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在何处?“法”“情”合一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
湘月 (清)龚自珍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①生小客②,回首苍茫
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③何处觅?渺渺予
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注】①东华:清代都城中紫禁城东门名东华门,此代指京城。②生小:
作者于嘉庆7年(1802)十一岁时随父入都,在北京生活了十年。③罗袜
音尘:美人轻盈之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20.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把思想感情活动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的。
(6分)
联考学生答案呈现:
1.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才看见一抹斜阳,半个河堤的青
草,愁绪就迸发出来了,美人轻盈的步履何处寻觅?诗人心中
的情思只能孤独寻找。诗人通过把情与景相交融,来表达自己
内心的郁结,郁闷之情。
答题角度单一
2.“屠狗功名,雕龙之卷,岂是平生意?”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
者志向远大;“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表达出
作者对杭州西湖风景的赞美,透露着一丝失意;“渺渺予怀孤
寄”表达出作者的孤独与惆怅
缺少表达技巧
3.运用了拟人、反问的手法,以景结情,寓情于景。
诗人看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时惹得清愁起。罗袜音尘何
处寻找呢?只有把渺小的情怀孤单的寄托。怨去吹箫,狂来说
剑,这两样不可及的梦,荡入水中无踪无影。
缺少表达技巧分析和情感表达
问题1:答题角度单一
原因:不能识别表达技巧;茫然不知角度个数
策略:1.建构表达技巧网络(内涵、特征,典例)
2.重细读、品鉴内容
3.根据分值推断几个角度
问题2:缺少表达技巧
原因:1.不能识别表达技巧
2.审题不准确
策略:1.同问题1的策略
2.增强审题意识,审题时注意抓关键词,认真思考,明确
问题指向。
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
3.诗歌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5.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6.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
诗句分析。
问题3:缺少表达技巧分析和情感表达
原因:1.审题不准确
2.答题要素不明确,答题规范意识薄弱
策略:1.同问题2的策略2
2.记忆要素构成:手法+分析+情感(或形象、效果)
小结解题策略:
1.建构表达技巧网络(内涵、特征,典例)
2.重细读、品鉴内容
3.根据分值推断几个角度
4.增强审题意识,审题时注意抓关键词,认真思考,明确问题
指向。
5.规范答题:手法+分析+情感(或形象、效果)
根据解题策略,再次修改答案
答案示例:
①奇特的想象。开篇三句如天外飞仙无端而至,以神话般的境界,表现
美丽西子带来的惊喜与震撼,尽显诗人的狂放之态。
②运用反问手法,“屠狗”三句写十年来的理想追求,这种对功名不屑
一顾的姿态充分展露诗人心比天高、狂放不羁的一面。
③运用想象(虚实结合)手法,苏小小坟地在西湖边,想象她也笑话诗
人没个人生打算,暗里则流露出诗人孤身自傲而知音难觅的寂寥之情。
④用典。“罗袜音尘”运用了曹植的典故,用“无处觅”“余怀孤寄”
来表现诗人追求理想无望,情怀无处寄托的孤独寂寥之感。
⑤以景结情。最后两句,功名和文名两样最终都像春梦一样了
无痕迹,随着桨声消逝在水云之中。既照应开头,又有不尽余
味,显示诗人荡气回肠般的旷达胸襟。
其它的如“对比”“比喻”等,言之有理,分析到位也可以。
(任选三处诗句分析,手法和情感各1分)
强化练习: (2019·浙江)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21.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
诗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
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
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
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提升练习:(2017·浙江)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采地黄 卖地黄
(2)叙述:
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
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
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
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
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
芒更加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