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三3月高考模拟试卷(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三3月高考模拟试卷(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ID:643503

大小:87.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试卷(一) 语文 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西方社会相比较,中国社会最大的特色,是以家族为社会活动的中心。在传统的中国,简直可以说, 除了家族外,就没有社会生活。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固然生活在家族的范围以内;少数的士大夫,除偶然 出仕外,从生到死,也莫不活动在家族的范围以内。中国的家族意识,是不断向外膨胀的,膨胀得使所有 的人间关系,几乎都予以家庭化。君不只称君,而称君父;臣不只称臣,而称臣子;地方行政首长被称为 父母官;统治下的百姓被称为子民:最高的理想是四海皆兄弟和天下一家。在这样一个充满家族意识的社 会中,人生自然会以光宗耀祖、兴家立业、衣锦还乡为最高的荣誉。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生价值的表现, 不在忠,便在孝。中国人相信,只有在家能做孝子的,出仕才能做忠臣,所以说,“国之本在家”。 家在人类学上的界说,是由双亲和子女所构成的生育社群。传统中国的家,不只是一个生儿育女的地 方,其他如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事务,都包括在其中,是一个具有复杂功能的社群。传统的自给自足 的农业经济,使经济事务必然被包括在家庭的事务范围之内。法本是处理政治事务的,传统的家庭中却有 家法。家庭中有任何纠纷,都是自了,家法就是解决纠纷的依据。这些,在传统的中国,都可以在家庭的 范围内解决。也就是因为家庭所包括的事务复杂,所以家的结构必须扩大,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 包括父系这一面。如果是一个五世同堂的家,可以包括五代之内所有父系方面的亲属,这在人类学中,称 之为氏族,氏族在结构上同于传统的家族。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中,是以父权为中心的,父子的关系占着最重要的地位,维持父于关系靠尊卑 之序。尊卑属礼,礼是有差距的,往往破坏了家庭间感情的凝合力量。妨碍传统家庭间感情正常发展的另 一个原因,是把现代社会中,由许多专门团体负责的事务,都纳入家庭中。社会性的事务总是排斥私情的。 在传统的家族中,公事就是私事,公私的界线很难分清。这一点可以说明,中国人到现在仍在许多方面保 持着公私不分的习惯,是有其文化上的背景的。此外,古人讲内圣外王,最完整的一系思想,就是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什么要把外王的理想,建立在内圣基础上?为什么外 王与内圣之间,并没有任何界限的划分?如果光从思想史上,是无法了解这些问题的。如透过社会这一层 看,就不难看出,这套思想是从传统复杂的家庭社群中孕育出来的。 钱穆曾说“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说“全部”也许未必,但有相当程度的准确性。 所以近代以来,家族意识和家族组织,也变成社会文化问题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文化概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父、臣子等称谓以及四海皆兄弟、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让家族意识深入人心。 B. 传统中国社会中,在家为孝子、在国为忠臣的人生价值追求,成为国家的根本。 C. 传统家庭中的家法是处理纠纷的依据,能够在家庭的范围之内解决任何家庭纠纷。 D. 家的结构按单系路线扩大,使家庭事务变得复杂,形成父系方面五世同堂的家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兼及古今,思路开阔,不仅论述中国文化中家族本位的特征,也提供了解读中国社会文化的另一路 径。 B. 文章第二段对比家在人类学和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差异,为下文论述传统家族与氏族结构相同提供了依 据。 C. 文章从尊卑之序和团体事务纳入家庭两方面,阐释妨碍传统家庭间感情的原因,论及了家族的负面影响。 D. 文章引用钱穆的话证明自己的观点,用“也许未必”“相当程度”以示有所保留,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传统中国,家族是社会活动中心,人们从生至死大多活动在家族范围内,显现中国社会对家族的依赖。 B. 家族具有复杂的功能,诸多事务可以在家庭范围内解决,这种特点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 C. 传统家族公私界线不清,以致对现代社会处理公私关系产生影响,这种认知体现作者对社会文化的反思。 D. 从思想史层面无法认清内圣与外王的关系,学术研究需要转换视角,从社会文化层面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让家族意识深入人心”因果倒置。原文是“中国的家族意识,是不断向外膨胀的,膨胀得使所有 的人间关系,几乎都予以家庭化。君不只称君,而称君父……最高的理想是四海皆兄弟和天下一家”,可 见应是中国的家族意识使得中国人有了“君父、臣子等称谓以及四海皆兄弟、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 B.“成为国家的根本”错,原文是“中国人相信,只有在家能做孝子的,出仕才能做忠臣,所以说,‘国 之本在家’”。这种价值追求体现出来的是“家是国之本”; D.“家的结构按单系路线扩大,使家庭事务变得复杂”因果倒置,原文是“也就是因为家庭所包括的事务 复杂,所以家的结构必须扩大”。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对比家在人类学和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差异”错。原文没有对比,是说“家在人类学上的界说,是由双 亲和子女所构成的生育社群。传统中国的家,不只是一个生儿育女的地方,其他如政治、经济、宗教等复 杂事务,都包括在其中,是一个具有复杂功能的社群”。