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责任感是成功的真正动力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华大学教授格非曾在一次大一新生开学典礼上说过下面这样一段话:
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学者曾经说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去了美国之后,学业大多十分优秀。他
们中的很多人能比较容易进入最优秀的前 20%,却很难进入最顶尖的前 5%行列。
在我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或许还涉及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和定位。如果我们把
世俗的、功利化的成功作为唯一的目标,这些目标一旦实现,比如进入欧美名校、有一份稳
定而待遇优厚的工作等等,我们奋斗的动力会随之失去……如果我们没有获得超越于一般功
利心之上的真正动力,我们很难去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
对于格非所说的追求成功的动力问题,作为一个立志要考个好大学的高三学子,你有什
么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勇于探究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人文情怀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中,清华大学教授格非在一次大一新生开学典礼上说过的一段话给
作文提供了真实情境,在此情境中格非教授的话题是“追求成功的动力问题”,格非教授反对把世
俗的、功利化的成功作为唯一的目标,他说,“如果我们没有获得超越于一般功利心之上的真正动
力,我们很难去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这句话是考生思考的触发点。
2.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的写作身份是“立志要考个好大学的高三学子”,写作主题是谈谈对格
非教授所说的追求成功的动力问题的体验、思考和看法。
3.价值判断的限制。探讨“追求成功的动力问题”,“立志要考个好大学”等,给考生带来了正面
的思考引导。如何确立自己的价值成功的目标,如何寻找到自己追求成功的动力源泉,考生作文
写作的过程,便是考生思考上述问题的过程。
开放性
1. 立意角度相对开放。
围绕“追求成功的动力问题”,从格非教授提到的超越功利心角度出发,考生可以从个人发展
角度探讨,动力可以源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的价值体现、梦想的实现等;可以从家庭学校角
度探讨,动力可以源于对父母、老师、学校的感恩,要回报他们;还可以从国家社会角度探讨,
动力可以源于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适应并且推动社会的发展。
2. 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作为一个立志要考个好大学的高三学子”,围绕“追求成功的动力问题”,考生可以联想那些顶
尖成功者的动力。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他的成功源于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他的成功源于对科学的热爱;曼德拉为破除黑奴制度奋斗一生,
即使住进监狱都不停止奋斗的脚步,他的成功源于责任感……”,考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
考来写,谈谈自己“立志要考个好大学”的目的,自己的动力是否超越于功利之上,格非教授的话
对自己有何启发。
3. 文体选择是自由的。
基于对“追求成功的动力问题”的体验和思考”,可以写叙述类文章;也可以侧重理性“思考”,
写成议论文。
解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首先
提供了格非教授对“追求成功的动力问题”的阐述,材料的落脚点在“如果我们没有获得超越于
一般功利心之上的真正动力,我们很难去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这句话上,指向了对“真
正动力”的理解,对考生的思维方向做了限制,但材料并未对“真正的动力”作限制,题目的开
放性还是很强的。题目语料贴近考生生活,考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作即可。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责任感是成功的真正动力。
2.热爱是成功的不竭动力。
3.社会责任感是成功的真正动力。
4.成功的真正动力来自国家需要。
5.超越功利,走向卓越。
……
偏题立意:
1.对成功要有正确的理解和定位。(偏向“成功”,忽视了对“动力”的理解)
2.功利之心不可取。(判断绝对化)
3.“小我”与“大我”。(偏向对“价值”的判断,忽视对“真正动力”的解读)
4.感恩父母,回报社会。(偏向谈“感恩”“回报”的内容)
……
下水文
责任感是成功的真正动力
清华大学教授格非在大一新生开学典礼上说:“如果我们没有获得超越于一般功利心之上
的真正动力,我们很难去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这句话不仅给大一新生有启示,也
给我们这些立志要考个好大学的高三学子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责任感,会使我们拥有持续奋斗的动力。
为了责任,人们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遭受腐刑,忍辱奋起,那是司马迁把完成《史记》
当做他实现史家价值的责任,不完成《史记》绝不能轻易选择死。在这种真正动力的驱使下,
司马迁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历时 18 年,史家之绝唱问世,无
韵之离骚流传。从此,司马迁在华夏文明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兑现了死要“重于泰山”的承
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力往往源自对国家社会责任感。
远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他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践行着责任,国家
社会的需要成为他奋斗终身的真正动力。近有向绝壁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
公”毛相林,43 年坚守偏远山村,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 7
年铺就一条 8 公里的“绝壁天路”。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过上了富裕文明生
活,为国家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责任感让曼德拉为破除黑奴
制度奋斗一生,即使住进监狱都不停止奋斗的脚步,
作为一个立志要考个好大学的高三学子,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和定位有待提高。
不可否认,能考个好大学,是我们目前阶段奋斗的动力,但这种动力带有较多的世俗性、
功利性,很难持久。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学者曾经说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去了美国之后,学业大
多十分优秀。他们中的很多人能比较容易进入最优秀的前 20%,却很难进入最顶尖的前 5%
行列。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于成功的理解和定位超越于一般功利心之上,当他们进入名校、有
一份稳定而待遇优厚的工作是,奋斗的动力随之失去……
因此,作为高三学子的我们,立志要考个好的大学,仅仅是我们眼前奋斗的动力,更重
要的是我们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把实现个人梦想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并把它
们作为我们今后持续奋斗的真正动力。
这也正如新时代领路人所说:“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
舵之舟漂泊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