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浙江省高三二模考前热身练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浙江省高三二模考前热身练语文试题(解析版)

ID:643517

大小:91.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浙江省高三二模考前热身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世纪以来,网络文学迅速蹿.(cuàn)红,展现出蓬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带动了电视剧、动漫、游 戏等衍.(yǎn)生产品的发展。 B. 民营企业的存在,也是稳定、可预期的生活图景的压舱.(chānɡ)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个无须讨论、 毋.(wú)庸置疑的命题。 C. “最多跑一次”是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mó)式创新,它已经开始产生幅.(fú) 射效果和正向的社会反馈。 D. 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chèn),丝毫不爽,这是不是 文学上所应祈.(qí)求的一件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蹿红”的“cuàn ”错误,应读 cuān。 B.“压舱石”的“chānɡ”错误,应读“cānɡ”。 C.“幅射”的“幅”错误,应该为“辐”。 故选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5 月 16 日,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 102 岁。[甲]从法国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 大理石砌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到维多利亚港口边矗立的香港中银大厦,贝聿铭的建筑手笔,将艺术之 美凝固于大地,被时间证明永恒。 1983 年,贝聿铭捧得建筑学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乙]评委会认为:“贝聿铭给以..我们本世纪 最优美的室内空间和建筑形体,他始终关注他的建筑周边的环境,……对于材料的运用达到了诗一般的境 界。” [丙]贝聿铭被称为“最后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的现代主义有着一种鲜明的个人烙印——干净、 内敛、边缘锐利、对几何形状的肆意使用等。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其建筑作品情有独钟....。站在贝聿铭设计 的建筑前,你会惊叹于那些看似锐利线条的流动之美及其..和谐的韵律,都与周围环境水乳交融....。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给以 B. 情有独钟 C. 及其 D. 水乳交融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A 3. A 【解析】 【分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给以:犹予以,给。多用于抽象事物。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并且多为抽象事物),不说接受的人,应 改为“给予”。 B.情有独钟:对某一事物特别喜欢。语境主要讲“人们对其建筑作品”,使用正确。 C.及其:“及”,和、还有;“其”,代词,指代“及其”二字前的事物。主要讲“线条的流动之美”和 “线条的流动之美”的和谐的韵律,用“及其”正确。 D.水乳交融:意思是像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主要讲“锐利线条 的流动之美及其和谐的韵律”与“周围环境”融合很紧密,使用正确。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第一个逗号应改为顿号。“法国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大理石砌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之间为并 列关系,且作为句中成分,应该用顿号。 故选 A。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新型泥火山无论是化学机制还是物理机制,均与马里亚纳海沟弧前区域已知的 蛇纹石化泥火山有明显不同。 B. 美国隔空喊话的同时,德黑兰也在努力分化美国的反伊同盟,这场华盛顿与德黑兰之间的博弈,显得越 来越扑朔迷离。 C. 再走长征路,弘扬新时代长征精神,需要每一位记者在第一现场触摸时代的脉搏,需要他们以新视角、 新手段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和传播力。 