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 文艺小众有逼格的名言(附:名句解读及示例运用)
韩少功
作家名片:
韩少功,出生于湖南长沙,著名作家、译者。曾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
士奖章”,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等。曾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海南省作协主席、
海南省文联主席。不少同行都认为韩少功近期的小说在当代是独步的,具有其独特的原创
力。代表作有《日夜书》《马桥词典》《山南水北》。
名句 1:
你以为很多事是可以重复的,还有下一次,但你错了。包括你儿时的万花筒或纸飞机,
抄作业或买糖果,早就是此生的最后一次。——《日夜书》
名句 2:
听说以上情景的那一刻,我猜想一个民族的衰亡,首先是从文化开始的,从语言开始
的。侵略者从来明白,攻城莫若攻心,而一个人的心里只有语言,精神唯语言可以建筑和
守护。——《四面八方》
名句 3:
我经历大学的动荡,文场的纠纷,商海的操练,在诸多人事之后终于有了中年的成熟。
其中最重要的心得就是:不再在乎观念,不再以观念取人。因此,我讨厌无聊的同道,敬
仰优美的敌手,蔑视贫乏的正确,同情天真而热情的错误。我希望能够以此保护自己的敏
感和宽容。——《熟悉的陌生人》
名句 4:
中国古代一个大智者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就是说在
学习知识方面要做加法,在道德精神方面要做减法;也就是说,不断的物质进步与不断的
精神回退是两个并行不悖的过程,可靠的进步必须也同时是回退。这种回退,需要我们经
常减除物质欲望,减除对知识、技术的依赖和迷信,需要我们一次次回归到原始的赤子状
态。——《进步的回退》
名句 5:
有效知识的前提是承认知识边界,承认我们对边界那边的一切无可奉告。——《暗示》
名句解读:
“你以为很多事是可以重复的,还有下一次,但你错了。包括你儿时的万花筒或纸飞
机,抄作业或买糖果,早就是此生的最后一次”出自韩少功的《日夜书》。相信很多小伙伴
会有类似的体验,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增长,这种体验还会不断深入。时间永远会把未知
推到生活的面前,也许有时候是温和的,但是也不乏将断崖式的变化推到人们的面前,名
句中列举的都是日常小事,但会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变化,生活的无常是“常”,对
于其普遍性人们能做的就是以更豁达的胸襟来接受变化,以更珍惜的心态来面对当下。所
以那种“此生的最后一次”的遗憾感不妨淡化一些。
韩少功是文坛很特立独行的一个存在,作为一个知名作家,他每年会到乡下“隐居”
半年。在他的生命历程里,他做过农民,也当过官;生活中,能蹲在田间和老农扯谈生活
琐碎,也能站在世界各个舞台畅聊价值观。他似乎有消化各种经历的能力,也有穿越人性
不同层次的视野。引用韩少功的名言,要注意剖析出其深刻性。
示例:
人生如书,一页页被翻过。有些人喜欢回看,却可能会沉溺于回忆中;有些人急于向
后看,也许理想过于美好而现实过于不堪。而我以为,瞻前顾后亦重要,但最重要的却是
把握当下。韩少功在《日夜书》中曾说,“你以为很多事是可以重复的,还有下一次,但你
错了。包括你儿时的万花筒或纸飞机,抄作业或买糖果,早就是此生的最后一次”,正如辉
煌壮丽的巴黎圣母院会在大火中消失,坚不可摧的大厦会倒塌,“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
竟会沉入海底。巴黎铁塔会倒下,钢筋铁骨也有摧折的那日,何况是血肉之躯的人类,何
况是缥缈变化无常的缘分。所以,最好的珍惜就是趁早,趁眼前人还未离开,趁我还在这
一秒。
丹尼尔·凯斯
作家名片:
丹尼尔·凯斯,美国作家,于 1959 年首次发表中篇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初
试啼声即荣获“雨果奖”。而后相继出版《第五位莎莉》和《24 个比利》,让他的名字跟“精
神分析小说”画上等号,使旁人无法取代其于文学史上的地位。 丹尔尼作品题材新颖独特,
对亲情、友情与爱情,人性的虚伪与脆弱及人道与科学的对立都有深刻的描写。
名句 1
如果没有人性情感的调和,智慧和教育根本毫无价值。——《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名句 2:
凡事要做最坏的打算,但要有最好的希望。——《24 个比利》
名句 3:
宽恕也许可以一直上溯到过去并改变未来。人们必须停止相互伤害。——《比利战争》
名句 4:
我不知道哪种情况更糟:不了解自我但很快乐,还是实现理想中的自我但感到孤独。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名句 5:
所有的人都被清楚地告知,要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丰富知识,警告他们不能无所事
事,浪费时间,也不能胡思乱想,每个人必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要不断进修。不出现
时,要不断学习,一旦出现,就要利用一切机会去练习。——《24 个比利》
名句解读:
“我不知道哪种情况更糟:不了解自我但很快乐,还是实现理想中的自我但感到孤独”,
出自一个悲伤的故事《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故事是弱智成人查理· 高登的自述,高登
由于先天弱智而受其父母冷眼,更是受到大环境的不平相待,但纯真善良的他以为世界万
物都相当美好,将面包店欺负他的工作伙伴当作好朋友。他明白自己不聪明,未符母亲的
期望,于是他选择成了二位科学家的实验物体,与真正的实验白老鼠──阿尔吉侬,共同
接受了脑部手术。高登由弱智逐渐成了天才,生活却从云端,落入了暗黑深渊中──焦虑、
不安、偏狭、猜忌。他发现原来真实社会是如此的丑恶不堪,人性并非真挚纯良,敏感的
思绪为他带来智慧,亦带来纠缠不清的痛苦。到底哪种情况更糟,凯斯进行了叩问,并且
