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何仉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天津何仉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ID:623692

大小:303.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 分 总分人 一、积累与运用(29 分) 1.根据提示默写诗歌(10 分) (1) ,遥隔楚云端。 (2)坐观垂钓者, 。 (3) ,朝露待日晞。 (4) ,孤帆天际看。 (5)汉乐府《长歌行》中,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近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 (6)《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__, _。 (7)《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 示的两句话是 , 。 2.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 分) A 震悚.(sǒnɡ) 荒谬.(miù) 溃.退 (kuì) 锐不可当.(dànɡ) B 要塞.(shāi) 尴.尬(ɡān) 惊骇. (hài) 歼.灭(jiān) C 颠沛.(pèi) 幽咽.(yàn) 诘.问(jí) 差.使(chāi ) D 阡.陌(qiān) 举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 (zè) 3.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 A 眼花嘹乱 央求 阴惨 闪烁 B 情郁于中 荒谬 憧憬 惨淡 C 月明风青 杀戮 絮说 揣摩 D 张皇失措 蹒跚 鞠恭 狼藉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 分)( ) A、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 B、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 D、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书市上展示了许多出版社新近发行的中外文学名著。 B、当今社会,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真谛。 评卷人 得分 D、参加这次网页制作培训班的学员,有来自华南师大等 15 所高校的教师、学生 和教科研工作者。 6.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 ①对偶 ②排比 ③ 拟人 B ①排比 ②夸张 ③拟人 C ①排比 ②对偶 ③ 反问 D ①夸张 ②对偶 ③反问 7.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 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 《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 集《呐喊》。 C 《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 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 D 《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 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8.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难受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景象,实际深藏 诗人的无限感慨。 C. 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 致。 D. 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烽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 情。 9.名著阅读: (1)补全回目:①、史大郎夜走华阴县,________拳打镇关西②、梁山泊________ 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2)“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 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哪 位好汉,写出与他有关的情节(四个即可) 二、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4 分(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从矣。 1. 以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爱者甚蕃 蕃:多。 B 濯清涟而不妖 妖:美丽而不端庄。 C 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D 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隐藏、逃逸。 2.下列语句中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A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 何陋之有。 D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以下翻译错误的是( ) A 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B 牡丹之爱,宜乎从矣: 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C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什么人才能像我一样啊? D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4.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的哲学家。 B 作者写莲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品格。 C 文中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和观点的语句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得分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作者虽然写了菊花,也写了牡丹,但只是用它们的外形特点来对比莲的高雅与 美丽。 (二)邴原泣学(8 分)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 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 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 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初 潭集》) 1.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 凡得学者 得: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得: ⑵ 吾徒相教 徒: 徒以有先生也 徒: 2.将文中画线句子译为汉语。 原句: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句: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 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答: (三)阅读《背影》文段回答问题。(10 分) ①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在走到铁道 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太难。②可是他 过铁道,要爬上 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③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 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 来了。④我赶紧拭干了泪。⑤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⑥我再向外看时,他已 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⑦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⑧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⑨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 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⑩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11过了一会儿 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12我望着他走出去。○13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 说:“进去吧,里边没人。”○14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 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中横线上的词,应选哪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1 分) A、探 穿 攀 缩 B、弯 横 扯 伸 C、侧 走 抓 爬 D、弓 钻 勾 蹬 2.