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学术研究需要转换视角,从社会文化层面展开更深入的研究”错,原文是“如果光从思想史上,是无 法了解这些问题的。如透过社会这一层看,就不难看出,这套思想是从传统复杂的家庭社群中孕育出来的”, 文章只是说从社会这个角度更容易看清内圣外王的问题,并未要求学者转换学术研究视角。 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 珠峰高程测量难在何处?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简称“测量登山队”)结合身体和心理素质、业务水平及高原适应能力选拔队 员,并从 1 月 12 日开始系统训练,但测量登山队 3 次冲顶珠峰才告成功。中国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勇峰说: “过程依然是一波三析,原预计 6 小时登顶,攻顶组队员用了 9 个小时,演练中只需 45 分钟的测量作业, 队员们在顶峰花费了 2 个半小时。” 据介绍,在珠峰顶峰,含氧量和气压只有海平面的三分之一不到,人的反应会变迟钝,仅测量觇标就 架设了 3 次才成功。“测量觇标装不好,卫星测量接收器就收不到信号,雪深雷达也无法工作。”情急之 下,测量登山队副队长普布顿珠摘掉氧气面罩,在无氧状态下重新连接测量觇标,各项测量数据得以相继 获取完成。而曾布顿珠也在无意间,创造了在珠峰顶峰无氧工作近 150 分钟的纪录。 (摘编自张伟、贞桑拉姆《三问 2020 珠峰高程测量:“载入史册之举”如何缔造?》。“中国新闻 网”2020 年 06 月 08 日) 材料二: 1975 年的测量中,中国测绘队采用传统大地测量的方式,将觇标竖立在了珠峰峰顶,这是人类历史上 首次将这种测量工具带到珠峰峰顶。在完成前期交会测量基础上,待测量登山队员登顶竖立红色测量觇标, 珠峰脚下的 6 个交会测量点同时展开峰顶联测,以确定珠峰新高度。我国测绘队员精确测得珠峰海拔高程 为 8848.13 米,正式对外发布,并获得国际社会认可。 2005 年珠峰测高实现了多方面突破:采用先进的 GPS 测量系统,获得的教据更加精确:使用雪深雷达 探测仪取代人工桥杆测量,精确测得峰顶冰雪深度;采用激光测距手段,使相关精度比 1975 年大幅提高; 广泛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斜,使珠峰“身高”起算点——大地水准面的确定更精确。经过严密计算,珠峰岩 石面海拔高程 8844.43 米,冰雪深度 3.5 米,其中冰层以下岩面以上有 1 米厚不明物质,密度介于冰与岩石 之间,估计为冰和碎石的混合物。 (摘编自《中国珠峰测高科技进化史》,《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 年 05 月 14 日) 材料三: 在人类筒次从北城成功登顶珠峰 60 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 45 周年之际,2020 珠峰 高程测量于近日启动。在先进测绘技术、通信技水等“队友”的撑腰下,珠峰测量正在变得更加精确和顺 利。 此次珠峰高程测量首次运用了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金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 供的数据。2005 年我国对珠峰高程进行测量时,卫星测量主要依赖美国的 GPS 系统。而此次测量,将同时 参考中国北斗、美国 GPS、欧洲伽利略、俄罗斯格洛纳斯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并且以北斗的数据为主。 此次珠峰测量任务中,国产设备担当重任,其可靠性和精度相较于 15 年前的测量有了质的提高。雪深 雷达就是其中之一。与 15 年前相比,此次珠峰测高对雪深雷达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要求同时获取位置 信息和雪深数据,兼具卫星大地测量和富达系统的功能,同时必须轻便、易携。此外,“出征”测高任务 的天顶仪、重力仪、峰顶觇标、用于三角交会测量的超长距离测距仪等设备均为国产仪器。我国最新的测 绘基准体系建设成果也将应用于此次测量。 日前,在珠峰海拔 6500 米前进营地,全球海拔最高的 50 基站正式投入使用。此次 50 基站的建设突破 了多项技术和建设难点,华为公司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及主要设备。在海拔 6500 米的 50 基站,由于距离 珠峰峰顶存在 2000 多米落差,为了有效覆盖峰顶,基站全部选用了华为的极简基站产品。此外,中国的华 为、准达等公司还在 3 个营地部署了千兆光纤网络,供测绘、登山和技术保障等人员使用。 (摘编自刘峣《2020 珠峰测高 北斗等自研设备担纲》《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 年 05 月 14 日) 4. 下列对“珠峰高程测量”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975 年珠峰高程测量,首先是大地测量,然后登顶珠峰竖立觇标,接下来进行交会测量,最后展开峰顶 联测,得出数据。 B. 1975 年和 2005 年我国已经两次成功测定珠峰高程;2020 年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使珠峰高程的测 定更加精确。 C. 与 1975 年的珠峰高程测量相比,2005 年的测量使用 GPS 测量系统、激光测距手段等,大大提高了测量 的质量。 D. 为了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即使在 2020 年进行珠峰高程测量,仍然需要测量队员克服困难登顶珠峰,架 设测量觇标。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经过综合选拔、系统训练,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登顶珠峰,测量作业也得 以按照预计顺利进行。 B. 珠峰高程测量不仅要登顶珠峰、架设觇标获得数据,还需要确定珠峰高度的起算点——大地水准面,这 样才能得出珠峰身高数据。 C. 珠峰峰顶长年冰雪覆盖,需要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测量出雪深数据,最终测得的珠峰岩面海拔高程中不包 含这一部分数值。 D. 1975 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 年后再次对珠峰高程进行精准测量。