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下语文:第14课《小男孩》同步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版九年级下语文:第14课《小男孩》同步练习

ID:628089

大小:4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男孩·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23 分) 1.给加粗字注音。(4 分) 埋怨( ) 摊开( ) 脖颈( ) 倚靠( )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11 分) 3.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挪动 撒网 刹那间 宽敝明亮 B.躲避 清脆 摁门铃 抖擞精神 C.保嶂 凉爽 擦汗珠 耳濡目染 D.吮吸 拂动 湿漉漉 孤独无住 4.填入括号中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 )虚心地承认错误、缺点,( )决心改正这些错误、缺点,从缺点错误中学会新的知识、本 领,( )使认识不断深化,( )逐步掌握规律,取得胜利。 A.如果 而且 因此 并且 B.只有 并且 因而 才能 C.如果 就 才能 从而 D.只有 并且 才能 从而 5.给下列句子排序 (4 分) ①小男孩觉得那太阳像家里烧的煤球,他用肩膀抹去脸上的汗水。 ②小男孩看见汽车一辆接一辆,他有些不耐烦。 ③妈妈说,过街的时候不准乱跑。 ④太阳已经偏西了,那是夏天的太阳。 ⑤他把头往后一仰就撒腿往前跑,他听见汽车刹车的怪叫声。 ⑥他跳下人行道,吸了一口气。 二、整体感悟(7 分) 1.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 分) 2.小男孩的妈妈对小男孩怎么样?请谈谈你的看法。(4 分) 三、课文阅读题(13 分) 阅读课文第 20、21 段,回答问题。 1.把小男孩置身于一个夜里的雨天来描写有何用意?(3 分) 2.小男孩本来想好不再叫他“爸爸”,为什么见了后又一声声地叫起来?(2 分) 3.文章最后一段反复写“飘着雨,小男孩……”如何理解?(3 分) 4.小男孩有家不能回,假如你是一个过路人,看到这个孩子在凉棚里蜷缩着,你会怎么办? (5 分) 四、中考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6 题。 何不去登山 ①许多平铺直叙的日子以后,一次偶然的远足,你突然发现,原来在生命盆地和平原的边缘, 有山;在你生命的底蕴中,原本有山。 ②世界充满了起伏变化,它以不同的高度铺展着各异的风景,又以大自然的平衡之手,着意 营造了险峻处的美丽。这一哲理也结晶在一句唐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知道你很忧郁,于是我说,何不去登山?在山上可以俯瞰朝霞落日,感受天广地阔的景深; 还可以大喊一声你爱的人的名字,听听山谷旷远的回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 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那种空灵高峻之美,须得身经心历。山与你互相等待:却很可能一 生中失之交臂,让你一辈子都矮在平原。 ④山峰入云也许尚不足于却步,最难的莫过于翻越自身惰性的屏障。在一座千万年山龄、千 百仞身高的大山面前,以苍天的眼望去,人便缩成了蚂蚁,仿佛动与不动都失去了大的意义; 倘若以蚂蚁的眼望去,人又是顶天立地。高度决定了层次,层次决定了视域,视域决定了心 境,这心境则又是一层精神的仁山智水。 ⑤这种高度,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从前人书里发现。俯身字阶行梯,神游八方四极,你能看 到大洋彼岸有个叫瓦特的人,正从姥姥的烧水壶里揣摩着蒸汽机;还能看到此山脚下百多年 前,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子在大观园内,如何红楼一梦尽历一个王朝的荣辱兴衰。 ⑥这种高度,我们还可以从人世文明、社会昌盛、科学进步中觅得。这时候个人往往超越攀 援的客体,也成为海拔的主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立身于人类公利的山峰,那 是杜甫亘古千秋的境界。沐底层风雨,则有“自非旷世怀,登兹翻百忧”的沉郁。浴高处日 月,又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奇。 ⑦这种高度原来就坐落在你的内心,耸立在幼时的志向里,绵延在壮年的走向中。许多先天 低矮、其貌不扬的人,因这攀登而气韵高雅、卓然不群,举手投足间荟萃了海拨数百米乃至 数千米的风度。 ⑧人在山中,才知道,白云也可以抓上一把,苍翠竟有清甜的味道;人在山中,才知道,高 度永远是一个变量,而快乐则是附于跋涉过程的函数;人在山中,才知道,庄严是望远时的 一种心境,高处才能指点江山。 ⑨生命中,原本有山;高山上,必有昂扬的生命。 1.谈谈你对文中“登山”的理解。(2 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2 分) 3.文章引用的诗句中,有的蕴含了登高望远的哲理,有的表现了俯视一切的气概,请找出来 写在下面。(4 分) 登高望远: , 。 俯视一切: , 。 4.本文以“登山”为话题,为何在第⑤段中举了瓦特的例子?(3 分) 5.选文第⑧段三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有何作用?(3 分) 6.你在学习上也需要翻越很多山峰,结合全文,谈谈你的感悟。(3 分) 一、1.mán tān gěng yǐ 点拨:第一个字不读 mái。 2.点拨:要明确每个字的意思,所组词仅作参考。 3.B 点拨:A 项中“敝”应为“敞”,C 项中“嶂”应为“障”,D 项中“住”应为“助”。 4.D 点拨:要理解关联词之间的搭配。 5.④①③②⑥⑤ 点拨:要加强课文朗读,此题可容易解决,另外还要理解内容。 二、1.是一个天真、善良、聪明、细心而又孤独无助的儿童形象。 点拨: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 2.对小男孩很严厉,缺乏关爱。爸爸不付给生活费,做妈妈的应当通过法律手段去讨要,可 她却把责任推到小男孩身上,还说要不回生活费就别回家,使小男孩晚上去凉棚过夜。 点拨:要从小男孩的所作所为上去考虑。 三、1.更加衬托小男孩的孤独无助、凄楚可怜。 点拨:自然环境往往对人物起渲染衬托作 用。 2.一方面是割不断的亲情,另一方面叫他“爸爸”是想打动他,要回生活费。 点拨:解答此题,要从孩子的心态去考虑。 3.反复写,突出小男孩有父有母但近似孤儿的悲苦命运,使作品迸发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点拨:从作品的主题的角度去考虑。 4.如:我会向他问明情况,然后把他带回家里,让他吃饱饭,再给他的妈妈打电话接他回去, 并向他妈妈说明这样对待他是不对的,应该关心小男孩。 点拨:此题为开放性题,答案很 多,言之有理即可。 四、1.文中的“登山”既指登临自然界的高峰,也指翻越人生的高峰(或翻越内心屏障,超 越自我)。 2.生活中有许多山峰等待你去攀登,如果你不去努力,就可能在平庸中度过一生。 3.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俯视一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瓦特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即是登山的开始,生活中的山峰就在你的身边 (或答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也可)。 5.排比句式,既增强了语言气势,又淋漓尽致地写出“登山”过程的美好感受。 6.例:学习中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战胜它,每克服一个困难就是翻过一座山,就是一次心灵 的陶冶、自我的超越。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