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ID:627628

大小:179.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本卷满分 120 分) 一(3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伫.立(zhù) 嗔.怪(chēn) 锲.而不舍(qiè) B.腆.着(diǎn) 聒.噪(guō) 面面厮觑.(qù) C.纤.细(xiān) 狡黠.(xiá) 拈.弓搭箭(zhān) D.拮.据(jié) 肖.像(xiào) 恪.尽职守(g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 分) A.汲取 繁衍 金璧辉煌 吹毛求疵 B.取谛 绰刀 断章取义 怒不可遏 C.麾军 藉贯 恃才放旷 恼羞成怒 D.诘难 喑哑 黎民百姓 豁然贯通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 从 4 月 1 号起,浙江省开始 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每月从 1100 元调整到 1310 元, 超过了一直高居榜首的上海,成为目前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省份。 ② 夜幕降临,钱塘江在点点灯光的 下,显得格外宁静美丽。 ③ 数年的 ,唐老师已能娴熟地将新课改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带给学生和评委耳目 一新之感,并最终赢得了这次优质课评比的一等奖。 A.履行 映衬 苦口婆心 B.执行 映照 苦心孤诣 C.履行 映照 苦心孤诣 D.执行 映衬 苦口婆心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位普普通通的山区教师,以持之以恒,慷慨无私的助学善举感动了中国。 B.富春山水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 阔胸怀。 C.“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温总理引用这句名言意在说明:要想了解政策 的缺失,就必须深入民间调查。w ww. D. 依我之见,少年写作文,就应该多写一点“有意思”的事。何必那么深刻,何必那么 深沉?故作高深,一本正经,老气横秋,少了童年的童趣和稚气,倒没有什么可爱之 处。 期末九年级语文综合试题卷二(第 1 页,共 6 页)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B.《故乡》描写了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着力描写了中年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 象。本文后来收在小说集《呐喊》中。 C.《杨修之死》节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三国演义》,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 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号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本 文选自《羊脂球》。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 分) 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出师表》) ② 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 仲 淹《渔家傲》) ③ 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 弃疾《破阵子》) ④ 田家少闲月, 。夜来南风起, 。(《观刈麦》)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3 分) 乔布斯是① 的人,在他看来,电脑机箱上螺丝帽的朝向,隐藏接口 这些小细节,都不容忽视。《财富》杂志曾这样介绍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喜欢聘请那些追 求完美的人。设计师如果在谈论细节时,没有两眼放光,就不配进入苹果公司。”乔布斯 希望员工们能生产出一种在任何细节上都无可挑剔的产品。所以,② 。 8.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 分) ①一直以来,杭州积极弘扬南宋文化,继承古都遗产,努力让今天的杭州人生活得更 美好。②最近,市委、市政府强调:杭州要加快启动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工程,改善 杭州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③为此,市委、市政府号召大家继续发扬敢为人先、 克难攻坚、和衷共济,加快建设步伐。 9.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30 个字。(3 分) 国家海洋局对康菲石油的渤海溢油事故作出了“三停”的决定,即停止回注、停止钻 井、停止油气生产作业。同时,针对蓬莱 3·19 油田溢油事故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 国家海洋局将代表国家对康菲公司提出生态索赔。 有网民认为,康菲公司渤海溢油是件糟糕的事,但如果换一种角度来看,却也是个最 好的案例,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海洋意识、相关赔偿、政府跟舆论互动等很多方面真正地进 步。“这件事的结束,应该为未来留下一个全新的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完善法律比问 责更重要。” 