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二单元同步测试【苏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九上第二单元同步测试【苏教版】

ID:621192

大小:7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同步测试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16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瑟.索(shè ) 折.本(shé ) 雀跃.(yào) B.打盹.(dǔn) 手帕.(pà) 恶.心(ě) C.断茎.(jīn) 恐吓.(hè) 精髓.(suǐ) D.拮.据(jí) 獾.猪(guān)栈.桥(zhàn)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 分) A.对于每个青年来说,机遇总是会有的,但是要善于抓住机遇,经过一番拼搏,才能取 得成功。否则一旦失去机遇,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B.画家以酣畅淋漓的笔触,描绘出江南的一片新绿,真使人有一种妙手回春....之感。 C. 有的老师抓住课文中无关主旨的一两句话大加发挥,滔滔不绝,给人的感觉是小题.. 大作..。 D.历史上多少忠臣义士,死心塌地....,进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 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芳。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永远的丰碑”记录着革命先烈凭着 的信念,坚持斗争不动摇的光辉事迹。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完全 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③他拒不接受领导和同志们的批评帮助,多次 安全操作规程。 A.顽强 迎合 违反 B.坚定 符合 违反 C.顽强 符合 违犯 D.坚定 迎合 违犯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 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 咏夏景》 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 无奈地笑了。 D. “还楞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 看你怎么办……”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 机会。 B.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 更好。 C.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 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D.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 示。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叶圣陶写的《多收了三五斗》通过农民丰收成灾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主义与帝 国主义对农民的双重压迫。 B.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茶 馆》等。 C.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 裸裸的金钱关系。 D.《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闰土和杨二嫂这 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旧中国农民生活、小市民社会深刻的思考。 7.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一项是。( )(3 分) 有这样一种东西,它在我们面临断崖沟壑时,在我们面临急流险滩时,或是在我们处于 “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时, 。 A.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桥,就是这种东西。 B.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桥,就是这种东西。 C.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它,就是桥。 D.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它,就是桥。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134 分) 一、知识积累(17 分) 8.请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字。(3 分) 万盛米行的河_______(bù)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 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船_______(xián)的菜叶何和垃圾给白_______(nì)的 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 9.默写(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8 分) (1)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 , 。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4)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5)___________,有容乃大;_____________,无欲则刚。 (6)我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赞美老 师。 10.名著阅读(2 分) 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并把它与《格列佛游记》进行比较讨论两位主人公性格特点有什 么不同。 11.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4 分) 材料一:美国教育机构仅为高中学生求学期间列出的必读的经典书目就有 20 部之多。 这个书目包括: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弥尔顿的《失乐园》,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 恩历险记》,惠特曼的《草叶集》等。这是美国高中在校生的必读书目,而且教育部门规定, 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要参加相关内容的考试。 