D. “个性化定制”旅行方案的出行方式日趋受到欢迎,尤其这种能够“玩出创意”“玩出个性”的方式, 对于年轻消费者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结构混乱,“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句式杂糅,应去掉“根据”或“显示”。 B.成分残缺,应在“美国隔空喊话”前加“与”。 D.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应将“这种能够‘玩出创意’‘玩出个性’的方式”和“年轻消费者”位置对调。 故选 C。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 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①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 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 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②____________________,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 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 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 (2). 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 (3). 这便是它们表达愉 悦的方式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前面说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然后说“通过连 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后面应当说能够听到植物的声音,据此填写“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 第二空,所填内容应当与“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 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意思相对,再联系“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和“如同人承受到 很大的痛苦一般”,可知所填句子应当与“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相反,据此填写“发出的声音是低音 调的”; 第三空,结合“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 耳”,可知植物感动舒适,发出的声音应当表达愉快的感受,据此填写“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方式”。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9 月 21 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以下简称 《条例》),自 2018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条例》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电子产品使用管理, 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这是新时代全国 首部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而立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条例原文: 第二十四条 中小学校应当向学生传授科学用眼的知识和方法,组织在校学生每天至少开展两次视力保 健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学生视力状况检测。中小学校、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 纠正学生不正确的阅读和书写姿势,引导、督促学生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保证学习、生活场所良好的照 明条件,预防学生视力下降。 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电子产品使用管理,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个 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发现学生将上述个人电子产品带入学校的,实行统一保管。未成 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1)阅读以上材料,拟写一则新闻标题。(不超过 20 个字)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 80 个字。 