期末九年级语文综合试题卷二(第 2 页,共 6 页) 10.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运用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3 分) 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来滋润生命。有些关怀无语而美丽,像雁过无痕,却无 处不在地温暖着你; , , 。 二(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8 题。 (一)(16 分) 浅夏槐花开 初夏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光阴区间,好比弟兄三个中那个最不打眼的可怜的老二。迎 春花开了,桃李花谢了,春天一如满城的烟柳风絮,眼见它来,不知它去,悚然发觉的时候, 已经是烈焰当空烧的盛夏了。如若不是无意中抬头看见那几树雪白的槐花,不是一缕缕清雅 沁脾的槐花暗香飘入鼻孔,提醒我现在正是浅夏,正是一年中不算冷也不算热的最佳时节, 恐怕我会像很多个往年一样,对浅夏毫无印象。 几棵苍劲婆娑的槐树长在中学的校园里,巨大的树冠逸出墙外,遮住巷道上方的一小片 天空。每天清晨,我匆匆穿越这条曲折绵延的巷道去单位上班,记忆中,似乎从来不曾抬头 望一望那几柄荷盖一样的树冠,哪怕是炎夏经过时,它们曾慷慨地赐予过我惬意的清凉。满 脑子里想着的,是繁杂无休的公务以及纠结如麻的人事。然后一整天,在许许多多貌似必须 且正确实则可有可无的文山会海以及来往应酬之中,密密实实地虚空着。一个陷入了红尘的 人是不可救药的,是不可理喻的,是可怜复可悲的,如同一截淹没在荒芜沼泽中的树桩。人 生,有时像一个并不可笑的笑话。 多年以前,在我还是一个青涩而又意气风发的青皮后生的时候,皖西南那个名叫木瓜冲 的村庄里我的故园的院墙外,还生长着一大片茂密的槐树林。在那有着无尽的闲空的青春期, 我常常捧着一本书,在槐荫下潜心阅读,或者在繁茂的槐花下望着一只正在搬运猎物的蚂蚁 发呆。青春是一件颇可艳羡的事,尤其是在华年渐逝的今天回头去望。 然而,每一段生命都自有其欢欣,也自有其焦愁,青春也是一件颇为迷惘的事。除了大 把的韶华,除了怀抱高而又高、远而又远的理想,青春一无所有,乃至一无是处。在似乎拥 有了一个普通庶民经过不懈努力应当拥有的一切的今天,在一些个稍稍清醒的夜晚,再打量 那些远去的岁月,不能不发出一些庸俗的然而现实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感叹:一个 人的得到,其实完全是付出了青春的惨痛代价的,如果有可能,我愿意把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的一切,换取时光倒流,哪怕是回到那因为前途迷茫惆怅不已的一无是处的 18 岁。 曾经嘲笑过古代那些梦想长生不老因而求药求仙的君王,也曾经讽刺过那些意志消沉、 沉迷于享受、庸庸碌碌的中年,现在想来,我有什么理由嘲笑和讽刺他们?过去的他们就是 期末九年级语文综合试题卷二(第 3 页,共 6 页) 今天的我,任时光流转,史册翻过,生命貌似坚强实则脆弱的本质,从未发生过根本性的变 化。而生命的价值和可贵之处,或许正在于它的短暂倏忽和不可复现。 30 岁以前,我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30 岁以后,我是一个适应性很强的人。一个人的成 熟必须以牺牲自我为前提。锋利的刀片伤人也伤自己,圆润的河石呢,它心甘情愿地被裹胁 在河水之中,难道就真的觉得安妥?人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关于进取和妥协的悖论,无论左 或者右还是居中,都无法完满,残缺是它内在的不可更改的本质。一个成功地活了一世的凡 人,不过是竭力在有限的生命中,尽最大的可能接近原初无限的愿望罢了。 有一点却是肯定的:生命需要亮丽的色彩。这亮色,就像这鸣蜩咝咝山花开遍的五月, 就像这浅夏时节无比通透的碧云天,就像这满树一串串灿白馨香的槐花。 11.文中的槐花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概括回答。(3 分) 1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6 分) ① 一个陷入了红尘的人是不可救药的,是不可理喻的,是可怜复可悲的,如同一截淹没 在荒芜沼泽中的树桩。 ② 这亮色,就像这鸣蜩咝咝山花开遍的五月,就像这浅夏时节无比通透的碧云天,就像 这满树一串串灿白馨香的槐花。 13.文章写“多年以前”这段回忆,其作用是什么?(4 分) 14.作为一个中年人,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3 分) (二)(14 分) 鹦鹉鱼的睡衣 ①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 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们叫 它鹦鹉鱼。 ②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 是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据研究这种鱼的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在 千钧一发之际,它的伙伴会很快赶来帮忙,咬断钓鱼线,从危险中救出同伙。如果有的被鱼 筐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它的尾巴,拼命从筐缝中把它拉出来。所以,一般的渔 民很难捕获到这种鱼。 ③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 没有危险。因为鹦鹉鱼很怕死,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 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 办法。