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ID:643507

大小:103.5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山水联盟”返校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岁末年初,武汉暴发新冠.(guān)肺炎疫情,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组织各类医疗队紧急救援武汉,共同 抗疫,共度时艰,历时三个多月,赢.(yíng)得了抗疫战的胜利。 B. 制作桂花蜜,先将清洗后的桂花倒入沸水,稍稍煮过便捞起冷却,漂.(piǎo)洗,待沥干水分后与白糖拌 和均匀,再封存于罐子中。几日后香甜的桂花蜜便酿.(liàng)成了。 C. 2020 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在网上发布后,倍受争议,因其语言晦涩.(shè)难懂,引来了 网友一片吐.(tǔ)槽声,有的言辞偏激,也有评论客观、理性。 D.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身为家长也要注意家庭场.(cháng)所,懂得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熏陶.(tāo) 作用,万不能寄望早成名挣大钱,而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可以结合字形和字义来辨析读音 正误,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测字形正误。 B 项,“酿成”的“酿”读 niàng。 C 项,“倍受”应为“备受”,“备受”是指受尽,尝尽;“晦涩”的“涩”应读 sè。 D 项,“场所”的“场”应读 chǎng;“熏陶”的“陶”应读 táo。 故选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甲]清晨,山林间飘荡着淡蓝色的雾气,黄昏,江面上闪烁着碎银般的波光;修竹佳木在和风中窸窣 作响,岩石旁侧奇花异草静静开放……数十年间,仰观俯察,静思默想,这里的每一幅画面,每一个细节, 都是对自由旷达的生命方式的生动诠释..。这缕精神的烟云,自此间的林泉烟霞中氤氲..而出,弥散在后世众 多典籍文章的册页和字行之间。 连那些胸中鼓荡着侠气剑胆的人,脚步一踏上桐庐的地面,心灵也不由变得柔软温润。最有代表性的 无疑是范仲淹了。这位北宋名臣,因为上疏直言,不为当权者所容,一生屡遭贬谪。[乙]第二次被贬,便 是出任睦州知州,当时又叫桐庐郡。虽然驻守仅半年,却先后写成《出守桐庐道中十绝》《萧洒桐庐郡十绝》 等作品,描绘了桐庐的风光物事以及桐庐人惬意恬适的日常生活。从中他发现了一种能够让人移心易志的 气质,这使得他在渴望报效社稷、造福苍生的同时,又向往闲云野鹤,优游林泉。[丙]是的,置身于这样 的山水现场,那些日常孜孜以求....的功名利禄之类,在不知不觉中会失却分量;相反..,那种似乎遥远缥缈的 事物却变得具有质感。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诠释 B. 氤氲 C. 孜孜以求 D. 相反 3. 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C 3. A 【解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这类题 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 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 项,诠释:解说,解释,阐明。文中说这里的每一幅画面,每一个细节,都是对自由旷达的生命方式的 生动解释。使用正确。 B 项,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这里修饰“精神的烟云”,使用正确。 C 项,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探求。这里指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应用“汲汲以求”。 D 项,相反:事物的两个方面相互排斥或对立。这里形容两种不同的追求,使用正确。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段中划线 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自己的识记,浏览选项,排除有错误的句子即可。 A 项,甲句中“清晨”和“黄昏”是并列关系的句子,“雾气”后的“,”改为“:”“波光”后的“;” 改为“。” 故选 A。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明清以来,杭扇与苏扇因其种类多样,制作精良,杭州的黑纸扇与苏州的白纸扇更是被并誉为“杭黑苏 白”,成为折扇中的名品。 B. 《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是因为这部影片创造了逾 40 多亿元的票房,更是因为它开启了这个科幻电影 创作新征程,填补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类型的空白。 C. 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后,记者走进社区,目之所及,一派生机盎然;一栋栋安置楼房错落有致,一条条 硬化平坦的道路纵横相连,一家家繁忙的社区工厂紧张而有序。 D. 通过对餐厨厨垃圾桶加装电子芯片,不仅有效阻断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同 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 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 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 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A 项,成分残缺,“制作精良”之后加“广受好评”; B 项,重复赘余,“逾”与“多”重复; D 项,成分残缺,开头使用介词“通过”造成主语残缺,删去“通过”。 故选 C。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笔”主“理”,是说理的,呈“讲谈”色彩,较为冷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呈“自由”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 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 __________________,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在文体独立的现今,弄清这二者的区别是有特别重重要的意义的。 【答案】 (1). “随笔”和散文是有明显区别的 (2). 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 (3). 而散文崇尚 “人性”深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可以先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重 点分析横线前后句子,把握句式和句意,结合这些进行补写。这段文字是谈论“随笔”和散文的区别。 第一处,“我认为”表明后面是观点,且因在语段开头,所以领起下文,结合后面对随笔和散文的比较可 知,第一处应是说随笔和散文是有区别的。 第二处,横线前面是分号,这表明分号前后内容是并列关系,且句式结构相似,分号前面是说随笔的特点, 分号后面就应该是说散文的特点,横线处的句子与前面“‘随笔’主‘理’,是说理的”对应,所以句子 结构应该与之接近,随笔主“理”,散文则是主“情”,随笔说理,那么散文自然是抒情。 第三处,横线前面是分号,这表明分号前后内容是并列关系,且句式结构相似,分号前面是说随笔的特点, 分号后面就应该是说散文的特点,横线处的句子与前面“随笔讲求‘文化’品位”对应,随笔讲求文化, 那么散文应该注重人性。考生结合这些拟写即可。 