在珠峰高程测量史 上都具有重要纪念意义。 6. 与前两次测量相比,我国 2020 年的珠峰高程测量活动具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A 6. ①我国在卫星导航、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科技发展,保障了测量的精确、顺利;②国产设备的可靠性和精 度的提高,在珠峰测量中已担当重任;③以华为、准达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大力支持。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括含义的能力。 A.“然后登顶珠峰竖立觇标,接下来进行交会测量”错误,原文的表述是“1975 年的测量中,中国测绘队 采用传统大地测量的方式,将觇标竖立在了珠峰峰顶,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这种测量工具带到珠峰峰顶。 在完成前期交会测量基础上,待测量登山队员登顶竖立红色测量规标,珠峰脚下的 6 个交会测量点同时展 开峰顶联测,以确定珠峰新高度”,所以“交会测量”应在“登顶珠峰竖立觇标”前完成。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A.“测量作业也得以按照预计顺利进行”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过程依然是一波三析,原预计 6 小时登顶, 攻顶组队员用了 9 个小时,演练中只需 45 分钟的测量作业,队员们在顶峰花费了 2 个半小时”,可见测量 作业并非按照预计顺利进行并完成的。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2020 珠峰高程测量于近日启动。在先进测绘技术、通信技水等‘队友’的撑腰下,珠峰测量正在变 得更加精确和顺利”“而此次测量,将同时参考中国北斗、美国 GPS、欧洲伽利略、俄罗斯格洛纳斯四大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并且以北斗的数据为主”可概括为:科技的发展使测量更加精确和顺利。 依据“此次珠峰高程测量首次运用了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金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提供的数据”“此次珠峰测量任务中,国产设备担当重任,其可靠性和精度相较于 15 年前的测量有了质的 提高”等可概括为:国产设备的可靠性和精度的提高,在珠峰测量中已担当重任。 依据“由于距离珠峰峰顶存在 2000 多米落差,为了有效覆盖峰顶,基站全部选用了华为的极简基站产品。 此外,中国的华为、准达等公司还在 3 个营地部署了千兆光纤网络,供测绘、登山和技术保障等人员使用” 可概括为:得到了华为、准达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大力支持。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转身你我已经云泥 林那北 还都是土时,这一堆跟那一堆说:我们要永远为邻,亿万年在一起,排排坐吃果果,手拉手共同浑浑 噩噩。那一堆默默看过一眼,然后悄然笑了。 那时候,那一堆土还像个少不谙事的孩子,并不明白自己身上竟有着与周围迥异的色泽,那么多赤褐、 淡黄或者紫色究竟怎么回事,也不知道那么多水云母、石英、高岭土以及铁质怎么理解,更不知道命运会 在未来某一天有怎样的大裂变,它们只依稀看到前方飘浮着一道隐约光亮,像雨又像雾,像征兆又像预言。 那时候是在赵氏天下到来之前,该朝代被称之为“宋”。 “团香已入中都府,斗品每说太傅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有着宋诗开山鼻祖 之誉的梅尧臣这么说。“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 最早开创宋朝文学史一代文风的欧阳修则是如此说。好像就是这样,几百年前,当诗人们眉飞色舞地为之 咏诗作赋时,那一堆土正次第离开地面,被捏成缸或者盆或者钵或者碗,历过一场烈火烧烤,坚硬地有了 自己的模样,不再怕水,盛得住一切。然后宋没了,元来了明又来了,朝代更迭的缝隙里,绝望与幻灭都 归皇帝、后妃及大臣所有,大地与此无关,土更无关。土在时间中行走,已经越发俏丽香艳。甚至有了自 己的名字,成了美轮美奂的壶,被倾汤品茗的雅士们竟相握在手中把玩,不亦乐乎。 真的很意外,这一堆土与那一堆土都完全没有料到。忿忿不平是难免的,不就是狗屎运吗?如果不是 有个神秘路过的僧人多管闲事地瞎指点,说宜兴丁蜀镇黄龙山上有五色富贵土可以发大财;如果不是宜兴 县城西南面四十里外有座金沙寺,寺里来客中刚好有一位正忙着在科举之路上跋涉的勤勉书生吴颐山,书 生恰好还带着一个爱钻牛角尖的小书僮供春,供春在天下万物中又偏偏被僧侣们用来制陶的泥巴迷得颠三 倒四……似乎一切都很偶然,却成就了那一堆土。 没有谁描述过供春的长相,而历史,虽确认了供春作为紫砂壶鼻祖的地位,却没有记载他趴在寺里大 水缸旁突发奇想的那一瞬,兴奋得怎样手舞足蹈。紫砂壶后来外形有扁圆低矮的西施壶、棱角分明的四方 壶,也有壮硕伟岸的秦权壶、高挑俊秀的提梁壶,它们哪一款更接近于明正德嘉靖年间的农家后生供春的 模样儿呢?而从僧人处获得陶泥后,这个小书僮又为什么要按寺里那棵银杏树树干的样子,捏出造型古怪 奇异的树瘤状茶壶?不知道,都没有人知道。无数往事沉入时光深处后,仿佛很多土被捏进壶,成为壶身、 壶盖、壶柄或者壶嘴,从此被覆盖,被铸造,被改写,再也无法寻觅曾经的面目,徒留一层光滑的表面让 人胡乱猜想——如同已经烟消云散的金沙寺,它曾经的近千间飞檐峭壁的壮阔庙宇也早就不见一丝踪迹, 岁月一层层吞噬淹没了它们,包括当年苏轼曾在此喝过茶的屋、岳飞题过词的墙,都化为一片春种秋收的 农田,空余悠悠传说。 来自黄龙山的那一堆土未必得意狂妄过,它其实也没想到壶是这样挑剔的一种东西,既讲究矿质的纯 度、颗粒的层次、烧结的温度,还苛求强度、抗热震性、透气性、可塑性、吸水率和排气率,而这些本事 黄龙山黄石岩里的土有,外山的土却未必有,即使有壶形,却无法有壶品。 这一堆土与那一堆土就这样分道扬镳了,日子的成色已经完全不一样,厚厚的朱门把它们挡在内外。 当眼睁睁看着曾经的旧相识已经华丽转身,成为名师手下的名童,登堂入室,价值不菲,终日被琥珀色的 茶水丝丝浸润抚慰。这一堆土长长叹了口气,知道彼此已经是云泥之别。 (有删改) 7.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这一堆土“排排坐吃果果”的儿童心理,那一堆土“默默地看了一眼,然后悄然笑了”,预示了它 们未来云泥之别的命运。 B. 