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课件

ID:631719

大小:5.08 MB

页数:100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苏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图形的扩大和缩小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比例 课堂练习 4 情景导入 用放大镜看一块橡皮时,发现橡皮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我发现照片扩大后,照片的长和宽都扩大了。 8 厘米 5 厘米 原来 16 厘米 10 厘米 放大后 探究新知 放大后照片的长是原来照片的 2 倍,宽也是原来照片的 2 倍。 放大后照片与原来照片长的比是 2:1 ,宽的比也是 2:1 。 8 厘米 5 厘米 原来 16 厘米 10 厘米 放大后 王晓光拖动电脑鼠标,把一张长方形的图片放大。 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 2:1 的比放大。 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 2 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 2 : 1 。 8 厘米 5 厘米 原来 16 厘米 10 厘米 放大后 缩小后的长方形长 4 厘米,宽 2.5 厘米。 如果要把原来的照片按 1:2 的比例缩小,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按 2:1 的比缩小,长和宽都是原来的 8 厘米 5 厘米 原来 4 厘米 2.5 厘 米 缩小后 九折 按 3 : 1 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放大后图形的长是 12 个格,宽是 6 个格。 发现扩大后的图形的长和宽都是原来的 3 倍。 4 格 12 格 2 格 6 格 缩小后图形的长是 2 个格,宽是 1 个格。 按 1:2 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2 格 4 格 2 格 1 格 放大、缩小前后的图形,大小变了,形状没变,图形各边是按一定比例变的。 缩小后图形的长是 2 个格,宽是 1 个格。 放大和缩小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扩大后的图形的长是 12 个格,宽是 6 个格。 12 格 6 格 2 格 1 格 按 2:1 的比扩大,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都是原来的 2 倍。 按 2:1 的比画出直角三角形放大后的图片。 原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长是 1 个方格和 4 个方格。 放大后的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长是 2 个方格和 8 个方格。 1 格 2 格 4 格 8 格 按 1:4 的比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片。 按 1:4 的比缩小就是长和宽都是原来 。 课堂练习 九折 八五折 按 1:2 的比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片。 按 1:2 的比缩小,正方形的边长和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都是原来的 。 就是图形各边长扩大 3 倍。 按 3:1 的比画出下面图形扩大后的图片。 九折 八五折 同步练习 图形按照 几: 1 的比放大,所得的图形的边长也跟着放大原来的 几倍。 图形按照 1 :几 的比缩小,所得的图形的边长缩小原来图形的 几分之一 。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后作业 1. 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 从课时练中选取。 苏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比例的意义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比例 课堂练习 4 6.4 厘米 4 厘米 放大前 9.6 厘米 6 厘米 放大后 情境导入 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呢? 放大前后照片长和宽的比是 6.4:4 。 放大后照片的长和宽的比是 9.6:6 。 每张照片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 6.4 厘米 4 厘米 放大前 9.6 厘米 6 厘米 放大后 探究新知 张卫欣把一张照片放大,放大前后的照片如下: 6.4:4 和 9.6:6 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6.4:4 和 9.6:6 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式子能组成比例。 6.4:4=9.6:6 或 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前后长的比和宽的比。 放大后与放大前照片的宽的比: 6:4=3:2 放大后与放大前照片的长的比: 9.6 : 6.4=3:2 。 6.4 厘米 4 厘米 放大前 9.6 厘米 6 厘米 放大后 这两个比简化后都是 3:2 ,他们的比值是 1.5 。 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长和宽的比。 放大前长和宽的比 : 6.4:4=8:5 ,放大后长和宽的比 9.6:6=8 : 5 。 6.4:4=9.6:6 ,所以这两个比例也能组成比例。 6.4:4=9.6:6 或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6.4:4 和 9.6:6 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下面式子中,是比例的是( )。 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A.2+6=4+4 B.28÷7=1×4 C.2:3=6:9 C 课堂练习 能与 4:3 组成比例的是( )。 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A.4.8 : 3.6 C.70 : 22 B.7.2 : 2.6 A 4 : 3 36 : 13 35 : 11 写出下面两个图片放大前后的比例。 10 厘米 7 厘米 放大前 20 厘米 14 厘米 放大后 放大前后图片的长和宽的比: 10:7=20:14 放大前后图片长的比和宽的比: 14:7=20:10 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 也可以写蜂蜜水 A 与蜂蜜水 B 中,蜂蜜与蜂蜜的比和水与水的比。 蜂蜜水 A 蜂蜜水 B 蜂蜜 / 杯 2 4 水 / 杯 23 46 2:23=4:46 2:4=23:46 可以写蜂蜜水 A 中的蜂蜜和水的比和蜂蜜水 B 中的蜂蜜和水的比。 ① 2:5=1:25 ( ) ② 1×6=1+5 ( ) ③ 8+4-3+5 ( )④ 6-1=10-5 ( ) ⑤ 0.12:1=3:23 ( ) ⑥ √ × × × × × 能组成比例的一组算式画“ ”不能组成比例的一组画“ × ”。 √ 等式左右的比不相等。 没有比的两个算式。 没有比的两个算式。 没有比的两个算式。 等式左右的比不相等。 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给下面能组成比例的两个算式连一连。 计算出每个算式的最简比,最简比相等的比例相等。 ① 4.5:6 ② 1.2:3.6 ③ : ④ 15:18 ⑤ : ⑥4.5:1.5 ⑦1.2:3.6 ⑧3.9:5.2 3:4 1:3 5:6 3:1 1:3 5:6 3:4 3 : 1 一辆汽车上午 4 小时行驶了 240 千米,下午 3 小时行驶了 180 千米。分别写出汽车上午和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只要汽车上午和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两个比相等,就能组成比例。 上午路程和时间比: 240:4=60:1 下午路程和时间比: 180:3=60 : 1 因为 240:4=180:3 所以两组比能组成比例。 同步练习 比例是由 两个相等 的比组成的等式。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 相等 。看比的 比值 是不是相等,还可以将它们 化简后 对比看是不是一样。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后作业 1. 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 从课时练中选取。 苏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比例的基本性质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比例 课堂练习 4 4cm 6cm 2cm 3cm 情境导入 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探究新知 两个三角形底的比和高的比相等。 4cm 6cm 2cm 3cm 两个三角形底的比: 6:3=2:1 两个三角形高的比: 4:2=2:1 所以 6:3=4:2 。 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高的比和底的比相等。 4cm 6cm 2cm 3cm 两个三角形高的比: 4:2=2:1 两个三角形底的比: 6:3=2:1 所以 4:2=6:3 。 每个三角形底和高的比相等。 4cm 6cm 2cm 3cm 大三角形底和高: 6:4=3:2 小三角形底和高: 3:2 所以 6:4=3:2 。 每个三角形高和底的比相等。 4cm 6cm 2cm 3cm 大三角形高和底: 4:6=2:3 小三角形高和底: 2:3 所以 4:6=2:3 。 6 : 3 = 4 : 2 内项 外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作比例的项。 其他三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 4 : 2 = 6 : 3 内项 外项 6 : 4 = 3 : 2 内项 外项 4 : 6 = 2 : 3 内项 外项 6 : 3 = 4 : 2 内项 外项 发现 6 和 2 可以同时是比例的内项也可以同时是比例的外项。 4 : 2 = 6 : 3 内项 外项 6 : 4 = 3 : 2 内项 外项 4 : 6 = 2 : 3 内项 外项 6×2=3×4 ,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相等 。 3 和 4 可以同时是比例的内项也可以同时是比例的外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a×d = b×c a:b = c:d 用字母表示比例的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a×d = b×c =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行式。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6:1.8 和 0.5:0.25 : 和 18: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0.5 0.9 3.6 0.25 0.9 24 18 8 4.5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向之积。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2=6 ( ) 5: ( ) =( ):9 课堂练习 4 3 15 3 先分清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下面能组成比例的是( )。 两个比例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A.3.6:1.8 和 0.5:0.25 B. C.6:3=18:8 A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下面哪几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 1 ) 5 , 15,3 和 1 ( 3 ) 3 , 5,4 和 10 ( 2 ) 4,6 , 6 和 9 5 : 15=1 : 3 4:6=6:9 不能组成比例。 同步练习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 基本性质 。 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项,即 a:b=c:d 。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后作业 1. 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 从课时练中选取。 苏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解 比 例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比例 课堂练习 4 李明在电脑上把下面的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照片的长是 13.5 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6 厘米 4 厘米 放大前 13.5 厘米 ? 厘米 放大后 情境导入 你能获取到哪些信息? 探究新知 就是图形的长和宽同时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图片。 6 厘米 4 厘米 放大前 13.5 厘米 ? 厘米 放大后 你是怎样理解“按比例放大”的? 我们先计算一下放大后照片的宽吧。 6 厘米 4 厘米 放大前 13.5 厘米 ? 厘米 放大后 两张照片长与宽的比能成比例吗?为什么? 求放大后照片的宽是多少厘米,就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 x 厘米。 放大后 ? 厘米 6 厘米 4 厘米 放大前 13.5 厘米 解: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 x 厘米。 6:4=13.5 : x 6 x =4×13.5 6 x =54 x =9 答:放大后照片的宽是 9 厘米。 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 两张照片长与宽的比能成比例吗?为什么? 6 厘米 4 厘米 放大前 13.5 厘米 9 厘米 放大后 放大前照片的长与宽的比: 6 : 4=3:2 放大后照片的长与宽的比: 13.5 : 9=3:2 6:4=13.5:9 所以两张照片的长与宽成比例。 解比例 。 解: 1.2 = 75×0.4 1.2 =30 =25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1.4 x =56×0.3 1.4 x =16.8 x =16.8÷1.4 x =12 解比例 课堂练习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 填空题。 ( 1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 根据比列基本性质解比例。 