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5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ID:619418

大小:159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机密★2015 年 6 月 19 日 江西省 201 5 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卷 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4 小题,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 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 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勾.当(gòu) 恻隐 忍俊不禁.(jìn) 妇儒皆知 B.归省.(xǐng) 愧作 戛.然而止(gá) 销声匿迹 c.藩.篱(fān) 瑟索 锲.而不舍(qiè) 月明风清 D.枯涸.(hé) 技俩 顶礼膜.拜(mó) 无可质疑 1、解析:C。A 项中的“忍俊不禁.(jìn)”中的“禁.(jìn)”应为“(jīn)”,“妇儒皆知”中的“儒.” 应为“孺”;B 项中的“愧作”中的“作.”应为“怍”,“戛.然而止(gá)”中的“戛. (gá)”应 为“戛(jiá)”;D 项中的“技俩”中的“技”应为“伎”,“无可质疑”中的“质”应为“置”; 现在请看各项注释: 【词语】:勾当【注音】: gòu dàng【释义】:事情,今多指坏事情:罪恶~ㄧ从事走私~。 【词语】:恻隐【注音】:cè yǐn【释义】:怜悯:恻隐之心。 【词语】:忍俊不禁【注音】:rěn jùn bù jīn【释义】: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 指忍不住要发笑。 【词语】:妇孺皆知【注音】:fù rú jiē zhī【释义】: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词语】:归省(-xǐng)【注音】:guī xǐng (-xǐng)【释义】:回家探望父母:风尘归 省日,江海寄家心|归省值花时,闲吟落第诗。 【词语】:愧怍【注音】:kuì zuò【释义】:〈书〉惭愧。 【词语】:戛然而止【注音】:jiá rán ér zhǐ【释义】: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词语】:销声匿迹【注音】:xiāo shēng nì jì【释义】:销:通“消”,消失;匿:隐藏; 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词语】:藩篱【注音】:fān lí【释义】: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词语】:瑟索【注音】:sè suǒ【释义】:哆嗦,发抖。 【词语】:锲而不舍【注音】:qiè ér bù shě【释义】: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词语】:月明风清【注音】:yuè míng fēng qīng【释义】:月光明朗,微风爽人。形容 美好的月夜。 【词语】:枯涸【注音】:kū hé【释义】:1.《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 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后因以"枯涸"指困境,或指陷入困境者。 2.枯竭干涸。用于指 水。 3.枯竭干涸。用于指资财。 4.枯竭干涸。用于指思维等。 【词语】:伎俩【注音】:jìliǎng 【释义】:不正当的手段:骗人的~。 【词语】:顶礼膜拜【注音】:dǐng lǐ mó bài【释义】: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 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 虔诚地跪拜。 【词语】:无可置疑【注音】:wú kě zhì yí【释义】: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 以怀疑的。 参考: 【答案】C(2 分) 【解析】 A 项的“忍俊不禁”中的“禁”应读第一声的“jīn”,考查多音字,见人教版七 上第一单元第四课《紫藤萝瀑布》;“妇儒皆知”中的“儒”应写成子字部首的“孺”,考查 形似字,见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第十一课《邓稼先》; B 项的“愧作”中的“作”应写成 竖心旁的“怍”, 考查形似字,考生应该学会依义辨部首,愧(kuì )怍(zuò):内心惭愧,是 从心里发出,故为竖心旁,见人教版 八上第三单元第九课《老王》;“戛然而止(ɡá)”的 读音应为“jiá”, 考查形似字, 不要与口字旁的“嘎”字相混淆,见人教版七下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安塞腰鼓》; D 项的“ 技俩”中的应写成单人旁的“伎”, 考查形似字,见人 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第十课《信客》;“无可质疑”中的“质”应写成“置”,考查同音字,见 人教版八下第二单元第四课《列夫· 托尔斯泰》。 另外,还要注意两个词语的读音:A 项 的“勾当(gòu dàng)”中“勾”字读音 (gòu)(千万不能读成第一声。)D 项的“枯涸” 中“涸”字读音“(hé)” (千万不能认字认半边,读成(gù)或读成第四声(hè),这两 个字属于中考高频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解题方法】前提:识记和理解 ①逐项逐词 排查法。②纵项排查,横向淘汰法:把四个备选项结合起来,按 列自上而下排查,查出备 选项有错误的随即淘汰,依次减项排查,最后选定正确 答案。(更省时) 现在我们来运用特级教师邱员太在《考能大提升》中的“纵项排查,横向淘汰法”做此题: 纵向排查第 1 列,无误;然后纵向排查第 2 列,B 项的“愧作”中的 “作”应写成竖心 旁的“怍”, D 项的“ 技俩”中的应写成单人旁的“伎”,做到这一步 即可排除 B、D 两 项;而 D 项的“无可质疑”中的“质”就不需要去考虑了,节省了 时间,只需从选项 A、 C 中选择;最后:纵向排查第 3 列,A 项的“忍俊不禁”中 的“禁”应读第一声的“jīn”, 排除选项 A,从而得出答案:C。 【易错点】音形辨析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尤其是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与习惯性误 读字。 【对策】应加强复习七—九年级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文下的注释和文中 出现的字词重点放在学生易写错读错的字词。 