第五段运用“如果不是……”这样一组句式来表达,将叙事隐藏于假设的语气中,避免了常见的直陈叙 事的方式,可谓别出心裁。 C. 作者语言风格多变,切合表达需求。如,回忆两堆土的童年时,语言典雅,富有童趣;慨叹金沙寺烟消 云散时,语言幽默,意蕴深厚。 D. 本篇散文笔法富于变化,写宋元明朝代更迭,短短两句跨越百年历史,用笔简省;描摹供春神情动作, 想象他捏壶往事时,又不避其繁。 8. 文中引用梅尧臣和欧阳修的诗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9. 这篇具有寓言特点的散文,主题呈现了怎样的双重意蕴?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写出那一堆土受到当时诗人的赏识,成为歌咏的对象;②暗示从宋代开始,那一堆土 的命运已经与茶和陶瓷相关;③增强了散文的文学性和历史感。 9. ①讲述历史上紫砂壶的演变过程和供春其人其事,表达了作者对文化、历史的理性思考;②通过对两堆 土不同命运的描述,寄寓人生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命运变迁、人世冷暖的慨叹。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回忆两堆土的童年时,语言典雅,富有童趣;慨叹金沙寺烟消云散时,语言幽默”错误。语言“典雅” 和“幽默”换一下位置,张冠李戴,开头的文字幽默,结尾部分典雅深沉。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段以及引用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 具体而言属于引用诗句的作用。首先熟悉引用的作用,主要包括: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 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丰富文章内涵,增加文章意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可 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 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然后找 到相关引用的内容,加以归纳整理。 在第四段,“‘团香已入中都府,斗品每说太傅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有着宋诗 开山鼻祖之誉的梅尧臣这么说”,理解诗句含义,此诗句将文人品茗、紫砂艺术的高雅作风融合一致,东 方雅致的生活一览无余,紫砂壶是由紫砂矿土烧制而成,表面平整、光滑、富有光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 的陶土资源。可见写的是那一堆土受到当时诗人的赏识,成为歌咏的对象。 “‘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最早开创宋朝文 学史一代文风的欧阳修则是如此说””“双凤”即龙凤茶,被誉为茶之精品,当被泡在水中时,宛若二龙 戏珠,凸显此茶的精贵难得。后两句表现品茶人意气风发,潇洒不羁。“最早开创宋朝文学史一代文风”暗 示从宋代开始,那一堆土的命运已经与品茶和陶瓷、文人雅士相关。 两处引用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名人名诗还增强了说服力可信度,言简义丰高雅蕴藉的诗句增强了散文的 文学性和历史感,富有文学底蕴,增强可读性。结构上照应上文并引出下为,为后文抒情议论做铺垫、张 本。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感情的能力。 结合第一段“还都是土时,这一堆跟那一堆说:我们要永远为邻,亿万年在一起,排排坐吃果果,手拉手 共同浑浑噩噩。那一堆默默看过一眼,然后悄然笑了”和倒数第三段“没有谁描述过供春的长相,而历史, 虽确认了供春作为紫砂壶鼻祖的地位,却没有记载他趴在寺里大水缸旁突发奇想的那一瞬,兴奋得怎样手 舞足蹈。紫砂壶后来外形有扁圆低矮的西施壶、棱角分明的四方壶,也有壮硕伟岸的秦权壶、高挑俊秀的 提梁壶,它们哪一款更接近于明正德嘉靖年间的农家后生供春的模样儿呢?”“无数往事沉入时光深处后 仿佛很多土被捏进壶,成为壶身、壶盖、壶柄或者壶嘴,从此被覆盖,被铸造,被改写,再也无法寻觅曾 经的面目,徒留一层光滑的表面让人胡乱猜想——如同已经烟消云散的金沙寺,它曾经的近千间飞檐峭壁 的壮阔庙宇也早就不见一丝踪迹,岁月一层层吞噬淹没了它们,包括当年苏轼曾在此喝过茶的屋、岳飞题 过词的墙,都化为一片春种秋收的农田,空余悠悠传说”得出答案①讲述历史上紫砂壶的演变过程和供春 其人其事,表达了作者对文化、历史的理性思考。 结合最后一段“这一堆土与那一堆土就这样分道扬镳了,日子的成色已经完全不一样,厚厚的朱门把它们 挡在内外。当眼睁睁看着曾经的旧相识已经华丽转身,成为名师手下的名童,登堂入室,价值不菲,终日 被琥珀色的茶水丝丝浸润抚慰。这一堆土长长叹了口气,知道彼此已经是云泥之别”得出答案②通过对两 堆土不同命运的描述,寄寓人生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命运变迁、人世冷暖的慨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盲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珪,开封人也。少拳勇,善骑射,能用铁杵、铁鞭。年十九,隶亲从官,累迁殿前第一班押班。康 定初,元昊寇镇戎军,珪将三千骑为策先锋,自瓦亭至师子堡,敌围之数重,珪奋击披靡,获首级为多。 叩镇戎城,请益兵,不许。城中惟缒糗粮予之师既饱因语其下曰兵法以寡击众必在暮我兵少乘其暮击之可 得志也复驰入 有骁将持白帜植枪以詈曰:“谁敢与吾敌者!”枪直珪胸而伤右臂,珪左手以杵碎其脑。继 又一将复以枪进,珪挟其枪,以鞭击杀之。一军大惊,遂引去。珪亦以马中箭而还,仁宗特遣使抚谕之。 然以其下死伤亦多,止赐名马二匹,黄金三十两,裹创绢百匹。复下诏暴其功塞下..,以厉诸将。是岁,改 泾原路.都监。明年,为行营都监,勒金字处置牌赐之,使得专诛杀。寻至黑山,焚敌族帐,获首级、马驼 甚众。会敌大入,以兵五千从任福屯好水川,连战三日,诸将皆败,任福陷围中。望见麾帜犹在,珪欲援 出之,军校有顾望不进者,斩以徇。乃东望再拜曰:“非臣负国,臣力不能也,独有死报尔。”乃复入战, 杀数十百人,鞭铁挠曲,手掌尽裂,奋击自若。马中镞。凡三易,犹驰击杀数十人。矢中目,乃还,夜中 卒。珪少通阴阳..术数之学,始出战,谓其家人曰:“我前后大小二十余战,杀敌多矣,今恐不得还。我死, 可速去此,无为敌所仇也。”及敌攻瓦亭,购甚急,果如所料。镇戎之战,以所得二枪植山上,其后边人 即其处为立祠.。 (节选自《宋史·王珪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中惟缒糗粮予之/师既饱/因语其下曰/兵法/以寡击众必在暮/我兵少/乘其暮击之/可得志也 /复驰入 B. 城中惟缒糗粮/予之师/既饱/因语其下曰/兵法/以寡击众必在暮/我兵少乘其暮/击之/可得志 也/复驰入 C. 城中惟缒糗粮予之/师既饱/因语其下曰/兵法以寡击众/必在暮/我兵少乘其暮/击之/可得志也 /复驰入 D. 城中惟缒糗粮/予之师/既饱/因语其下曰/兵法以寡击众/必在暮/我兵少/乘其暮击之/可得志 也/复驰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塞下指北方边境以外的地区,即封建时代长城以北游牧民族统治的区域。 B. 路,在宋代常常用来指行政区划名,当时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 C. 阴阳,传统文化中古人常用来解释自然界两种既对立又互相消长的矛盾。 D. 祠是指用来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边人“立祠”是为纪念王珪。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珪武艺高强,率兵抵抗元昊。他少年时擅长骑马射箭,善用铁杵、铁鞭为兵器;康定初年,面对故军 重重包围,他所向披靡,斩杀了众多敌人。 B. 王珪带伤作战,朝廷加以抚谕。在右臂被刺伤的情况下,他接连击杀了两名敌将,吓退敌军,最终因马 匹中箭而回,仁宗特意派遣使者安抚晓谕。 C. 王珪受赏有限,是岁改任他职。镇戎之战,因部下死伤较多,他只受到为数不多的赏赐;仁宗下诏以他 为例警告其他将领,并改任为泾原路部监。 D. 王珪箐死报国,抗击入侵之敌。他心怀必死信念,出征前叮嘱家人要躲避故人报复;好水川之战,他奋 勇杀敌真至眼睛中箭,当天夜里为国捐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为行营都监,勒金字处置牌赐之,使得专诛杀。 (2)望见麾帜犹在,珪欲援出之,军校有顾望不进者,斩以徇。 【答案】10. A 11. A 12. C 13. (1)第二年,王珪担任行营都监,朝廷刻了金字的处置牌赐给他,让他能够专擅诛杀。 (2)看见任福的旗帜还在,王珪想要救出他,有张望不前的军校,就斩杀示众。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派兵叩问镇戎城,请求增兵,没有答应。城中只用绳子放下一些粮食给他,军队吃饱之后, 他趁机对手下说:“按照兵法,以少击多一定要在晚上,我们人少,趁着晚上攻击他们就能得手。”于是 又飞奔回去。 “缒糗粮”的目的是“予之”,中间不能断开;“师”是“饱”的主语,应在“师”前断开,排除 BD;“以 寡击众必在暮”是“兵法”的策略,应在“兵法”后断开,而“以寡击众必在暮”不能断开,排除 C。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指北方边境以外的地区,即封建时代长城以北游牧民族统治的区域”错。“塞下”指边塞附近,亦泛 指北方边境地区。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仁宗下诏以他为例警告其他将领”错。原文是“复下诏暴其功塞下,以厉诸将”,仁宗下诏是用他的 事迹激励将士;“并改任为泾原路部监”错,原文是“是岁,改泾原路都监”,看不出这次改任是因前面 作战的关系。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明年,第二年;勒,刻;专,专擅。(2)麾帜,旗帜;援出,救出;军校有顾望不进 者,定语后置句,有张望不前的军校;徇,示众。 参考译文: 王珪,开封人。年轻时很勇武,擅长骑马射箭,能使用铁杵、铁鞭。十九岁时,隶属禁军,多次升迁 担任殿前第一班押班。康定初年,元昊攻打镇戎军,王珪率领三千骑兵担任策先锋,自瓦亭打到师子堡, 敌人层层包围,王珪奋力作战,所向披靡,斩获首级最多。派兵叩问镇戎城,请求增兵,没有答应。城中 只用绳子放下一些粮食给他,军队吃饱之后,他趁机对手下说:“按照兵法,以少击多一定要在晚上,我 们人少,趁着晚上攻击他们就能得手。”于是又飞奔回去,有一个骁勇的敌将手持白旗,竖着长枪叫骂说: “谁敢与我为敌!”枪刺向王珪的胸扣而伤了他的右臂,王珪用左手拿铁杵击碎了他的脑袋。接着又一员 敌将又用枪刺向他,王珪控制住他的枪,用鞭子击杀了他。整个敌军大惊,于是撤退离开。王珪也因为马 中箭而撤回,仁宗特地派遣使者安抚晓谕他。然而因为他的部下死伤也很多,只赐给他名马二匹,黄金三 十两,裹伤绢一百匹。又下诏到塞下宣扬他的功劳,来激励各位将领。这一年,改任泾原路都监。第二年, 王珪担任行营都监,朝廷刻了金字的处置牌赐给他,让他能够专擅诛杀。不久到了黑山,焚毁敌人的族帐, 斩获很多首级、马驼。恰好敌人大举进攻,他率领五千士兵跟从任福驻扎在好水川,连续作战三天,各路 江陵都打了败仗,任福陷入包围中。远远看见任福的旗帜还在,王珪想要救出他,有张望不前的军校,就 斩杀示众。于是望着东方拜了两拜说:“不是我辜负国家,是我的力量不能达到啊,只有一死报国罢了。” 于是又进去作战,杀了几十上百人,鞭子上的铁棍都弯了,手掌全部裂开,还像原来一样奋力攻击。他的 马中了箭镞。总共换了三次马,还驰击杀了几十个人。箭射中他的眼睛,才回来,半夜去世。王珪年轻时 通晓阴阳术数这些学问,开始出去争战,对他的家人说:“我前后经历了大小二十多战,杀死很多敌人, 如今恐怕不能回来。我死后,你们要赶紧离开这里,不要被敌人仇恨。”等到敌人攻下了瓦亭,悬赏捉拿 他的家人很急迫,果然如他所料。镇戎一战,把得到的两杆枪树立在山上,那以后边人就在那个地方为他 立了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平甫①见招不欲往 姜夔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人生维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绝句 吕希价 老读文书兴易阑,须知养病不如闲。 竹床瓦枕虚堂上,卧看江南雨后山。 [注】①平甫:张鉴,曾任州推官,与姜雙文好。 14.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都是以“老”起笔,以“病”相承,写出诗人年老多病的身体状况。 B. 或无心欣赏急管繁弦,或翻阅文书兴致十足,可见两位诗人心境并不相同。 C. 同样身居虚堂,一位诗人想伴着秋前雨声酣眠,一位诗人想卧看雨后青山。 D. 这两首诗的语言比较浅显,抒情平静舒缓,但其中诗人的寄意都较为深远。 15. 钱钟书说,读姜夔的《平甫见招不欲往》会让人想到吕希哲的《绝句》。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相同之处: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闲适自在的渴望。 