文中写父亲背影的是哪三句话?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1 分) A、①③⑥ B、⑥⑦○14 C、①③○14 D、①⑦○14 3.①句从哪两方面描绘了父亲的形象?选出正确的一项( )(1 分) A、外貌 心理 B、动作 语言 C、外貌 动作 D、语言 心理 4.文章多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 )(1 分) A、表达对父亲非凡经历的赞叹。 B、表达对父亲的深挚的怀念。 C、表达对父亲自暴自弃的惋惜。 D、表达对父亲碌碌无为的感慨。 5.“进去吧,里边没人”的含义是( )(1 分) A、进去车内凑热闹 B、进去坐下,安静舒服 C、担心车上的人都走了 D、怕儿子离开座位会丢失行李 6.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描写的中心内容(1 分): 7.“我赶紧拭干了泪”的一方面是因为 ,另 一方面是因为 。(2 分) 8.文中父子分别时,“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 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情景?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 说你从这“回头”中感受到了什么。(2 分) (四)认识父亲(9 分) ①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 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 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 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 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②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③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 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儿 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 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 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④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 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⑤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 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 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 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 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⑥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 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 流和人流,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⑦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 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 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⑧但也有一些不谙世事的儿女们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有的甚至被投入了牢房, 让青春定格在冰凉的小屋里。对此,他自己倒不感到什么,总是以为以后的路还 长,可他们没想到,这给父亲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与悲哀。有个中学生囚犯盗窃 罪而被捕,他的父亲与我是老相识,但碍于面子,一直瞒着我,他想儿子想得几 乎发疯,实在迫不得已才来求我,想托我找找人,让他去狱中看看儿子。 ⑨我去了,看守所所长答应他们父子在二号房会面。 ⑩那是一间长方形的小屋,两头都有铁网,即使见面,也只能相隔十米,望 儿兴叹。 11 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 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儿子哪里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 被捕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 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 12 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 你好好的,呵——” 13 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 14 我告诉那少年,你父亲聋了,是为了你才聋的。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 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铁丝网,胳膊被划出了一道血口子,鲜血把袖子染得通红,看 得出,他的心在流血。 15 那少年被遣送到长江边的一个农场服刑,他的父亲每个月都要到千里之外 看儿子。农场离车站还有十里,得走一个多小时。一次回来的路上,不知是碰上 了风雨,还是因耳聋听不见汽车的鸣笛,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死在路旁。也不清 楚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知道不知道。 16 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 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 亲那颗真诚的心。 17 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与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 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 属于整个人类。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 大的人。 1.第①段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2 分) 答: 2.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更崇高更伟大?(摘引原文语句回答)(1 分) 答: 3.在儿子死后,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法:(2 分) ① ② ③ ④ 4.“读不懂父亲”指的是: “认识父亲”指的是: (2 分)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2 分) 答: 三、作文(40 分) 题目:感受 要求:①、选取“亲情”、“善良”、“理解”、“成功”、“友情”等词 语中的一个,填到横线上,使题目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600 字 评卷人 参考答案: 一、1)我家襄水曲 2)徒有羡鱼情 3)青青园中葵 4)乡泪客中尽 5)少 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2.D 3.B 4.A 5.B 6.A 7.B 8.D 9.(1)补全回目:①、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②、梁山泊林冲落 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2)吴用,沉着、冷静、足智多谋;智取生辰纲、智取大明府、智取文安县、排九 宫八卦阵 3) 鲁智深:性格粗犷,敢作敢当为朋友两肋插刀;林冲:逆来顺受,武艺高强。 二阅读理解 (一)1.D 2.D 3.C 4.D (二)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 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 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 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 和《论语》。 1.⑴能够 得到 ⑵白白地 只是 2.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 3.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三)1.A 2.C 3.C 4.B 5.D 6. 父亲艰难地为我买橘子。 7.怕别人看见,难为情;怕父亲见了伤心 8. 开放性题。要点:从“回头”这一细节感受到深挚的父爱;天下父母对子 女的爱护都是无微不至的。 (四) 1.儿女不能全部回报父母的恩情,或父母给予的多、儿女回报的少。 2.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宁愿献出仅有一次的生命。 3.①完整地保留着儿子的房间;②保留着打招呼的习惯;③保留着吃饭时的 位置;④伫立在街头等待儿子。 4.不理解父亲或不体谅父亲。 理解父亲或体谅父亲。 5.①赞美父爱。 ②唤起儿女们的责任感。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