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二附中九年级语文试题
(2013.3.20)
一、积累运用(31 分)
1. 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 分)( )
牢记老师的谆谆 zūn①教导,铭 mín②记同学的深情厚谊,满怀对未来的憧 chōng③憬,
我就要告别亲爱的母校了。啊,母校,明天年我可能成不了睿 ruì④智的哲人、风光的名
人,但是,我一定会做一个知恩感恩的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一个勇于负责的人,一个
纯粹 chuì⑤的人。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峰
顶。
C、至于我们能否在六月的决战中取得辉煌,完全取决各位的努力程度。
D.张校长虽然退休了,但他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那些孩子们。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爱国故事,我们要重蹈覆辙....,将古人的爱国精神发
扬光大。
B.山区的孩子们想读书却没有校舍,没有书本,他们与我们现在拥有的读书条件真是无.
与伦比...啊!
C.王老师批改作文非常认真,他常常吹毛求疵....地指出我作文中的错别字。
D. 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威尼斯商人》作者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哈姆雷特》是他最著名
的悲剧作品。
B.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海明威的小说《享受生活》与《老人与海》塑造的主人公淘金者
和桑提亚哥都是著名的硬汉形象。
C.鲁迅先生著名的散文诗《雪》选自《野草》,文章以“南方的雨”以及“南方的雪”
与“朔方的雪”做对比,衬托出“朔方的雪”的孤独与倔强。
D.《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分别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纪传体史书《史记》。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注音填写汉子,(用正楷依次填写在田字格内,4 分)
窗外,无边的 kuàng 野上,lin 冽的天宇下,朔方的雪闪闪地旋转升腾着;先生或许
想起了温暖、安逸、春光无限的的故乡。即便在冰雪袭来时,也掩不住处子一样明媚的笑
yè。故乡的土地和气候,能够消 róng 一切的坚冰。
6.默写。(每空一分,共 9 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 。
(2)山重水复疑无路, 。
(3) ,悠然见南山。
(4)横眉冷对千夫指, 。
(5) ,行成于思毁于随。
(6) ,万钟于我何加焉?
(7)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但面对人生失意,他依然对未来
饱含期待,他在《将进酒》中唱出了“ , ”
的时代强音,给人启迪与鼓舞。
7.语文综合性学习。(8 分)
莫言简介:莫言(1955 年 2 月 17 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
作家。他自 1980 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
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
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是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
主,是我国第一位本土作家获得此项大奖。
莫言作品:著有《红高粱》(张艺谋成名电影《红高粱》原著)、《檀香刑》、《生死疲劳》、
《丰乳肥臀》、《透明的红萝卜》、《四十一炮》、《酒国》等。
颁奖评价: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
(1)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与辉煌,证明中国已经是世界体育强国;我国 GDP 排名世界第二,
说明了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又预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崛起。请
你用精美的语言给他发个短信表示祝贺。(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30 字左右)(3 分)
(2)有人评析,他作品里有水浒英雄的豪爽、农村土地的淳朴、土匪强盗的野性,还有
魔幻、原始甚至愚昧。请你根据文学语感选出下列句子跟莫言作品不吻合的一项:( )(2
分)
A.一百多亩的野高粱,风一吹,呼啦啦地响。 B.一仰脖子,咕嘟咕嘟灌下一碗烧酒。
C.纤纤柳丝,轻轻抚着溪边小石桥。 D.他光着头,穿个肥厚的大裆棉裤,吃凉
馒头就着大葱。
(3)莫言曾到宁海广德寺游览,寺内宝塔是古建筑,夜晚明月朗照,古塔玲珑,佛光普
照,游人香客,善良男女,呈现一片古典又现代的繁华景象。莫言当即为宝塔撰写一对联,
上联:明月辉映玲珑塔;请你对出下联: (3 分)
二、阅读理解(56 分)
(一)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 8~9 题。(6 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
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8.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作者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3分)
9.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不同,对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请再举一例说明。(3分)
历史事件(人物):
一般的看法:
我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6 分)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率领全军)由斜谷出,以流马(传说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运,
据武功五丈原(地名),与司马宣王(即司马懿)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
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渭水边)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安居乐业),
军无私(这里是侵扰的意思)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及军退,宣王案(巡察)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w W w .x K b 1.c o M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
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增加)尺寸(微博的利益)。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节选自《三国志 诸葛亮传》)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 亮每患.粮不继( ) (2) 是以..分兵屯田( )
(3) 相持.百余日( ) (4) 悉.仰于官( )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 为久驻之.基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 敛以.时服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C. 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 不以木为之者.(《活板》)