【答案】①山东省严禁中小学生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课堂 ②山东通过立法形式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同时增加户外体育运动时间, 为近视眼防控提供了法律依据,能够切实有效降低青少年近视发生率。 【解析】 【详解】小题 1: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具体考查为新闻拟写标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思考 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新闻“标题”要生动,能吸引读者;要简洁,标题是对主体的高度概括。在组织 答案时,可结合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导语部分进行删减。注意字数限制。 本题需要重点关注新闻要素,分析可知,“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为新闻 的主要信息。 小题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评论的能力。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 称。它的特点是:观点明确,见解独特,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吸引读者。解答此题,基本方 法是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恰当运用议论性语言,使语言新鲜、活泼,有感染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观点 明确,其次要分析合理,可以从同中求异,因果溯源,角色定位、行为导向、实质、影响等等角度入手, 注意语言晓畅,条理清晰,有思辨性。本题评述时可以从目的、问题、背景、对策、意义等方面进行。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 年北京两会上,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发展夜间经济。5 月 13 日,海淀区提出出台夜间经 济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这成为北京首个落地的夜间经济区域政策。而在这之前,上海、天津、重庆等地也 颁布了相关指导意见。 城市夜间经济是一种基于时段划分的经济形态,一般指从当日下午 6 点到次日早上 6 点所发生的三产 服务业方面的商务活动,其业态囊括晚间购物、餐饮、旅游、沐浴、美容美发、休闲、保健、学习、教育、 歌舞、影视、娱乐等 ,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进一步延伸。 资料显示,美国人已把 1/3 的时间、1/3 的收入、1/3 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而其中 60%以上的休闲活 动在夜间进行。在国内,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夜晚已成为拉动经济消费的“黄金时期”,如北京王府井 出现超过 100 万人的客流高峰是在夜市,重庆 2/3 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广州服务业产值有 55%来源于夜间经济。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研究数据显示,“80 后”“90 后”在城市夜间旅游消费中的占比 分别达到 40%、19.8%。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可以促使经济活动时间延长、各种设施利用率提高、就业机会增多,有助于推动服 务业扩张规模,扩大消费,增加税源,聚集财富、产业和人气,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拓展游客的 消费空间,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夜间经济能让城市的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商气“火”起来, 财气“旺”起来。 (摘编自搜狗百科“夜间经济”等) 材料二: 目前来看,夜间经济还处于蓝海拓展阶段。当前大部分城市发展夜间经济局限于夜景灯光打造等,陷 入概念误区,忽视了文化这一重要内核,也忽视了夜景营造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以及对地方优势资源的 整合作用。同时,夜间经济产品低端重复、业态趋同现象非常明显,而文化、体育、竞技、表演、健康养 生之类的产品极度匮乏,业态单一,传统促销手段难以奏效,亟须营销创新,开发游客参与性、体验性与 学习性强的夜间经济业态,以吸引以 80 后与 90 后为主的夜间经济消费群体。另外,在城市中植入“空降” 的夜间功能片区,如夜市一条街等夜间消费场所,造成了一定的“水土不服”,如在火爆的夜间经济背景 下,重庆的南滨路交通拥挤、噪声污染、灯光污染、扰民等问题日趋严重。忽视科学规划,缺乏合理的配 套设施与服务,也成为夜间经济发展瓶颈之一。 (摘编自《精耕“夜间经济”需创新与规范并举》等) 材料三: 发展夜间经济切忌低水平粗放式,必须瞄准打造高质量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与人流商圈这两大物理载体 的目标,构建出夜间经济集群。一方面,可围绕重点街区与商贸聚集区,延长晚间营业时间,拓展夜间消 费新空间,开发夜晚消费新品种,在此基础上形成“夜间经济区”;另一方面,可在城市老城区、历史街 区或居民较少的独立区域,配置完备的夜间设施,形成较为独立的商业生态;还可在大学城周边、城郊农 家风情地开发餐饮娱乐、体育电竞、主题公园、运动养生等项目。 发展夜间经济还须防止同质化,需要以文化元素为导向,赋予城市夜间经济以灵魂。发展夜间经济并 不等于兜售小吃和纪念品,也不应停留在城市夜景灯光的亮度与彩度上,更不是将白天街头游商小贩的摊 位移到夜晚,而是要与城市历史文化深度融合,通过有针对性地导入国际化元素,并植入科技创新手段, 增强本土文化的渲染与表达,创建出极具城市个性的商业品牌与夜间经济标签。 需要指出的是,发展夜间经济还要提防负面影响,要认真对待噪声扰民、光污染、食品安全、垃圾处 理等问题,妥善处理,注重遵循活跃但有序、愉悦且健康的发展方式。 (资料来源同上) 7. 下列对材料中“夜间经济”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夜间经济是一种基于时段划分的经济形态,一般指从当日晚 6 时到次日早 6 时进行的商务活动,涉及餐 饮、教育、娱乐等方面,等同于传统的夜市。 B. 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夜晚已成为拉动城市经济消费的“黄金时期”,调查显示,有 40%的“80 后”、 19.8%的“90 后”参与城市夜间旅游消费。 C.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夜间经济,存在严重的业态趋同现象,行销手段滞后,游客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因此 要不断上马新项目,增强吸引力。 D. 发展夜间经济,需要进行科学规划,且提防负面影响,对于交通拥堵、噪声扰民、垃圾处理等问题,如 果处理不好,将影响夜间经济有序、健康地开展。 8. 下列对材料相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展夜间经济,对相关产业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同时利于整合地方优势资源,能够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和吸引力,促使城市经济快速增长。 B. 夜间经济不仅是城市发展水平和品位的一个缩影,也是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 要内容,发展得好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C. 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有夜市,但大多都是卖相似的小吃和纪念品等,存在同质化发展的问题,说明各地夜 间经济在增强特色文化优势方面潜力有限。 D. 夜间经济的规范化发展,除了商家自觉外,还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要交通、消防以及市 场监管等各部门的联合推动。 9.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如何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夜间经济。 【答案】7. D 8. C 9. (1)需要以文化元素为导向,与城市历史文化深度融合,挖掘本土特色元素,增强本土文化的渲染与表达; (2)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导入国际化元素,并植入科技创新手段,创建出极具城市个性的商业品牌与夜间经 济标签。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等同于传统的夜市”曲解文意。根椐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城市夜间经济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 在第二时空的进一步延伸”,“晚间购物、餐饮、旅游、休闲、学习、影视、娱乐”只是服务业的部分内 容,不等于服务业。 B.“40%”和“19.8%”分别是“80 后”“90 后”在城市夜间旅游消费中的占比,而非在其各自群体中的 占比。根椐材料第三段,“重庆 2/3 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广州服务业产值有 55%来源于夜间 经济”可知,55%指的是广州的服务业产值,不是餐饮营业额。 C.“要不断上马新项目”错,新项目的开发需要因地制宜,不能急功近利。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潜力有限”错,结合“发展夜间经济还须防止同质化,需要以文化元素为导向,赋予城市夜间经济以 灵魂”“要与城市历史文化深度融合,通过有针对性地导入国际化元素,并植入科技创新手段,增强本土 文化的渲染与表达,创建出极具城市个性的商业品牌与夜间经济标签”等分析,各地夜间经济在增强特色 文化优势方面应是有很大发展空间。