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节俭”演讲稿写作讲评例文及延伸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一种德行,奢侈是一种恶行。“俭以养德”,
通过节俭的生活来培养道德品质,是自古至今都被倡导的人生之道。古人认为俭有四利:
养德、养寿、养神、养气。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认同节俭生活,不愿意节俭。
有的说:“过去中国穷,所以提倡节俭,现在国家富裕了,还节俭啥?”有的说:“我花自
己家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碍别人啥事了?”也有的说:“根据经济学原理,消费促进
经济发展,提倡节俭岂不是打击经济?”此外,我们身边确实有一些生活奢侈的现象。这
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国庆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新的
时代,仍要节俭”,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作文审题参考】
1.任务的限制
题目设定的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文体是“演讲稿”,主题是“新的时代,仍要节
俭”,内容应体现“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多项任务皆需完成,缺一不可。
题目要求写演讲稿,那么就必须按照演讲稿的格式来写,避免犯与书信格式相混淆的错误。
另外,文体当选择体现思辨性的议论文,不可写成抒情类散文。
2.写作背景的限制
话题核心是“新的时代,仍要节俭”,提供了写作背景,新的时代。确实,进入新的时
代,新环境,新生活,新观念,传统价值面临重估。节俭,作为古老的传统价值之一,也
面临重估。重估不等于否定,而是在新的时代情境中来认识、评价之,看其是否还有存在
的价值,析其如何继续发挥价值。所谓话题背景,就是话题存在的社会情境。今天谈“节
俭”和 40 年前谈“节俭”,谈论的背景是差别很大的,立论的依据和侧重也有很多不同。
如果现在谈论“节俭”和 40 年前的画风一样,文章就失去了当代的意义,也就没有多少意
义了。这就是谈论一个话题需要关注其存在背景的原因。
话题已经确定了观点,写作主要在分析论证阐述其正确性、其价值所在,从而让节俭
的传统价值继续得到接受、弘扬、传承,成为当代主流价值洪流的一部分。
3.核心概念的界定
文章的核心词应为“节俭”。
节俭是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重要途径。选择相对节俭的生活,就是把控自己的物质欲
望,而把控自己的欲望是修身养性的基础。一个人一旦打开了物质欲望的闸门,整个人性
的闸门将都趋于失控。而且,物质欲望的满足是无止境的,一旦沉沦往往不能自拔,陷入
人生的“第二悲剧”。把控欲望,其实就是把控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始终走在平坦明
亮的大道上,而不至于滑入欲望的深渊。
因此古人总结出节俭四利:养德、养寿、养神、养气。就是能培养道德品质,能延年
益寿,能心平气和,能涵养心中的正气。
界定时,不可将话题偏移为“勤俭”而大谈勤劳;偏移为“俭朴”而大谈朴实的品质,
等等。节俭是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的传统美德,而不是需要树立的“新风”。对概念的正确
定位可体现出考生的思维品质。
4.材料中三个观点的辨析
①有的说:“过去中国穷,所以提倡节俭,现在国家富裕了,还节俭啥?”
首先中国现在只是局部富裕,很多地方还不富裕,发展还很不平衡,还有很多人还在
贫困之中。
第二,即使有的地方有的家庭富裕起来了,但也经不起奢侈,没有多少家庭能经得起
奢侈。
第三,节俭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之一,还要
继续发扬。社会风气一旦走向奢靡,将很难扭转。
第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没有实现,正处于实现的关键时刻,更是需要继
续勒紧裤腰带,扌鲁起袖子加油干的关键时刻。
第五,中国是人口大国,很多资源勉强够用,还有很多资源严重短缺,经不起浪费和
奢侈。
②有的说:“我花自己家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碍别人啥事了?”
首先,一个人是家庭人,也是社会人,个体的价值追求应该主动和社会主流价值保持
一致,自觉融入社会主流价值的洪流中,而不是和社会主流价值对着干。作为青年学生,
更应该如此。
第二,钱是自己家的,但资源是大家的,环境是大家的,奢侈消费意味着更多的资源
耗费,更多的碳排放,更多的环境压力,同为地球人,有义务为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而付
出自己的努力。花钱自由之外还有环境正义。
第三,作为青年学生,花自家的钱其实就是花父母的钱,节俭其实是对父母辛勤付出
的尊重。
③有的说:“根据经济学原理,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倡节俭岂不是打击经济?”
