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A)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2×6=12 分)
1、选出加点字有误的一项( )
A、器皿.mǐn 矫.jiǎo 首 贻.笑 yí 篆.zhuàn 章
B、德馨.xīn 鸿儒.rú 甚蕃.fán 陶后鲜.xiǎn 有闻
C、矜.持 guān 欲不胜簪.zān 决眦.zì 戍.shù边
D、及郡.jùn 下 诣.yì太守 俨.yǎn 然 垂髫.tiáo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选出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看了英雄的事迹,我心潮澎湃,经久不息。
B、我和你的意见完全相同,真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C、广州三年一大变,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D、跑道上,运动员正手忙脚乱地冲向终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武警战士奋斗在赈灾第一前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5、选出加点字形全错的一项是( )
A、案犊.劳形 不缦.不枝 杯盘狼籍.
B、豁.然开朗 粒粒..可数 鳏.寡孤独
C、张慌.失措 无人问津. 因势像.形
D、苟.且偷生 唯.吾德馨 沧海一黍.
6、在语段的甲乙两处,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白帝城在四川奉节县城东四公里处(甲)。这是三国时蜀主刘备兵败托孤之处,(乙)。白帝
城扼守瞿塘峡的西口,江面狭窄,水势湍急。
甲;a、背依高峡,下临长江,形势雄壮。
b、高峡背依,长江下临。
乙;a、白帝庙、武侯祠、望江亭、观星亭等古迹就在城内。
b、城内有白帝庙、武侯祠、望江亭、观星亭等古迹。
A、甲 a 乙 b B、甲 a 乙 a C、甲 b 乙 a D、甲 b 乙 b
二、默写(18 分,每小空 1 分)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
2、土地平旷, ,有美池桑竹之属。
3 、 斯 是 陋 室 , 。 , 草 色 入 帘 青 。 无 丝 竹 之 乱
耳, 。
4、予独爱 , ,
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5、《望岳》中,体现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的诗句: ,
。
6、、故不独亲其亲, 。
7、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男有分,女有归。
8、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 , 。
9、黄鹤一去不复返, 。
10、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选择一题,完成对联 ( 2 分 )
1、 上联:吉羊辞旧岁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上联:鲜花灿如锦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3 分)
“他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
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的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
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
这里描写的人物是 。这段文字选自 (填作者)写的
(填书名)。
五、解释加点词语:(4 分)
1、处处志.之: 2、造化钟.神秀 3、欣然规.往:
4、渔人甚异.之: 5、未果,寻.病终 6、其两膝相比.者:
7、尝.贻余核舟一: 8、盗窃乱贼而不作.
六、阅读
文一(17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7 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 今义:
绝境: 古义: 今义:
(2)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语: 足:
(3)便要还家
要: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使用了___修辞手法。 并:
2、翻译下面的句子(共 4 分,每小题 2 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回答问题:(6 分)
(1) 由本文内容你会联想到哪个成语?作者为何要设想出这样一个地方?(2 分)
(2) 桃花源美在何处?(要有依据)(2)
(3) 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什么?(1 分)
(4)“此中人”皆叹惋什么?(1 分)
文二(17 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_____。_______,草
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词语。(6 分)
(1)斯是陋室 斯: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 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 之:
何陋之有 之: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7 分)
(1)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1 分)
(2)为何说陋室不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陋室之美?(3 分)
(3)文首“龙、仙”比喻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 分)
(4) 作者为什么要提到诸葛亮和扬雄?(2 分)
3、本文作者是 。他通过___________(写作手法),
表达了自己 的节操和 的情趣。(4 分)
文三(12 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
爱 , ,
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2 分)
蕃:( ) 濯:( )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作者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请用具体语句说明(4 分)
4、文章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菊花、牡丹,其用意是什么?(2 分)
七、诗歌欣赏:(5 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诗人望见了什么样的春景?作用是什么?(2 分)
2、 你能从诗中读出哪些情感?(2 分)
3、
4、 选择你喜欢的一联试作欣赏(1 分)
八、作文(二选一)(60 分)
1、以某种植物如“梅”“竹”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叙事,可描写,可抒情,可以议论,更
好能托物言志。要求:题目自拟,600 字以上。
2、改写《石壕吏》。把它改写成 600 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加入自己合
理的想象,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致的刻画,内容要充实。
附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