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 ④它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 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每天晚上,它 期末九年级语文综合试题卷二(第 4 页,共 6 页) 们睡在自己编织的睡衣里,确实能够防御敌人的侵害,并能安安静静地睡一晚。可是它们的 睡衣织得太坚固了,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到了晚 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 ⑤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 钻破睡衣,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 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打扰。 ⑥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 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 缚的危险。 (选自《意林》) 15.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 分) ① 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 ② 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 16.根据全文的介绍,简要写出鹦鹉鱼有哪些特点?(4 分) 17.为什么说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请简 要回答。(4 分) 18.文章结尾写道“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 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人类有哪些“作茧自缚”的行为?请结合生活实际分析。 (4 分) 三(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9—22 题。 甘肃参将李璇,自称李半仙,能视人一物,便知休咎①。彭芸楣少詹②,与沈云椒翰林③ 同往占卜。彭指一砚问之。曰:“石质厚重,形有八角,此八座象也。惜是文房之需,非封疆 之料。”沈将所挂手巾问之。曰:“绢素清白,自是玉堂高品,惜边幅小耳。” 正笑语间,云南同知④某亦来占卜,取烟管问之。曰:“管有三截,镶合而成,居官亦三 起三落,然否?”曰:“然。”曰:“君此后为人,亦须改过,不可再如烟管。”问:“何故?” 曰:“烟管是最势利之物。用得着他,浑身火热;用不着他,顷刻冰冷。”其人大笑,惭沮而 去。 逾三年,彭学差任满回京,李亦入都引见。彭故意再取烟管问之。曰:“君又放学差矣。” 问:“何故?”曰:“烟非吃得饱之物,学院试差,非做得富之官。且烟管终日替人呼吸,督 学终年为寒士吹嘘,将必复任。”已而果然。 【注释】①知休咎:推断出吉凶祸福。 ②少詹:四品学差官。 ③翰林:五品官。 ④同知:五品官。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能视.人一物(观察) B.绢素.清白(丝织品) 期末九年级语文综合试题卷二(第 5 页,共 6 页) C.李亦入都引见.(接见) D.君又放.学差矣(出任)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 分) A.沈将所挂手巾问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B.其人大笑,惭沮而.去 长跪而.谢之 C.君此后为.人 不足为.外人道也 D.且.烟管终日替人呼吸 且.壮士不死则已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1)惜是文房之需,非封疆之料。 (2)其人大笑,惭沮而去。 22.文中李璇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 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 分) 雨夜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 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注】 ①笳:一种乐器。 ②万井:古制八家为井,此处指许多村庄。 (1)“短榻孤灯里”中的“孤”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2)“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两句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3 分) 四(40 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 分) 人生需要聆听。聆听天籁:花开、泉流、雨落,海浪触礁,雄鹰振翅,生命拔节,四季 轮替;聆听他人的故事,自己的雀跃,长辈的唠叨,朋友的倾诉,孩子的欢笑;聆听历史的 呼吸,苦难的呻吟,和平的祈求,地球的呐喊……聆听贝多芬,也聆听安静。 请以“聆听”为题,写一篇 600 字至 8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 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期末九年级语文综合试题卷二(第 6 页,共 6 页) 卷(二) ①比喻,把陷入红尘的人比作“淹没在荒芜沼泽中的树桩”,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陷入红尘的人 18. 示例:像发明汽车,造成大气污染;比如为了发展经济破坏了环境,而环境被破坏又阻 碍了经济的发展;(能围绕“作茧自缚”回答即可。写出一点给 2 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