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字形复习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能力层级 A 识记能力)
[考点说明]
本考点主要是从两方面考查学生的能力
1.汉字书写的正确与规范能力。主要包括:不写错字、别字,不写繁体字和已淘汰的异体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书写工整,等等。这一要求主要体现在第二卷的作文写作中,在作文的评分标准中书写占5分,而根据以往的经验,作文书写正确规范,所带来的评分结果就不仅仅是多5分的问题了。
2.对词语(特别是成语)中的错别字的辨识能力。由于电脑打印的原因,这里主要考查的是对别字的辨识能力。其考查范围浅层次上是汉字字形的识记,深层次上是词语意义的理解。
对字形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相对稳定系数较大的一个考点,但是其题干的变化也最多,且难度变化也较大。有选错题,有选对题,还有要求找出错别字数目符合要求的项,在2001年京、皖春季高考试卷中又出现了对语句中错别字的辨识。但总的来说,其规范题型是:选择题,从四个选择肢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每个选择肢由四个词语组成,词语多为双音节和四字词组,后者又多为成语,每个词语中至多有一个错别字(叠词除外)。
[高考命题特点]
1、考查的范围以3500个常用字(即国家语委规定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为主,如果超出这个范围,一般是课本上曾出现过的。主要是“三常字”——“常见字”、“常用字”、“常混字”,其中词语和熟语中的易混常用字为考查重点。
2、以考查别字为主,很少考查错字。
3、考查的重点主要是同音或近音易混字、形似易混字、意义相近易混字,其中同音字和形似字是考查的热点。
4、将容易写错的字放在词语或句子中来辨析,社会流行流行语中的字形和成语中的字形不能忽视。
5、考查的形式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为主,分值为3分。一般在第Ⅰ卷中单独设一道选择题,考查学生辨别错别字的能力。另外,这一考点在名篇名句默写中和作文中也有所体现,名篇名句默写如错一个字就不能得分,作文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直至扣完规定的分数为止。因此其分值远超过3分,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6、选择题的设问形式主要有四种:选出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选出词语中有别字的一组;选出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选出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字字形的考查主要就是要求考生辨别词语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
[要点梳理]
1、同音字、近音字。
指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如“彻、坼、掣、撤、澈” 等。同音字可分为两类:
(1)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也相似。如“撤、澈”,“据、踞、倨”,“具备、万事俱备”等。
(2)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不同。如“国事、国是”,“事故、世故”,“成功、计日程功”等。
2、形似字。
指一些字形整体相似,细微处略有差别的字。如“籍、藉”,“肓、盲”。形似字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1)笔画相同而形状不同。如“天、夭”,“干、千”等。
(2)笔画相同而结构安排不同。如“未、末”,“土、士”;“子、孑”;“戊、戌、戍”等。
(3)笔画数目不同。如“戈、弋”,“候、侯”, “贪、贫”,等。
(4)部首、偏旁不同。如“惴、湍、端、瑞”和“稗、碑、啤、睥、裨”等。
3、义近字。
主要是指那些音同或音近而意义有关联的字。如“擅长(善)”,“珠联璧合(连)”,“随声附和(合)”,“长年累月(常)” 等。
