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ID:625175

大小:4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单元精讲 一、单元总提示 本单元的课文或借物抒情,或运用象征的手法,以清新的笔调完成对“雨”的刻画。学 习时要在把握文章基本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分析、借鉴、积累一些优美的写景的词句。 二、课文分讲 《下雨天,真好》以“雨”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将作者年少时的片段回忆串联起来, 感情在雨中忽隐忽现,形成文章的另一条暗线,其中包裹了浓浓的亲情、友情以及作者对年 少生活的留恋之情。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雨”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情趣之外,增加 了浪漫的气息和隽永的意味。 阅读《雷雨前》这篇作品,可注意逼真的象征手法的运用。文中不着一字,甚至连暗示 性的词句也没有,一切都以自然界的事物的本来面目为基础,抓住其特征,用比拟、夸张等 修辞手法作形象概括,以其独特的创作与审美观点把现实生活提供的素材精心提炼,把我们 带到他们精心构造的艺术境界,给人以思想熏陶,给人以美的享受。 《夜雨诗意》从小处起笔,低处起笔,结合作者广阔的联想思维,往大处走,往深处挖, 以学者的眼光解读了“夜雨诗意”的文化构建,搭建起一座由古到今的人生历史桥梁,典型 地体现了余秋雨“文化苦旅”般的写作风格。 《听听那冷雨》纵横驰骋的联想方式,极富诗意和哲理的语言,雨中望家的矛盾心情, 都是本文写作上极大的特色。作者在中间各段采取时空交错的写法:忽而过去,忽而现在; 忽而故国,忽而异域,文理错综,以此表达诉说不尽的复杂情绪;而该文特殊之处其实在于 以敲打乐的形式,依靠句子的长短组合变化,达成绝对的音乐感。大量运用长短句,造成结 构上的美感,又用同音异义的字造成错综变化。一气呵成,不能中断,尤其在最后一句忽然 收短,与之前的长句一同形成强烈的节奏感,以及无限的感叹。 《雨夜奇袭》记叙了红军的一次雨夜渡江战役。“雨夜”既是事件展开的时间,也是渡 江所面临的困难之一。文章通过叙事和对恶劣环境的渲染,高度赞扬了红军排除万难,力克 顽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夜雨寄北》在广阔的空间意境中来回转换,往复对照,跌宕曲折中尽显羁旅之愁。艺 术构思新颖别致,有意打破近体诗用字用词不能重复的常规,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 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一篇出色的写景诗,写杭州西湖夏天所遇到的暴雨,在 一刹那之间,乌云密布,骤雨直降, 但又一刹那风起云散,望湖楼外,水天一色。诗人对 暴风雨前后的景色变化写的十分生动,富有特色。 《如梦令》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 “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 透露出谜底。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 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所作,抒写其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和极度的精神痛苦。在写作 手法上,开篇连用七个叠字,在感情上层层递进,有统摄全篇之效,且毫无斧凿堆砌之感。 全词情景相生,巧用险韵,工妙自然,笔力矫健,以暮秋景色为衬托,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来 表现孤独痛苦的心境,如泣如诉,非常感人。 《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上片随着视角 的变化,空间画面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精炼的设问句式,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 空间之中,化实为虚,以简驭繁,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下片抒情,情中 有景,化用典故,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三、阅读提示 关于拓展式阅读 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扩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可根据所学文章进行拓展式阅读,力求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运用从课堂精读方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由课内带动 课外,达到丰富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每学完一篇文章,要尽量找来与其相类似 的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阅读,摘引优美语句,写出读后感;或是学到某一个作家的文章, 尽可能收集他的代表性作品,细心阅读。阅读之后,谈感受,写体会,以此拓宽自己的知识 视野。 四、你的总结 单元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20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 分) yù 帖 静 mì___ __ 涟 yī______ jī_______绊 蕴藉 敕 令 篡 集 流水潺潺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4 分) 魂牵梦萦 暄嚣一时 顾影自恋 刀剑入鞘 堂而皇之 改弦易撤 出奇制胜 想入霏霏 错别字 改正 3、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B、学院团委组织志愿者利用暑期到西部支教,同学们纷纷响应,无独有偶....,她也报了名。 C、新出版的百科全书汇集了各学科的名词术语,分条编排,详加解说,内容丰富,包罗万... 象.。 D、多年前,妈妈为她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现在她都没舍得穿一次,真可谓敝帚自珍.... 哪!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的空缺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清凉的雨丝,________;让那安闲的雨丝,_______; 让那多情的雨丝,________;让那无声的雨丝,________。 ①抹去你思维上的俗 ②诉说你心中的爱 ③洗去你心灵上的尘 ④拨动你心底的弦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 5、根据语境,续写一个句子。(2 分)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 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4 分) ⑴何当共剪西窗烛, 。 ⑵ ,白雨跳珠乱入船。 ⑶雁过也,正伤心, 。 ⑷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 二、阅读(40 分) (一)(20 分)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 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 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 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 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 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 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7、文中画线句子,化用了宋代词人 的《 》一首词作,这首词写了 词人少年、壮年、老年听雨的情景和感受,请你写出这首词的下片:(6 分) , 。 , 、 。 8、这一段主要写作者“听雨”,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3 分) 9、作者写岛上听雨比大陆听雨更多了一层凄迷,这是为什么呢?(2 分) 10、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5 分) 11、文段最后一句话“窗外在喊谁”,请根据文意推测“谁”在喊呢?“喊”的是什么呢?(4 分) (二)(20 分) 夜雨诗意 记得几年前我在庐山上旅行的时候,常常能在荒岭草径边看到一座座坍弛的屋基,从屋 基的用料看,绝不是山民的居舍,而应该是精雅别墅的所在。不知是哪些富有的雅士诗兴突 发,要在这儿离群索居,独享自然。然而,他们终于没有住久,我想多半是因为无法消受荒 山夜雨时可怖的氛围。但毫无疑问,此间的诗意却是焉与伦比的充沛。 去年我遇到一位美国教授,闲谈间竟也提到了夜雨。教授说,他也深深迷恋着这种诗意, 所以特意在城郊的山顶造了一间考究的白木房子,只要有夜雨袭来,他就立即驾车上山。 他邀请我到他的白木房子里住几天,我至今未去,但完全能想象,我以前对夜雨的感悟 与他领受的大为逆反。狼狈的苦旅不见了,荒寂的恐怖不见了,只是在紧张生活的空闲,读 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和潇洒。 在这里,我们显然遇到了一个美学上的麻烦。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 与艰难相伴随,当现代交通工具和营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涩味,其间的诗意也就走向 浮薄。我至今还无法适应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加上火车、汽车和高压电线,尽管我对这种 文明本身毫无推拒之意。去一趟四川恨不得能买到当天的飞机票,但家里挂的却要一幅描尽 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蜀山行旅图”。在灯光灿烂的现代都市街道上驾车遇雨,实在是谈 不上多少诗意的,只有一次在国外一个海滨,天色已晚,瓢泼大雨就像把我们的车摔进了大 瀑布的中心,替我驾车的女士完全认不得路了,一路慌乱地在水帘和夜幕间转悠,事后倒觉 得有了点诗意,原因也许正是碰到了自然所给予的艰难。 在与自然周旋的漫漫长途中,有时自然的暴力会把人完全吞没,如地震,如海啸,如泥 石流,一时还很难从这些事端中提取出美。人至少要在有可能与自然对峙的时候才会酿造美, 在这种对峙中,有时人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例如汽车、电灯、柏油路的出现,产生了一 种松快愉悦的美;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 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 命力,因此显得格外动人心魄。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日新月异,但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永 久价值。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历史上一切真正懂艺术的人总会着迷于这种美学形态,而希 腊悲剧乃至种种原始艺术总是成为人类不衰的审美热点。过于整饬、圆熟的审美格局反射了 人对自然的战胜状态和凌驾状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方便感和舒坦感,却无法对应出一种生 命考验。为此,欧洲启蒙主义的大师们不赞成法国古典主义的大一统,不赞成把人类的社会 生活和艺术生活都处理成凡尔赛宫规整无比的园林一般。他们呼唤危崖、怒海、莽林,呼唤 与之相对应的生命状态。这便是他们心中的诗意,狄德罗甚至直捷地说,人类生活越是精雅 文明就越缺少诗意。难道是他们在抵拒现代吗?不,他们是启蒙者,分明启蒙出了一个活生 生的现代。现代,本不是一种文质彬彬的搭建,而是人类的一种原始创造力的自然发展。 因此,再现代的人也愿意一再地在“蜀山行旅图”中把延绵千年的生命力重温一遍,愿 意一再地品味苦涩的夜雨,然后踩着泥泞走向未来。 前不久听到有人对那些以黄土文化为背景的艺术作品提出批评,认为它们写得过土过 野。这些批评家不愿意看到人类行旅上的永久性泥泞,只希望获得一点儿成果性的安慰。无 论在生命意识还是在审美意识上,他们都是弱者,狄德罗所说的诗意他们无法理解。 12、第一段中“富有的雅士”与文章题目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文章要从“富有的雅士”说起? (3 分) 13、第三段中的“、领受”与“感悟”两个词语能否替换?为什么?(3 分) 14、第四段中哪两个字是作者强调的“诗意”所由产生的关键?(3 分) 15、倒数第二段中,作者阐述了哪两种美?(3 分) 16、有人认为“现代”是没有诗意的文明阶段。本文作者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请加 以说明。(4 分) 1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4 分) A、开头通过对比作者与教授对夜雨诗意的不同体会,引出本文的题旨。 B、所谓“美学上的麻烦”指的是容易使人产生困惑的美学难题。 C、作者欣赏“蜀山行旅图”的诗意并不意味着对现代交通工具的推拒。 D、作者认为人们对方便和舒适的追求与审美体验背道而驰的。 E、欧洲的启蒙主义大师们对凡尔赛宫园林的规整并不持肯定态度。 三、作文(40 分)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 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请你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叙写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 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 答案: 单元检测试题 1、熨 谧 漪 羁 jiè chì cuán chán 2、暄——喧 恋——怜 撤——辙 霏霏——非非 3、C 4、A 5、略 6、⑴却话巴山夜雨时 ⑵黑云翻墨未遮山 ⑶却是旧 时相识 ⑷东临碣石有遗篇 7、蒋捷 《虞美人》(或《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而今 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8、首先是美感,然 后听了“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岛上听雨则多了一层凄迷。 9、这是因为作者在岛上听雨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在里面。10、作者听雨,是在听得人生, 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 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 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伤感。11、这里的谁应该是指 故乡,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12、“富有的雅士”无法真正欣赏夜雨的诗意,作者借此 引出自己的话题。13、不能。作者认为美国教授从夜雨中感受到的是轻松和潇洒,而作者获 得的是对诗意和哲理的深刻领悟。14、艰难。15、人在与自然的对峙中,如果明确无误地战 胜了自然,则会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美;而当人与自然的较量势均力敌,则会产生一种悲剧 美 16、不同意。因为作者认为现代是人类的生命力和原始创造力的发展,人类仍然会在与 自然的较量中产生具有诗意的体验。 17、DE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