不同之处:姜诗写无心宴饮,不喜应酬,表达了甘于寥落之情;吕诗写厌倦公事,安于养病,表达了亲近 山水之情。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或翻阅文书兴致十足”错误。“老读文书兴易阑”中,“阑”是“尽”的意思,句意是:人上了年岁, 读书容易失去兴致。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绝句》一诗写诗人年老时阅读公文则没有兴致,须知养病期间不如闲暇无事时有情绪。从诗歌的前两句 中可见诗人厌倦公事,安于养病,渴望闲适自在的生活。 堂屋中放置着竹条编制的床与陶制的枕,“我”躺在上面观看江南雨后的山峦景象。后两句诗以室内自然 淳朴的布置,“卧看雨后山”的惬意表达了亲近山水,追求闲适自在的愿望。 《平甫见招不欲往》首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一天天衰老,对世间的事渐渐淡漠,提不起兴致,因此懒得 出门,没有心情听到宴饮中的嘈杂的管弦,也更无心应酬。这句是实写,企图通过自己的种种不堪,引起 对方的同情,但作为不去赴席的理由。第二句再以身体不好,不适宜饮酒为托词,谢绝邀请。从这两句中 可看出诗人无心宴饮,不喜应酬。 三、四句说自己不去,但与前两句直接表示不同,换个角度,说自己愿意留在家中。留在家里的理由也很 充分,时逢夏末,碰到了难得碰到的好雨,驱尽了残暑,在这样凉爽的天气里,正好可以在家中舒舒服服 地睡一觉。白天高卧,带有几分高士的闲适意趣,体现了诗人对闲适自在的渴望。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私王”“畏王”“有求于王”的现象推论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面对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不禁回想起当年刘裕北伐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势。 (3)韩愈在《师说》中讨论择师的态度和标准,得出无论贵贱长少,“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答案】 (1). 由此观之 (2). 王之蔽甚矣 (3). 金戈铁马 (4). 气吞万里虎 (5). 道之所存 (6). 师之所存也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蔽、戈”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流派。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自然得体;在建筑雕刻艺 术的综合运用上, 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古徽派建筑坐落于山水之间,是 的自然之宅。其显著特点是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至今,徽派建筑不仅 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更为我们以后的建筑以及人居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徽派建筑追求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完美统一。如其代表符号之一的“天井”(指宅院中房与房之间 所围成的露天空地),其收集雨水的功能源于早期砖木建筑防火之需要,又 了风水学上“四水归堂”的 说法,让四方之财源源不断地流入家中。反映在“新中式人居”中,天井更是居者“晨沐朝霞、夜观星斗” 的景观空间,是“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在建筑空间完美的体现。徽派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 ,具有深刻的 文化寓意,体现了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徽州人思想情感。就徽派建筑的文化渊源而言,又是伦理之宅, 强调遵循以“家族本位”为原则的人伦思想和人伦规范。在徽派建筑中,长幼尊卑排列有序,忠孝节义渗 透其间,成就了“新中式人居”建筑结构的精神内涵。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融合 受之无愧 吻合 独辟蹊径 B. 融合 当之无愧 契合 独树一帜 C. 融和 当之无愧 吻合 独树一帜 D. 融和 受之无愧 契合 独辟蹊径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就徽派建筑的文化渊源而言,又是伦理之宅,强调以“家族本位”为原则的人伦思想和人伦规范。 B. 就文化渊源而言,徽派建筑又是伦理之宅,强调遵循“家族本位”为原则的人伦思想和人伦规范。 C. 就文化渊源而言,徽派建筑又是伦理之宅,强调以“家族本位”为原则的人伦思想和人伦规范。 D. 就徽派建筑的文化渊源而言,又是伦理之宅,强调遵循“家族本位”为原则的人伦思想和人伦规范。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新中式人居”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 B.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 都的秋味。 D. 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她们的身体,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 板。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和:融洽和谐。语境是徽派建筑将石雕、木雕、砖雕合为一体,应选 “融合”; 受之无愧:意思是指得到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当之无愧:意思是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 无须感到惭愧。语境是古徽派建筑坐落于山水之间,真正属于自然之宅,应选“当之无愧”; 吻合:完全符合。契合:投合,意气相投。语境是徽派建筑中的“天井”的理念与风水学上“四水归堂” 的说法很投合,应选“契合”; 独辟蹊径:意思是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体裁。