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词赏析资料及答案【人教版新课标】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诗词赏析资料及答案【人教版新课标】

ID:619781

大小:53.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06 年川南地区中考诗词赏析资料(含答案) 一、请赏析《长歌行》,完成 1-2 题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对诗句和词语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朝露待日晞"--园中的葵,浸润着朝露,青翠欲滴,一经阳光照耀,更显晶莹剔透。葵--古代的一种蔬菜;晞--xi, 本指天亮,此处引申为阳光照耀 B."阳春布德泽"--春日的阳光广施恩惠,为万物创造了生长条件。阳春--指春季第三个月;德泽-即恩惠。 C."焜黄华叶衰"--原本绚丽的花与翠绿的叶,全都枯黄,衰败了。焜--本义为明亮,或火光照耀,此处与"黄"构成双 音节词,形容花、叶的衰败与枯落。 D."何时复西归?"--什么时候再回头向西流呢?--此句比喻光阴似流水,一去再不返、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歌行》选自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乐府是汉朝国家级的音乐机关;乐府诗是它采集和保存下来的歌 辞。 B"相和歌辞",在乐府诗中属于思想性、艺术性品位较高的作品,它善于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达意抒情,赋予自然 以灵性,激发人的审美愉悦。 C.本诗描绘了这样一种景象:阳光明媚,万物生机勃勃,然而,青翠茂盛的植物会随着秋声而衰败;百川东流,岂 能西归?可见,自然现象蕴涵着何等深刻的哲理。 D、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因而诗篇告诫青少年:你们如园中葵,似早晨露,千万不要沉溺欢乐以免老而追悔不及。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 1-2 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对这首诗文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寒水"寒冷的江水,指穿过南京流入长江的秦淮河。 B."商女",茶楼酒馆里侍候客人的歌女。 C."隔江"的"江",指秦淮河,商女在岸上酒楼歌唱,诗人从船上听去,所以说"隔江"。 D."后庭",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历来被人看作"亡国之音"。 2.关于这首唐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笼"字,说出夜色的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图,寄寓诗人的忧愁与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后庭花》的靡靡之音,诗人意只在批判她们的幼稚无知,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生活。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语言清新洗练,加上活用典故,是唐诗中的优秀之作。 三、《杜少府之任蜀州》关于这首唐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明送别地点与友人去处。一个"望"字暗寓惜别之情。 B、 颔联是对友人的劝慰,既是惜别,又是宽慰,惜别中表现了诗人阔大胸襟。 C、 颈联以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哲理来送别好友,令友从倍感温暖与鼓舞。 D、 全诗语壮情深,表现了诗人宽阔胸襟、真挚友情及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 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塞外风狂雪早,雪后景色绮丽,天气奇寒,突出了戍边将士生活艰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 豪迈气概。 B、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引出民下文送别场面。 C、 宴请归客,奏乐助兴,场面热烈,表现了主客友情深厚,为抒写离别之情作铺垫。 D、 全诗以雪起,以情结,分别写了送别前、饯别中、送别时、送别后的雪景,作者寓情于雪,通过咏雪,笔笔传 出绵绵情思。 五、《水调歌头》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 下阕写词人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心里,但积极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念 头,表现了词人旷达胸怀、乐观情致。 六、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乙女共沾巾。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七、对下面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 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 叹。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边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八、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 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句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与富有生机的"城春" 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 ",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的赏析。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九、品读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气象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 好季节。 B.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 体现。 C.第一句应诵读得深沉旷远,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以一种厚重的沧桑之感。 D.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所以诵读时应愈来愈高昂有力。。 十、读诗答题。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 A."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宇永贞元年(805 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7 年)被 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曲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诗人用这个曲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 十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2)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十二、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开头两句意思是:西湖四季的风光都很美,毕竟最美的还是荷花盛开的六月间。 B.三、四句用对偶和对比的手法描写景物,色彩鲜明:蓝天衬托下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朝阳映照 下的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C.全诗紧扣一个"送"字,抒发了诗人与林子方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无限伤感之情。 D.诗人用眼前的美景告慰友人,冲淡了送别时的离别绪,感情更显得含蓄深沉。 十三、下面对《春夜喜雨》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放,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A.一、二两句以拟人手法写春雨及时而降,"知"字用得极妙,所春雨写活了。 B.三、四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细腻地写出了春雨轻柔无声的特点。 C.五、六句以"江船火独明"反衬"野径云俱黑",写出了乌云密布,雨意正浓的景物特点。 D.最后两句写作者所看到的雨后清晨美景:锦官城内到处盛开着湿漉漉、沉甸甸的鲜花。 十四、 鉴赏下列古诗词,分别找出有关解读中说法不妥当的一项—( )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中不作寻常的伤别语,表现了诗人阔大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B.颔联是承题句,在点出"离别"后,忽转至"宦游"二字,犹言二人皆不在本乡,此别则为别中之别,尤其可伤可悲。 