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
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答卷(A)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2×6=12 分)
题号 1 2 3 4 5 6 总分
答案
二、默写(18 分,每小空 1 分)
1、 , 。 2、
3、 。 , 。
4、 , ,
, 。
5、 , 。 6、____________。
7、 。 8、 , 。
9、 。 10、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选择一题,完成对联 ( 2 分 )
1、 上联:吉羊辞旧岁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上联:鲜花灿如锦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3 分)
这里描写的人物是 。这段文字选自 (填作者)写的
(填书名)。
五、解释加点词语:(4 分)
1、志.:_________ 2、钟. _________3、规.:_________4、异.:_________
5、寻:.. _________6、比.:___________7、尝.:___________ 8、作:.._______
六、阅读 文一(17 分)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7 分)
(1)妻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
绝境: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2) 语: ___________________ 足:___________________
(3)要: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了___修辞手法。 并: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共 4 分,每小题 2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答问题:(6 分)
(5)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二(17 分)
1、解释下列词语。(6 分)
(1)斯: (2)名: (3)鸿儒:
白丁:
(4)之: 之: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7 分)
(1)(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作者是 。他通过___________(写作手法),
表达了自己 的节操和 的情趣。(4 分)
文三(12 分)
1、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2 分)
蕃:( ) 濯:( )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诗歌欣赏:(5 分)
5、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60 分)
600 字
第五单元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2×6=12 分)
A 卷 C C C C A A
二、默写(18 分,每小空 1 分)
1、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2、屋舍俨然 3、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 无案牍之劳
形。4、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天明登前途 7、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8、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9、白云千载空悠悠 10、浑欲不胜簪
三、语言运用:选择一题,完成对联 ( 2 分 )
1、金猴迎新春 2、嫩草绿似茵 (参考而已)
四、名著阅读(3 分)
祥子 老舍 《骆驼祥子》
五、解释加点词语:(4 分)
1、做记号(标志)2、聚集 3、计划 4、异.:对……感到诧异 5、不久 6、靠近
7、曾经 8、兴起,产生
六、阅读
文一(23 分)
1、(9 分)
(1)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 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走头无路的地方
(2) 语:告诉 足:值得 (3)要:通“邀”,邀请 (4)借代 并:一起,都
2、翻译下面的句子(共 4 分,每小题 2 分)
(1)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的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连汉朝也不知道,更不用说魏晋。
3、回答问题:(10 分)
(9) 2 分)世外桃源 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憎恶,对理想的追求,渴望一个幸福安宁,
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世界。
(10) 桃花源美在何处?(要有依据)(4)
环境之美,如:土地平旷……;民情纯美,如:便要还家……;生活氛围安宁之美,黄发垂髫,……
(11) (2 分)与人世隔绝之久。“……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2 分)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而叹惋。
文二(19 分)
1、解释下列词语。(7 分)
(1)斯: 这 (2)名:出名,闻名(3)鸿儒: 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没有学问
的人 (4)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 之: 起提宾作用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9 分)
(1)(1 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3 分)惟吾德馨; 环境优美;交友高雅;生活富有情趣
(3)(1 分) 道德高尚的室主 比兴
(12) (2 分)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3) (2 分)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
不鄙俗。
3、(3 分)刘禹锡 托物言志 高洁伟岸 安贫乐道
文三(12 分)
1、(2 分)蕃:fán,多 濯:zhuó 洗涤
2、(4 分)(1)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2)对于牡丹的爱,人应该是很多了。
3、(4 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
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
“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4、(2 分)
衬托;通过对菊花的叹惋,牡丹的鄙弃,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对君子的仰慕,独立
浊世,洁身自好。
七、诗歌欣赏:(7 分)
8、 (2 分)残破;渲染凄凉氛围。
9、 (2 分)忧国伤时思亲悲己
10、 (3 分)第一联 荒败衰落之景,渲染凄凉氛围
第二联 拟人、对偶 以物写情
第三联 夸张 对偶 对亲人的思念 对战争的厌恶
第四联 刻画形态 细节凸现 表达诗人忧国思家,叹息衰老的悲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