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善待自然、善待生态,人与生态和谐共生、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倡导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新时代,生态文学获得
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重要性和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生态文学已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生长点。
这为我们总结生态文学发展规律,探索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提供了条件。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基础,是人的生
活之需、生存之要、生命之本。它包括大自然一大气圈、水圈、动植物生物圈等,也就是与生命活动和人
类活动息息相关的自然背景。人从属于置身其中的自然与生态,人和自然万物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文学是人学,文学距离人自身最近,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是文学表达的重要内容,而生态文学
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推动社会反思,承
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
在中国,生态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的生态文学作品主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从《诗经》《楚辞》
对自然景物特别是植物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到山水田园诗,以及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都可以说是古
代的生态文学。
从中国古代生态文学的理论背景看,其繁荣兴盛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有着密切关联。中国自古就有天
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哲学思想,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也
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中国生态文学的哲学和美学基础。在今天,推动中国生
态文学的发展,继承这些宝贵的思想和文学遗产十分必要。
中国生态文学具有独特性。其描写的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尤其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
优化美化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涌现出环境保护文学、水文学、植物文学、动物文学等,蔚为兴盛。生态
文学作品在历届鲁迅文学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都有耀眼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滥采等现象,反映生态
问题的报告文学也随之出现。徐刚的《伐木者,醒来!》《报告中国:我们将失去长江》等,都旨在揭示生
态毁坏以及水资源、大气和河流污染的危害。
此外,生态文学还包括描写树木花草的植物文学、以动物作为主角或描写对象的动物文学。在动物文
学里,动物小说一枝独秀,从姜戎的《狼图腾》到杨志军的《藏獒》都曾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而在儿童
文学中,沈石溪和黑鹤等人的动物小说,拥有广泛的少儿读者。
为江河湖海洋等“泛生命体”作传是生态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徐刚的《长江传)《地球传》,哲
夫的“江河三部曲”以及王若冰的《渭河传》、郭保林的《大江魂》等。生态文学还包括海洋文学,如邓刚
的小说《迷人的海》。
因此,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
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摘编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
材料二:
生态文学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它是生态学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强烈的生态预警
特点,同时,它的生态整体观立场给当下的生态危机提供了可能性的出路。
生态文学是一个合成词,很明显,尽管它仍然是文学之一种,但是其中渗透了许多生态学的思想。生
态文学的意义之一就是用文学的形式发出未来世界因素的生态预警。卡逊《寂静的春天》一问世,就引发
了强烈的争议。书中有关农药危害人类的预警在当时看来是惊世骇俗的,这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
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强烈地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卡逊本人甚至因此遭遇了有些人的否定攻击乃
至谩骂。但是,卡逊的观点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和支持。有关这本书的讨论最后演变成了关于生态的大
讨论。回溯 20 世纪的生态思潮史时,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拉开这场生态思潮的帷幕的,是生态文学。
生态文学的生态预警意义正如阿尔·戈尔为《寂静的春天》所写的前言中评价的:“《寂静的春天》犹如
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进程。”蕾切尔·卡逊的“声
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应该恰当地被看成是
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
(摘编自张晓琴《生态文学的文化建构意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渐入人心的人与生态和谐共生、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观念。不断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文学发展提
供了机遇。
B. 中国生态文学历史悠久。《诗经 X 楚辞》)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桃花源记》都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的
生态文学。
C. 《寂静的春天)中有关农药危害人类的预警在当时受到广大民众的抨击。但它体现了生态文学的生态预
警意义。
D. 生态文学是一个合成词,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具有强烈的生态预警特点,它拉开了 20 世纪生态思
潮的帷幕。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反映生态问题的报告文学出现,体现了生态文学反映现实、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
B. 徐刚的《报告中国:我们将失去长江》和哲夫的“江河三部曲”等,都是生态文学中国表达的表现。
C. 继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