4、音形义皆近的字。
如“风采”不能写成“风彩”,“摩擦”不能写成“磨擦”,“甜言蜜语”不能写成“密”等。
5、配对字。
如:“缥缈(飘渺)”不能写成“缥渺”,“朦胧”不能写作“曚胧”等。
[字形辨别的技巧]
1、以音辨形。
对于因形近而产生的错别字,如果读音有异,我们在默读的时候,就可凭读音来锁定它。 例如①“戌边” (戌读wū,戍读shù,此处应为“戍”),②“气慨”( 慨读kǎi,概读gài,此处应为“概”),
2、以形辨形。
对于不辨形声字形旁而产生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形旁的方式推断。如①“拌脚石”(“绊”从“纟”,是“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行走不便”的意思,应为“绊”),②“试目以待”(“试”应为“拭”,“擦拭”应该用手)
3、以义辨形。
对于不明词义或误解词义而造成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采用逐一释义的方式来锁定。如①“毛骨耸然”,成语意思是“见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感觉恐惧”;“耸”是“高”或“引人注意”,应为“悚”(害怕)。②“穿流不息”,意思是“像河流那样不停流淌,形容人或车、船来往不断”;“穿”不合词义,应为“川”(河流)。
4、结构推形。
有的词语,特别是成语,结构对称,词义也相对应,如果书写错误,就可通过对相应字形字义的辨析推断出来。如① “一张一驰”,“驰”与“张”对应,当用表“松开”的“弛”。②“纷至踏来”,“踏”与“纷”对应,当用表“多而重复”的“沓”。
以上所举成语,他们在结构上都是并列关系,我们利用对应位置字的意义相同或相关,词性相同的特点,就可以辨别出字形的正误。
5、来源推形。
对于不解词语来源而写错的字,我们可以采用联想来源的方式推断。如①“针贬时弊”与古时中医治病的石针有关,应为“砭”,不能误作“贬”。②“世外桃园”与陶渊明有关,他曾写下闻名的《桃花源记》;应为“源”,不能误作“园”。
6、关注异形。
汉语中存在着异形字现象,平时要注意辨清记准。记忆字形,要以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教育部整理公布的为准。例如2005年全国高考乙卷的“班配”,“班配”现在已经规范为“般配”。又如2005年高考湖南卷的“金壁辉煌”的“壁”现在规范写成“碧”。对于异形词,大家考生不可不重视。
7、语境推字。
对于给定语境辨析错别字的,我们一定要依托语境的限定、选择功能来判断。例如“他俩为了迷惑敌人,化妆成夫妻”一句中“化妆”的意思是“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而根据语境,应是“假扮成夫妻”的意思,所以此处应该是用“化装”。
以上是识别错别字的几种方法,可以综合运用。以词推字,以意断字,以音定字,对于错别字的识别还是比较行之有效的。
[复习方法指导]
熟练掌握字形辨析题的类别和技巧对于考生备考应试而言是很重要的,但要想在高考中不丢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在考场上的活用两大环节。
1、抓好平时的积累与记忆。
考生平时的积累与记忆是做好字形辨析题的基础,平时读书、写字都要留心。
第一、对课文中出现的重要汉字要认准;
第二、重视生活积累,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容易写错的汉字;
第三、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不放过任何一个“模棱两可”的汉字;
第四、建立错字档案,并注意整理分类,做到收录有条理,查找方便。
2、提高考场上的识别能力。
考生在考场上对错误字形的识别能力是得分与否的关键。考场上考生能力的发挥除了依赖于其基础知识的扎实与否外,还与考生能否适应环境及心理素质的强弱有关。因此考生在平时复习中,可适当做一些考场模拟试题,培养感觉,这样才能将平时积累的做题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附录1 易错字形览表
双音词(括号内为正确字形)
针贬(砭) 烦锁(琐) 寒喧(暄) 松驰(弛) 暮蔼(霭) 响午(晌) 通谍(牒) 蹩气(憋) 脱化(蜕) 震憾(撼) 范筹(畴) 秧然(怏) 通辑(缉) 防害(妨) 慎密(缜) 漫延(蔓) 焕散(涣) 羁拌(绊) 脑怒(恼) 技俩(伎) 脉膊(搏) 接恰(洽) 秘决(诀) 真缔(谛) 协从(胁) 慢谈(漫) 融汇(会) 报消(销) 萎糜(靡) 教悔(诲) 急燥(躁) 呕歌(讴) 骄健(矫) 缀学(辍) 全愈(痊) 掘起(崛) 瞻养(赡) 眩耀(炫) 免励(勉) 冒然(贸)