6. xx 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中国——我最崇敬的抗‘疫’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钟南山、李兰娟、 张文宏和李文亮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 要求:①请先写出所选人物姓名,然后写领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 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⑤字数 80--100 所选人物:_____________ 颁奖词: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钟南山 (2). 耄耋之年,冒死犯险,“抗非英雄”,披甲逆行抗疫一线。科学求是,悬 壶济危世,仗义诤言,美在纯真仁爱!粵鄂连线,美在责任担当!“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克难关!” 院士,战士,国士,众士保平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拟写颁奖词的能力。颁奖词是一种在 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事迹所作的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颁奖词具有以下特点:史诗性, 叙说英雄事件,彰显历史厚重,弘扬社会正气,体现时代风貌。简洁性,言简意赅,展现神韵;靓丽自然, 诗画情意。系列性,凡人奇事,闪亮名字。英雄谱系,感天动地。写颁奖词,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写意 法,要大处着笔,白描撼人心魄的人物事迹,塑造传神的人物形象,表达敬意。评介法,要在介绍中锐评 人物事迹,述评结合,挖掘人物的高光品质,展现人生深刻哲理。综合法,采用叙述、议论、抒情方式综 合表达人物的事迹、精神和崇敬之情,整散结合,长短句交错,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如选择钟南山,就 需要对他的事迹有所了解。钟南山,1936 年 10 月出生于南京,汉族,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 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靠实践,守真理,科学担当! 济危世,敢诤言,仁心大爱!2018 年 12 月 18 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钟南山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 革先锋奖章。2019 年 9 月 25 日,钟南山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后,钟南山院士 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考生可以结合人物事迹进行评议,拟写颁奖词。如李兰娟,女,1947 年 9 月 13 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感染微生态学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她奔向战“疫”前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提出“四抗二平衡”治疗方案。 “战役不成功,我们不撤兵!”医者大爱,感动中国。给她所拟颁奖词可以命名为“蕙质兰心,巾帼战士”。 示例如下:蕙质兰心,巾帼战士。她雷厉风行,“杀伐果断”,“武汉封城”,打响阻“疫”战。她出身 贫寒,当过赤脚医生,也做过官员。开拓人工肝技术,奠基感染微生态学。始终念念不忘,心济苍生、科 学报国的志愿。抗击非典,冲锋在前。战冠状病毒“疫”情,提出“四抗二平衡”方案。大医仁心,执着 果敢;民族脊梁,国士李兰娟。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6 月 23 日 9 时 43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 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7 月 31 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作为世 界上第四个建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在导航精度、授时精度、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堪称世界一 流。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 24 颗地球中圆轨道卫星(MEO)、3 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 和 3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 组成,共同构成了北斗三号的混合星座构型。其中每种类型的卫星都有其独特 功用,根据各自运行轨道特点和承载功能,既各司其职,又优势互补,共同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 导航、授时服务。 MEO 卫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GEO 卫星在 轨道上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它与 MEO 卫星还承载了短报文通信服务功能;此次发 射的第 S5 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三颗 GEO 卫星。IGSO 卫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 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 8 字舞。作为高轨道卫星,信号抗遮挡能力强,尤其在低纬度地区,其性能 特点更为明显。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北斗,那颗最亮的“星”》)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5 月 22 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 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 6 至 8 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20 余年来,我国北斗导 航实现“三步走”。2018 年, 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 19 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在北斗 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 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 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 2003 年建成了北斗一 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 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 GEO/IGSO 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 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 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增强了北斗在重点区域、遮档区域的星座性能,更好地服务我国和亚太区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 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 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 2019 年 5 月 27 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规划 时间节点 1994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12 年 2009 年 ——2020 年 规划步骤 第一步:试验系 统 第二步:正式系 统 第三步:正式系 统 实现目标 北斗一号 区域有源定位 北斗二号 区域无源定位 北斗三号 全球无源定位 (摘编自人民网)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斗三号的三种卫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MEO 卫星是全球组网服务,GEO 卫星时刻聚焦祖国,服务祖国。 