D. 中国生态文学的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因而在历届鲁迅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中都有耀眼表现。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态文学范畴的一项是( )
A. 陈桂棣的《淮河的警告》 B. 王若冰的《帝国的童年》
C. 徐刚的《绿色宣言》 D. 沈石溪的《斑羚飞渡》
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1. C 2. D 3. B
4. ①举例论证。材料二以卡逊《寂静的春天》为例,来论证生态文学的意义之一就是用文学的形式发出未
来世界因素的生态预警这一观点。②引用论证。材料二引用了阿尔·戈尔和蕾切尔·卡逊的言论来论证观
点。
5. ①材料首先指出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背景,②接着分析了生态文学的内涵、作用等,③再讲述了生态文
学的历史与发展,④然后分析生态文学的题材和内容,⑤最后指出了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表现。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受到广大民众的抨击”分析错误。原文是“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广
大民众则是被“强烈地震撼了”。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 强加因果。“有耀眼表现”不一定是因为“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原文只是说“其描写的题材和内容
形式多样,尤其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优化美化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涌现出环境保护文学、
水文学、植物文学、动物文学等,蔚为兴盛。生态文学作品在历届鲁迅文学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
都有耀眼的表现”,看不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
B.王若冰的《帝国的童年》是长篇历史小说,不属于生态文学。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如“生态文学的意义之一就是用文学的形式发出未来世界因素的生态
预警。卡逊《寂静的春天》一问世,就引发了强烈的争议。书中有关农药危害人类的预警在当时看来是惊
世骇俗的。这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强烈地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以卡逊《寂静的春天》为例,来论证生态文学的意义之一就是用文学的形式发出未来世界因素的生态预警
这一观点。
还有引证法,“生态文学的生态预警意义正如阿尔·戈尔为《寂静的春天》所写的前言中评价的:‘《寂
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进程。’蕾切
尔·卡逊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应该
恰当地被看成是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通过引用阿尔·戈尔和蕾切尔·卡逊的言论肯定了生态文学
的价值。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首先指出,在中国,善待自然、善待生态,人与生态和谐共生、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在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生态文学已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生长
点”。这段主要是介绍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背景。
接着指出,“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推动社会反思,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这
是介绍生态文学的内涵、作用等。
接下来材料谈到了生态文学的历史与发展。“在中国,生态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介绍了《诗经》《楚
辞》、山水田园诗和《桃花源记》,说它们是“是古代的生态文学”,这是生态文学的历史;材料还列举了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说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构成了中国生态文学的哲学和美学基础”,“在今天,推动
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继承这些宝贵的思想和文学遗产十分必要”这是生态文学的发展。
然后介绍了中国生态文学具有独特性,“其描写的题材和内容形式多样,尤其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环境优化美化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涌现出环境保护文学、水文学、植物文学、动物文学等,蔚为兴
盛”,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反映生态问题的报告文学也随之出现”;“生态文学还包括描写树木花草
的植物文学、以动物作为主角或描写对象的动物文学”;“为江河湖海洋等‘泛生命体’作传是生态文学
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介绍生态文学的题材和内容。
最后指出了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表现,“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
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茜纱窗下(节选)
王安忆
有些对象经过使用,沾了人气,便有了魂灵,活了。中学时,曾去过一个同学家,这家中只一母一女,
相依度日。沿了木扶梯上楼,忽就进去了,只一间房,极小,却干净整齐地安置了一堂红木家具。那堂红
木家具一点不显得奢华,甚至也不是殷实,而是有了依靠。寡净里,有了些热乎气。
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什物,其实常常不以为是什物,而好像是贴身的一部分,有些水乳交融的意思。这
样的用物总共有三件,一件是一张小圆桌。桌面并不很小,但比较矮,配有四把小椅子。年幼时,还上不
了桌,我就在这张桌上吃饭。后来大了些,家中来了客人,大人上桌,小孩子另开一桌,就在这桌上。夏
日里,晚饭开在小院里,用的也是这张桌子。它,以及椅子的高度,正适合小孩子。而且,它相当结实,
很经得住小孩子摧残,虽然并不是什么好木料。它是我童年的伙伴,许多游戏是在上面做的:涂画,剪贴,
搭积木,过娃娃家。有一日下午,家中来了一个客人,和我妈妈说话,我就坐在这张桌子旁一边玩,一边
大声唱歌。后来玩累了,也唱累了,想离开,不知怎么,却站不起身,我就只得继续玩和唱歌,几乎唱哑
了嗓子。等到客人告辞,才被妈妈从椅子上解放出来。原来椅背套进了我的大棉袄和毛衣之间,将我夹住
了。因为处境尴尬,所以记忆格外清楚。记得客人是一个亲戚,上门大约是带些求告的意思,妈妈则是拒
辞的态度。但求与拒全是在暗中,就听他们互叹苦经。妈妈指着我说,她比大的会吃。那亲戚则说,某某
比她会吃。某某是他家的小孩子,比我小得多。那是在一九六 0 年的饥馑日子里。
第二件是一个五斗橱。大概记得是分为两半,左半是抽屉,右半是一扇橱门。这具五斗橱于我而言最
亲密的接触,是橱上立着的一面镜子。白日里,父母上班,姐姐上学,保姆在厨房洗衣烧饭,房间里只剩
我自己,我就拖过椅子,踩上去。只见前边镜子里面,伸出一张额发很厚的脸。这张脸总使我感到陌生,
不满意,想到它竟是自己的脸,便感失望。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我都对自己的形象不满意,这使我变得
抑郁。多年以后,在亲戚家,又看见这具橱柜,我惊异极了,它那么矮小,何至于要踩上椅子才可够到?