x =1 x = 填空题。 ( 2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都是质数,它们的积是 21 ,已知一个外项是 ,这个比例可以写成( )。 根据比列基本性质解比例。 这两个内项是 3 和 7 设另一个外项为 x , x =21 x =14 ,所以另一个外项是 14 ,要使比例成立,等式两边的比一定要相等。所以 。 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 1 ) 5 : 15=3 : x ( 2 ) 9 5 x =15×3 5 x =45 x =45÷5 x =9 x = = x = x = 解: 解: 列出比例并解答。 (1) x 和 8 的比等于 x : 8= : x =8× x = x = x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解: 要先分清内项和外项,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解: 列出比例并解答。 ( 2 )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 3 和 2 ,两个外项分别是 x 和 5 。 5 x =3×2 5 x =6 x = 列比例式: x :3 = 2:5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 320 米,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 1:10 ,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解:设这座模型高 x 米。 x :320=1:10 10 x =320 x =32 答:这座模型高 32 米。 求这座模型的高是多少米,就是设模型的高是 x 米。 同步练习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 解比例 。 根据 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先把比例转换成两个外项相乘与两个内项相乘的形式(即解方程),再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值。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后作业 1. 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 从课时练中选取。 苏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比例尺及其应用 (1)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比例 课堂练习 4 红光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 50 米,宽 30 米。把这块草坪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画出的平面图长 5 厘米,宽 3 厘米。你能分别写出草坪长、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比吗? 5 厘米 3 厘米 图上距离 50 米 30 米 实际距离 情境导入 怎样写出 5 厘米和 50 米的比呢? 探究新知 图上的距离和实际的距离的单位不同,先要把他们统一成相同的单位。 把 50 米改写成 5000 厘米。 草坪长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5:5000=1:1000 5 厘米 3 厘米 图上距离 50 米 30 米 实际距离 把 3 厘米改写成 0.03 厘米。草坪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 5 厘米 3 厘米 图上距离 50 米 30 米 实际距离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画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比例尺 或 所以这幅平面图的比例是 1:1000 比例尺 1:1000 ,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1000 倍 5 厘米 3 厘米 图上距离 50 米 30 米 实际距离 你能说说这个比例尺的含义吗? 你能说说 1:1000 比例尺的含义吗 ? 比例尺 =1:1000 ,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1000 倍 根据 比例尺 1:1000 ,表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它表示图上 1 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 10 米。 0 10 20 30 米 比例尺 1:1000 还可以 还可以怎样表示呢? 课堂练习 填空题。 ( 1 )在一幅地图上用 1 厘米长的线段表示 5 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 2 )( )和( )的比,叫作这幅画的比例尺。 1:5000 00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 判断题。 ( 1 )比例尺是一把尺子。 ( ) ( 2 )在一幅地图上,用 3 厘米表示 30 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1000 。 ( ) ( 3 )在比例尺 1:1000 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 1 厘米,则实际距离是 100 米。 ( ) × × 比例尺 = × 甲、乙两地相距 16km ,在一幅地图上的长度为 4cm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甲地 乙地 4cm=0.04m 16km=16000m 比例尺 =0.04:16000=1:4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400000 。 在比例尺 1:1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 A 、 B 两城市的距离是 2.5cm , A 、 B 两城市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设 A 、 B 两城市的实际距离是 x 厘米。 1:1000000=2.5: x x =2500000 2500000 厘米 =25km 答: A 、 B 两城市的实际距离是 25 千米。 比例尺 = 在比例尺是 1:3000000 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75km, 在地图上,甲、乙两城市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解:设甲、乙两城市的图上距离是 x 厘米。 75km=7500000cm 1:3000000= x :7500000 x =2.5 答:甲、乙两城市的图上距离是 2.5 厘米。 题中单位不同,应先统一单位。 同步练习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一幅画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画的 比例尺 。 比例尺 = 或 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课后作业 1. 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 从课时练中选取。 