怯和谦和的,守门不是什么领地占有欲,而是初来乍到,心中无底,怕自己下不去车。 他们毫无怨言地任凭人流的撞击,顽强地为自己保有一点安全感。在城里待久了,他们就老 练起来,一上车就机灵地往里走,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着:劳驾借光……车厢内膛相对松 快,真是利人利己。北京的地铁客在拥挤中,被人挤了撞了,都当作寻常事,自认倒霉,并 不剑拔弩张。比如脚被人踩了,上等的反应是幽默一把,说一句:“对不起,我硌着您的脚 了。”中等的也许说:“倒是当心点啊,我这脚是肉长的,您以为是不锈钢的吧?”即便是 下等的反响,也不过是嘟囔一句:“坐没坐过车啊,悠着点,我这踝子骨没准折了,你就得 陪我上医院 CT 去!”之后一瘸一拐地独自下车了。 人与人的界限这个东西,不可太清,水至清则无鱼,到了冷漠的边缘;当然也不可太近, 没有了界限也就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独立。适当的“度”,是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 还是喜欢中庸平和之道。将来有了环球地铁,该推行的可能正是北京这种东方式的弹性 距离感。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8. 请分别概括东京地铁客和芝加哥地铁客的风格。(4 分) 【分析】第 18 题考查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层级为 C 级,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 本题考查考生对主要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既考查了把握关键信息句的能力,又考查了语 言概括能力。题目是对文章内容梳理的常式考查,要求回答简明清晰,属于小说文本阅读理 解的基本范畴。回答这类题目,考生需要通读全文,锁定需要精读的区域,从所确定范围内 的关键句意入手,重新组合提取的信息点,完成题目的解答。 由于选文内容通俗易懂,关键字眼“东京地铁”“芝加哥地铁”出现的段落非常明显。 东京地铁客的风格可以锁定文章第三自然段出现的“默不作声,躯体被夹得扁扁,神色依然 平静,对极端得拥挤毫无抱怨神色,坚忍着”“享誉世界的团队精神”“个体消失了,只剩 下凌驾其上的森冷意志”。芝加哥地铁客的风格可以锁定文章第八自然段出现的“对于势力 范围格外看重,我的就是我的”“我的自由,我不愿让,你就没有权力穿越”。所以答题过 程中,考生容易找出相关段落,只会因为粗心或表述不当而造成失分。 19. 下面语句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5 分) 一位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冲决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敞亮地域,朝窗 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 【分析】第 19 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多种描写方法赏析。能力层级为 C、E 级,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多种描写方法的赏析。回答这类题目,考生需回顾人物描写方法的 知识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例句人物形象结合文中具体情节作综合分析。人物描写的方 法主要有六种,即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从例 句中“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可知是外貌描写,“冲着门口”“挺了上去”“撞到中部”可 知是动作描写,“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可知是神态描写,“甚是欢快”可知是心理描写。 例句综合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多种描写方法,突出了芝加哥地 铁上的黑人妇女挤入地铁后的得意之情,使人物形象生动具体,鲜活可感。 20. 北京地铁没有职业携手“是不幸也是幸事”,这是什么意思(4 分) 【分析】第 20 题考查文本语句理解与分析。能力层级为 B、C,难度一般。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生要正确解得此题,必须联系上下文来找出原因。分别 理解“东京地铁客”、“芝加哥地铁客”和“北京地铁客”各自的特点与成因后,综合分析 “职业推手”的出现缘由。说其“不幸”,是因为没有“职业推手”的存在,地铁的空间得 不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而北京的地铁拥挤程度也较为严重;说其“幸”,一是因为如果太挤, 政府就会修建更多的交通设施,想更人道的主意,不必需要推手;二是因为北京保留了人与 人之间的一定弹性距离。 21. 作者列举了北京地铁客被踩脚后的三种反应,请你选择其中一种,从语言表达及化 解矛盾效果的角度进行评析。(4 分) 【分析】第 21 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与语言表达。能力层级为 E 难度较难,区分度明显。 本题考查考生作品的探究与赏析。赏析是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能力,本题考查 根据作品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评析。这一问题将考生进一步引入原文描写之中,有创意的 阅读赏析之旅由此展开。基于情节、人物的分析,是考生对描写、对人物的独特的感受和体 验。 题干“北京地铁客被踩脚后的三种反应”提示了应从文章第十段“比如脚被踩了,上等 的反应是……”开始进行思考与理解。解答这道题,首先要区分三类人的反应差别。第一类 人是“上等的反应”,语言表达幽默自然,含蓄表达了自己脚被踩的烦恼,不说被人踩,反 而说自己硌着了人,令人倍感亲切有趣。从化解矛盾的效果看,也为最好,能极快化解矛盾。 第二类人是“中等的反应”,语言表达较为幽默自然,运用夸张和反语的修辞手法,说自 己的脚被人误以为是“不锈钢的”,其实是“肉长的”。幽默中有淡淡的讽刺。从化解矛盾 的效果看,居为第二,能较快化解矛盾。第三类人是“下等的反响”,语言表达较为直接, 指责对方没有坐过车,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果腿折了就要陪着去医院,生动表达了自 己的不满。从化解矛盾的效果看,居为第三。 22. 