我甚至需要弯下身子,才能够从镜子里照见自己的脸。脸是模糊不清的,镜面已布上一层云翳。
第三件是由一张白木桌子和一具樟木箱组合而成的。它可供我们小孩子自如地爬上桌子,舀水喝,擅
自拿取篮里的粽子什么的。有一晚,我和姐姐去儿童剧院看话剧《白雪公主》,天热口渴,回到家中,忙不
迭地爬上樟木箱,从冷水缸里舀水喝。冷水缸里的水是用烧饭锅烧的,所以水里有一股米饭味儿,我到现
在还记得。就是这个爬,使我们与这些器物有了痛痒相关的肌肤之亲。这些器物的表面都那么光滑、油亮,
全是被我们的手、脚、膝头磨出来的。
我们家有一具红木装饰柜,两头沉,左右各一个空柜,一格小抽屉,中间是一具玻璃橱,底下两格大
抽屉。这是母亲从出售旧物资的商场里买来的。母亲只花了四十块钱,便买得了。这笔钱对于我们当时的
家庭财政,还有,这具玻璃橱对于我们极其逼仄的住房,都显得奢侈了。后来,有过几次,父亲提出不要
它,母亲都不同意。记得有一次,她说了一句,意思是,这是我们家仅有的一点情趣。于是,在我们大小
两间拥挤着床、橱柜、桌椅,还有老少三代人中间,便跻身而存着这么一个“情趣”。在这具橱柜里,陈
列着母亲从国外带来的一-些漂亮的小东西:北欧的铁皮壶、木头人,日本的细瓷油灯、绢制的艺伎,从美
国芝加哥的高塔上买来的玻璃风铃,一口包金座钟,斯拉夫民族英雄像。橱顶上是一具苏俄写实风格的普
希金全身坐式铜像。这具装饰橱毫无奢靡之气,而是简朴和天真的风格,但包含着开放的生活。我的妈妈,
就是那个在炮火连天的战争时期,也要给战士的枪筒里插上几株野花的人。在天天要为衣食发愁的日子里,
她会用一包从抽屉角落里搜出的硬币,带我们去吃冰激凌。她总是有着一点奢心,在任何生存压力之下,
都保持不灭。到了晚年,我们孩子陆续离家,分门立户,家里的空间大了,经济也宽裕了,而她却多病,
无心亦无力于情趣的消遣。这具橱内,玻璃与什物都蒙上了灰尘,这真是令人痛楚。它原先那种,挟裹在
热蓬蓬的烟火气中的活泼面貌,从此沉寂下来。
(摘编自(空间在时间里流淌》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红木家具不显奢华,不显殷实,是相依度日的母女的依靠,使寡净的生活里有了热乎气,为下文
描写“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什物”奠定了温馨、清雅的感情基调。
B. 文章叙写了小圆桌的功用,突出了“我”与小圆桌的密切关系;叙写客人向母亲求告,再现了当年生活
的困窘,在对比中突出了“我”的童年生活的富足与无忧无虑。
C. 母亲执意留着那具显得奢侈的玻璃橱,在它里面陈列从国外带来的铁皮壶、细瓷油灯、英雄像等漂亮的
小东西,表现了母亲对开放的、富有情趣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 母亲的“奢心”表现为在天天为衣食发愁的日子里,也会带孩子们去“吃冰激凌”,就是说在生存重压
之下,不妥协、不屈服,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
A. 文章前四段中,用“水乳交融”表明“自己”与什物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采用总-分式结构,先说“这
样的用物总共有三件”,再依次叙写,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B. 文章用第一-人称叙事,围绕几件什物详细叙写“自己”的生活经历的同时,又细致表现了“自己”独
特的心理活动与生活感受,叙事抒情个性化,文章充满生活气息。
C. 文章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如“脸是模糊不清的,镜面已布上一层云翳”,既补充说明前文“照见自
己的脸”,又表明家具已经陈旧,寄寓着时光流逝的沧桑感。
D. 作者善于从生活琐事中发掘出耐人寻味的意蕴,如写爬樟木箱“有了痛痒相关的肌肤之亲”,“痛痒相
关”“肌肤之亲”细致入微地揭示了小姐妹之间深厚的手足之情。
8. 如何理解“这真是令人痛楚”?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作家王安忆擅长捕捉意蕴丰富的意象,营造叙述空间,使结构承载起她对生命的思考与关怀。请结合这
段话,简要分析本文写“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三件什物的用意。
【答案】6. B 7. D
8. ①红木装饰柜是“我们”家老少三代人一起生活的见证,如今一家人“分门立户”,无人打理它,令人
伤感;②红木装饰柜是母亲当年“为衣食发愁”的日子里乐观、有“情趣”的生活的象征,如今母亲多病,
无心无力于情趣的消遣,令人悲伤;③如今家里空间变大,经济宽裕,“我们”却不能帮助母亲有情趣地
生活,令人生发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悲凉。
9. ①“三件什物”是文章中的重要意象,关涉“我”的成长经历与生活感受,文章借物写事、抒情。②写
小圆桌再现快乐童年生活,写五斗橱表现成长中的忧郁与惊异,写白木桌子和樟木箱突出与“这些器物”
之间的“痛痒相关的肌肤之亲”,从而增强文章叙事的层次感与立体感。③什物寄寓的情感与上下文紧密
相连。写小圆桌交代母亲对“我”的解放与“我”对小圆桌的依赖,照应上文“依靠”;写“我”与樟木
箱等的“痛痒相关的肌肤之亲”与下文中红木装饰柜引发的痛楚在情感上相呼应,从而使文章结构严谨。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品相关内容的能力。
B.“突出了“我’的童年生活的富足与无忧无虑”分析错误,“我”家在当时也不富足,此内容也并不能
突出“我”的“无忧无虑”。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D.“揭示了小姐妹之间深厚的手足之情”与原文内容不符。原文“就是这个爬,使我们与这些器物有了痛
痒相关的肌肤之亲。这些器物的表面都那么光滑、油亮,全是被我们的手、脚、膝头磨出来的”,是表示