材料二: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仅初中 三年就有吴承恩的《西游记》,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 是怎样炼成的》,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以江苏常州市的中考为例,自 2004 年每年 的中考都把名著题作为必考的题型。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常常看到现在许多中小学生的经典 阅读只停留在对“绘画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 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被‘水煮’。” ①从两则材料中你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什么?(2 分) ②针对材料二中所存在的现实情况,请你联系自己阅读文学经典的体验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 题.阐述。(2 分) 题一、举例说明阅读文学经典对我成长的意义 题二、浅俗化的经典阅读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后果 我选择题( )回答: 二、阅读理解(57 分) (一)诗歌鉴赏(4 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窹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2.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 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 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 “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13.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2 分)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0 分)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 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 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 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 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 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加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 来,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 话。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 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 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我问问他的情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 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 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 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 像一个木偶人了。 14.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好朋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 现出“凄凉”的神情?(2 分) ________ 15.闰土见到了“我”时为什么不叫“迅哥儿”,而称“我”为“老爷”?分析确切的 一项是( )(2 分) A.因为他十分尊敬“我” B.因为他非常害怕“我” C.因为他很懂礼貌 D.因为他有封建等级观念 16.文中闰土说话时有许多省略号,刻画出他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神态。这神态 说明他哪方面的情况?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2 分) A.天生口吃,说不出话 B.处境悲哀,有口难言 C.心里害怕,不敢说话 D.生活平淡,无话可说 17.文中所指“可悲的厚障壁”是指__ ______,这是用的 _______修辞。(2 分) 18.假如你的叔叔下岗在家,虽几次求职,但多未能如愿,心情十分低落,请你从《故 乡》一文中摘抄一段箴言给他。(2 分) _____ ___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6 分) 血色豆浆 黄克庭 “哎,哎,哎!漫出去了!”我大声对店主喊道。 店主似乎是聋子,对我的话根本没什么反应,右手还是用勺子一个劲地把豆浆往小桌上 的小碗里舀去,口里则不紧不慢地数着:“1碗,2碗,3碗,……” 我本想大骂店主“有毛病”,但想到自己孤身一人第一次到这人生地不熟的H小镇,还 是忍住了。于是冒出喉头的话便变成了:“店老板,你有没有搞错?” 店主闻言,乜了我一眼后,说道:“我开这爿店时,你还没来这世上呢!整整二十六年 生意做下来了,从没搞错过!” “那,你怎么老是往小碗里舀豆浆呢?” “他要买,我要卖!公平合理!” “全流到地上去了!为啥不给他弄个大盆装装?” “用什么东西装豆浆,这,你我就作不了主了。还得由顾客自己决定!本店讲究的是公 平买卖,童叟无欺!” 我忽然发现,用小碗买豆浆的是一名年仅十一岁左右的小子。我对那小子说:“你这钱 花得冤不冤?” 没想到那小子眉头一皱:“关你屁事!我自己的钱,该怎么花就怎么花!只要我高兴!” 我忽地对店主大叫:“别让这小子寻开心,别卖他!” “有货不卖?你是不想让我开这店了?小兄弟呀,难道死了张屠夫就没人吃猪肉?”“小 哥,你是第一次来我们这小镇的吧:你就少说两句吧,那三小公子只要听到有人不服,他就 要再加买一碗的!”坐在我边上的一位老伯小声对我说。 “不!从今天开始,有人不服,我要再加买3碗!”真没想到三小公子的耳朵竟会这么 灵。 我环顾左右,只看到满满一屋子人都在自顾喝豆浆,只听得店主像念经一样地数着: “……28碗,29碗,……” 流了一地的豆浆,像脓水一样向我就坐的地方流过来,令我感到阵阵恶心。“别跟孩子 比见识!”我跑出了那店。回头一瞧,那淌在地面上的豆浆却忽地泛红起来,犹如鲜血一样。 19.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4 分) 20.你怎么理解店主所说的公平买卖,童叟无欺.(4 分) 21. 文章最后一句“回头一瞧,那淌在地面上的豆浆却忽地泛红起来,犹如鲜血一样”, 如何理解这一现象。(4 分) 22.本小说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4 分)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5 分) 把灵魂的耳朵叫醒 潘炫 我想,这个故事一定能让你铭记一生的。 