字音是多音字或比较容 易读错(习惯性误 读字)的字,字形为比较容易写错的常用字。翘舌音与平舌音、 前鼻音与后鼻音、b 与 p、 ou 与 uo、iu 与 ui 、n 与 l。 【点评】这道题延续了 2011 年中考的模式,两字词语、四字词语的排布,与 2011 年一 模一样。命题者打破了以前“每个选项 2 个错 误,字音一个,字形一个”的规律,但似 乎比去年降低了难度,将前 两个选项遵从“每个选项 2 个错误,字音一个,字形一个” 的规律, 而选项 D 却两个都是字形错。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 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2、B 解析:吹毛求疵在这里是贬义词,用于指故意挑剔为难人,和文本聂老师认真矛盾。 【词语】:吹毛求疵【注音】:chuī máo qiú cī【释义】: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 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词语】:兀兀穷年【注音】:wù wù qióng nián【释义】: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 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 【词语】:不言而喻【注音】:bù yán ér yù【释义】: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词语】:获益匪浅【注音】:huò yì fěi qiǎn【释义】:、“获益匪浅”中的“匪”是“不”的 意思;“获益匪浅” 是说“得到很多益处” ;很有帮助。但注意不是指金钱上的收益。 参考【答案】 B(2 分) 【解析】A 项兀(wù)兀(wù)穷(qióng)年(nián):辛辛苦苦地一年到 头这样做。 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沥(lì )尽(jì n)心(xīn)血(xuè):沥, 滴。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B 项吹毛求疵(cī) :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 寻找差错。表贬义, 与前面的“工作认真负责”前后矛盾。褒贬不分, 记住口诀:吹毛 求疵表贬义。 C 项不言而喻(bù yánér yù):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D 项 受益匪(fěi)浅:得到很多益处。 【易错点】平常词语积累不到位,词语意思不明,感情色彩把握不到位。 【对策】复习七—九年级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方注释 中的词语(含 成语、惯用语),成语常用错误类型(张冠李戴、望文生义、褒贬 不分、重复累赘、不合 语境、前后矛盾) 【点评】这题有两句出自课本。A 句出自第 12 课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C 句 改编自人教版九上第三单元第十三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其他两句都是来自课 外,词语(含成语)都来自课内。如 A 项“兀兀穷年”一词 来自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第 12 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B 项“吹毛求疵” 一词来自人教版九上第三单元第十五课《短 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C 项“不言而喻”一词来自人教版九上第三单元第十三 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 项“受益匪(fěi)浅”一词来自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但 是似乎人教版七上的课文中只有“获益匪浅”一词,意思是一样。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C.《水浒》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3、A 解析:B“突然”和“渐渐”自相矛盾,修改:去掉 “突然”或“渐渐”,此题是小学 程度学生应该就能做出,相同句子:老师忽然渐渐放慢了进度。修改:去掉 渐渐 或 忽然; C 项缺少成份,“生动地叙述了……的过程”;D【词语】:溺爱的意思是过分娇纵、喜爱: 溺爱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和“过于”重复 参考【答案】A(2 分) 【解析】B 项中“突然”与“渐渐”前后矛盾,删掉其一即可。 C 项中缺少宾语的中心语。添加“……的全过程” 知心法:“谓语后 带长串宾,一般残缺宾 中心” D 项中“溺爱”一词本身就已经有”过于”的意思,与前面的“过于” 构成重复 的语病。 【易错点】宾语的中心语残缺判断困难。 【对策】明类型、循规律、知心法、盯标志、记例句、凭语感。 【点评】这一题材料都源自于课外,但是只要我们多训练,是基本上可以搞定的。 4.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须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 ②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 ③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 ④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 ⑤谈天是和“淡得来”的人交谈,无须费许多心机去吸引对方。 A.④⑤①③② B. ④⑤③①② C.⑤③②①④ D.⑤④②①③ 4、B 解析:先找首句, 第 4 句是总起句,它说了谈天和说故事两个方面,按次序先说 “谈 天”,故选择第 5 句,排除 C、D 两项。再来看“说故事”,此内容中有个因果关系,为何要 “终抓住听众的兴趣”,是因为听众注意力难以集中,那么如何“抓住听众的兴趣”呢,要 有方法,“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按此应该为③①② 参考 【答案】B(2 分) 【解析】第一步:利用选项逆向推理排序。对比一下选项,我们可知推测以下信息:首句 ④或⑤;对比④和⑤,可知④是中心句,就 可以推知此段文字讲“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 的。”故排除选项 C 和 D,剩下 A 和 B。