苏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比例尺及其应用( 2 )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比例 课堂练习 4 少年宫 体育馆 明华小学 比例尺: 1 : 8000 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情境导入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8000 你打算怎样求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 例 7 如下图,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是 5 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先看看比例尺的含义吧。 情境导入 比例尺 1:8000 ,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8000 倍。 图上 5 厘米实际距离: 5×8000=40000 (厘米) 40000 厘米 =400 米 少年宫 体育馆 明华小学 比例尺: 1 : 8000 比例尺 1:8000 ,就是图上距离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80 米。 图上 5 厘米的实际距离: 5×80=400 (米) 少年宫 体育馆 明华小学 比例尺: 1 : 8000 。 解:设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是 x 厘米。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计算, = 。 = = 40000 答: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 400 米。 40000 厘米 =400 米 少年宫 体育馆 明华小学 比例尺: 1 : 8000 明华小学到体育馆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先用直尺测量明华小学到体育馆的图上距离是 3 厘米。 。 解:设明华小学到体育馆的实际距离是 x 厘 米。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计算, = = =24000 答:明华小学到体育馆的实际距离 240 米。 24000 厘米 =240 米 少年宫 体育馆 明华小学 比例尺: 1 : 8000 医院在明华小学的正北方向,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240 米,先算出明华小学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再在下图中表示出医院的位置。 解:设明华小学到医院的图上距离是 x 厘米。 向上的方向是正北方向 医院 1:8000= x : 24000 x =3 答: 明华小学到医院的图上距离是 3 厘米。 课堂练习 选择题。 一个操场长 180m, 宽 120m, 画在练习本上,选( )的比例尺比较合适。 A. B. C. 练习本的长应是 18cm ,比例尺 = B 判断题。 ( 1 )比例尺是一个比。 ( ) ( 2 )在一幅地图上,用 7 厘米表示 7 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1000 。 ( ) ( 3 )在比例尺 1:1000 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 10 厘米,则实际距离是 100 米。 ( ) √ × √ 1:1000=0.1: =100 7:700000=1: 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是一个比。 比例尺 1:3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 A 、 B 两地的距离是 3.6 厘米。一辆每小时行驶 60 千米的车从 A 地开往 B 地,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 B 地? 解:设 A 、 B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x 千米。 先求出 A 、 B 两地的实际距离,再计算两地所需的时间。 1:3000000=0.000036 : x x =108 答:需要 1.8 小时才能到达 B 地。 同步练习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一幅画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画的 比例尺 。 比例尺 = 或 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课后作业 1. 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 从课时练中选取。 苏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面积的变化 比例 4 情境导入 拓展延伸 课外活动 活动探究 下面的大长方形是小正方形按比例放大后的得到的。分别量出它的长和宽,写出对应边长的比。 我们首先要做些什么呢? 情境导入 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长的比是( ) :(  ),宽的比是(  ):(  )。 3cm 1cm 9cm 3cm 先测量两个图形的长和宽。 3 1 3 1 活动探究 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之比是几比几,再算一算,看你估计得对不对。 3cm 1cm 9cm 3cm 我估算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之比是 9:1 。 大长方形的面积: 3×9=27 ( cm 2 ) 其他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比又会怎样变化呢? 大长方形的面积: 3×1=3 ( cm 2 ) 大长方形的面积:小长方形的面积 =27:3=9:1 把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别按比例放大,得到下面的图形。这些图形分别是按几比几放大的?放大后与放大前图形面积的比各是多少? 2cm 2cm 1cm 4cm 8cm 把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放大前 放大后 放大后与放大前的比 正方形 边长 /cm 面积 /cm 2 三角形 底 /cm 高 /cm 面积 /cm 2 圆 半径 /cm 面积 /cm 2 1cm 3cm 3:1 1cm 2 9cm 2 9:1 2cm 4cm 2:1 1cm 4cm 4:1 圆的面积 =πr 2 1cm 2 8cm 2 8:1 0.5cm 2cm 4:1 0.785cm 2 12.56cm 2 16:1 观察图表每个图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长度的比和面积的比,你发现什么规律? 两个比的后项都是 1 ,面积比的前项是长度比前项的平方。 如果把一个图形放大按 n : 1 的比例放大。 放大前后的面积之比: n 2 :1 。 拓展延伸 回顾探究规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还想到了什么? 寻找面积的变化规律,要对放大前后的图形进行比较。 要认真观察、比较数据,才能发现规律。 长方体、正方体等按比例扩大后,体积比和长度比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 和同学们探究一下长方体、正方体的边长按比例扩大,扩大前后体积比和长度比有什么关系? 课外活动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