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结合“发展夜间经济还须防止同质化,需要以文化元素为导向,赋予城市夜间经济以灵魂”“要与城市历 史文化深度融合”“增强本土文化的渲染与表达”等分析,需要以文化元素为导向,与城市历史文化深度 融合,然后与本土特色元素相融合,增强本土文化的渲染与表达。 结合“通过有针对性地导入国际化元素,并植入科技创新手段,增强本土文化的渲染与表达,创建出极具 城市个性的商业品牌与夜间经济标签”分析,主要从国际化元素和科技角度分析概括,引入国际化元素和 科技手段,创建出极具城市个性的商业品牌与夜间经济标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盛满爱心的午餐盒 [美]安·比尔斯 20 世纪 60 年代初,我和丈夫成了两个女孩的父母。两个孩子温和、文静,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和热情担当起母亲的角色。当两个女孩分别将近 8 岁和 6 岁时,我们又有了一对双胞胎儿子。这两个小家 伙活泼好动,整天吵吵闹闹,顽皮任性。我的大女儿朱莉娅,成了我忠实的帮手。她帮我折叠大堆的尿布, 带两个弟弟玩,还在我做饭时给他们讲故事。我尽可以放心地去依靠她,但或许这太难为她了。过去的美 好时光一去不复返,温柔的慈母慢慢变成了一个疲惫不堪、管束严厉的妇女。有时候因为过分劳累,我唯 有无声哭泣。每当朱莉娅看到我这样,便更加尽力帮助我,从没抱怨过一句。 直到朱莉娅长大结婚以后,我才知道她曾受到的伤害。一天,她笑着问我:“妈妈,还记得给我准备 的带到学校的午餐吗?那时候,我的所有同学都用漂亮精致的午餐盒装着午餐,我好想能有一个同他们一 样的午餐盒呀。你知道和他们在一块吃饭时有多尴尬吗?那些色彩斑斓的午餐盒,里面塞满了他们的妈妈 为他们准备的好吃的食物。” 我身子朝前挪了一挪,目不转睛地盯着女儿。朱莉娅好像又变成了孩子,侃侃而谈:“珍妮的午餐一 直是最棒的。她那精巧的三明治常常切成两半,有时则切成三角形、圆形,然后装进小塑料袋中。她还有 洗得干干净净的胡萝卜!过节日时她能得到一块叠得平平整整的餐巾。她妈妈把小甜饼做成心形,并写上 她的名字。” “天冷的时候,克莱尔的保温瓶里就会有热汤或热可可茶。另外,同学们的妈妈还把一些纸条塞在自 己孩子的午餐盒里……”朱莉娅继续往下讲,“妈妈,有时候,你把几根没有洗也没有削皮的胡萝卜扔进 一个大硬纸袋,在两块硬面包上涂上花生酱,再扔过来一只发蔫的苹果和一块已经弄碎了的小饼子。我得 花很多时间去卷叠那个硬纸袋,想方设法让它的体积变小点。” “为什么你从来没告诉过我呢?”我问道,内心充满了懊悔。她真诚地大笑起来,顷刻又变成了一个 大人:“你当时太忙了。我看见你为了抚养我和几个弟弟妹妹是怎样的拼死累活,我知道你一直很辛苦。 不管怎么说,我和詹妮弗都有漂亮的衣服,学校放学晚了或我们不能乘公共汽车时,你就去接我们。”她 在努力让我感觉好一些。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还处处为我着想。 我不想中断刚才的话题:“午餐铃响起来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呃……我害怕吃午饭。我 把午餐袋藏在行李寄放处的杂物下面,总是希望……”她的神情突然活跃起来,“有一次,我发现袋子底 下有一张纸片,我还以为是你写的纸条呢,仔细一看,原来是张食品标签。” “我从不知道你想要一个午餐盒。”我轻声说道,心中充满了内疚。 好几年过去了,我时时想到朱莉娅当年多渴望得到一个午餐盒。我仿佛看到她拿着一个大大的硬纸袋, 独自一人坐在餐室的一角,而她的同学却在旁一边吃着可口的三明治,一边读着他们的妈妈写的充满爱意 的小纸条。 去年 9 月,朱莉娅的两个女儿上幼儿园二年级了。她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她们刚刚上了校车,那天是 学校开学的第一天。 “妈妈,她们俩都带了她们自己的午餐盒。吉米的是粉红色的,凯蒂的是黄色的。我昨晚就把她们的 午饭准备好了。”她的兴奋之情从电话那端不断传来,弥漫了我的厨房和心房。“三角形的三明治,妈妈, 切得整整齐齐的,还有巧克力、葡萄、奶酪、自家做的小甜饼、熟鸡腿……每样东西都分别装在易开式袋 子里。” “朱莉娅,朱莉娅!”我简直是对着话筒叫了起来,“记住放纸条了吗?”“放了,哦,放了!”她 答道。 后来,我搬到一个陌生的农场里住。一天,我在整理杂物,我把手伸到一个纸板箱的里面,摸到了一 件东西。一个锡皮午餐盒!盒子的前面画着一只老虎,正在开心地嚼着麦片。这只午餐盒有些年头了。我 盘腿坐在地板上,把午餐盒轻轻地抱在膝上,好像它是天外飞来之物,特地给我的。“噢,我真有第二次 机会吗?”我内心想着。“着手吧,”一个声音在悄悄地催促我,“现在还为时不晚。” 我把午餐盒拿到厨房,在水池里洗了起来,就好像在洗水晶玻璃一样小心。 我的想象开始涌动。对已长大成人、生活在千里之外的女儿,母亲该给她的午餐盒里装些什么呢?棒 棒糖、口香糖,还有一小把葡萄干?想起来了,朱莉娅特别喜欢年代久远的和有趣的玩意儿,我放了一条 古式的花边手绢,一条非常古老的手绣茶巾,一把古雅的、镶有宝石的梳子,一册本世纪初出版的关于友 谊的小册子。在书上,我写上这样的话:“朱莉娅,就把它们当成一根洗净削好的胡萝卜,全吃完吧。” 在一个很小的缎质包里,我放进了一根古老的针,那是一个朋友数年前送给我的……直到什么也装不下时, 我才小心地将一块折叠好的餐巾盖在上面,当然啦,在盒子的最底下我藏了一张纸条,上面用红色大写字 母写着:“我爱你,朱莉娅,我的宝贝,祝你愉快。你的妈妈。” 我带上精心捆扎好的包裹,前往邮局,我开心地劝说自己:不要注意午餐盒迟到了 20 年,不要在意朱 莉娅已经快 30 岁了,毕竟她最后还是有了一个午餐盒,但愿它还不太晚!我心中默默地祈祷着。 