与“这些器物”的密切关系。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点句子含意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结合相关句子的特点来分析,比如看句子是叙事句,还是写景句,或是抒情句等。叙事、
写景的句子一般通过分析句子手法的运用等来探讨,议论、抒情的句子则要紧扣理与情来思考。这是一个
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句子,答案可以围绕为什么“令人痛楚”和具体的情感来作答。
此句是针对红木装饰柜的回忆而生发的感慨,红木装饰柜是我们家一个很重要的存在,“在这具橱柜里,
陈列着母亲从国外带来的一-些漂亮的小东西……这具装饰橱毫无奢靡之气,而是简朴和天真的风格,但包
含着开放的生活”,它是“我们”家老少三代人一起生活的见证,而今“我们孩子陆续离家,分门立户……
这具橱内,玻璃与什物都蒙上了灰尘”,母亲老去,孩子们分门立户,红木家具无人打理,落满灰尘,令
人伤感。
此段叶叙述了红木装饰柜的来历,“这是母亲从出售旧物资的商场里买来的”,“母亲只花了四十块钱,
便买得了。这笔钱对于我们当时的家庭财政,还有,这具玻璃橱对于我们极其逼仄的住房,都显得奢侈了”,
它也是母亲的“情趣”,“后来,有过几次,父亲提出不要它,母亲都不同意。记得有一次,她说了一句,
意思是,这是我们家仅有的一点情趣”,可是如今“她却多病,无心亦无力于情趣的消遣”。红木装饰柜
是母亲当年“为衣食发愁”的日子里乐观、有“情趣”的生活的象征,如今母亲多病,无心无力于情趣的
消遣,令人悲伤。
红木装饰柜记录着当年生活的窘迫,它是母亲唯一的“奢侈”,如今“家里的空间大了,经济也宽裕了,
而她却多病,无心亦无力于情趣的消遣。这具橱内,玻璃与什物都蒙上了灰尘”,生活条件好了,“我们”
却不能帮助母亲有情趣地生活,令人生发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悲凉。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写作技巧及写作目的的能力。
题目根据对作家王安忆作品特色的一句评论来设问,要求分析文章中的意象对叙述、结构、情感等方面的
作用。答题时要先弄清楚题目中那句评论的意思。明确答题的方向。再从意象、叙事、结构、情感等方面
答题。
“王安忆擅长捕捉意蕴丰富的意象,营造叙述空间,使结构承载起她对生命的思考与关怀”,本文选择了
“三件什物”作为“意蕴丰富的意象”,借这“三件什物”来“营造叙述空间”,描写“我”的成长经历
与生活感受,抒发情感,从而阐发“她对生命的思考与关怀”。
“三件什物”描写侧重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写小圆桌再现快乐童年生活,“它是我童年的伙伴,
许多游戏是在上面做的:涂画,剪贴,搭积木,过娃娃家”,甚至还发生过一件趣事,“原来椅背套进了
我的大棉袄和毛衣之间,将我夹住了”,“我”只能“继续玩和唱歌,几乎唱哑了嗓子”;写五斗橱表现
成长中的忧郁与惊异,“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我都对自己的形象不满意,这使我变得抑郁”,“多年以
后,在亲威家,又看见这具橱柜,我惊异极了,它那么矮小,何至于要踩上椅子才可够到?”;写白木桌
子和樟木箱突出与“这些器物”之间的“痛痒相关的肌肤之亲”,“就是这个爬,使我们与这些器物有了
痛痒相关的肌肤之亲。这些器物的表面都那么光滑、油亮,全是被我们的手。脚膝头磨出来的”。通过这
样的内容从而增强文章叙事的层次感与立体感。
什物寄寓的情感与上下文紧密相连。写小圆桌交代母亲对“我”的解放,“等到客人告辞,才被妈妈从椅
子上解放出来。原来椅背套进了我的大棉袄和毛衣之间,将我夹住了”,与“我”对小圆桌的依赖,“虽
然并不是什么好木料。它是我童年的伙伴,许多游戏是在上面做的”,照应上文“依靠”——“那堂红木
家具一点不显得奢华,甚至也不是殷实,而是有了依靠”;写“我”与樟木箱等的“痛痒相关的肌肤之亲”,
“就是这个爬,使我们与这些器物有了痛痒相关的肌肤之亲”,与下文中红木装饰柜引发的痛楚,“到了
晚年,我们孩子陆续离家,分门立户,家里的空间大了,经济也宽裕了,而她却多病,无心亦无力于情趣
的消遣。这具橱内,玻璃与什物都蒙上了灰尘,这真是令人痛楚”,在情感上相呼应,从而使文章结构严
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大师字君威,幼而爽悟。好学,无所不窥,善缀文。备知前代故事,若指诸掌;商较当世人物,皆
得其精。弱冠..,州将贺兰宽召补主簿。宽当时位望,又与大师年事不侔,初见,言未及终,便改容加敬,
曰:“名下故无虚士。今者非以相劳,自望坐啸有托耳。”每于私室接遇,恒尽忘年之欢。俄而以资调补
左翊卫率,寻除冀州司户参军。炀.帝初,改州为郡,仍除信都司户书佐。及大业幕年,王涂弛紊,居官者
率多侵渔,皆致润屋;大师独守清戒,无所营求,家产益致窘迫。郡丞鞠孝棱益相叹服,曰:“后于岁寒,
此言于公得之。”十年,迁渤海郡主簿。及窦建德据有山东,被召为尚书礼部..侍郎。武德三年,被遣使京
师,因送同安公主,遂求和好。使毕,还至绛州,而建德违约,又助世充抗王师于武牢。高祖大怒,命所
在拘留其使。世充、建德寻平,遂以谴徙配会州。大师既至会州及为《羁思赋)以见其事侍中杨恭仁时镇
凉州见赋异之召至河西深相礼熏旦与游处大师少有著述之志,常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
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
常欲改正,将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至是无事,而恭仁家富于书籍,得恣意披览。宋、齐、粱、
魏四代有书,自余竟无所得。居二年,恭仁入为吏部尚书,大师复还会州。武德九年,会赦,归至京师。
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中书令房玄龄并与大师亲通,劝留不去,曰:“时属惟新,人思自效,方事屏退,恐