D. 亮疾病,卒于.军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12.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 及卒,如其所言。。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3.文章中诸葛亮的品质与行为有哪些令人敬佩的地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15 分)
瑕之美
郭启宏
①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绿,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
生机盎然。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
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②《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
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红楼梦》中,聪明、活泼的史湘云偏是个
“咬舌子”,把“二”说成“爱”;还有林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一
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
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
③我想,“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谚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
浒传》《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真实的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完美”的
面庞上点出“缺陷”的痦子。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神化”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据生
活进行创作,最终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描写。《三国演义》中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
作家在绝对化的描写中,也还有着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以及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
心理等笔墨。“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
④“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万
人万种的。美人长有痦子,或者浮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缺陷”
更有千差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让人对号入座。这是“缺
陷”的独特。所谓“恰如其分”,指的是“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
非内心的恶德。这样,“缺陷”便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
艺术魅力由此而生。正如捧心西施独特的却又风情十足的“缺陷”竟使东施起而“效颦”
一样,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她们各自独特的“不检点”的行为,
相信《红楼梦》的读者不会据此认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是丑陋的。 X k B 1 . c o m
⑤或问,难道只要“缺陷”都是美,无缺陷的“完好”不是美吗?无缺陷的“美好”
当然是美,我们能说镜中花、水中月不美吗?然而这种美却难以捉摸得到。从文艺创作来
说,塑造美的人物形象,并不排斥对其“缺陷”的描写。这里,还须再次说明,笔者所称
的“缺陷”是有条件的,即:“缺陷”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
必须包容局部的“缺陷”,“爱屋及乌”的成语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语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
⑥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①,瑕之美,在于真实与韵致。
(本文略有改动)
[注] ①瑕不掩瑜:瑕,斑点;瑜,玉上的光泽。玉的疵点掩盖不了其固有的光泽。比
喻事物的毛病缺点无损其整体的完美。
14.本文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3 分)
15.本文从两个角度论述了“瑕之美”:(1) (2) (4 分)
16.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17.本文写到“《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
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请再以《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
或《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为例,说说其整体之美及局部的缺陷。(4 分)
人物:
整体之美: 局部缺陷:
(二)阅读下文,完成 18~21 题(19 分)
让土地休息一会儿
豆春明
(1) 一进冬天,村庄便闲下来。风跑进跑出,一刻不停地收集温暖。这个时候,感
觉到最寒冷的,不是牲畜,也不是人,而是风。没有村庄,风也许会被冻死的。不过不要
以为村庄就很了不起,如果风不来取走温暖,村庄便邂逅不了冬天。村庄需要休息,而风
正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2)村庄里的树休息了。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 年的忙碌中抽回身
子。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这是树以休息的名义,在一遍一遍地温习自己。人
也休息了。人尽量躲在一个角落里,避免让风发现。人变得有点清心寡欲,而且很大方,
第一次把广阔的 世界归还给草木、山川、流水……
(3)土地也该休息了。 【批注:本句承上启下,“也”照应前文,村庄,树和人都
休息了,“土地”领起下文,土地要休息了。】
(4)要说忙土地最忙,要比累土地 更累,可是很少有人心疼土地。人天天走过田野,
心疼的是地里的庄稼。哪株庄稼长高了,哪棵庄稼生病了,人一清二楚。但哪块田老了,
哪片地伤了,人根本不去过问。人把土地折腾够了,就抛在一旁不管了。
(5)只有风心疼土地。风理解土地的苦,到了冬天,风就看管好土地上的麦苗,不
允许它疯长。监督地里的蛇虫,安排它去冬眠。这些东西比人听话,整个 冬天都安安静静
的,不去惊扰土地。当然也有如梅花之类不懂事的,在人的鼓动下硬要绽放得轰轰烈烈。
风生了气一个劲儿地吹,直到把梅花吹光了事。风做的一切,是为了土地能休息一会儿。
(6)在冬季的天空下,土地舒展着自己。一块田 挨着一块田,田依偎着好像在取暖。
等到稍微有些暖意,风坏坏的,偷偷溜过来,又把那点温暖抢走了。田挨得更紧了。平日
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批注: 】此刻又重新聚拢,组成
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田在冬天里会不会也像人一样出趟远门,去看望一下多年未见的亲
友呢?