第二步:对比 A 和 B,只需解决①②③的先 后顺序问 题,根据排序题中的“注意前后文的衔接语,过渡语,指代性词,关 联词等表 逻辑关系的标志语”,仔细通读这 5 句话,只需根据②句中 的指代性词“这种”,指出 指代的内容: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 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便可知 ①后一定是②,这时 答案便可知晓是 B。 但其实也可以利用指示代词排序:代词一般不 做首句,代词往往 指代其他内容,放在首句易造成语义不清晰。如选项中首句是代词, 可 直接排除。利用指代性词还原指代的内容,搞清最密切的两句。根据②句中的指代性词“这 种”,指出指代的内容: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 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 便可知①后一定是②, 这时答案便可知晓是 B。还可以利用对应关系排序:这种题所采用 的语段一般都是在上句 与下句或上半句与下半句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我们只要抓住 它们 的对应关系就可以解答这种题了。④是中心句,接下来先讲谈天后说 故事。③就应 该在⑤的后面;其实本语段结构是总一分结构也可以帮 助排序。 以上这些方法可以综合 使用,互相佐证答案。 【易错点】抓不住中心,中心句判断错误,寻找标志词不完整, 没有大局观念,缺乏一定 的逻辑思维。 【对策】 ①抓中心:初读句子,辨清语段的性质,把握好文段的中心或对 象,以此确定 好首尾句。 ②理思路:通读文段句子,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细心寻找句与 句之间的逻 辑关系,顺藤摸瓜即可。 ③反弹琵琶法:对比选项,推出已知信息,以排除法辅助。 ④ 找标志:注意前后文的衔接语,过渡语,指代性词,关联词等 表逻辑关系的标志语,尤其 注意句子之间的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 以排除法、还原法、对应法辅助。 【点评】这道题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就像玩魔方一样。要有一定的手感。 5.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2 分) 语文学习要注重打好基础,就像盖房子,根基不牢,房子肯定盖不高。 A 房子能盖得高吗? B.房子能盖不高吗? C.房子应该盖不高。 D.房子是否盖得高? 【答案】A(2 分) 【解析】此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明确反问句表示一重否定。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意 思。选项 B 的意思正好与划线句相反,选项 D,是选择疑问句,没有明确表态。 选项 C, 虽意思相近, 但不是“最”, 且副词“应该”与原句中的副词“肯定” 语气上不符合, 该题还有一个干扰考生的地方标点符号,因为原句是“句号”,所以有绝大部分考生选 C。 【易错点】反问句表示一重否定的意思搞不清,易受标点符号的干扰。 【对策】多加强句式变换的训练,平时复习时各种类型都要兼顾到, 这有利于考生语言的 锤炼,到最后冲刺时,避开近三年考点,重点突破。 【点评】 试题材料选自课外书籍、 报刊资料或自编。 句式变换情有独钟, 但江西省语 文中考随着高考几乎一年一个样,充满变数。 6.下列作为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北京晨报讯(记者王歧丰)为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全市已启动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 作。北京市文物局日前通报,今年 6 月底前,将完成 68 处抗战文物的保养工作。 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抗战类文物共 162 处。近年来,对焦庄户抗战 遗址等一批抗战文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此次文物修缮,主要是对地堡类文物周边进行 降土,将原入口加以整修,重做地面和排水,增设自渗井,安装文物保护标志牌、说明牌。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抗战文物保护工作并不平衡。各级抗战文物的保护情况不乐观,大 部分存在局部残损的情况,小部分损坏严重。 A.北京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 B.抗战文物保护工作并不平衡 c,北京启动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作 D.北京开始保养 68 处抗战文物 【答案】D(2 分) 【解析】此题很容易选成 A 项。切忌“背景”干扰,将“背景”误认为主要信息。大多数 情况 下以介词短语的形式出现。 语段当中的 “为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 ……” 即为 介词短语,是“背景”。切勿把“背景” :“为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全市已启动抗战文 物险情排查工作”当导语,导语法。首先,明确导语的意思是,新闻文段中电头之后的第 一句话或第一段,但也不是绝对的,要利用主体来检验答案。 “最恰当”标题,最全面地 概括内容。 看标志词:一般像“通报、获悉“等词后为主要信息。还应兼顾信息概括的全 面性,不能片面。要搞清楚“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切忌以偏概全,喧宾夺主。 只 要平时多注意看新闻联播,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就能很快判断出答案。 根据上面的分析: 选项 A 北京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选项 C 北京启动 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作 就是将“背 景”误认为主要信息。排除选项 A、 C 选项, B 信息概括不全面,是次要信息,只能概 括第 3 小段的内容。 【易错点】以偏概全,导语不明。 【对策】审清题目,根据题干要求,把握好对象,比较选项,不能纯粹 找中心句作为唯一 答案, 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做完之后检验一下。 ①标题是“最恰当的”,也是最 能全面、最集中地概括内容。 ②导语法,但也不是绝对的,要利用主体来检验答案。③对 比选项,找最全面的,以排除法辅助。 ④根据语段的基本结构来分层,合并同类项。 ⑤ 提取高频词或关键词,再来组合成题目要求所需要的答案。 ⑥套用主谓短语,即谁干什么 或什么东西怎么样 ⑦巧用关联词和标点做题。 ⑧有时还要考虑标题的简洁性、悬念性、 醒目性。 ⑨把握好信息的侧重点,应兼顾信息概括的全面性,不能片面。要搞清 楚“主 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切忌以偏概全,喧宾夺主。 ⑩切忌“背景”干扰,大多数情况 下以介词短语的形式出现。 【点评】这道题与赣州市 2015 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卷的“《中小学校园足球用书》 将于今年秋季进入全国校园“题大同小异,有力地 证明了“走对了路比多走路更划算”。 这道题目接受了 2012 年、2013 年答案有争议的教训。 ★选择题的选项必须要比较, 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排除法, 记住往往有一个选项会 “设 陷 阱”。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 7-8 题(4 分)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 ①雨脚:即雨线之意。 7.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捕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答案】B(2 分) 【解析】颔联的意思是:忽然天又变晴,卷起帐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云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态,山石好像披着衣裳,形象 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而不是完全消散的景象。 8.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全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答案】C(2 分) 【解析】此题 C 选项错在“反衬”,鸟类乐,那如果是反衬的话,就表明人不乐,是乐景哀 情了,但其实诗中田家也是快乐的,故不用反衬。鹂语燕飞的自然景物衬托农家之乐,并流 露出诗人自身热爱自然之情趣,手法细致且含蓄。 【分析】 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①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释】 ①雨脚:即雨线之意。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断绝。” 【译文】 太阳将出而未出的时分,大雾遮住了江城,又变成细雨霏霏。忽然天又变晴,卷 起帐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村落间到处听到黄鹂啭鸣,麦垅间看到紫 燕在上下翻飞。谁能像农人一样知道此中乐趣?他们正招呼儿童骑牛吹笛把家归。 【赏析】 此诗写郊行所见之初春景色,其妙处有二:一是写天气由雾雨霏微而转晴的过 程极其生动,颔联用两处拟人法,句法灵活多姿。二是以鹂语燕飞的自然景物衬托农家之乐, 并流露出诗人自身热爱自然之情趣,手法细致且含蓄。从总体上说,此诗的轻快、活泼已近于 曾几、杨万里诸人,这也说明了南宋初期诗风的演变是一种普遍的趋势。 [延伸练习] 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①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②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王庭珪,宋代诗人,弃官筑草屋于卢溪,隐居五十年。②写此诗时,李商隐 为了生计,只身远赴梓州,任职柳仲郢幕府。亚夫,借指幕主柳仲郢。二月二日,农历踏 青节。 (1)两首七言律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王诗中的“云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态,山石好像 披着衣裳,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或“烟村南北黄鹂语”,烟霭笼罩的山村, 黄鹂叽叽喳喳地鸣叫,就像人在兴奋地说话)李诗中的“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 情”生动地写出了早花柳丝竞相争艳,成群蜂蝶含情飞舞的情景。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加以分析。 两首诗均写踏青所见,王诗前三联写了一幅雨后放晴,万物怡然的春景图,最后用一 个反问句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李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生动明媚,竞艳 含情的春景图,以乐景写哀情,后两联转折,写出了自己潦倒的身世,表达了诗人羁泊天 涯、欲归不能的凄苦心情和愁闷郁抑、无人理解的失意情怀。 3.请赏 析颔 联“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答案 此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写了天忽然晴了,山原被雾幔遮住了, 现在山都把帘幔卷起,但许多云还没有散去,还故意作态,山上没有散去的云像人披了件 衣服似的,诗人把“山”和“云”用人的动作和形态来写,形象生动,这样把山、云和石 都写活了。写出诗人对眼前之景的喜爱之情。 4.诗中写到“谁似田家知此乐”,结合全诗看所乐的内容是什么?请具体回答。 答案 (1)早春时节,一场及时雨,雨过天晴,景色美好。 (2)村子周围黄鹂鸣叫,麦垄上紫燕飞舞,生机勃勃。 (3)吹笛骑牛,田家早耕归来,无比快乐。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笫 9—13 题。(10 分) 游大林寺 白居易(唐) [原文]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 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③,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 ④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⑤,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⑥不同。初到,恍 然若别造⑦一世界者。