IGSO 卫星负责覆盖亚太区域,且信号抗遮挡能力强。 B. 6 月 23 日北斗导航系统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 第三个正式开通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C. 北斗人在北斗二号研制上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 GEO/IGSO 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 的卫星方案,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D. 北斗三号研制团队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 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阳帆板是北斗卫星国产化的开端,之后在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卫星研制中国产化步伐迈得更大,攻关 更艰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断出现。 B. 如何研制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确定了“先试验后建 设”“先有源定位后无源定位”“先区域后全球”的发展思路。 C. GEO 卫星和 IGSO 卫星组成的区域星座,增强了它在重点区域、遮档区域的星座性能,GEO 卫星还具备短 报文通信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及亚太区域。 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并跑到领跑,刷新了“中国速度”。北斗三号在导航精度、授时精度、 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 9. “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D 9. ①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精神;②自力更生,坚持不懈的精神;③自主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④开放 大气、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 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 项,“6 月 23 日……正式开通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错,原文“7 月 31 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 系统正式开通”。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 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D 项,“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错,原文是“作为世界上第四个建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 斗三号在导航精度、授时精度、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堪称世界一流”,注意是“堪称世界一流”。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 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二“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可概括出“攻坚克难、 敢为人先的精神”;结合材料二“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 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 2003 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 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可概括出“自力更生,坚持不懈的精神”;结合材料二“为 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 GEO/IGSO 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 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形成了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可概括出“自主创 新、追求卓越的精神”;结合材料二“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 克”“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 GEO/IGSO 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 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 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可概括出“开放大气、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海边的雪 张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天就要黑下来了。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唉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 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就 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 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 日头照,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 在闪亮。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 家了。 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 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酣睡。 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 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他们 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 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金豹像 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 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 “有人!