首先,“消费”不等于“浪费”,过分地强调“消费”的经济学意义,就会忽视“浪费”
的破坏性作用,甚至把“浪费”视为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建立在“浪费”基础上的经济
绝对是不健康的,是不可持续的。
第二,提倡节俭,并不影响合理消费,而是要努力杜绝浪费和奢侈。建立在合理消费
基础上的经济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
第三,经济发展不能以败坏社会风气为代价,那样是得不偿失的。
5.题目的开放性
文章侧重点是开放的。题目具体罗列了三种“不认同节俭生活,不愿意节俭”的观点,
考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进行辨析,并形成有机关联。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设定的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文体是“演讲稿”,主题是
“新的时代,仍要节俭”,内容应体现“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多项任务皆
需完成,缺一不可。题目要求写演讲稿,那么就必须按照演讲稿的格式来写,避免犯与书
信格式相混淆的错误。另外,文体当选择体现思辨性的议论文,不可写成抒情类散文。
2.写作背景的限制。题目将演讲稿的中心话题限定为“新的时代,仍要节俭”,那么写
作背景就不应脱离“新的时代”。但在“新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认同节俭
生活,不愿意节俭,而我们身边也确实有一些生活奢侈的现象。这是背景内容的限制性体
现。节俭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新的时代,是否仍需节俭”才是本题
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的倾向性很明显,话题也已经确定为“仍要节俭”。文章内容
应批驳材料中罗列的三种错误观点以及其他生活奢侈的现象,不可对其持赞同态度。
4.核心概念的限制。文章的核心词应为“节俭”,不可将话题偏移为“勤俭”而大谈勤
劳;偏移为“节约”而缩小概念的范围;偏移为“俭朴”而大谈朴实的品质,等等。
开放性
1.文章侧重点是开放的。题目具体罗列了三种“不认同节俭生活,不愿意节俭”的观
点,而其后的“此外”一句亦表明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考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两个进行
辨析,也可以逐一对不同观点进行批驳论证。
2.联想与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由此及彼,从生活中与节俭相关的现象,阐述节俭
的正确性;也可以旁征博引,纵论古今,分析论证节俭美德在新的时代的价值;还可以从
接受、弘扬、传承的角度去谈节俭这一话题。只要体现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即可。
【解题】
这是一则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严格模拟 2019 全国Ⅰ卷“劳动光荣”的命题
模式来设置情境与任务,旨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批判思维和价值观。而与 2019 高考题
不同的是,本题还设置了具体的写作背景“新的时代”。考生的论述必须在这一写作情景的
限制之下展开。节俭自古以来便是中华传统美德,脱离了“新的时代”大谈节俭的重要性
是没有意义的。另外,部分考生对“节俭”这一概念的定位不准确,节俭是我们应当继承
并发扬的传统美德,而不是需要树立的“新风”。对概念的正确定位可体现出考生的思维品
质,而所提“希望与建议”可以体现出考生对社会生活的参与程度。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世殊时异,节俭不移。
2.共筑富强梦,节俭不可抛。
3.赞节俭之风,歌时代之魂。
4.以节俭奏曲,为时代发声。
5.青春逢盛世,节俭彰美德。
6.俭以养德,奏时代弦歌。
偏题立意:
1.反对铺张浪费,树立节俭新风。(节俭是传统美德,而不是“时代新风”)
2.勿以俭小而不为。(没有体现出“新的时代”的写作背景)
3.节约为本,反对铺张。(将核心词“节俭”偏离为“节约”)
【范文展示一】 弦歌不辍,节俭不息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弦歌不辍,节俭不息”。节俭自古乃中华民族之美德,
正所谓:“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想必从小就背着《悯农》长大的我们,应该对