在故事中进行了回答,故事结尾高登智商再度减退,为了不让大家都同情他处境,他决定
带上几本书籍离开纽约,也希望终有一天能够重新获得智力。考生应该拥有这样坚定的价
值观:虽然实现理想中的自我会带来孤独感,但总好过浑浑噩噩不了解自我。
示例:
丹尼尔·凯斯曾叩问“我不知道哪种情况更糟:不了解自我但很快乐,还是实现理想
中的自我但感到孤独”,我想尼采已经对此作出过回答,他说,“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
没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最近读完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书中主人公思特里
克兰德这一形象,令我印象深刻。你可能无法想象,一个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竟会突然
放弃一切,你可能更无法接受,这个人所做的这一切只是成全那个喜欢绘画的自己。众叛
亲离的他孤独地活在自己的理想里,他的画作也无人欣赏,尽管他对此毫不在意。我想从
头到尾,他最没有后悔过抛弃证券经纪人的身份吧,因为绘画才是他心中的神圣之光。
刘慈欣
作家名片:
刘慈欣,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自上
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 1999 年至 2006 年连续八年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
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他的科幻小说成功地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
现实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兼具人文的思考与关怀,努力创造出一
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
名句 1:
人类的价值在于:我们明知命运不可抗拒,死亡必定是最后的胜利者,却仍能在有限
的时间里专心致志地创造着美丽的生活。——《时间移民》
名句 2: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三体》
名句 3:
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的向
前推进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径产生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三体》
名句 4:
一知道在哪儿,世界就变得像一张地图那么小了;不知道在哪儿,感觉世界才广阔。
——《三体》
名句 5:
“你是不是以为,生命只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软软的、稀稀拉拉的、脆弱的
东西?”“不是吗?” “那你忽略了时间的力量。一队蚂蚁不停搬运米粒大小的石块,给
它们十亿年,就能把泰山搬走。只要把时间拉得足够长,生命比岩石和金属都强壮得多,
比飓风和火山更有力。”——《三体 3:死神永生》
名句解读:
“一知道在哪儿,世界就变得像一张地图那么小了;不知道在哪儿,感觉世界才广阔”,
这句听上去有点绕的话乍看上去有点违背客观,世界的大小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由
人的“知道”与否来决定的,但是仔细思考,却不难发现这句话要强调的是人的认知的强
大作用和影响,对于未知的事物来说,人们永远有探究的热情,真理像一口深不可测的井,
等待着人们的挖掘,从这点出发,“已经”反而会阻碍人们的探索,而“未知”里则潜藏着
激发力。但是显而易见,这只是一般性的情况,也可以说刘慈欣的呼吁,而实际生活中可
能也会出现相反的现象,比如在毕飞宇的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中,正是因为王家庄的
人“不知道在哪儿”,所以他们感觉世界像一张地图那么小,而自我的世界很大,以致偏狭。
看来真正的“知”不应该停留于脑海里,还应该落实到“行”上,用脚步去丈量世界,“知
行合一”,方能检验真相。
示例: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刘慈欣有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描述,“一知道在哪儿,
世界就变得像一张地图那么小了;不知道在哪儿,感觉世界才广阔”,这句话固然有一定的
道理,但是只对了一半。对于行动派来说,“知道在哪儿”,去了解、去认知、去考查,当
认知的边界阔大了,世界才真的会小;但对于他们来说,“不知道在哪儿”,他们未必会去
想象,认知没有变化,世界也就不会变化。而对于懒于行动的来说,不管是“知”与“不
知”,他们对于世界到底有多大永远没有兴趣,他们停留在自我狭隘的天地里,每日只为五
斗米操心,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作家名片: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原本学医,后转而致力
写作。毛姆属于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常以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基调
超然,带讽刺和怜悯意味,在国内外拥有大量读者。写有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
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卡苏里那树》、《阿金》等。
名句 1:
我那时还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
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月亮与六便士》
名句 2:
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对付的是你的时刻想要冲出来想要出
风头的小聪明。——《月亮与六便士》
名句 3:
我知道我将会不得不让自己对如此度过的一生感到心酸的悔恨,但是我否认这悔恨同
我自己有什么关系。我现在,身体虚弱,老态龙钟,贫病交加,行将就木,可是还紧紧地
把灵魂抓在我手里,我没什么好悔恨的。——《人生的枷锁》
名句 4:
记住,分内之事、举手之劳并不值得夸耀,那是赋予你的责任,就像手脏时要洗一样
理所当然。唯一弥足珍贵的是对责任的爱,当爱与责任合而为一,你就将是崇高的。你将
享受一种无法言表的幸福。——《面纱》
名句 5:
我要生活在世界上,爱这世界上的一切,什么都不能伤害我,什么都不必伤害我,我
愿意接受形形式式的生活,不管它是怎样忧伤痛苦;我觉得只有生生不息,一个生命接一
个生命才能满足我的企求,我的活力,我的好奇心。——《刀锋》
名句解读:
“我那时还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
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选自毛姆的名著《月亮与六便士》。很多高中
生都阅读过这本书,书中有很多机智的名言,这应该算是其中有名的一则。毛姆对于人性
有一种深刻的洞察,对于人性切不可作肤浅的理解,如此不但会让自己的对于中的人与事
的理解过于表面,同时也会使得自我塑造走向单一。与此同时,虽然毛姆的小说中时常流
露出对于负面人性的嘲讽,但是立足于整本书,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写作者对于笔下人物的
悲悯情怀,而这种对于人性复杂的理解同时也是在告诫读者对于他人、对于生活多一些理
解,多一份同情,一个人既要有犀利的眼光,要能看到“真挚中的做作”“高尚中的卑鄙”,
同时也要有一种宽容,要认可“在邪恶里的美德”。
示例: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有时候我们容易带着偏颇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或者说去要
求别人。但人性是复杂的,正如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所说,“我那时还不了解人性多
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
找得着美德。”世事洞明,就是要透过现象去看待本质,能够洞察得了邪恶,也能够体察到
美德,也能包容得了缺点,能欣赏得了优点。当然,他人也是一面镜子,照别人的同时也
不妨照照自己,对自己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王小波
作家名片:
王小波,出生于北京,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出生于北京,先后当过知青、
民办教师、工人,后与李银河结婚。他同时也是当代最有争议,又最富才情的作家。其文
学价值观和表达方式非常有个人特色。有人评价他是“天生神童”,也有人批驳他是“文坛
异端”,至于他究竟是怎样的人,则需读者自行进入其书中好好领悟。代表作有《黄金时代》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等。
名句 1: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
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
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思维的乐趣》
名句 2:
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思维的乐
趣》
名句 3:
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
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于是我开始存下了一点希望——如果我能做到,那么我就
战胜了寂寞的命运。——《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
名句 4:
忽然之间心底涌起强烈的渴望,前所未有:我要爱,要生活,把眼前的一世当作一百
世一样。这里的道理很明白:我思故我在,既然我存在,就不能装作不存在。无论如何,
我要为自己负起责任。——《三十而立》
名句 5:
学习文史知识目的在于“温故”,有文史修养的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代一个漫长的时间
段里。学习科学知识目的在于“知新”,有科学知识的人可以预见将来,他生活在从现在到
广阔无垠的未来。假如你什么都不学习,那就只能生活在现时现世的一个小圈子里,狭窄
得很。——《思维的乐趣》
名句解读:
“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出自王小波的
《思维的乐趣》,看题目这本书主要是讲“思维”的,但是这句名言却在肯定“学习”,这
就牵涉到“思想”和“学习”的关系。高中生对于《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亡,思而不
学则殆”一定不陌生,可以与王小波的名言联系着看待。从两句名言的相同点不难看出,
“思想”和“学习”是对立的,因为“思想”来自于内部,来源于自身,而“学习”则主
要是外物和他人作为对象,来源外部。如此一来,就不难理解,“思想”要想有内容,必须
到外部去寻求,所以王小波才说“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欲望”二字表明是自发的、主
动的,且这种意愿是强烈的,因为学习是思想的基础。但是如果只有学而没有思,那么自