他们上不来了!” “听声音不远!”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不 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子,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大火;被海 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 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 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 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 着水里的那团黑影。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 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 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让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 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 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 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 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 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的一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他们颤 声叫着:“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10. 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11. 概括金豹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12. 文中“金豹怎么也睡不着”这一情节, 构思巧妙,在小说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3. 有人把标题“海边的雪”改成“奇迹”,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请简析理由。 【答案】10. ①运用衬托、对比手法,“雪花,都被映红了”“狂暴的风雪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从颜色、 力度上反衬火焰的强大、炽烈,突出火焰给黑夜求救者、迷路者照亮方向; ②运用叠词“熊熊“远远近近”和对烈火颜色的直接描写,渲染出烈火浓焰的壮观气势;③通过感叹语气、 长短句结合表达出人们急切救人的内心期盼心理。 11. 金豹:①年老力衰、直面现实;②勤苦辛劳,朴实坦然;③珍爱生命,勇敢无畏;④舍己救人,机智豁 达;⑤富有生活经验,做事谨慎。 12. ①照应上文。突出海浪震耳、风猛雪大的恶劣环境对人物的心灵冲击。②为下文蓄势,推动情节的发展, 预示下文紧张、凶险情节的发生。③将典型环境恶劣天气与典型人物踏实谨慎的个性巧妙融合,使小说情 节发展自然合理,结构紧凑。 13. (1)“海边的雪”更好:①点明小说典型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及背景,营造了人物活动特殊的 环境氛围。②起到线索作用。“雪”贯穿小说始终,故事紧紧围绕“雪”发生、发展并走向结局,使小说 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正因浪大雪猛,老人不放心,走出铺子搬动舢板,才发现了落水者。也因为恶 劣的天气,两个年轻人才会迷路,才有后面下相关的情节。③起到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看似平常的标题, 暗藏悬念,能引读者在平静的阅读中走向惊喜、惊叹, .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而奇迹"作标题,交代了故 事结局,缺乏悬念。 (2)“奇迹”更好:①对老人“一举救四命”故事内容高度概括。既指难敌风雪的老人机智战胜黑夜、雪浪, 救起两位落水者,更指意外救了自己的儿子。②暗示情节曲折巧合,出乎意料。③凸显人物的不平凡,暗 示主题。不仅仅是对老人机智勇敢、舍己救人形象的赞美,也暗示了温暖的主题。④设置悬念,“究竟发 生什么奇迹?”能引起读者注意,吸引读者往下读。而“海边的雪”只是点明了故事的时间、地点及环境。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思路:找角度——扣内容,析效果——剖感情。 常见角度:1.从表现手法(写景写人写物及抒情)、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等)、感官角度(视觉、 听觉、嗅觉、触觉)等。2.从句式的角度: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 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3.从词语使用的角度:例如动词的作用,形容词的作用,副词的作用,数 词的作用,叠词的作用等等。4.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 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 份等。 画线句是“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 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首先看句子用 到的手法:结合“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这是侧面描写,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这是对比手法;运用这两种 手法是为了表现火焰之大,从颜色、力度上反衬火焰的强大、炽烈,突出火焰给黑夜求救者、迷路者照亮 方向。再看词语:“熊熊”“远远近近”,运用叠词;“嫣红”描写火的颜色;渲染出烈火浓焰的壮观气 势。最后看句式特点:“大火燃起来了!”,运用表感叹句;“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雪 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长短句结合,表达出人们急切救人的内心期盼心理。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 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 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首先看他对待“年老”这件事的态度,结合“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 酒。唉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还 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可概括出“年老力衰、直面现实”。再看他发现舢板并不保险后的做法,结合“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 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 翻身回铺子去了”“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 的喘息声”“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 摸他、拉他”,可概括出“勤苦辛劳,朴实坦然”“富有生活经验,做事谨慎”。