C.颈联哲理丰富,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D.尾联由前三层引出,将要人分两地,所以惜别;加之别中之别,尤为伤感,即使互为知己,也不禁泪洗愁容,依 依不舍。 ( ) 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A.前四句从传说入笔,思接千载,心生遐想,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表现了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 受。 B.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满目盛景引起难禁的乡愁,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 种渺茫的境界。 C.前半首与后半首相互映衬而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D.这首诗意境开阔,沟通古今,情景交融,十分感人,然而艺术夸张使人想当然地心入其境,怅然生情,竟至于以 假乱真,显然过分。 ( ) 3.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 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A.这首诗结构巧妙,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将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 B.颔联承首联写归来后的感触,恰当地运用了晋人的两个典故,隐含信息量较大,暗示的意义也比较多,耐人寻味。 C.颈联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在人们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绕开旧事物。 D.诗作不仅表现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沉郁中见 豪放。 ( ) 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A.第一句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 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B.从第二句中"夜"字可知时间,"泊"字告知诗人是乘船而来停在此处,"秦淮""近酒家"五字晓知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 之地。 C.第三句批评歌女纵情声色,醉生梦死,沉溺于歌舞升平,不知国之将亡而唱亡国之音,诗人耳闻目睹,心中激起 无限的忧愤。 D.第四句里一个"犹"字意味极其深长,令人生发历史的联想,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 道的愤慨。 ( )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 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 得有点累赘。 ( ) 6.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龟虽寿》 A.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生命有限,言外之意是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B.以"老骥"自况,转消极为积极,正是诗人主动进取、老当益壮,虽届暮年而雄心勃勃的自我形象的艺术写照。 C.作者认为"天命"只是客观的作用,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昂扬进取,这是十分可贵、可取的积极而又乐观的人生 态度。 D.末二句与诗的内容无关,与其画蛇添足,不如一笔删除。 ( ) 7.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指出理解不当的一项(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A.这首诗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精致,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 B."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实写的意义,成为"诗眼"。 C."曲径通幽处"的"曲径"改为"竹径"更好,落实而明确,免得非非之想。 D.一个"悦"字,也表现了作者从大自然万物和谐的景象中感受到的欢愉。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A."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为整首词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染上一层凄凉 黯淡的底色。 B.仰望夜晚的天空一弯残月,使人愁上添愁;俯视秋天的地面无边寂寞,使人愁而更愁;二、三句摹画其人所见楼 外之景,不言愁而愁自见。 C.下片前三句暗用"丝"作喻体,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比单纯谐音取义 更胜一筹。 D.最后一句是不借助比喻的白描,可惜没有说清离愁到底是什么滋味,因为难以言说,最终只有自己内心知晓了。 ( ) 9.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A.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名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B.这首诗所表达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为大学 问家的作者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C.后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又喻不断 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D.后两句也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现在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 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 10.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 o 村居》 A.头两句写景,茅草、小溪、青草,本来是农村司空见惯的东西,但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B.后六句写人,通过翁媪打趣闲谈、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描画出一幅 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 C.作品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的表现手法,只摄取了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却写得生趣盎然。 D.作品写白发翁媪,先见其人;写大、中、小三儿,后闻其声。如实描摹,简洁自然,写出一家两老三少的活动。 11.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找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 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 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前 10 句写漫天大雪中边地的壮丽景象,紧扣诗题中"白雪歌"三字,为送别作铺垫,展示了一幅广阔的飞雪图, 以透露诗人的豪放感情。 B."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新奇的联想既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C."胡琴琵琶与羌笛"都是边地之声,其中也寄寓了诗人陶醉于宴会中的边地音乐艺术表演的赞叹和感慨,表现出乐 观的情绪。 D.后 8 句写送别的情形,扣"送武判官归京"六个字,一边叙事,一边抒情;别时所见不止是景语,也是情语;末句 一个"空"字最为传神,诗人的种种情态俱在其中。 12.读《天净沙 o 秋思》(马致远),说出理解欠妥的一项(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前 3 句全由名词性短语构成,一共列出九种事物,堆砌的意象太多,让人主次莫辨。 B.前 3 句的句法尤为别致,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 C.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他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西风劲吹的 古道上。 D.这首诗寓情于景,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参考答案: 一 1、B 2、D 二 1、C 2、B 三、B 四、A 五、B 六、C 七、C 八、C 九、A 十、A 十一、D 十二、C 十 三、C 十四:1.D 2.D 3.C 4.C 5.D 6.D7.C 8.D 9.A 10.D11.C12.A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