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 自成一家。语境是说徽派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自成一派,应选“独树一帜”。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就徽派建筑的文化渊源而言,又是伦理之宅”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应改为“就文化渊源 而言,徽派建筑又是伦理之宅”,排除 AD;“遵循以‘家族本位’为原则”句式杂糅,改为“遵循‘家族 本位’”或“以‘家族本位’为原则”,排除 B。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新中式人居”表示特定称谓; A.表示引用; B.表示讽刺、否定; C.表示强调; D. 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 D。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在农科所的植物园里,载种了很多野生果树,它们其貌不扬,果实也不一定好吃。_________? 因为它们有着非常丰富的用途。_________。比如,四照花是药、食两用树种:胡颓子的果实味甜可食, 并且有消食止痢的功效。还有些野生果树有经济和商业价值。比如,柘树就是一种名贵树种,它的心材是 雕刻制作工艺品和高档家具的上乘材料。但是,很多野生果树还默默地隐居于林间或是已经被破坏,所以, 我们在开发利用野生果树资源的同时,________ ,这是建立野生果树植物园的重要意义之一。 【答案】 (1). 为什么要栽种野生果树呢 (2). 有些野生果树有食疗价值 (3). 还要保护野生果树资 源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标点,可这知所填句子为问句,依据“因为它们有着非常丰富的用途”可知问的应是栽种野 生果树的原因。所以可填:为什么要栽种野生果树呢? 第二空,依据后文“还有些野生果树有经济和商业价值”可知,这里是说“有些野生果树有……价值”, 再结合后文所举例子“四照花是药、食两用树种……”可知,这里应填:有些野生果树有食疗价值。 第三空,依据前文“但是,很多野生果树还默默地隐居于林间或是已经被破坏”可知,这里应填有关保护 野生果树资源的内容,可填:还要保护野生果树资源。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5 个字。 2020 年 12 月 21 日,嫦娥五号搭载的北京冬奥会展示品交接仪式在首钢举行。完成月球之旅的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旗、会徽、吉祥物,首次与公众见面。 12 月 17 日,嫦娥五号在太空邀游 23 天之后返回地球,探测器上搭载的国际奥委会会旗一面、国际残 奥委会会旗一面、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旗各一面、会徽两对、吉祥物手办一对、吉祥物徽章两对,也 完成了月球之旅。这些冬奥会展品是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的生动写照, 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口号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航天科技与冬奥文化的完美融合。 【答案】示例:①2020 年 12 月 21 日,②北京冬奥运会展示品交接仪式在首钢举行,③完成月球之旅的冬 奥会展示品首次与公众见面,④这些展品体现了航天科技与冬奥文化的完美融合。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第一段是新闻导语,可从中压缩出本次新闻的主要事件“2020 年 12 月 21 日,北京冬奥运会展示品交接仪 式在首钢举行”;具体内容“完成月球之旅的冬奥会展示品首次与公众见面”。然后从新闻主体里压缩出 本次事件的意义,“这些冬奥会展品是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的生动写照, 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口号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航天科技与冬奥文化的完美融合”,可压 缩成“这些展品体现了航天科技与冬奥文化的完美融合”。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各种传播媒介广泛运用,已成为工作生活的得力助手。利用各种媒介高效获取资讯广受欢迎, 借助多种媒介开展学习活动深受喜爱,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热点事件备受关注。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 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利用多种媒介沟通交流,传播文化”“如何利用多种媒介获取 信息,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辨别各种媒介信息真伪,形成独立、正确的判断” …… 学校开展以“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为主题的交流研讨活动,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学会“信息检索与筛选”,培养“搜商”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学会‘信息检索与筛选’,培养‘搜商’”。 新时代的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以高中生的视角看,我觉得首要的是学会“信息检索与筛选”, 培养高级“搜商”。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信息铺天盖地,真伪难辨。有人觉得过去好,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人们做 事心里感觉踏实,效率反而更高。但是我们能回得去么?