我的参与是有限的,思想是学习的延伸,是对学习的检验,而这种延伸和检验又需要投入
到实践中去,如果能固化为新的学习内容,则是第一轮学习和思想的成果了,如此良性循
坏,方为真正有效的思维活动,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讲《思维的乐趣》,
要把学习纳入讲解系统了,因为学习原本就属于思维的一个环节。
示例:
思与学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两条重要路径。但是思与学之间哪个更重要呢?相比起来,
也许很多人更喜欢天马行空的思考,很多发明创造和科学创建也是在思考想象中萌发的,
但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的是,思考与学习应该是不可分割的,在思考中提出的创建也必定
有先前的学习作为积淀,在创意萌发后也需要有继续学习、实践作为支撑,且循环以再思
考。先贤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话应该说辩证地概括了思与学的关
系,但窃以为王小波的理念也值得重视,“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
一个欲望就是学习”。脱离了踏实学习的天马行空会让人陷入海市蜃楼的思想狂欢当中,找
不到来路,寻不到归途,摸不到出口。
加西亚·马尔克斯
作家名片: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
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有
评论家曾评价马尔克斯:“他的小说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的世界,
反映了一个大陆的生命与矛盾。”其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丰富,《霍乱时期的爱情》《百年孤
独》《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最广为人知的几部。
名句 1: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
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百年孤独》
名句 2:
趁年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尽力去尝遍所有痛苦,这种事可不是一辈子什么时候都
会遇到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名句 3:
当时,他还太年轻, 还不知道内心的记忆会把不好的东西抹掉, 而把好的东西更加
美化, 正是因为这种功能,我们才对过去记忆犹新。——《霍乱时期的爱情》
名句 4:
上帝呀,如果我有一颗心,我会将仇恨写在冰上,然后期待太阳的升起;我会用凡高
的梦在星星上画一首贝内德第的诗,而塞莱特的歌会是将是我献给月亮的小夜曲。我会用
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马尔克斯的告别信》
名句 5:
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
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百年孤独》
名句解读:
“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
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出自高中生非常熟悉的《百
年孤独》,虽然不一定非常深刻地理解这本书,但是这本书确实在很多高中生的阅读榜单上。
名句围绕着“孤独”展开,首先描述出了“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的现象,然后写出了他
们的应对策略是“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而后揭示结果是“事实上仍是延续自
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点出了“群居”并不是缓解孤独的有效方式,
“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启示马尔克斯认为学会享受孤独,与“孤独”和平相处才是
正确的方式,寂寞从来都不是问题,而是生活的本质,想要去解决孤独这个问题,本身才
是最大的问题。考生也许会认为引用这句话会让自己的作文显得特别深邃,但是切忌为引
用而引用,任何不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生搬硬套都是对名言“耍流氓”。
示例:
孤独是大多数人的常态,在当代人来说又是一个贬义词,习惯于宅的年轻人无法像深
居简出的康德和深入丛林的梭罗那样的享受孤独,对于他们而已,孤独是需要派遣的,而
虚拟就成为了他们的出口,但是正如写尽了孤独的马尔克斯在经典著作《百年孤独》中所
说,“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
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要记住“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人只有学会跟孤独相处,才能真正地享受自由、拥抱自我。
作文素材|文艺小众有逼格的名言(三)
高考语文宝典 今天
小伙伴们大家好呀!今天也是为大家准备了干货的小宝典
之前小宝典整理了两期名言给大家,也有不少小伙伴喜欢,嘿嘿,今天是第三期~
周国平
作家名片:
周国平,1945 年生于上海,1967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 年毕业于中国社会