有一个青年,二十几岁,正是青春年华,却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这是当时许多人意 料之中的事情。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是自己到公安局投案,而且宣判那天,他很平静。 他的父亲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商,对宝贝儿子的“所作所为”大为恼火, “恨铁不成 钢”地责骂他犯傻。 曾经,他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有着一段快乐的少年时光,可是后来,他学会了逃 学,打架,吸毒。 密封如笼的死囚房里,钢铁焊成了“天网”,执行枪决的前三个月,他最大的心愿是能 够快快结束生命,似乎,这个世界上已没有什么东西能再让他留恋。 直到他看到了一只麻雀。 那天中午,他正蜷在牢房的一角。突然在寂静而空荡的牢房里,他像是听到了什么,站 了起来,抬头向上看,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一只麻雀在天窗的网格间欢跳乱叫,还不 时地歪着脑袋看他。 他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只麻雀,没有人知道当时他都想了些什么。 只是从那一天开始,他天天望着天窗,他在等那只麻雀,但麻雀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后来,他开始在看守所的《新生》小报上发表一些反省的文章,他说,我没有想到,活 到今天我第一次看到了麻雀。 很多人不明白他在说什么,但我明白,他是真的第一次看到了麻雀——婴孩般的惊喜和 真诚的怀念为证! 活到那一天,他只看到了一只麻雀,却是以死刑为代价。 不要可怜或是同情他,更不要耻笑或蔑视他,想想我们自己,可曾看见过一只麻雀? 故事还没有完,但剩下的结尾,他永远也不会知道了,就像他生命中的另一只麻雀,他 永远地错过了。 接下来的故事是这样引起的。 执行枪决前,他千嘱万托一个狱友出去后一定帮他了却一桩心愿。原来,初三时,与他 同桌的一个女孩因家境贫穷不得不辍学,临走前女孩要他第二天送送她,并说有事求他。他 猜想女孩是想向他借钱,他便准备好。可是,当天晚上他因打架受伤没能去车站,所以他想 求狱友出去后,帮他找那个女孩解释一下,他不是故意失约的,他不是个不讲信义的人. 一个劣迹滔天的死囚,临终前的心愿竟是这样一份小小的牵挂,我们没有理由感动,就 像他看见了一只麻雀一样,何足挂齿。 但我们错了——因为我们没有看见过一只麻雀。 后来,那个狱友出去后,找到了女孩,女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听完一切后,她哭了: “十年前的那天我约他,并不是为了借钱,只是想带他到山里吃几天苦,见见他从来没见过 的东西啊……” 听到这句话,我想每一个纯净的灵魂都会禁不住打一个冷战。谁会想到这场误会竟成了 他们两人之间的隔世之憾了,而那时,他本该看见麻雀及一切的啊! 然而,他错过了那一天。直到生命将止,他才看到了一只麻雀。他看到的那一只,也许 正是我们应该去寻觅的那一只。把握住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的耳朵叫醒,在每个平平常常的 黎明里,去倾听一声鸟鸣,去领会一种语言,然后说给生命听吧。 这是每一个脆弱的生命最需要的。 23.小说中多次出现“麻雀”,含义并不完全相同。试问有哪几种含义? (3 分) 答: 24.辍学女孩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 答: 25.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走上杀人犯罪的道路?(4 分) 答: 26.作为个体生命的灵魂的耳朵为什么能睡眠?怎样叫醒他? (4 分) 答: (五).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2 分) 西湖梦(节选) 余秋雨 ①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 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 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②恰恰是最懂游观的艺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观物,于是,这样的堤岸 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 微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也没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诵,也没有后人的感慨来强加于我, 也没有一尊庄严的塑像来压抑我,它始终只是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 鸣也听得自如。这一切都不是东坡学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了这里做了太守,办了一件尽 职的好事。就这样,才让我看到一个在美的领域真正卓越到了从容的苏东坡。 ③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 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他们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 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 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 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史文化良心所能作的 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④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 看透了,隐居孤山 20 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 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千古绝唱。中国古代,隐士 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 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太守,更是一 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然而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有没有他的才分。梅妻鹤子有点烦 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那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双飞禽呢? 