“节俭”二字有更深刻的体会。作为新的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有幸能生活在一个富裕的新
的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将节俭的美德抛之脑后。在新的时代,仍要节俭。
节而俭之,不论富裕与否。
每当有人提倡在生活中节俭时,总会有人认为国家已经富裕了,不必节俭。而我想说:
节俭不论富裕与否。20 世纪的中国一穷二白,物资不足,使得人们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
习惯。本世纪的中国正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我们更应养成节俭的习惯,让国家集中
物资力量办大事。马旭是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她和丈夫迄今为止已向家乡学校捐赠超过
一千万元,这些钱都是她发明的专利所得。老两口省吃俭用,能缝缝补补再用的东西绝对
不扔,家中只有四件像样的家具。她拥有千万资产,生活显然可以十分富裕,但她仍然选
择节俭,将财富用在更有需要的地方。她用行动告诉我们,不论富裕与否,都应当节俭。
节而俭之,心中当有天下。
有人认为:我花自己家的钱,关别人什么事?的确,花自己家的钱无可非议,但物资
是属于大家的。现在,偏远的西北地区还有许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因交通不便,扶贫政策
还未有效实施。若我们心中有天下,又怎能心安理得地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呢?与其将钱
财无端挥霍,不如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从我做起,弘扬传统美德。
有人认为,提倡节俭会抑制经济发展。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相反,我认为养成节俭
的消费习惯会使物尽其用,这样才会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新的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从身
边小事做起。随手关灯,及时关闭水龙头,主动践行“光盘行动”,适度消费……从自身做
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让以己之力促节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以己之力,让我们离中国
梦更近一步!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点评】
这篇文章胜在精准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文章从三个层面回应了材料中的两个问题。用
马旭老人的例子,有力地回应了“富裕不必节俭”的观点,用“物资属于大家”的观点回
应了“花自家钱可随意”的观点,而最后一层完美地完成了提出“希望与建议”的任务。
思路清晰,令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值得同学们学习与借鉴。
【范文展示二】 时代浪花翻涌,节俭永立潮头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凭栏远望,勤俭传统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上下星河;放眼今朝,节俭美
德依旧是炎黄子孙薪火相传的精神坐标。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下生活,我依旧可以笃定地讲:
纵然时代浪花翻涌,节俭美德永立潮头!
俭以养德,持之可以正己身、行大道。
“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犹在耳,“耕读传家,克己恭俭”的传统影响未消,有些人
却早已将“节俭”二字尘封遗忘。俭以养德、坚持勤俭不是迫使人们回归箪食壶浆、划粥
断齑的清苦生活,而是让你在富足生活中多一份留意,少一份妄为。倘若人人皆沉迷于声
色犬马的意志消丧,留恋于纸醉金迷的肤浅生活,又何谈立身天地、雄狮梦醒?又何谈道
德站立、民族崛起?节俭,是人立身之本。
俭以蓄力,持之可以馈乡梓、强大国。
或许有人觉得当下生活富足,节俭已无必要。其言大谬!节俭不只为个人,也可以回
馈家乡和国家。马旭老人清贫一生,节俭到每餐只吃一点面条和青菜,却将科研经费积攒
多年,以千万巨额在家乡捐助学校,灌溉一世的乡愁。叶嘉莹先生鲐背之年节俭过活,却
将退休金捐出资助学术研究,促进古典诗歌的传播。节俭是为了将更多的资源运用到亟需
之处。这样的思想境界与奉献情怀又岂是山珍海味可以比拟?