然后看他得知海里有人 时的做法,结合“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金豹奔跑着,呼喊着, 不知跌了多少跤子”,可概括出“珍爱生命,勇敢无畏”。当他想要点火却找不到东西的时候,“厚厚的 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铺子是他们承包 组的全部家当哪。大火燃起来了!”,可概括出“舍己救人,机智豁达”。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某个情节的作用。情节的作用通常应当从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回答;但本文要求从“结 构”角度分析作用,考生可以结合上下文分析,也可以从情节发展的合理性角度思考。 “金豹怎么也睡不着”的原因,从上文看,“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 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可知这个情节照应上文,突出海浪震耳、风猛雪大的恶劣环境对人物的 心灵冲击。再看下文,写“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 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然后写两人推舢板,听到海里有人呼救,两人想法设法救人等情节, 可知“金豹怎么也睡不着”的情节为下文蓄势,推动情节的发展,预示下文紧张、凶险情节的发生。最后 思考,恶劣的天气让细心谨慎的金豹睡不着,才导致后面一系列情节的发生,这样将典型环境恶劣天气与 典型人物踏实谨慎的个性巧妙融合,使小说情节发展自然合理,结构紧凑。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标题的探究能力。此类题目有个性化解读的意味,但无论采用哪个标题,都要给出理由, 可以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读者的感受等角度分析,给出合理解释即可。 如认为“海边的雪”更好,可从环境角度分析,“海边的雪”渲染出恶劣的气氛,为人物活动营造了典型 环境;从情节角度分析,“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为下雪,天气及其寒冷、恶劣,才使得金豹睡不着, 去推舢板,从而听到有人呼救,在大雪中找不到点火的东西,才不得已点燃铺子救人;也正是因为大雪才 导致两个年轻人迷路;总之,雪使得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感染力;可从读者角度思考,看似平淡的标 题暗藏悬念,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感受到情节的逐渐紧张,最后达到高潮,有出人意料的效果。而用 “奇迹”则没有这种层层浮出水面的感觉,太过直白。 如认为“奇迹”好,可从人物角度思考,老人在恶劣的天气中凭借机智勇敢救起了两名落水者是“奇迹”, 意外救了自己的儿子更是“奇迹”,这样就凸显人物的不平凡;从情节角度看,本文情节曲折离奇,确实 堪称“奇迹”;而从主题角度看,这样的“奇迹”不仅仅是对老人机智勇敢、舍己救人形象的赞美,也暗 示了温暖的主题。最后从读者角度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而“海边的雪”只是点明了故事的时间、地 点及环境。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货殖列传序 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 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 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 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菜、梓、姜、桂、金、锡、连、 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 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 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备劝其业 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 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 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敌太公望封于营丘,地瀉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 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 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 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挽近世涂.民耳目 涂:堵塞 B. 耳目欲极.声色之好 极:尽量 C. 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通“源” D.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 冠带衣履:领导、统领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故善者因.之 因.击沛公于坐 B.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夫晋,何厌之.有 C.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D. 仓廪实而.知礼节 蟹六跪而.二螯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三段中“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读?”两句从反面阐明政治教命对货 殖之事(人们对物质富裕生活追求)难以起到阻止或规范约束作用。 B. 作者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生产、交换贸易和积累财富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和巩固国家统 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反映了他的卓越的经济思想,十分可贵。 C. 上至王侯大夫,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求财谋利,担忧贫穷。“人富而仁义附焉”,只要人们生活富有了, 百姓自然懂得仁义礼仪,无需再对他们进行教化。 D. 本文引古书,叙史实,有破有立,开篇否定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倒退论,后以管仲助齐称霸的 史实,正面肯定富国裕民之道,从而阐明货殖之事的重要作用。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18.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 (2)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答案】14. B 15. C 16. C 17.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 18. (1)于是姜太公就鼓励妇女纺线织布,尽力施展她们的技巧,并且使本地的鱼盐流通外地,老百姓及财 物都归聚到那里。 (2)富人得了势,声名就更显著;一旦失势,就会如同客居的人一样没有归宿,因而不快活。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 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 析。 B 项,“耳目欲极声色之好”意思是“人们的耳朵、眼睛要竭力享受声、色之乐”,“极”,作动词,尽 量享受。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 性来分析用法。 C 项,两个“其”都是代词,自己的。 