失行藏[注]之道。”大师曰:“昔唐尧..在上,下有箕山之节,虽以不才,请慕其义。”于是俶装东归。家
本多书,因编缉前所修书。贞观二年五月,终于郑州荥阳县野舍,时年五十九。既所撰未毕,以为没齿之
恨焉。所制文笔诗赋,播迁及遭火,多致失落。
(节选自《北史·李大师传》)
[注]行藏,指对于出仕和退隐的处世态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师既至会州/乃为《羁思赋》以见其事/侍中杨恭仁时镇凉州/见赋异之/召至河西/深相礼重/日与游处
/
B. 大师既至会州/乃为《羁思赋》以见其事/侍中杨恭仁时镇凉州/见赋异之/召至河西/深相礼重日/与游处
/
C. 大师既至会州/乃为《羁思赋》/以见其事侍中杨恭仁/时镇凉州/见赋异之/召至河西/深相礼重日/与游
处/
D. 大师既至会州/乃为《羁思赋》/以见其事侍中杨恭仁/时镇凉州/见赋异之/召至河西/深相礼重/日与游
处/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此时身体尚未强壮,称弱冠。
B. 炀,隋朝第二个皇帝的谥号,表达了对其生前德政的褒扬。
C. 礼部,古代官署名,常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等事。
D. 唐尧,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史记》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大师才华出众。备受器重。李大师从小好学,无所不读,擅长写文章;州将贺兰宽颇有名望,与李大
师交谈后改变容仪更加敬重,每每在内室里接待,当作忘年之交。
B. 李大师清廉自持,令人叹服。大业末年,政治腐败。当官的大多侵吞百姓财产都成了富户,李大师独守
清戒,不谋求私利,家产日益窘迫,受到了郡丞鞠孝棱的称颂。
C. 李大师仕途困顿,羁留会州。李大师受窦建德派遣出使京城,而窦建德帮助王世充抵抗朝廷军队,李大
师被高祖下令拘留,在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后,被发配到会州。
D. 李大师志于著述,退隐归乡。李大师对南人和北人记载本国历史不完备、不真实的状况不满;拒绝朋友
们的挽留,回到家乡,仿效《吴越春秋)以编年体编辑南北历史。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备知前代故事,若指诸掌;商较当世人物,皆得其精。
(2)时属惟新,人思自效,方事屏退,恐失行藏之道。
14. 李大师为什么“俶装东归”?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详尽地知道前代先例,就像数着自己的手指;研究比较(品评)当世人物,都能得到精华。(2)
此时正是更新时期,每个人都在想着为国效力,你在正当侍奉君王之际隐退,恐怕违背了出世入世之道。
14. ①准备完成少时著述(编修史书)之志;②仰慕箕山之节,归隐家乡。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李大师到了会州后,就写了《羁思赋》来载录自己的事。侍中杨恭仁当时镇守凉洲,看见赋
文而感到惊异,召他到河西,用重礼相待,天天跟他一同游玩相处。
“以见其事”是“乃为《羁思赋》”的目的,二者不能断开;“侍中杨恭仁”是“时镇凉州”的主语,应
在“侍中杨恭仁”前面断开,排除 CD;“日”是“与游处”的时间状语,不能断开,排除 B。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褒扬”错误。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因此“炀”是“贬抑”。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南人和北人记载本国历史不完备、不真实”错误。原文是“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
往失实”,即记本国历史完备,记别国历史不完备、不真实。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备”,详尽;“故事”,先例;“商较”,研究比较;“精”,精华。
(2)“属”,属于、正是;“自效”,为国效力;“屏退”,隐退。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李大师 “俶装东归”的原因,结合“大师少有著述之志”“家本多书,因编缉前所修书”,可知是准备完
成少时著述(编修史书)之志;再结合“昔唐尧在上,下有箕山之节,虽以不才,请慕其义”可知是仰慕箕
山之节,归隐家乡。
参考译文:
李大师字君成,从小就很有悟性。好学,无所不读,善于作文。详尽地知道前代先例,就像数着自己
的手指;研究比较(品评)当世人物,都能得到精华。刚成年,州将贺兰宽召他补任主薄。贺兰宽当时有名
望,又与李大师的年资不相等,初次见面,话还没谈完,便改变容仪更加尊敬。说:“盛名之下没有虚士。
现在不仅要辛苦你,还指望你能代我之劳,使我清闲。”每次在内室接待,常常尽情得到忘年之乐。不久以
资历调补左翊卫率。不久改任冀州司户参军。炀帝初年,改州为郡,仍任信都司户书佐。到大业末年,政治
松弛混乱,当官的大多侵吞百姓财产,都成了富户;李大师独守清戒,没有经营追求,家产日益窘迫。郡
丞鞠孝棱更加叹服,说:“岁寒而知松柏。大师当之无愧。”十年,迁任渤海郡主簿。等到窦建德占据太行
山以东,召李大师为尚书礼部侍郎。武德三年,被派遣出使京城,因送同安公主,就请求和好。出使完毕,
回到绛州,窦建德违背和约,又帮助王世充在武牢抵抗朝廷的军队。高祖大怒,命所在官员拘留窦建德的使
者。不久,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就把李大师谴责发配到会州。李大师到了会州后,就写了《羁思赋》来载
录自己的事。侍中杨恭仁当时镇守凉洲,看见赋文而感到惊异,召他到河西,用重礼相待,天天跟他一同