卫戊(戍) 陪偿(赔) 霎那(刹) 膨涨(胀) 揉躏(蹂) 污告(诬) 竭见(谒) 坦护(袒) 沤吐(呕) 鬼计(诡) 咀咒(诅) 分岐(歧) 决择(抉) 针炙(灸) 撒慌(谎) 清冽(洌)商摧(榷) 璀灿(璨) 争辨(辩) 纵恿(怂) 鼓惑(蛊) 摧眠(催) 尝罚(赏) 挛生(孪)函养(涵) 拖杳(沓) 简漏(陋) 垂弃(唾) 膺品(赝) 教梭(唆) 游戈(弋) 板面(版) 伥然(怅) 稠怅(惆) 作崇(祟) 穿带(戴) 装钉(订) 复没(覆) 急待(亟) 刻簿(薄)
闪铄(烁) 渲泄(宣) 茶毒(荼) 妥贴(帖) 幅射(辐) 频临(濒) 园满(圆) 毒棘(辣) 座标(坐) 忘想(妄) 桥粱(梁) 摄服(慑) 弛骋(驰) 按磨(摩) 撕杀(厮) 誉写(誊) 欧打(殴) 问侯(候) 恢谐(诙) 帐蓬(篷) 戊戍(戌) 证卷(券) 肆业(肄) 污篾(蔑) 挑畔(衅) 钓杆(竿) 招幕(募) 消遥(逍) 矍烁(铄) 道谦(歉) 膏盲(肓) 贪脏(赃) 竟赛(竞) 枯躁(燥) 脉胳(络) 蓝球(篮) 搞劳(犒) 演译(绎) 高梁(粱) 撩绕(缭)
附录 成语及其他短语中易错的字
和霭可亲(蔼) 原物必还(璧) 天崩地折(坼) 并行不背(悖)
计日成功(程) 哀声叹气(唉) 民生凋蔽(敝) 出类拔粹(萃)
刚腹自用(愎) 暗然销魂(黯) 披星带月(戴) 清彻见底(澈)
明辩是非(辨) 鞭苔三百(笞) 撤消处分(销) 遮天避日(蔽)
飞扬拨扈(跋) 赤博上阵(膊) 大有稗益(裨) 以逸代劳(待)
一张一驰(弛) 纵横俾阖(捭) 惮精竭虑(殚) 趁心如意(称)
按步就班(部) 一愁莫展(筹) 虎视耽耽(眈) 肆无忌弹(惮)
裨官野史(稗) 布署已定(部) 万事享通(亨) 曲高合寡(和)
相形见拙(绌) 穿流不息(川) 言简意该(赅) 感人肺府(腑)
残无人道(惨) 搬门弄斧(班) 吊以轻心(掉) 沾污清白(玷)
以见一般(斑) 义不容词(辞) 轰堂大笑(哄) 声音宏亮(洪)
戮穿阴谋(戳) 扬常而去(长) 一股作气(鼓) 卑恭屈膝(躬)
为虎作帐(伥) 坠落腐化(堕) 欢渡春节(度) 横度长江(渡)
英雄倍出(辈) 富丽堂黄(皇) 有持无恐(恃) 精神焕散(涣)
惨绝人环(寰) 如法泡制(炮) 提纲契领(挈) 明知固犯(故)
拙拙逼人(咄) 三翻五次(番) 手不失卷(释) 一窃不通(窍)
张慌失措(皇) 心恢意懒(灰) 磬竹难书(罄) 挑拨事非(是)
性格粗旷(犷) 步入正规(轨) 披沙捡金(拣) 倾刻之间(顷)
翻复无常(反) 翻云复雨(覆) 到处传颂(诵) 篷筚生辉(蓬)
风雨如诲(晦) 迫不急待(及) 批漏百出(纰) 手屈一指(首)
行踪鬼秘(诡) 浪废金钱(费) 金榜提名(题) 卑躬曲膝(屈)
防碍交通(妨) 丰功伟迹(绩) 当人不让(仁) 嗜好成僻(癖)
既往不究(咎) 随声附合(和) 前扑后继(仆) 列出题纲(提)
貌和神离(合) 入不付出(敷) 义愤填鹰(膺) 稳操胜卷(券)
破斧沉舟(釜) 不记其数(计) 儒子可教(孺) 括不知耻(恬)
模范事绩(迹) 规规距距(矩) 星落棋布(罗) 骄揉造作(矫)
合盘托出(和) 佳宾满座(嘉) 揠旗息鼓(偃) 风尘扑扑(仆)
励行节约(厉) 风声鹤泪(唳) 甘冒不讳(韪) 挺而走险(铤)
性格崛强(倔) 千钓一发(钧) 始终不逾(渝) 耳嚅目染(濡)
箴口不言(缄) 坚难困苦(艰) 敷演塞责(衍) 滥芋充数(竽)
史无前列(例) 火中取粟(栗) 运筹帷握(幄) 淹没无闻(湮)
工程峻工(竣) 不卑不坑(亢) 大伤原气(元) 为命是从(惟)
草管人命(菅) 直接了当(截) 不可思义(议) 渝期作废(逾)
一枕黄梁(粱) 廖廖无几(寥) 自顾不遐(暇) 一口同声(异)
接长补短(截) 书写了草(潦) 口干舌躁(燥) 暇瑜互见(瑕)
情不自尽(禁) 功亏一匮(篑) 一劳永易(逸) 世外桃园(源)
蜡梅盛开(腊) 事过景迁(境) 通霄达旦(宵) 苦心孤旨(诣)
竞竞业业(兢) 流连往返(忘) 绿草如荫(茵) 举止端祥(详)
流览一遍(浏) 陈词烂调(滥) 修养生息(休) 敲榨勒索(诈)
无耻烂言(谰) 不径而走(胫) 动则得咎(辄) 遗笑大方(贻)
纠纠武夫(赳) 高官厚碌(禄) 反应情况(映) 脱化变质(蜕)
语无论次(伦) 可作篮本(蓝) 寒喧客套(暄) 改弦更章(张)
身体赢弱(羸) 前踞后恭(倨) 仗义直言(执) 化学反映(应)
龙盘虎据(踞) 风糜一时(靡) 良秀不齐(莠) 气喘嘘嘘(吁)
望风披糜(靡) 甜言密语(蜜) 殉私舞弊(徇) 举世振惊(震)
再接再励(厉) 修茸一新(葺) 莫中一是(衷) 忧柔寡断(优)
免强答应(勉) 临摩字帖(摹) 记忆尤新(犹) 宣宾守主(喧)