(7)每一年,风都如期出现在村庄。
(8)但风显然忽视了人的善变。
(9)从前,人衣衫褴褛,不得不听风的话。现在,人锦帽貂裘,可以不怕风,不理
睬风了。眨眼之间,人又把广阔的世界从万物手里夺过来。人想干什么就做什么。风记得
昨天还同一块地说着笑话,今天就发现那块地上立着高楼。风急得围着楼转圈,想把土地
找回来。住在楼里的人抱怨:风太大了。是的,够大的了,可风越来越觉得无能为力。
(10)在人的带领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枯萎。风不敢肯定还有
谁会听自己的话。更担心的是,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村庄会没有冬天,世界也无冬天,
土地就彻彻底底无法休息了。如今,人们只在盼雪的时候才会想起风,想起冬天。有时雪
真的下在村庄或者另一个叫城市的村庄里,人便兴奋地哇哇怪叫,以为发现了天地之间的
大美。可是雪一停,人就把风扔了,把冬天扔了。今天的村庄,正在习惯没有冬天的日子,
已经习惯不让土地休息。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还有没有力气留在明天的村庄?
(11)自然也会有人想起那些老旧的时光。那时的冬天冷得像冬天。土地懒懒的,啥
也不干。水也不去流浪,大大方方地躺在土地的怀里,清清亮亮的,似一面镜子。这种田,
名叫冬水田。人走到田边,可以照一照自己的美丑。白云飘过,也能映出自己的厚薄。风
吹过来,田和水有些动荡。风安慰说:不要紧,现在是冬天,放心休息好了。
(12)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改动)
18.根据全文内容,简要说说风与人分别是怎样对待土地的。(6 分)
19.细读第(10)段画线句,从语境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再冬天枯萎”反
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在人的带领下”?(4 分)
20. 参考第(3)段的批注示例,对第(6)段的画线句加以品析,完成批注。(3 分)
新-课-标-第-一-网
21.“绝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①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②生前最后的歌
唱。第(12)段“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中“绝唱”一词的理解该选哪一项?结
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6 分)
三、写作(作文 60 分,书写 3 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燕子来了,记起了那年的春天;叶子落了,记起了曾经的苦涩;花儿开了,记起了昨
日的风雨;稻谷黄了,记起了父辈的汗水;风儿翻动书页,记起了老师的教诲;默诵中考
的誓词,记起了一千个日夜的奋斗与蹉跎……
请以“不会忘记”或“又一次忆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文体自选,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
地名、校名、人名。
九年级语文 3 月测试答卷纸
1. (2 分)2. (2 分)3. (3 分)4. (3 分)
5.(4 分)
6.
7.(1)
(3 分)
(2) (2 分) (3) (3 分)
8.
