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名师课:古诗鉴赏选择题一定要切分到知识点(附:巩固练习)
古诗鉴赏选择题看起来简单,但答题正确率并不高。今天,王老师把命题原理和做题
方法再讲解一遍。
知识讲解
做古诗选择题要具备两项前提条件:能读懂诗歌、会切分比对选项。
要读懂诗,就要掌握读诗的技巧,即标题、作者、注释、诗句。因为读懂诗歌,是做
一切题的前提条件,所以,今天不做特别强调。
切分比对选项,包含三个要点:以知识点的最小单位切分,选项与原文比对,选项与
选项比对。
错例分析
很多同学在切分选项时,往往是按照句中的标点符号进行切分,把一个逗号或顿号作
为一个单元。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很容易漏掉关键信息。
比如有的同学是这样切分选项:
D.这首词从登平山堂所见景物写起,/转入抒情、/议论,/风格近乎辛派词风,/雄浑
浪漫、/暗含悲凉,/表达词人伤怀之情。
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一个逗号中,很有可能包含着多个信息点。切分选项,
一定要以知识点作为最小的切分单位。
比如上面选项中的“雄浑浪漫”就不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四个字包含着两种不同
的语言风格:雄浑和浪漫。
所以,根据原诗来看,本诗风格有雄浑,有感伤,但并无浪漫。如果把雄浑浪漫看成
一个整体,就很容易错过错误的选项。
技法总结
(1)读懂诗歌。静下心,反复咀嚼,品析每句诗,真正理解诗歌内容。
(2)比对选项。①将每个选项按照知识点切分,逐一比对。②将选项与选项进行综合
比对。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
安。②晋人殷浩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的孤独处境,抒发
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
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
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
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呼应了题目。其中的“舞”字,形象地刻画了雪花随
风飞扬的美丽画面。
B.首联第一句“多”字,可见心情的沉重。下句一“独”字,可见环境的险恶。
C.第四联使用晋人殷浩典故,表现了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
恼心情。
D.第三联中无中生有、以幻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写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
E.“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除传达愁情外,还暗示了诗人“愁坐”时间之长。
3、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中用“多”字写出“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和诗人沉重的心情;用“独”字
写出环境的险恶,抒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B.颔联正面呼应题目“对雪”,暗示了诗人独坐斗室,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积雪风回。
借这样的景写出了混乱而又充满危机的社会现状。
C.“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属借喻手法,指的是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
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D.本诗是在安禄山占领长安时写的,诗中的老翁贫寒交困,孤苦怜仃,表达了诗人忧
国忧民而又无从着力的感情。
4、下列对这首诗颔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本联描述了长安黄昏时分从乱云低垂到风急雪紧的天气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
B.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乱云和飞雪的状态,表达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愤怒。
C.正面照应标题“对雪”,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到急雪回风。
D.营造了一种冷清而萧索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室内的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
E.“乱云低”“风雪舞”又暗指社会的混乱动荡,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