3 天后,电话铃响了。开始我没有听出对方的声音。那人在电话里又是叫,又是笑:“妈妈,我从没有 意识到,我还是 7 岁,这真是太激动了,我差点喘不过气来,当我打开午餐盒的时候,我仿佛正坐在长条 桌前,能闻到学校的气息,所有的同学都在看着我!” “这么说来,这个午餐盒还不算太迟,是吗?”我用嘶哑的声音问道。 “太迟?噢,绝没有那回事……在所有的东西中,我最喜欢的是你放在盒子底下的那张纸条。虽然我 心中一直明白你是爱我的,但是,妈妈,我仍希望看到你写的纸条……” (有删改) 10. 结合小说情节,分析朱莉娅的形象。 11.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2. 分析本文在叙述上的特征。 13. 有人认为以“迟到的午餐盒”为标题比“盛满爱心的午餐盒”更好,请分析原因。 【答案】10. (1)善解人意。自小体谅母亲的艰辛和不易,长大后也懂得照顾他人的情绪。(2)渴望得到爱和 理解。小时候渴望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得到母亲精心准备的午餐盒,长大后得到时也非常惊喜。(3)对孩子慈 爱、细致。给孩子精心准备午餐盒,将自己童年缺失的补给孩子。 11. ①通过“我”对朱莉娅感受的追问,表明“我”内心的愧疚,希望能够更加了解她的感受;②运用语言 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朱莉娅因为没有漂亮的午餐盒而害怕吃午饭,渴望母亲为自己准备午餐盒和纸条 的期待心情;③把食品标签误认为母亲写的纸条这一细节,生动真切,打动人心。 12. ①按照时间顺序,以“午餐盒”为线索来叙述,自然流畅,情节集中。②善于抓住细节来叙述。从朱莉 娅同学的午餐盒到“我”为成年的朱莉娅准备的午餐盒,从午餐盒的形状、颜色等到对纸条的描述,细节 真切感人,易于引发共鸣。③回忆与现实相交叉。将回忆和现实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13. ①以“迟到的午餐盒”为标题更能概括小说情节内容;②午餐盒会迟到,但母亲的爱一直在,以此为标 题更能体现文章的主旨;③迟到的午餐盒是母亲对孩子爱意的补充和延续,进一步强化了感情。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本文中朱莉娅的人物形象,可以从她的行为、话语等方面来分析。朱莉娅自小就是母亲的帮手,帮忙照顾 弟弟,即使母亲对自己有所忽略,她还是很体谅母亲的辛苦,从不抱怨,但她依然渴望能得到母亲精心准 备的午餐盒;成年后她把这份渴望补偿在孩子身上,给自己的孩子精心准备午餐盒,对孩子很慈爱。结合 这些进行分析,然后分条作答即可。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 画线句先写“我”的心理与语言,接下来写的是朱莉娅的回答,还有对朱莉娅神态的描写。“我”延续刚 才的话题追问朱莉娅午餐铃响起时的感受,表明“我”对自己之前对她的忽略感到愧疚,虽然朱莉娅为 “我”着想,说“我”还是很照顾她的,但“我”依然想知道她更多的感受。对朱莉娅的描写主要是语言 和神态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她当时的心理活动。朱莉娅话语中提到把食品标签误认为母亲写的纸条的细节, 生动表现了她的渴望与失望,很能打动人心。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特征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找准角度。关于“叙述上的特征”,可以回答的角度很多,包括人称、视角、顺序、 节奏、结构安排、艺术手法、语言特点等,答题的时候要能够找出最主要的特征。 本文带有较浓重的回忆的味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朱莉娅因为“午餐盒”发生的温馨故事。文 中有大量的细节描写,较为生动细腻,如朱莉娅对同学的午餐盒的描述表现了她对午餐盒的渴望,“我” 精挑细选放进午餐盒里的东西,表现了“我”对女儿的爱与歉意等,文章善于通过细节描绘打动人心。回 忆与现实有机结合也是本文较为显著的特征,文章从对过去的回忆开始,对当下的叙述中夹杂着朱莉娅对 小时候的回忆。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 手法效果上,“迟到的午餐盒”中“迟到”一词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内容方面,文章讲述的是朱莉娅长大结婚以后向妈妈讲述的自己小时候对漂亮的午餐盒的渴望,而“妈妈” 也是在二十年后弥补孩子的遗憾,文中也反复提到“迟到”一词,所以,以“迟到的午餐盒”为标题更能 概括小说情节内容。 主题方面,文章通过母亲精心准备“迟到的午餐盒”,告诉人们,午餐盒会迟到,但母亲的爱一直在,以 此为标题更能体现文章的主旨;同时,即使女儿已经快 30 岁了,但只要“妈妈”知道女儿有遗憾,无论什 么时候都会愿意去弥补,所以,迟到的午餐盒是母亲对孩子爱意的补充和延续,进一步强化了感情。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涧修禊诗序 【明】宋濂 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元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 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 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又三里所,夹岸皆桃 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又六 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洌甚,宜饮鹤,曰饮鹤川。