A 项,第一个“因”,顺着,第二个“因”是副词,趁机。 B 项,第一个“之”是代词,它,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D 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承接,第二个“而”是连词,表并列。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 “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 行比较分析。 C 项,“只要……无需再对他们进行教化”错误,这一说法过于绝对化,文章最后一段只是说“仓廪实而 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富而仁义附焉”,目的是突出货殖之事的重要,并不能说明生活富有了, 就不需要对他们进行教化。 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 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 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从句式结构以及顶真手法的角度来看,两个“贵”之间要断开,且“贱之征贵”和“贵之征贱”结构一致, 可以断开两处;“劝其业”和“乐其事”结构一致,都是动宾结构,可以断开两处;“不召而自来”和“不 求而民出”结构一致,可以断开。 从语法角度来看,“水之趋下”,“水”是主语,“趋”是谓语,“下”是宾语,主谓宾俱全,后面可以 断开,“无”的宾语是“休时”,宾语后可以断开。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 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 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劝”,鼓励;“劝其女功”,鼓励妇女纺线织布;“极”,尽力施展;“通”, 使动用法,使……流通;“归”,归聚,归依。 第二句中,“彰”,显著;“之”,动词,到,去,往;“所之”,所去的地方,归宿;“以而”,因而。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 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 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 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 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 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参考译文: 老子说:“古代太平之世达到极盛时期的时候,虽然邻国的百姓彼此望得见,鸡犬之声彼此听得见, 但人们各自以为自家的食物最香甜,衣裳最漂亮,习俗最安适,职业最快乐。以至于老死也不相往来。” 要是谁以此为目标,而在近代去涂饰堵塞老百姓的耳目,使他们再回复到往古的时代,那就几乎是行不通 的了。 太史公说:神农以前的事,我已无从考知了。至于《诗经》、《尚书》所记载的虞、夏以来的情况,还 是可以考知的:人们的耳朵、眼睛要竭力享受声、色之乐,嘴里要吃尽各种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而 心里又羡慕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这种风气浸染民心已经很久了。即使用高妙的理论挨家挨户去劝 导,到底也不能使他们改变,所以,对于人民最好的做法是顺其自然,其次是因势利导,再其次是进行教 育,再其次是制定规章,限制他们的发展。而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太行山以西出产大量的木材、竹子、楮树、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东盛产鱼、盐、漆、丝, 又有歌舞和女色;江南出产楠树、梓树、生姜、桂皮、金、锡、铅、朱砂、犀角、玳瑁、珠玑、象牙、皮 革;龙门、碣石以北盛产马、牛、羊、毡、裘、筋、角;至于铜、铁则分布在千里的疆土上,各处的山都 出产,真是星罗棋布。这是大概的情形。所有这些都是中原地区人民喜爱的必需品,通常用来做穿着、吃 喝、养生送死的东西。所以说大家都靠农民的耕种才有吃的,靠虞人才能把山泽中的资源开发出来,靠工 人做成各种器具,靠商人贸易使货物流通。这难道是有政治教令征发和约束他们吗?人们各按其能力干自己 的工作。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东西贱是贵的征兆,东西贵是贱的征兆。这就刺激各行 各业的人努力从事自己的职业,以自己的工作为乐趣,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昼夜不停。用不着召唤,他 们自己会送来;东西用不着寻求,人们自己会生产。这难道不就证明了农、虞、工、商的工作是符合经济法 则的吗? 《周书》上说:“农民不生产,粮食就缺乏;工人不生产,器物就缺乏;商人不转运,粮食、器物、 财货就断绝;虞人不生产,财货就缺乏。”财货缺乏,山泽中的资源就不能开发了。农、工、商、虞这四 种人的生产,是人民赖以穿衣吃饭的来源。来源大就富足,来源小就贫困。来源大了,对上可以使国家富 强,对下可以使家庭富裕,贫富全靠自己。富了也没人掠夺他,穷了没人给他东西,而聪明的人有余,愚 笨的人不足。姜太公封在营丘,那里的土地都是盐碱地,劳力很少。于是姜太公就鼓励妇女纺线织布,尽 力施展她们的技巧,并且使本地的鱼盐流通外地。老百姓及财物络绎不绝地归聚到那里。因而齐国产的冠 带衣履,行销天下;东海和泰山之间的各小国的国君,都拱手敛袖恭恭敬敬地来齐国朝见。后来,齐国中 途衰弱,管仲又修订了太公的政策,设立了调节物价出纳货币的九府。齐桓公就借此称霸,多次会合诸侯, 使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因而管仲也奢侈地收取市租。他虽处陪臣之位,却比列国的君主还要富。因此, 齐国的富强一直延续到齐威王、齐宣王时代。 所以,管仲说:“仓库储备充实、老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足,老百姓才能分辨荣辱。”礼仪是 在富有的时候产生的,到贫困的时候就废弃了。因此,君子富了,才肯施恩德;平民富了,才能调节自己 的劳力。水深,鱼自然会聚集;山深,兽自然会奔去;人富了,仁义自然归附。富人得了势,声名就更显 著;一旦失势,就会如同客居的人一样没有归宿,因而不快活。俗话说:“家有千金的人,不会死在市上。” 这不是空话啊。所以说:“天下的人乐融融,都是为财利而来;天下的人闹嚷嚷,都是为着财利而往。” 兵车千辆的国君,食邑万户的诸候,食禄百户的大夫,尚且还都怕穷,更何况普通的平民百姓呢! (二) (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9. 这两首诗意境幽美,都以________意象开篇;且描写诗境都在___________时间。 20. 《漫成一绝》与《兰溪棹歌》都以写鱼结尾,试比较两诗写法异同。 【答案】19. (1). 月 (2). 半夜(三更) 20. (1)相同点: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杜诗以鱼儿的动态描写衬托静态的江景;戴诗写绵雨静夜,鱼儿溪 头浅滩抢新水的动态场景。 (2)不同点:①杜诗侧重细节描写,从动作、声音等角度近距离描写鱼;用衬托(对比)手法,先写鸟后写鱼, 一句一景,一静一动,生动传神。 ②戴诗侧重白描、想象;用简练轻快的语言勾勒出江南三月阴雨绵绵鲤鱼夜半上滩的独特自然景观图,属 远景描写。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掌握筛选意象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意象的 修饰语想象画面,揣摩诗人情感,并能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出意境特点。 题干中说两首诗都以什么意象开篇。杜诗第一句“江月去人只数尺”,是说水中的月影离我只有数尺之远; 戴诗第一句“凉月如眉挂柳湾”,意思是一弯蛾眉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可见二 者都以“月”的意象开篇。 再看描写的时间。杜诗有“风灯照夜欲三更”,戴诗有“半夜鲤鱼来上滩”,可见描写的诗境都在“半夜” (三更)。