含辛如苦(茹) 礼上往来(尚) 梳装打扮(妆) 出奇致胜(制)
感情融恰(洽) 洽如其分(恰) 怨天由人(尤) 妄费心机(枉)
沤心沥血(呕) 海市唇楼(蜃) 偃苗助长(揠) 少纵即逝(稍)
招摇装骗(撞) 巧装打扮(乔) 名落深山(孙)
【教学反思】:
高考对“字形”的考查,一般:
题型上,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或选有错别字的一项,或选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有的还从错别字数量角度命题。
方式上,有静态考查,也有动态考查:前者将错别字置于词语或短语中进行辨析;后者则将错别字隐藏在句子中,从而扩大了阅读语境,也增加了难度;
内容上,近年特别重视考查对社会生活中常见、常用、常练却仍极易出错的汉字的字形掌握。这是很有针对性和导向性的;
要求上,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强调对汉字形音义“三合一”特点和构词规律的把握。
此外,要格外关注综合性的主观题型,如纠错题、填充题的命制。
1、以音辨形。
对于因形近而产生的错别字,如果读音有异,我们在默读的时候,就可凭读音来锁定它。 例如①“戌边” (戌读wū,戍读shù,此处应为“戍”),②“气慨”( 慨读kǎi,概读gài,此处应为“概”),
[练习](1)“惦量”(惦读diàn,掂读diān,此处应为“掂”)。
(2)“裨官野史”(“裨”读bì,稗读bài, 此处应为“稗”)。
2、以形辨形。
对于不辨形声字形旁而产生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形旁的方式推断。如①“拌脚石”(“绊”从“纟”,是“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行走不便”的意思,应为“绊”),②“试目以待”(“试”应为“拭”,“擦拭”应该用手)
[练习](1)“烦燥”(“燥”从“火”,是“缺少水分,干燥”;应为“躁”,从“足”,指心理和情绪)。
(2)“船仓”(“仓”应为“舱”,与船有关)。
(3)“痉孪”(“孪”应为“挛”,与“手”有关,与“子”无关)。
3、以义辨形。
对于不明词义或误解词义而造成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采用逐一释义的方式来锁定。如①“毛骨耸然”,成语意思是“见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感觉恐惧”;“耸”是“高”或“引人注意”,应为“悚”(害怕)。②“穿流不息”,意思是“像河流那样不停流淌,形容人或车、船来往不断”;“穿”不合词义,应为“川”(河流)。
[练习](1)“不径而走”,成语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走,常指消息不待张扬就迅速传播开来”;“径”指小路,应为“胫”(小腿)。
(2)“人情事故”,成语意思是“为人处世的经验、道理”;“事故”指意外灾祸,应为“世故”(处世经验)。
(3)“其实难负”,指“名声与实际难以相符合”,“负”应为“副”。
4、结构推形。
有的词语,特别是成语,结构对称,词义也相对应,如果书写错误,就可通过对相应字形字义的辨析推断出来。如① “一张一驰”,“驰”与“张”对应,当用表“松开”的“弛”。②“纷至踏来”,“踏”与“纷”对应,当用表“多而重复”的“沓”。
[练习](1)“察颜观色”,“颜”与“色”不相对,“色”是脸色,而不是颜色;“颜”应为“言”,即语言。
(2)“唇枪舌箭”,“枪”和“箭”不能配对,“箭”应为“剑”。
以上所举成语,他们在结构上都是并列关系,我们利用对应位置字的意义相同或相关,词性相同的特点,就可以辨别出字形的正误。
5、来源推形。
对于不解词语来源而写错的字,我们可以采用联想来源的方式推断。如①“针贬时弊”与古时中医治病的石针有关,应为“砭”,不能误作“贬”。②“世外桃园”与陶渊明有关,他曾写下闻名的《桃花源记》;应为“源”,不能误作“园”。
[练习](1)“ 默守成规”与墨子有关,战国时的墨翟以善于守城著名,后因称善守者为墨守;应为“墨”,不能误作“默”。
(2)“黄梁美梦”是《枕中记》中的故事:一书生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一觉醒来,一锅小米饭还没有煮熟;应为“粱”,不能误作“梁”。
(3)“悬梁刺骨”的“骨”应为“股”,该词就来源于古代“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