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盘,始南逝,曰五折泉。 又四十步,从山趾斗折入涧底,水汇为潭。潭左列石为坐,如半月。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 之,细沫散潭中,点点成晕,真若飞雨之.骤至,曰飞雨洞。洞旁皆山,峭石冠其巅。遥望见之,病登陟之 劳,无往者。 还至石坛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①中。觞有舟,随波沉浮,雁 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 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②,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 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或句有未当,掻首蹙额向人,或持卷授 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皆一一可画。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濂按《韩诗内传》,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之 旧俗,于溱、洧③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 今犹昔也。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虽然无以是为也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 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 可不勖哉! 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郑君名铉,彦 真字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髹(xiū)觞:油漆过的酒杯。②觚(ɡū)翰:纸笔。觚,古人用以书写的木简。翰,毛笔。③溱(zhēn)、 洧(wěi):溱水和洧水,郑国的两条水名。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帅.向北行 帅:带领 B. 其上危.岩墙峙 危:高耸 C. 方次第..取饮 次第:依次 D. 今去.之二千载 去:离开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桃花涧水出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 真若飞雨之.骤至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 曲肱看云而.卧 因人之力而.敝之 D. 执兰草以.祓除不祥 去以.六月息者也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修禊,是古人在三月上巳节时临水洗濯借以清除不祥的一种风俗。本文记述了作者与朋友们于桃花涧修 禊一事,融写景、叙事、议论于一体。 B. 本诗序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描摹细致,写桃花涧“泉石之胜”仿佛是一幅山水长卷,写出了文士们饮 酒赋诗的不同神态,形神兼备。 C. 作者援引《韩诗内传》中的郑国修禊之旧俗,旨在追慕孔子师徒“浴乎沂,风乎舞雩”的理想人生,表 达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之情。 D. 作者认为桃花涧修禊既可以勉励贤士大夫们做一个“无愧于孔氏”的门徒,又能劝勉诸位“无愧于七尺 之躯”,比兰亭之集有意义。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虽然无以是为也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洞旁皆山,峭石冠其巅。遥望见之,病登陟之劳,无往者。 (2)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答案】14. D 15. A 16. C 17. 虽然/无以是为也/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 徒 18. (1)洞旁都是山,陡峭的岩石像帽子一样盖在山巅。(我们)远远地望着它,(因)苦于登山的劳累,没有 前去的人。 (2)一会儿诗句全写好了,大家沿座行酒不计其数。等到诗会结束要回去时,夕阳已经照到青松下了。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离开”错误,应该译为距离。句意:现在距离那时已经两千年了。