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 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 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辞首先指出本体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 《漫成一绝》写鱼“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 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诗人对着“沙头宿鹭”,不禁衷心赞美夜的“静”美。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使 凝神睇视着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跃起一条大鱼,在夜空中画了一条若隐 若现的弧线后,又潜入水中。此句运用细节描写,从动作、声音等角度近距离描写鱼,且与前文的“鸟” 形成对比,一静一动,一句一景。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 静谧之境,然而其表达效果恰好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兰溪棹歌》写鱼“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 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 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此句写绵雨静夜,鱼儿溪头浅滩抢新水的动态场景,侧重白描、想象;用 简练轻快的语言勾勒出江南三月阴雨绵绵鲤鱼夜半上滩的独特自然景观图,属远景描写。夜间本来比较宁 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 【点睛】鉴赏诗歌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知道每一句具体在讲什么;第二步是了 解作者是如何写的,即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三步是掌握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其中第一步是基础。 诗歌鉴赏题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侧重对诗歌内容的考查。要想在诗歌鉴赏题中取得高分,必须学会读懂诗 歌。诗歌鉴赏选择题要想做对,也必须要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必须转变“轻读诗、重做 题”的观念,沉下心去,反复咀嚼,多加品析,做到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 (三) (6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材料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21. “有朋自远方来”的“朋”这里泛指_________的人。“就有道而正焉”的“正”意思是 ______________。 22. 请从材料二、三中概括孔子要求弟子所“学”的内容,并说说你对孔子的评价。 【答案】21. (1). 志同道合 (2). 匡正(改正) 22. (1)①学习《诗》《书》《礼》《乐》等儒家文化经典;②学习孝敬父兄、敏于事、慎于言、守信用等为人 处世之道;③学习儒家仁爱之道、严于律己,提高道德修养。 (2)①赞赏孔子重视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教育高于对文化知识的学习;②赞赏孔子重人格精神修养,轻物 质享受的安贫乐道思想。 【解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中的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先要通读名著,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理解 大意,并结合上下文甚至全文来分析词语的含义。 “有朋自远方来”,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可见这里的“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就 有道而正焉”,意思是“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其中“正”意思是“匡正”。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名著中的信息进行概括,并对人物思想观点进行评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通读名著 的基础上,按照题干提示回到文中筛选相关信息并进行概括;评价名著的思想观点要结合当时的背景来阐 述其积极意义。 第一问:从材料二、三中概括孔子要求弟子所“学”的内容。 材料二中,针对人生第一课,孔子给出了浅近明了的回答,那就是,做人应当先修德,再学知识。也就是 说,对于弟子的教育,孔子认为应当从伦理教育人手,在家孝顺父母,敬重兄长:其次,学习待人接物, 做到严谨守信;这些根基打好后,再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可见孔子认为学习的内容有:《诗》、《书》、《礼》、 《乐》等儒家文化经典;学习孝敬父兄、敏于事、慎于言、守信用等为人处世之道。 材料三中,孔子认为君子求学应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不仅仅是为了吃饱饭和睡舒服,努力向有道德的人 学习,做事勤勉,说话小心谨慎。做到这些可以算是好学了。可见孔子认为学的内容是:学习儒家仁爱之 道、严于律己,提高道德修养。 第二问:说说你对孔子的评价。 这两则材料都体现出孔子轻视物质享受,重视人格修养的思想,这是很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尤其在当今物 质至上的社会中,更应当提倡对人的品德的修养。青少年不仅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学习如何做人。 【点睛】高中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赏析能力相对强得多,初次接触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就有较高的起点, 较广的视野。因此,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高中学生可以对原著进行精读。精读要求“循文入义”做到“字 训其义,句贯其旨,文循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文会、意会、情理、神会”的境界。即要求学生 做到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总体布局、熟悉文学作品的大意,记忆其中重要的部分,又要让学生 能抓着中心,细心揣摩某些精彩段落,做好读书笔记。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二学生学业负担重,因此有些名 著名篇可以采用泛读的方法。泛读是一种略观大意、知其梗概、不示源探微、不究其深意的阅读方法。泛 读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泛读书的书名、作者、前言、出版社、出版期,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式特征; 然后是略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文章的大大小小的标题和能反映书和文章的内容的字、句、段落;最后 细读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吗?” 