不能,毕竟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那就得学 会正确认识这个时代,接纳这个时代,解决这个时代中高科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就是提升媒介素养, 否则,我们就会被时代淘汰。一睁眼就要面对微信朋友圈,打开网络便是铺天盖地的热搜新闻,培养“搜 商”,也就是提高“信息检索与筛选能力”迫在眉睫。 一定意义而言,谁的媒介素养高,“搜商”便高,谁就更有可能抓住机遇。 信息时代,信息就是财富,信息的获取、辨别和处理能力——搜商,直接影响我们的事业与生活。比 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知道互联网的人非常多,但把互联网做到极致的却只有马云等几个大佬;互联网始于 上世纪的美国,近几年,中国却出现了以“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 一切”为特点的新的产业形态——“互联网+”,成为创新驱动的典范。这一切,都有赖于强大的“搜商”。 有人因为开启“垃圾短信屏蔽”险些遗漏重要的工作信息,如果回避信息检索,还可能有比这更可怕 的情况出现,可见媒介素养不可小觑。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悲剧,你相信“一万小时定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学会了一项技能,这个 行业却可能已经过时,濒临淘汰。比如你刚考了驾照,无人驾驶时代到来了;好不容易英语八级过了,却 不知道讯飞的智能翻译软件已经可以翻译方言了。为什么会这样?在你做这些事情之前,对相关信息连搜 索一下都不屑,就更不要说处理和抉择了。 信息检索与筛选是新时代的我们应具备的重要的媒介素养。信息时代,我们面临的不再是信息闭塞问 题,而是信息抉择问题。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信息处理能力就很强,孙悟空虽神通广大,却并不是全能神。每至一处,他 并不知道此处有何妖怪,于是他就会把土地找来。有了打不过的妖怪,他会根据妖怪的不同情况,或请龙 王,或请观音……这才解得九九八十一难。《水浒传》里攻打祝家庄时,宋江听说祝家庄路径复杂,便派遣 杨林和石秀前去探庄。杨林打扮成解魔法师,由于没有搜索到见白杨树就转弯的信息,很快便被捕了。第 一次探庄失败。石秀扮作樵夫,从一位老人那里弄清了村里复杂的盘陀路径,攻打祝家庄才取得胜利。 所以,我们要提高认识,认识这个时代,接受这个时代,提高认识,培养“搜商”,获得上乘的媒介 素养。其次要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如何使用?到百度、谷歌、搜狗上去搜。再次,“搜商”不仅是信息检 索,更重要的是信息筛选与处理,这需要智慧。 总之,身处瞬息万变的高科技时代,媒介素养亟待提高,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信息检索与筛选,让高搜 商助力我们更从容的学习、工作、生活。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明确话题的材料,虽然明确了话题“媒介素养”,但依然需要解读材料,因为所给材料 信息提示了媒介素养的具体指向,即信息检索与筛选能力。解读材料时需要关注一些关键词句,能对不同 的材料进行求同处理。材料首先指出各种媒介在当前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后提醒人们思考“媒 介素养”的问题:如何利用多种媒介沟通交流,传播文化;如何利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发出自己的声音; 如何辨别各种媒介信息真伪,形成独立、正确的判断……材料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化时代中信 息的重要作用,不能因为“垃圾信息”“信息的碎片化”而否定了信息存在的重要意义,这是立论的基础; 要继续引导学生辨识此题的重心在于“如何对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铺天盖地的信息进行检索和筛选,使 之为我们所用”,这才是这篇作文的写作目的;抓不住后者,容易导致审题立意偏向,最终写成了一篇偏 题作文。 题目要求以“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为主题,以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立意】1. 媒介素养,宜时宜己; 2. 我们具备的媒介素养,应紧跟时代; 3. 学会辨别、选择,做信息的主人。 【素材】1. 正确处理信息,辨别信息真伪。对于信息时代,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信息量之庞大,每天各 时各地都发生着不同的是事情,这也就因此产生了大量的信息。无论是娱乐、健康,还是体育、时政等方 面的信息,究其根、溯其本都离不开其价值所在,所以对于我们这些不是创造与制造信息的人来说,拥有 自己独特的视角,辨别信息真伪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找寻其真正的价值,挖掘其本质呢?将我们得到 的纷杂的信息进行筛选、联系、整合,再静下心来思考,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与见识,我们也才能 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的完整的人。 2. 正确处理信息,用理性的头脑面对。这理性,其实是我们接传信息的防火墙,防止我们冲动与盲目。它 的冷静、全面、精密、严谨,将使我们接传信息时,合情合理合法,而不会悖情悖理悖法。反思这些年的 “板蓝根事件” “碘盐事件”秦火火事件”、电信诈骗事件以及“蓝瘦香菇” “吃瓜群众” “标题党” “键盘党”等,我们确实需要培养一种理性接传信息的基本素养。它将使我们超越感性的低级阶段,而走 向基于理性判断的成熟的互联网+生命形态。 3. 而要做到理性接传信息,归根到底,需构建我们国家与民族的理性精神。中国自古便是一个诗的国度、 散文的国度、人文的国度,但如此辉煌灿烂的伟大文明,比之于欧美,我们确实弱于基于科学知识与严谨 求证的理性精神。很难想象,现代欧美会发生“大跃进” “文革”式的荒谬;也很难想象,欧美民众会相 信“板蓝根治非典”“碘盐防核辐射”的谣言。所以,要做到理性接传信息,除了需公检法部门强力干涉, 抑治不实非法信息外,更需要我们个人的理性自觉,以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科学知识、理性思维的倡 导与普及。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