因口号⑧绝句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⑨,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⑩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⑾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 且日:“此地实匡庐⑿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⒀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⒁今垂 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 [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②历:经过。③穷 远:十分僻远。④于是:在这里。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⑥聚落:村落,村庄。 ⑦别造:别外来到。造,到访。⑧口号:随口吟诗。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⑩长恨: 常恨。(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 简、右补阙李渤三人。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12)匡庐:庐山。相传周 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13)曾:还。(14)迨:至,到。(15)垂:将近。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答案】 9.B(2 分) 【解析】此句意思为: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匡(kuāng)庐的意思为:指江西的庐山。相 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 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里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 应选 B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华( ) (2)造( ) 【答案】1 0.(1)开花(1 分) (2)到(或“往”)(1 分) 【解析】(1)华在初中文言文中不常见哟,《淮南子·时则训》的“桃李始华”肯定想不到, 但想到一个成语:华而不实了吗?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 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2)造饮辄尽。——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此中“造”译文为:到,往。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 分)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答案】1 1.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解析】环:环绕,围绕,这应是一个得分点,句意也是一分吧。清、苍、短、瘦用组词法 去组词,同现代汉语没有太大的区别,瘦要注意翻译。 12.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 分) 【答案】12.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 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2 分) 【解析】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将此句翻 译一遍就可以了。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 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13.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 分 【答案】1 3.(1)大林穷远;(2)名利之诱人也如此!(2 分) 【解析】此题不难,失分的原因就是有的考生只写了一点, 此次中考文言文总体不难,去做一下延伸习题吧,这是一期杂志上的,我把它挑出来,供 同学们参考。 [参考译文] 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好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 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大林寺十 分偏僻,人迹罕至。寺的周围溪水清澈,岩石苍黑,青松矮短,翠竹修长。寺里只有木制 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东人。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非常缓慢。在 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 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点不同。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 于是随口吟出绝句一首: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不久,我们环顾大林寺的屋壁,只见屋壁上有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题写的诗句。为此, 我和元集虚等人无不感叹,并说:“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从交通大道走到僻远的大林寺, 还不到半天的路程。自萧、魏、李这三人游览人林寺后,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冷落萧条, 再没有知名人士承袭他们游览题诗的雅事了。唉,功名利禄对人们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 步啊!” [赏析] 这是唐代人诗人白居易在被贬为江西江州司马后,同好友元集虚等十余人一起游览江西 庐山大林寺时所写的一篇记游散文,几乎马他写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