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 ⑤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 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 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窑,尽管有浓重的霉味, 却是安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 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⑥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 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 鹤羽,像书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27.第①段写道“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就全文看,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2 分) 答: 28.结合原文,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4 分) 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 ① “自卫”指的是 ②“自慰”指的是 29.第⑥段画线句中的“梅瓣、鹤羽”、“书签”分别比喻什么?运用比喻手法有什么好 处。(3 分)答: 30.作者是如何认识林和靖式的“安贫乐道”的?结合学过的知识,举例谈谈你怎样看 待我国传统文化中这类隐逸现象。(3 分) 答: 三.作文 题目:珍惜____________________(生命、幸福、荣誉、青春、亲情……) 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使命题完整后再写作;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班名、姓名; (3)不少于600字。 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1.B 2.C 3.B 4.D 5. A 6.C 7.C 8.略 9.略 10.格列佛是 18 世纪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鲁滨孙,与鲁滨 孙不同的是格列佛每漂流到一个地方,必然去认识那里社会种种形式的政治生活,如果说笛 福通过笔下鲁滨孙进化的结果,终于承认了英国现存文明和话,那么,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 佛却完全否定了笛福所肯定的那些所谓文明的东西,从而表达了对现代社会虚伪文明的愤懑 情绪。 11. ①两个国家的教育机构都强化了对经典的认同,肯定了文学经典对中学生成长的意 义,因此都十分重视在中学阶段普及推广文学经典。(只要答到两个国家的教育机构都认识 到文学经典对中学生成长的意义即可以。如果答到第二则材料中的现实问题要扣分 1 分)。 ②题一:不设统一答案,只要举出某部名著,或某个名篇,写出对自己的启发即可以。参考, 比如《骆驼祥子》写的是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 胡同中奔跑。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从中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同时 也知道要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同情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具体作品 1 分,意义 1 分)题二、 不设统一答案,参考,这样的阅读,除了感官上的快感、表层上的享乐外,是对文学经典的 背叛。这样也削弱了文学经典对人们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容易亵渎文学经典 12. (1 )A 13.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 比兴手法 14.二十多年的贫困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 15.D 16.B 17. 感情上不沟通,有隔膜 借喻 18.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 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参考答案: 19. 《血色豆浆》,描摹了 H 小镇一爿豆浆店里的一出怪诞景象:店主不住地往一名 11 岁的小顾客碗里舀豆浆;“我”见豆浆溢出,对店主和小顾客都说了好心规劝的话;但小顾 客以为这是对他“不服”,他便偏要店主为他再舀,直至流了一地的豆浆;而店主则只要小 顾客愿付钱,他也根本不顾及这些,只是一个劲地舀。 20. 唯利是图,见钱眼开,只要自己能捞到钱,不管浪费不浪费,合不合情理.。 21. 这是作者搞清事情原尾后的一种感觉体验,血色豆浆象征着两种价值观念激烈碰 撞,是一种畸形社会给人带来的心灵极度扭曲惨象,给人带来的是恐怖与恶心感受。 22. 这一怪诞现象,艺术地再现了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两种价值观念、名利观念的碰撞, 反映了一些人见利忘义、图名忘义的丑恶现象。 23. (1)生命存在的珍贵、美丽和欢乐。 (2)良心良知,做人的道德底线。 (3)指代 辍学女孩。 24. 她生活在贫穷的家庭中,但她能发现生活中的阳光和欢乐,热爱生活,善解人意, 乐于助人。 25. 他生活在物质富有的家庭中,但他精神上缺少欢乐, 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社会、 家庭和学校的关心、理解和引导,他自身的性格缺陷也是重要原因。 26. 第一问:(1)自身的原因。没有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美丽,浑浑噩噩地过日子。(2) 外部原因。社会、家庭和学校没有做应该做的工作。 第二问:(1)白身加强道德修养。(2) 社会、家庭和学校加强道德教育。 27.这两条长堤是为了解决人民疾苦而修建的。它美得自然。它是中国历史文化良心所 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 28.“自卫”指的是在现实社会中,碰壁受阻,急流勇退,隐居山林的行为。 “自慰”指的是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的行为。 29.“梅瓣”“鹤羽”比喻那些艺术水平很高,但缺乏硬朗的主体精神和天下意识的只能 算是一种残缺的美丽的隐士作品;“书签”比喻在传统文化中起到提示性(标志性)作用, 但并不能进入(代表)民族精神的作品。作者采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指出了林和靖式的知 识分子采用独善其身的做法对文明发展的危害,充满了忧患意识。 30.(1)林和靖和隐士逃避社会责任,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作者对此持惋惜、批评的态 度。 (2)答题要求:表明态度正确举例。 示例:这种独善其身的做法是中国文化人无奈的选择,它为知识分子在不合理的社会中 坚守自己的节操提供了可能。比如庄子,不能改变当时黑暗的社会,但他拒绝了权势的媒聘, 选择了在众人都昏睡时,独自看守着心灵的月亮,其高风亮节为后代树立起了学习的榜样。 (以下态度均可:①这种独善其身的做法,是中国传统文人一种较为普遍(无奈)的选 择。②这种独善其身的做法为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坚守自己的节操提供了可 能。③这种独善其身的做法的确是对个人才华和社会文明的极大浪费)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