材料二: 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 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材料三: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 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四) (6 分) 古诗文默写。 2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 (2)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3)____________,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 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答案】 (1). 博我以文 (2). 约我以礼 (3). 亦以明死生之大 (4).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5). 零丁孤苦 (6). 门衰祚薄 (7). 早生华发 (8). 一尊还酹江月 (9). 江月年年望相似 (10). 但 见长江送流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 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博”“社稷”“零丁”“祚”“尊”“酹”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 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四、作文(60 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在不少人都喜欢用美颜功能拍照,认为展示了自己更美的一面,给生活添彩;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 认为失去了生活的本真原貌。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美丽生活不可欺 惊鸿一瞥,顾盼生光,唇红欲滴,笑靥如花,如此“佳人”,原无非出自“美颜神效”,这让多少人 感叹,浮华年代,真实不再! 其实,真实,也是一种美。 纪伯伦曾说:“真实,也是一种美。”真实,恰恰美在它的坦诚,美在它的自信。当人们乐于用各种 美图软件修改五官,便沦入自欺欺人的虚伪之中,而恰恰正是这种虚伪淹没了真实,让社会陷入千篇一律 的“人造美人”的审美之中。缺乏真实的美,是浅显而缺乏内涵的,不能算上是美好的东西。谈起真实之 美,我不禁联想到杨绛在《我们仨》中描述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真情实感,美得让人动容。同样,生活 的真实不应掩盖在各种虚假中,应当让真实之花自在绽放。 再深一层来说,各种美颜工具的“横空于世”,正源于人们内心对美的肤浅认识。 人们对美的认识越来越多地停留在外貌、身材等外在形态,以致让他们忘记了真实的样子恰恰是最美 最自然的。且看古人,梅雨飞絮,闲愁几许的诗人贺铸,恰恰不是一位身材魁梧、英俊潇洒的男子,相反, 史书记载中,他是位貌极丑,色青黑的诗人罢了。可又何妨?如此容貌不阻他诗句中的柔情似水、美不胜 收。同样,人的审美不应停留在浅表的外貌“修改”,如此虚假,倒有做作矫揉失真的丑态。让真实回归 到美的行列,人们审美时要认可真实,善于发现真实中遗憾的美。正如《匆匆那年》里曾说:“真实生活 正正美在它的残缺与遗憾。”人们的审美也应接受生活中那份真实的不完美。 而真实的缺位,也与社会过分崇尚单一审美标准有关。“白富美”、“高富帅”成为衡量美的标准, 这无形中扼杀了真实生活中各种美的存在。在单一审美标准的驱使下,大量 PS 美照泛滥成灾,人们用现代 技术描画起一副虚伪的皮囊。而日本大学生研发的这一“反美颜”工具,不仅仅是对社会单一审美的挑战, 更是对社会真实的呼唤。微博上有句话很率真:“宁可胖得有个性,也不要瘦的雷同。”美好,因为真实 生活中人人各异。而真实中参差不齐的差异,不应被单一审美的虚假扼杀。 让公众真正接受真实,关键是要提高社会的审美水平,让人们对美的认识不局限于清丽的五那么外在 的层次,要知道,一个人的气质与涵养不是美图秀秀可以掩盖的。真实中的美,源于一个人的气度与修养, 源于他的洒脱。 纵无杏眼流光,香艳红唇,人也可以真实自在地活出美不胜收的人生。 正所谓,美丽人生不可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 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这是一则关于“美颜”的 材料作文。本次写作命题导向是力求让学生在感受时代气息、直面现实生活某种现象时,能自由表达自我 个性的审美观、生活观,体现理性思辨智慧及表达能力。材料第一句话侧重对美颜拍照积极面的肯定。美 给人自信,给生活添彩。关键词是“美”。材料第二句话对美颜拍照直接否定。认为照片虽美,但是假的, 并不是本真原貌,不要陶醉其中。关键词是“真”。前后两句话形成“美”与“真”一组矛盾。本文立意 就在于如何处理好“美”与“真”的矛盾,正确对待生活。也可以侧重写如何对待“美”或“真”,但只 抓住“美”而不提及“真”或只抓住“真”而不提及“美”去写,则判为偏题或离题作文。 参考立意: 1. 撕下虚假面具,还我美丽姿态; 2. 真实才是最美; 3. 消除美图效果,消除社会病态; 4. 不“装”才是真的美; 5. 让我们接受美化过的生活; 6. 美,我所欲也。 参考素材: 1. “咔擦!”拍下一张“美图”后,人们习惯性地开启美化软件让自己美若天仙,好让众人按“赞”。近 日“反美颜”软件的出现在逐步还原真实,对此,我拍手称快。铺天盖地的“美图”正悄然改变着社会, 我不得不说,不必过分追求流露于外在的美丽,真实的姿态与内心的善良方是真正的美! 2. 古语有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本性,这是正常之事。但是,过分追求完美便是对美的扭曲。 人们总是对自己容颜过分吹毛求疵,原是五官端正,站在镜子面前就只有赤裸裸的“丑”。这真的是丑吗? 显然不是。人们眼中的美是流露于外在,特别是看到韩国小姐选美中对“千人一面”的美女表示赞叹,并 以此把美丽标准化,使自己可更靠近所谓“美丽”。因此,美图软件的流行,无不印证了人们既缺乏自信 又歪曲美丽的心理。 3. 真实是自信的体现。著名作家毕淑敏女士曾以《素面朝天》一文,阐述其不化妆的原因。不化妆并不因 盲目自信,并非对自己容貌完全满意,而是深知以真实的自己亦能一展风采,亦是光彩夺目,又何必把真 实的自己掩盖在厚重的脂粉下呢?真实是勇气,更是一种自信与气度。自拍亦是此理,敢于真实的人是自 信的,自有光芒四射,自会夺人眼球。真实因自信而美丽。 4. 自拍神器提供了一个转换思考的平台。或许你会发现美图软件带给你许多不一样的生活感受。同一张图 片,在不同的环境效果,显示出来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当一张没有经过处理加工的图片呈现在你面前,你 所解读的只是这个人在干什么,在哪里干;然而,当你添上一层咖啡色的效果,你就感受到了这心情意外 地沉重,再根据与图片所配的文字,理解到主人公的心情。正是因为这些美图软件的功劳,使你转换了对 原有事物的考虑,使你更加了解图片所表达的情感。美化过得生活既能美化图片,也能美化你的思考。 5. 人们会说,真实当中或许并无太多美的事物,不应借爱美来自欺以及欺人。但我想说的是美时常在我们 身边,否认追求美的说法折射出的不是世界上没有美,而是人们大多不懂得如何去发现美,去追求美。美 学想必没有多少人不知道,但美学却不同一般我们所说的我的美术。为何会有美学,凭什么“美”成为一 个专业性的学科?美学是一门指导人们追求美以及培养人善于去发现美并尝试定义美的学科。它所探究的 美不仅仅是容貌上的美,更是心灵、品格等方面,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就著有《美学》来为人们提供参考。 参考结构:题目是“美丽生活不可欺”。本文有三大方面值得肯定。 首先,扣题准确,紧扣“自拍美颜”,从“真实与美”的角度立意与论述,关键词相当准确。 其次,思路清晰,论述重点突出。先正面谈“真实,也是一种美”,此美在于坦诚、自信;接着从深层次 分析美颜工具流行、真实缺位的原因有二:人们内心对美的肤浅认识,社会崇尚单一审美标准;最后,提 出公众要接受真实,提高全社会的审美水平。 其三,本文具备优秀作文的亮点:材料充实多样,从古代贺铸到现代杨绛的轶事与创作,从经典的纪伯伦 到当代流行的《匆匆那年》的引语等,体现了考生的积累与思维的灵动。语言追求文采,注重修饰语的运 用,成语、四字短语等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分析尚不算很深入的遗憾。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