游玩相处。李大师从小就有志于著述,常认为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是南北分隔时期。南人在
书中称北人为“索虏”。北人在书中称南人为“岛夷”。又,各人的书都把本国记载得很详细,而对别国
记得不完备。也往往不真实。他常想改正,将仿照《吴越毒秋》,以编年体叙述南北历史。当时没有事情,
杨恭仁家有很多藏书,能够任意翻阅。宋、齐、梁、魏四代都有史书,其余的都无所得。过了两年。杨恭
仁入京任吏部尚书,李大师又回到会州。武德九年,遇赦免,回到京城。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中书令房玄
龄都与李大师亲密往来,劝他留下不要离开,说:“此时正是更新时期,每个人都在想着为国效力,你在正
当侍奉君王之际隐退,恐怕违背了出世入世之道。”李大师说:“古代唐尧在位时,下面仍有隐于箕山的气
节之士。我虽然没有才能,但羡慕那种义行。”于是整理行装东归。家里本来就有许多书,于是编辑以前
所编修的书。贞观二年五月,在郑州荥阳县乡间住宅去世,时年五十九岁。他所撰写的书没有完毕,死不
瞑目。所写的文章诗赋转传或被焚,大多失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适【注】徐州赴举
苏辙
送别江南春雨淫,北方谁是子知音。
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
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
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
【注】王适:苏辙的二女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在江南春雨绵绵的季节里为奔赴徐州参加科举考试的王适送行,写下此诗赠别。
B. 首联下句写不知北方谁是知音,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相似处。
C. 在诗人眼中,王适性情如白玉。品德美好;诗文如朱弦,秀雅流畅,越读越有深意。
D. 王适想起马上要乘船行万里路,山高水长,不禁悲从中来,一饮杯中酒,难舍难分。
16. 诗歌的尾联写法巧妙,意蕴丰厚,极具神韵,请简要赏析。
【答案】15. D 16. ①表达了作者对王适的美好祝愿与期许,感情真挚;②化上联“万里同舟宽老病,一
杯分袂发悲吟”中的离别的悲切为作此联的想象明年王适科举高中的欢乐;③借景抒情。借眼前的“杨柳
春风”之景抒发了作者对晚辈的美好期望。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诗的颈联“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意思是 “想起马上要乘船行万里路,山高水长,不禁
悲从中来,一饮杯中酒,难舍难分”。既实写与友人以酒饯别,又虚写与友人万里同舟的情景,是诗人的
悲吟。这是写诗人的心情,而不是友人王适的写照。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点诗句的能力。
这是苏辙写的一首送别诗,写于送友人王适北上徐州赴举之际,整首诗既有对友人北上无知音的担忧,又
有对友人人品和文品的赞美,既有送别之际的痛苦与无奈,又有对友人高中的期望。本诗的尾联“明年榜
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是作者想象的情景,想象明年此时,王适金榜高中,这是虚写;同时,作者
在此借景抒情,“杨柳春风”正是此时眼前的美景,作者借此来表达对王适的美好祝愿,情真意切,充满
长辈对晚辈的期许之情。同时,尾联在情感上有一个明显的转变,化颈联“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
悲吟”中离别的悲切为此联的想象明年王适科举高中的欢乐,作为一首送别诗,虽然有暂时的不舍和难过,
但最后却流露出诗人满怀光明的希望,基调并不低沉,因此评价此诗“于悲吟看出希望”。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
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和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都运用了“杜鹃”的意
象来表达内心的凄苦。
(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 (1).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2).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 望帝春心托杜鹃 (4). 杜
鹃啼血猿哀鸣 (5). 霓为衣兮风为马 (6). 虎鼓瑟兮鸾回车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递、托、啼、霓、瑟、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还住在三合院的童年,后院的围篱几乎被牵牛花包覆,牵牛花的藤蔓总是把竹篱织成一道花墙,
在春天时,好像在竹篱上点燃的焰火,爆开!
竹篱外的坡地,牵牛花的焰火爆得更灿烂。
那被一般人认为卑贱、毫不起眼的牵牛花,其实有着极美丽的颜色,有白、粉红、浅紫与宝蓝;( )。
可惜的是,它不能久放,只要被采下来,刹时便枯萎了。
我时常想,如果要票选一种可以代表台湾的花。我会投票给牵牛花,因为从北到南,自西至东,牵牛
花的藤蔓像丝线一样,紧紧包覆这个美丽之岛。牵牛花的名字也宜于联想,牵牛花又叫“朝颜”,因为它
清晨盛开的缘故。这名字。使我想起“透早就出门,天尾渐渐光”的台湾农村父老的背影。
“朝颜”便是早上的脸。你看,台湾大地早上的脸是多么美的早上。朝颜上还挂着昨夜露珠的晶莹哩!