作者推崇的“北京这种东方式的弹性距离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实质?你 赞赏这种精神实质吗?请简述理由。(5 分) 【分析】第 22 题考查点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 E 级,难度较难。 本题考查考生探究与作品鉴赏的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能力。这类试题的 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 己独到的见解等。要准确答出本题,首先要读懂文本。所以答题时要注意的是,要在阅读文 章和材料的基础上,要在“吃透”文本的前提下,把握文本内容,分析材料的主旨,联系文 本和自己的感受,观点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其次,要审清题目。 题目所包含的信息有两点:一是作者观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实质;二是考生对上述 精神实质的看法。最后必须结合文本说出理由。从文中最后两段可知,“北京这种东方式的 弹性距离感”体现了中华民族喜欢中庸平和之道,在个性独立和团队集体中把握适当的度。 赞赏与否,考生只要观点明确且紧扣文本分点作答,理由充分,答题完整便可得分。 第三部分写作(共 60 分) 五、(1 小题,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地铁客的风格》这篇文章,反映了不同地区的人的性格及其地域文件。同样,我们生活中 的许多细节,也可以反映出广州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精神面貌。请你结合身边 的鲜活事例,以“广州风格”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 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 称。④不得抄袭《地铁客的风格》一文的内容。 【题眼】:“风格” 风格是个名词,有两个意义。首先,指气度、作风;其次,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 派、一个地域或一个人的文章特色等。广州的风格可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来写。表层:广 州的特色如建筑、饮食、街道、绿化、音乐等。深层:广州的人文精神,如创新、开放、包 容、爱国、文明等。 【试题亮点】:新、变、深、难 一新: (1)“一材两用”的命题十分创新,这一次创新需要学生以小见大、感悟生活、关注社会, 要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呈现。 (2)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考前学生背范文套作文的现象,真正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3)这一命题建立在学生已在阅读中深度把握文章的主题之后构思,有效避免了过往命题 作文中易出现跑题的情况。 二变: (1)中考并不是终点,这种命题有意引导学生体验和接触高考的新材料作文。 (2)今年中考作文改卷的标准有所变化。内容从 25 分提高到 30 分,语言从 25 分降低到 20 分。突出文章要言而有物。 (3)面对作文题,以一种真实的状态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强调书写真实的生活,表达真 实的感情。 (4)更加强调学生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关注,和体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 章。”我们生活在历史悠久的中华大地上,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如广州的陈家 祠、十三行和西关大屋等传统建筑、龙舟节、荔枝节、菠萝诞等传统节日,都蕴涵着历史变 迁的痕迹。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我们有深入了解的话,考生应该对考题容易上手。 三深: (1)懂得情感体验。如:西关歌谣的童真词句,折射了当年老广州的生活愿望;陈家祠的 建筑,凝聚了书香门第的浓浓书卷味;十三行的变迁,见证了当年商贸往来的繁华景象。这 一话题如单写介绍广州风貌的文字,比如美食、建筑等,文章就缺少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应 该用以小见大的方式,选择能体现广州风貌的一个人物或一件事物,开展叙述你和他(她、 它)之间的故事,把自己对他(她、它)的感情表述出来。若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风 格”一词,会简单地理解为“特色”、“特点”。学生可以通过一件具体的小事,体现“厚 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 四难: (1)题型改变。此话题超脱了常见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个人成长励志等话题和主题, 而更多的是关注到社会层面,关注人文精神,使得学生的思维较难转换;学生第一眼看到容 易觉得话题较大,可能会无从下手,需要学生静下心来,通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来表现文 章主旨。 (2)部分学生可能会受限于话题中的“地铁”二字。建议学生构思时跳出话题,写出广州 独有的风格、人文精神等。 (3)题目中要求结合学生生活中的鲜活事例来谈广州风格和文化的理解,学生容易忽视, 从而泛泛而谈。在文体把握方面,学生容易出现构思混乱,把握不到位、不深入,缺乏具 体内容等情况。 (4)注意材料的结构安排。例如:变化类的可用时间顺序为线索安排材料,建筑类的可用 空间顺序为线索安排材料,也可以情感为线索安排材料。比如写龙舟节,则可以选取社区的 赛龙舟的活动按照时间顺序对赛龙舟的活动场面进行场面描写,然后面对龙舟节的来历进行 一一介绍,最后指出龙舟节在广州人心中的地位和特殊意义。 【2016 年备考建议】 1、关注“新材料+作文“这一命题形式; 2、指导学生从阅读的主题入手去进行作文训练。 3、平时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中有所感悟、积累生活中的小素材,以小见大。 4、在写作教学中,应倡导真实的写作,培养初中生正确的写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写作心态。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