俭以传承,持之可兴炎黄、照四方。
勤俭之风是中华民族一直具有的精神特征,它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并非冰炭同器难
以相融。时代发展下的物质生活提高是表,但我们不能舍本逐末而忘记炎黄的根。提倡节
俭,其实不只是为守好民族的传承,更为开辟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节俭,是华夏民族赖
以传承的核心品格。
同学们,新的时代的号角吹响,但节俭的美德却永不能忘。做好身边的小事,就是在
践行勤俭节约的风尚。或许因你的一分努力,我们可用的资源便多了一成,力量便强了一
分。流沙成塔,涓滴汇海,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勤俭节约化作日常生活,让其融入民族
崛起的火苗,在浪花翻涌的时代中勇立潮头、绽放光芒。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点评】
这篇文章胜在论述的力度。文章层层递进,“俭以养德,持之可以正己身、行大道”谈
的是节俭可以修身;“俭以蓄力,持之可以馈乡梓、强大国”谈的是节俭可以强国;“俭以
传承,持之可兴炎黄、照四方”谈的是节俭可以传承民族品格。既有对自身的关注,又有
宏大的格局,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
【同题链接】粮生百味,归于真淳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
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
暖,有感恩,有敬畏……
要求:结合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
歌除外。
【解题】
本题目是给命意型新材料作文,侧重价值观考查,引导考生思考人与粮食的关系以及
应有的态度,这在当下尤为重要。材料的逻辑架构有类 2019 全国卷Ⅰ作文,但是没有假想
敌,任务限制也不严格。材料的三句话从不同的角度引导考生认识粮食的价值和意义,既
是对主旨的限制,也是对思路的指引。材料所谈有关粮食的话题本出自生活,考生皆有话
可说。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方向一:敬畏粮食就是对劳动的礼赞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创造了生活,“种瓜得瓜,种豆得
豆”的劳作让人们明白诚实劳动,真实收获的朴素道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告诉
人们天地酬勤的可贵事实,总之“粒粒皆辛苦”所得的粮食让人类繁衍生息。敬畏粮食就
是对劳动的礼赞,就是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就是对人类辛勤耕耘的坚守与展望。
方向二:咀嚼粮食就是对时光的敬畏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人们在季节更迭中延续着几千年来的耕耘与收获,品尝着
个中的艰辛与欣慰,体会其中的智慧与启迪。咀嚼粮食就是品味与之相关的一切念想与盼
望。毛泽东曾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曾饱尝过
饥饿的苦果,也领略了丰衣足食的甜蜜,在对粮食的咀嚼中更能体会沉甸甸的时光对人类
的恩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具有生命和灵性的粮食告诉人类关于时光的秘密:付出,
总会有回馈。这是对粮食以及一切生命的讴歌。
方向三:思考粮食就是对生命的观照
在回首与粮食同行的日子里,人们更容易看到往日时光,也更容易体会到天地诚心,
更容易看到自己的渺小与伟大。渺小是因为天地生万物,我只是其中一员,要靠吃饭活着;
伟大是因为渺小的人类用双手和大脑创造生活,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但不管是渺小还是
伟大,人类都应该对粮食心怀感恩与敬畏,因为对粮食的感恩与敬畏就是对自身的尊重与
珍视,就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反省。思考粮食的价值与意义,实质上就是观照自己的生命,
洞察人类生存的秘密。关心粮食和蔬菜,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幸福生活的起点与必需。
【范文展示】
粮生百味,归于真淳
晚清贤臣曾国藩于其家规中有令人动容之“三咀”。何为“三咀”?即每饭之前,取一
小口米饭,缓缓咀嚼,无声轻咽。文正公之良苦用心不禁令人感叹:粮生百味,归于真淳。
咀嚼的,不仅是米饭、粮食,更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对自我的警醒与顿悟。
粮食与人一般,皆有性灵。
咀嚼粮食,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不单获得了气力,更重要的是逐渐获得了臻善
的人格。元遗山盛赞渊明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繁华落尽见真淳”。渊明之真淳与他对粮
食的敬畏和感悟是密不可分的。在那个纷乱的年代,渊明独居南山,宁可躬耕南亩,也不