18.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也有着极动人的姿态,花藤婉转、优雅、修长。
B. 花藤婉转、优雅、修长,也有着极动人的姿态。
C. 也有着婉转、优雅、修长的花藤,姿态极动人
D. 姿态极动人,花藤婉转、优雅、修长。
19.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D.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因送青来。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A 19. C
20. ①将“的早上”去掉;②将“昨夜露珠的晶莹”改为“昨夜晶莹的露珠”。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通过分析文段可知,括号内的句子与前面的句子用分号隔开,证明前后是并列关系的句子,那么结构、句
式就要选择基本一致的,从上文 “有着……,有……”的句式可知,括号内句子也要用此句式,排除 BD;
从“有着极美丽的颜色”可知,与之对应的句子是“有着极动人的姿态”,排除 C。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本体是“牵牛花的藤蔓”,喻体是“丝线”。
A.借代,“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粉以抹脸,黛以描眉。此处用来代指六宫中的女性。
B.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
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
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C.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与文中句子修辞一致。
D.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
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
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另外前面两句形成对偶。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早上的脸是早上”主宾搭配不当,将“的早上”去掉;
第二处,语序不当或搭配不当,“挂着”的宾语就是“露珠”,不是“晶莹”,“晶莹”是形容词,应作
定语修饰“露珠”,将“昨夜露珠的晶莹”改为“昨夜晶莹的露珠”。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特发性脊柱侧弯和姿势性脊柱侧弯是青少年比较常见的疾病。前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后者①______。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校中小学生中有很大部分存在“坐在椅前半部,上身前倾”等不良坐姿。除了学生
的习惯外,②______是主要原因,学生的一个书包就占据了椅面一半,另外,部分学生将大量书籍放在课
桌面,在狭小的空间读书写字,不能完全舒展,不能保证正确的坐姿使得弯腰、驼背、脊柱病变发生的情
况增加。长期不正确的站、走、坐以及书写姿势,容易造成背部肌肉的疲劳受损,使得固定脊部两侧正常
弯曲的肌肉力量下降,再加上青春期脊柱的突增速度比较快,③______。当然,更主要的是缺乏体育锻炼,
肌肉力量不足。
脊柱侧弯对青少年的危害特别大,除了影响外观,还会损害神经系统,压迫脊髓影响行走,还能造成
心肺功能异常,进而影响寿命。
家长可以通过“四横一竖”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检查。一看孩子的后背是不是对称的,看两个肩膀是不
是等高,两个肩胛骨下角是不是等高。两个腰窝是不是对称,还有骨盆两侧髂嵴高度是不是一致。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2. 提取上文的主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语。
【答案】21. ①与坐姿不当及运动不足关系密切;②课桌的空间不足;③就容易造成弯曲的异常。
22. 脊柱侧弯 青少年(中小学生) 原因 危害 检查(检查方法)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此题所挖出的语句一般为结构等方面与上下文有关联的句子,可以通过语境来推知。
第一空,可以从后面的“在校中小学生中有很大部分存在‘坐在椅前半部,上身前倾’等不良坐姿”“当
然,更主要的是缺乏体育锻炼,肌肉力量不足”推知“与坐姿不当及运动不足关系密切”;
第二空,可以从后面的“在狭小的空间读书写字,不能完全舒展,不能保证正确的坐姿使得弯腰、驼背、
脊柱病变发生的情况增加”推知,“课桌的空间不足”;
第三空,可以从前面的“长期不正确的站、走、坐以及书写姿势,容易造成背部肌肉的疲劳受损,使得固
定脊部两侧正常弯曲的肌肉力量下降,再加上青春期脊柱的突增速度比较快”推知,这里应当是造成了脊
椎侧弯的结果,“就容易造成弯曲的异常”。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主要信息的能力。
第一段,结合“特发性脊柱侧弯和姿势性脊柱侧弯是青少年比较常见的疾病”可概括出两个关键词,“脊
柱侧弯”“青少年”;结合“前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后者……除了学生的习惯外……是主要原因……当
然,更主要的是……”等,可概括出关键词“原因”;
第二段,结合“脊柱侧弯对青少年的危害特别大”,可概括出关键词“危害”;
第三段,结合“家长可以通过‘四横一竖’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检查”,可概括出关键词“检查”。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一名初二女生为减肥一天催吐五次,导致食道受损。近年来,极端的减肥、瘦身行为时有发生,
不仅给自身造成伤害,也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高三(一)班同学针对上述现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甲认为:何以为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显然不该是标准单一的狭隘之美,更不该是有害
健康的病态之美。
同学乙认为:美是一个含意丰富的形容词,只要是健康的、适合自己的就是美。丰满为美,纤瘦亦为
美,燕瘦环肥,各美其美。
同学丙认为:不以貌取人,不因身材自卑,在全社会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同学丁认为:大众审美有必要剔除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倘若丑态横行、正气不彰明,主流价值、向上
信念就会被解构。
上述讨论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针对上述讨论,以“何以为美”为话题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
课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做最美中学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做最美中学生”。
如果问什么才是美?小学生也许会说漂亮就是美;初一、初二的学弟学妹们也许会说品德高尚就是美;
高三的学长们也许会说学识渊博是美……可见,不同阶段审美的标准也不同。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到底
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呢?我认为,首先,适合自己的才是美的。
美是对人的言行合乎规范的一种赞赏。有些同学盲目追求时尚,染发,烫发,化妆,戴首饰,着奇装
异服,为了减肥不好好吃饭、催吐等等,自认为很美。其实这不仅不美,而且不符合我们中学生的身份,
更不会得到赞赏。对于自己的仪表,我们应该像周总理一样,做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扣、
肩容平、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其次,自然就是美。处于青春时期的中学生本身就具
备一种青春向上的自然美、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丽美。青春是中学生最好的装扮,过分
的打扮只会影响这份美的体现。最后,朴素大方也是一种美。看我们的老师衣着淡雅大方,没有穿红着绿,
却仍能给我们美感。对我们学生而言,校服就是我们最美的衣着,它朴素大方,既能显示我们的身份,又
能衬托出每个同学身上独特的青春气质。而且穿校服是一种集体主义和爱学校的表现。不穿校服则是对学
校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然而,仪表固然重要,但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
和发式,而在于他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如果你看
见一位装扮靓丽,满口脏话的同学,你会觉得他美吗?对班级不关心,对同学冷漠,不懂感恩的人,即使
长再漂亮,衣着再时髦,你还会觉得他美吗?当然不会!真正的美是内外兼备的美。做最美中学生,需要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举止文明,言行得体。细节定成败,小事辨美丑。升国旗时肃立注目,是一种爱国美;帮助同
学解答问题,是一种互助美;不浪费粮食,是一种节约美;随手捡起地上的纸屑,是爱护环境的美;不说
脏话,是自律的美……美随处可见,举手可得。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塑造自己的美丽。同时也要时刻提醒
自己,勿以美小而不为,勿以丑小而为之。因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
第二,真诚善良,感恩宽容,勤奋进取。试想,为什么《巴黎圣母院》中长相丑陋的卡西莫多能打动
美丽的艾丝美拉达,更打动亿万读者?为什么长相平平的简爱却打动了罗切斯特,更影响了女性的追求?