(3 分)
9. 历史事件(人物):
一般的看法:
我的看法: (3 分)
10.(4 分) 11. (3 分)
12. (1) 及卒,如其所言。。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分)
13.
14. (3 分)
15.本文从两个角度论述了“瑕之美”:(1)
(2) (4 分)
16.(4 分)
17.(4 分) 人物:
整体之美: 局部缺陷:
18.根据全文内容,简要说说风与人分别是怎样对待土地的。(6 分)
w W w .X k b 1.c O m
19.“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再冬天枯萎”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2 分)
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在人的带领下”?(2 分)
20. 对第(6)段的画线句加以品析,完成批注。(3 分)
21.“绝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①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②生前最后的歌
唱。第(12)段“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中“绝唱”一词的理解该选哪一项?
答: (2 分)
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4 分)
参考答案
1-4 D C D B 5.旷 凛 靥 融 6.略
7.(1)(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30 字左右)略(2)(C )
(3)上联:明月辉映玲珑塔;基本符合对联要求即可,示例:佛光普照善良人
8.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
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
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
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
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意思对即可)X|k |B| 1 . c|O |m
9.例:反清复明,一般看法是精忠报国,是民族英雄所为;我的看法逆历史潮流,将南方
人民卷入长期的战火。诸葛亮,衷心报国,殚精竭虑;我的看法是愚忠,穷兵黩武。
10.担心 因此 对峙 全,都 11.A 12. 等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像他说的一样。
13.诸葛亮,机智聪明。士兵战时打仗,闲时屯田,连司马懿也称赞其“奇才”。
提倡薄葬,为官清廉,主动如实申报财产。这对于今天的官员尤其具有教育意义。
建兴十二年(西元 234 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
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司马宣王(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接济不
上,让自己的壮志无法伸展,於是就命令士兵分别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
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
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宣王(懿)去
巡察诸葛亮所设的军营堡垒的处所,不禁说道:“诸葛亮真是一名天下奇才啊!”
诸葛亮遗命,自己要埋葬在汉中的定军山,就著这座山来盖坟地,冢墓只要能容得下
棺木就好,穿当时的衣服入敛,不须要其它器物来陪葬。
起初,诸葛亮自己向刘后主上表说:”臣在成都拥有八百棵桑树,贫瘠的田地十五顷.
我子孙们穿衣吃饭之外,尚有賸馀.至於臣在外任职当官,没有收取(聚敛)什麼财物,
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完全由政府供给.也没有另外经营生计(理财),来增加自己微薄的
利益.等到臣死的时候,不要让我家里头有多馀的币帛,外面有多馀的钱财,因而辜负了
陛下.”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和他说的一样.
14.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
别具魅力。15.(1)“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2)“缺陷”之成为美,还在
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 16.举例论证(2 分)论述了“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
力,于是就愈美或论述了 “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
17.示例:长妈妈:敦厚、慈爱——愚昧、粗鲁;格列佛:有冒险、开拓精神——未免有
些自大;林冲;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优柔寡断,忍气吞声。
18.风心疼土地,理解土地的苦,想方设法让土地休息一会儿;人很少心疼土地,不
让土地休息,甚至把广阔世界从万物手里夺过来,造高楼,建城市,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使土地不得安宁。
19.这是一种暖冬现象(或“温室效应”现象)。因为自然规律的打乱,“暖冬现象”(或
“温室效应”现象)的形成完全是人类作用的结果,是由人类的“善变”(对于环境的破坏)
而造成的,所以特意强调“在人的带领下”,含有对人的追责之意。w W w .x K b 1.c o M
20.这句运用了拟人,写出在人的强势干涉下,田地无法休息。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理解,
和对人的警示讽刺。符合大意即可。21.选第②项。因为失去冬天的田和水难以再有“放心
休息”的美好时光,风的这种“安慰”或将成为过去。所以会感觉它是“绝唱”,是终极的“安
慰”。
系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