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他每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面对“草盛豆苗稀”也
一笑置之。因为他种的不单是粮食,更是一份平和圆融的心境。
人在咀嚼粮食的同时,也在咀嚼时间。时光崎岖,岁月深长,渊明与文正公,“纵化大
浪中,不喜亦不忧”,大致是他们对粮食与生命关系有彻底思索才能达到如此境界。
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
世间万物,皆源于深沉的土壤于无声中的滋养。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
即使贵为天子,也对粮食心存敬畏。历代皇帝的宫殿都设有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谷神,
帝王们每年在这里祭祀土地神、谷神。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粒米,包含了太多的
艰辛与汗水。农民是最懂得敬畏粮食的人,他们对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深情,他们在田里
默默地插秧、割稻,那近似叩拜的姿态就是一种庄严的仪式。
粮食用质朴而谦和的姿态告诉人们,回归自然才是最好的归宿。喜欢那一句:“我热爱
自然,其次是艺术。”
古有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其乐,今有粗茶淡饭仍潜心向学之说。千百年间,粮食逐
渐成为人们心灵的归宿与寄托。人和粮食从未分隔,休戚与共,有人品出的是感动,有人
品味的是激情,有人品出的是面对岁月更迭的优雅与从容……人咀嚼粮食,咀嚼着生命,
咀嚼着时光,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边界和生命的边界。
于我而言:粮生百味,归于真淳;生活多姿,归于简单。
【点评 】
文章首先由曾国藩饭前“三咀”的家训切入论题,引出细细咀嚼之后方能品出粮食香
醇之味的生活道理,进而挖掘品味粮食与涵养心境的紧密关联。其中巧妙地运用陶渊明和
颜回的例子,让论证逐层深入,最后提出核心观点:用敬畏生命之心对待粮食,在与之同
行过程中体会美好时光与深邃生活,体会淡然、简单的处事心境,会让人生变得更加圆融
与通透。文章构思巧妙、立意新颖,素材运用自然、语言自然优雅,令人读来愉悦舒畅。
【高考链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
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
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
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
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
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范文展示】
以小我之劳,筑大国之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在此作有关劳动的发言,我演讲的主题是“以小我之劳,筑大国
之梦”。
提起劳动,我们或许既有亲切感,又颇有距离感。其实,劳动贯穿在我们的生活
之中。从古至今,没有朝九晚五的日夜劳作,何以哺育神州大地的亿万生民?没有披星戴月
的驰而不息,何以开创改革开放的全新篇章?那一栋栋砖瓦房长成摩天大楼,那一座座小村
庄变身现代都市,皆是劳动者汗水的见证。“夙兴夜寐,洒扫庭内”,传承几千年传统美德
的重担,已传到你我每个人肩上。
我们的学习任务固然繁重,但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免于劳动。试想,
一代读书人若成了只会吟经诵典的考试机器,这岂不是历史的倒退、错误的重蹈?我们不必
被劳动吓倒,劳动何其微小,你我举手之劳亦可辟出桃源。或捡拾垃圾,建美丽校园;或志
愿服务,创卫生城市。这些既不占用过多时间、又能奉献自身价值于社会之举,何乐而不
为呢?
劳动,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经历并坚持的磨炼。多少先贤临终前散尽家财,不给子孙留
下金钱,不就是想让后代深知成功来之不易的道理吗?唯有经历劳动的洗礼,挥汗如雨,奋
斗筑梦,才能悟得真谛,享受劳动所带来的快乐。而这,恰恰比起珠宝玉石更为珍贵难得。
相比之下,当下有些青年人惧怕劳动之苦难,甚至逃避、不屑于劳动,为此自称“懒癌晚
期”,殊不知,未经劳动的风吹雨打,哪得云销雨霁后的彩虹绚烂?没有劳动的厚雪覆盖,
哪得来年的谷物丰收?
正因如此,我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我们是新时代中国的接班人。前,须
传先人之精神;后,须树青年之典范!就让你我鲁起袖子加油干,先扫一室,以为厚积;后扫
天下,方得薄发。
我们青年皆是筑梦人,更是劳动者。朝为学堂读书郎,暮成社会栋梁材,我们应
以劳动为工具,汗水为肥料,精心为沃土,耕耘别有天地的壮美青山。
我心坚,如磐石;我心固,如金汤。愿你我少年,岁月无负天地,梦想辽阔高远。
愿每一天皆是劳动节,处处尽是热爱劳动、践行劳动的景象,以小我之劳,筑大国之梦!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