因为美与真、善相通,打动人心的不是外在,而是美丽的心灵。莱蒙托夫曾说,有些人的外貌乍一看并不
使人感到愉快,但当你从他们并不端正的五官上窥见一颗崇高心灵时,你就会爱上他们。拥有一颗美丽的
心灵,我们应该用“我心中的好同学”标准要求自己,做到:有梦想,有激情,有原则,有担当,能宽容,
会感恩,与人为善,合作进步。
第三,自信阳光。曾经读过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女孩认为自己长得丑,常常低着头回避别人的
目光。有一天,在一个小摊上,她买了一个美丽的蝴蝶发夹戴上,回去的路上,她昂首挺胸,每个人都赞
她美。其实在离开小摊的时候,她的蝴蝶发夹就掉了。可见,如果你自信,你就美丽。自信犹如阳光,能
让自己光彩夺目,受人瞩目,也能给他人带来正能量。
第四,不断学习,获得丰富的学识和充盈的智慧。谈起马云,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与他的智慧成反比
的长相,但这副长相却因才华受到万众瞩目。杨澜曾因“不够漂亮”而在主持人比赛中失败,心情低落。
但母亲的一番话影响她至今,让她感受到作为一位主持人,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注重锤炼个人修养。她用
自己的经历告诫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深造,不断充盈自己的智慧,才能获得永恒的美。
同学们,纵览我们的美丽校园,楼群崭新,绿草如茵,教室明净,柳绿花红,在这花香伴书香的校园中,
我们潜移默化地享受着美的熏陶,追求着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愿我们用合适自然,朴素大方,用文明举
止、自信善良,用学识和品性去雕刻一份青春的美、永恒的美。争做同学们心中的好同学,争做学校最美
的风景线,争做最美中学生。
最后,祝老师们工作顺利,美丽常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其中材料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一名
初二女生为减肥催叶,导致食道受损事件;第二个,高三(1)班同学针对上述现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写作任务是以“何以为美”为话题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课上与同学们交流。首先对“何以为美”考生要
有自己的判断,可以通过材料中几个同学的观点引出自己的看法,但观点必须健康,如美的标准不应狭隘,
并非“瘦”就是美;健康就是美;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等。
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讨论的中心是“何以为美”。包括美的内涵与外延、美的评判标准、审美的作用等。注意:必须
明确回答引导语中的问题——何以为美。写作过程中对美的内涵与外延、美的评判标准审美的作用等要有
充分的思考,还要有明确的判断。
任务二:结合上述材料。考生可以结合材料几位同学的不同意见来谈自己的看法。
任务三:文体——发言稿
根据材料性质,一般更适合写议论文,当然也可以写记叙文等其他文体。语言要体现文体特色,议论文语
言准确严谨,侧重理性色彩;记叙文语言生动形象,侧重文学色彩。
【立意】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包括个人与社会的审美观;
2.健康、适合自己的才是美;
3.美是丰富多彩的;
4.美丽,贵在心灵。
【素材】1. 相貌美和形体美,固然是一种宝贵的天赋,是形成人的美的重要因素。但是,人的美更重要的
方面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和精神美。人与动物不同,人是有思想、有精神生活、富有创造性的。人的美
自然也应该表现在他白界、思想品德以及他的聪明才智等方面在美是天生的,不可选择,难以改变;而内
在美则是后天形成的,通过主观努力可以塑造。世界上许多外貌不美的人,都成了大有出息的人。所以,
外貌不美的人无须苦恼,更不必自卑。相貌不如人,未必智力不如人,更不等于品能不如人。
2. 然而,目前国内审美状况并不容乐观。随着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兴起,一批批“网红”
兴起,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影响着大众的审美,越来越多人的审美逐渐低端化:网红脸——清一色的大眼
睛、高鼻梁、锥子脸;装丑卖笑的低俗恶趣味视频以博取眼球……更有甚者,为了成为网红,拍小视频,
在大街上公然影响秩序:嘴里含了一口水,对着路人就喷出来。然而这种低端的审美却迅速传开,影响了
许许多多的年轻人。
3. 审美不能滑向恶俗之坡,大众社会的文化景观要更清朗。曾有一段时间,网络上充斥着“三俗”现象,
经过治理后,网络空间为之一新。但是,“审丑”与“三俗”之风有顽固性,一些畸形审美也要警惕。面
对复杂舆论生态、多元网络文化,审美导向影响发展方向。大众审美有必要剔除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倘若
丑态横行、正气不彰,主流价值、向上信念就会被解构。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吸睛的尖叫声”,而是“点
头的共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