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其作品虽处处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但同时也在娓娓之中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代表作有《妞妞》《灵魂只能独行》《悲剧的诞生》
等。
名句 1: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
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
神上的结果和丰收。——《灵魂只能独行》
名句 2:
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
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
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
邃思考和体验。——《独处与交往》
名句 3:
一样东西,如果你太想要,就会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整个世界,占据了
你的全部心思。我的劝告是,最后无论你是否如愿以偿,都要及时从中跳出来,如实地看
清它在整个世界中的真实位置,亦即它在无限时空中的微不足道。这样,你得到了不会忘
乎所以,没有得到也不会痛不欲生。——《论超脱》
名句 4:
据我看,矫情之所以可怕,原因就在于它是平庸却偏要冒充独特,因而是不老实的平
庸。——《青春不等于文学》
名句 5:
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
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人与永恒》
名句解读: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
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
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中的“成熟”是一个在社会中备受推崇的词语,我们会轻易地赞许
一个人的成熟,而嘲笑另外一个人的幼稚。但是成熟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周国平的定义方
式是用一个相近的、人们常常将之与成熟混淆的概念“世故”去匡正它,当解释清楚“不
是什么”之后,我们往往才能更清晰地走进“是什么”。讲清楚“世故而实际”不是成熟后,
名言对成熟进行了对症下药的界定,“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
结果和丰收”。读这则名言,除了体会在周国平的世界里成熟的内涵以外,还不妨学习他的
议论文写作方法,在厘清概念的过程中,为了表达清楚“是什么”,先把“不是什么”说清
楚,步步为营地逼近真相。
示例: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特别偏爱成熟这个词语,但是很多时候正如周国平所言,“许多人所
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
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
丰收”,在这个看重集体的环境中,为了取悦他人而妥协或出卖自我,不是成熟,为了利益
和声名而让渡自我,不是成熟,所谓的“成熟”不过是很多人给自己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
理由,殊不知真正的成熟,恰恰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知道自己是谁,要到哪里去,不会因
为他人而轻易改变自我,坚定而昂扬地行走在成全自我的道路上。
卡夫卡
作家名片:
卡夫卡,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
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
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文笔明净而想象奇诡,
常采用寓言体。代表作有《审判》《变形记》《城堡》等。
名句 1:
你还年轻。不相信明天的青年就是对自己的背叛。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
什么?相信一切事物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延续下去,
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午夜的沉默》
名句 2:
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
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就哭啊,抓啊,拉啊,
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
到了。——《城堡》
名句 3:
你的意志是自由的。这就是说:当它想要穿越沙漠时,它是自由的,因为它可以选择
穿越的道路,所以它是自由的,由于它可以选择走路的方式,所以它是自由的。可是它也
是不自由的,因为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不自由,因为无论哪条路,由于其谜般的特点,
必然令你触及这片沙漠的每一寸土地。——《自由意志三点式》
名句 4:
上帝只能每个人自己去理解,每个人都有他的生活和他的上帝,都有他自己的辩护人
和法官,神父和礼拜只是心灵的已经倦怠的体验和拐杖。——《卡夫卡随笔》
名句 5:
不要失望,甚至对你并不感到失望这一点也不要失望,恰恰在似乎一切都完了的时候,
新的力量来临,给你以资助,而这正表明你是活着的。——《卡夫卡日记》
名句解读读:
卡夫卡在很多读者的眼中是晦涩难懂的,所以很多人估计很难想象类似于名言 2 这样
的话语,是出自于他。名言想要清晰地界定“努力”的内涵,卡夫卡认为努力的方向是“沉
着镇静、实事求是”,而不是“过于使劲”。这实际上既告诉我们理性而非感性的重要性,
在努力的过程中,理性的分析和实践是有效的,而情绪是无用的,把握好适度的原则非常
重要。“使劲”是想要得到的表现,也是努力的表征,但是如果陷入了“闹”的误区,则是
“太幼稚”“太没有经验”了,这个时候显然就是感性压过了理性。名言还用了一个非常形
象的比喻,“小孩扯桌布”的说法非常形象,便于读者从生活画面入手进行联想。考生如果
整体把握会发现深奥的道理由名家讲出来,其实是非常松快的,要善于借鉴这种说理的方
式。而且这种口语化的,非常灵活的表达能够充分地传达写作者的态度和情感,也又感染
力,不生硬,这也是考生可以学习的地方。
示例:
很多时候,我们把努力看作一个太艰难的词语,望而却步,或用力过猛。其实有时候,
努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由无数细节堆叠而成的,努力也可以是温和的。卡夫卡就深谙
努力的真谛,他说,“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
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就哭啊,
抓啊,拉啊,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
永远也得不到了。”对于情感来说尤其如此,如果太过迫切激烈,反而会竹篮打水。
贾平凹
作家名片: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大陆当代著名作家,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贾平凹在写
作上的叙述态度和审美理想主要体现为对自然的追求,并且创造出了风格独异的境界。光
明网评价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
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其代表作有《废都》《自在独行》《秦腔》
等,其中《秦腔》曾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名句 1:
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
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
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谈读书》
名句 2: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
一生不虚此行。——《自在独行》
名句 3:
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
大舍大得。——《自在独行》
名句 4:
没有花的福气却有树的硬气,让我在风雨中过活着自己。——《带灯》
名句 5:
当一个人在饥饿的时候盼望的是得到面包,而不是盼望神从天而降,即便盼望神从天
而降那也是盼望神拿着面包而来。——《带灯》
名句解读:
名言 2“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
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显然是契合“自在独行”这个主题的。这句话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但考生需要的是深入下去。所谓“做自己喜欢的事”,何为“自己喜欢的事”对于很多人来
说虽然平时总是埋怨着被束缚,但当真获得了自由,却可能又陷入“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
的困局。此外,“不顾一切”的范畴究竟包含哪一些,我们能够“不顾一切”吗?“不顾一
切”有没有什么前提和基础,凡此种种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原句中的“任性”打上了引
号,如果这种行为不叫“任性”的话,又应该叫做什么合适呢?考生不妨尝试着去定义它。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曾经说过一句话,“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
喜欢的事”,套用以下,如果一个要想“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不是也要先做
两件不喜欢的事情。思考一些看起来无比正确的话的时候,考生不妨多用一些逆向思维,
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将思考推向深处。
示例:
每个人都走在一条朝圣之路上,这条路会漫长,会艰苦,但必须一个人自己走,因为
人生是自己的。生活中任性总是很难被认可,毫无来由地耍脾气使性子,这种小任性固然
是幼稚的表现,但是真正的任性,应该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应该是彻底认清了自我和外界
之后的一种理性选择,这种任性之人往往最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怎么样才可以到达自己
想去的地方,正如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说,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
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希望每个人在生命中都能收获
一段不虚此行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