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都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此。 B.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D.连词,表目的;介词,凭借。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援引《韩诗内传》中的郑国修禊之旧俗,旨在追慕孔子师徒‘浴乎沂,风乎舞雩’的理想人生”曲解 文意。结合文本第四段内容分析,“追慕孔子师徒‘浴乎沂,风乎舞雩’的理想人生”与援引《韩诗内传》 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追”的宾语为“浴沂之风徽”,“法”的宾语为“舞雩之咏叹”,句式对称,“法”前面需要断开,“咏 叹”的后面需要断开。 “庶几”表推测,或许的意思,“情与境适”“乐与道俱”句式对称,“乐”前面需要断开。 “而”为连词,连接前后语句,“而”前面需要断开。其他地方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断句。 句意:即使这样,也没办法照旧俗这样做了。我辈中人,应该追随沐浴沂水的风范,效法舞雩的咏叹,或 许可以让性情与环境相适应,快乐与大道同在,而无愧于做孔圣人的门生。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冠”,像帽子一样盖(名词作状语);“遥望”,远远地望;“病”,疲劳,困苦不堪。 (2)“已而”,不久,后来,一会儿;“尽”,全、都;“无算”,不计其数;“迨”,等到。 参考译文: 浦江县向东走二十六里,有座高耸而葱茏茂密的山,这就是元麓山。山的西边,桃花涧的水从那里流 出来。元顺帝至正十六年三月上巳节,郑彦真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可尽情享受山泉怪石的胜景。 前一天晚上,各位贤士大夫住宿休息。到了第二天,已经出发,(众人)相随向北走,各随身带着酒壶和酒 杯。大约走了二里,才看到涧水,于是沿着山涧而行。涧水把道路侵蚀得无一完整,肩膀不能够并列,前 后紧紧相连像鱼群一样。又走了三里,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现在才繁盛。又走了三十 步,怪石像人一样站着,高约十尺多,面平整,(石上)可以坐下来吹箫,叫作凤箫台。又走了六七步,怪 石突出,下面相邻的是一口小泉,泉水很清澈,适合给鹤饮用,叫作饮鹤川。又走了五六步,水流左右盘 绕弯折,才向南消失,叫作五折泉。又走了四十步,从山脚弯曲进入涧底,水流相汇成为水潭。水潭左边 有一排石头恰似排列的座位,形状像半圆的月。潭上面的陡石像墙一样耸立,飞扬的泉水从中间落下,遇 到石头反向弹起,水花散入潭中,一点点地形成光晕,真的好像飞雨突然到来,这里叫作飞雨洞。洞旁都 是山,陡峭的岩石像帽子一样盖在山巅。(我们)远远地望着它,(因)苦于登山的劳累,没有前去的人。 回到石坛上,各自铺上草席,围着水流坐下。叫童仆拾来断木枯柴,取来酒壶中的酒温热,倒满油漆 过的酒杯。酒杯有托盘,随着水流漂浮,像雁群一样下行。稍稍向前,有从中取酒杯的,有对对联的,大 家依次取来饮用。这时候微风从东面来,酒杯盘旋不前行,甚至有的逆流而行,碰撞时像相互敬酒。 酒过三巡,年龄最大者命令摆列纸笔,要求每人赋诗两首,如果有没有完成的,就罚酒三大杯。众人 高兴地答应了。有的人闭目深思,有的人用手撑着脸颊看向天空,有的人跟旁边坐的人不停地窃窃私语, 有的人拿起笔书写像疾风骤雨,一边写一边吟唱,有的人觉得用句不当,挠着头皱着眉头问人,有的人拿 着书卷给旁边的人看,曲着手臂卧着看云,一一都可以入画。一会儿诗句全写好了,大家沿座行酒不计其 数。等到诗会结束要回去时,夕阳已经照到青松下了。 第二天,郑彦真因为这次游玩非常开心,收集了这次所写的诗句并且嘱托我作序。我按照《韩诗内传》 来写,三月上巳节,桃花汛时,郑国旧俗,在溱水和洧水上,招魂续魄,手执兰草用来消除不祥不气。现 在距离那时已经两千年了,虽然时间和地点都不同,但是桃花流水和从前一样。他们的后裔尚且能集合贤 士大夫来进行修禊活动,难道这是郑国的遗风还没有消失吗?即使这样,也没办法照旧俗这样做了。我辈 中人,应该追随沐浴沂水的风范,效法舞雩的咏叹,或许可以让性情与环境相适应,快乐与大道同在,而 无愧于做孔圣人的门生。无愧于做孔圣人的门生,然后才无愧于做七尺男儿,这难道不值得勉励吗? 我既记述了游览胜景之事,又重申了这样的箴言。其他的像晋人的兰亭雅集,多崇尚道家的清静无为, 也没什么可取之处。郑君名铉,彦真是他的字。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过瓜洲 [清]袁枚 霜雁一声语,烟江两岸秋。 芦花三十里,吹雪满船头。 我欲乘潮去,孤帆夜不收。 苍茫云树外,明月出瓜洲。 19. 这首诗首联中的“霜雁”是指________,颔联中的“雪”指的是________。 20. 请简要赏析诗中数量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19. 秋雁 芦花 20. ①“一声语”写的是声音,“两岸秋”“三十里”写的是视觉景色,视听结合,使得画面立体可感。② 描景状物生动形象,辽阔秋景中的“一声”雁语显示出一种孤独感和漂泊感,“两岸秋”“三十里”写出 了秋的空旷苍茫。③“一声语”“两岸秋”为实,“三十里”则是想象,为虚,虚实结合,拓宽了诗歌的 意境。 【解析】 【分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和内容的能力。 “霜雁一声语,烟江两岸秋”,随着秋雁的一声啼叫,烟波浩渺的大江两岸笼罩上一片秋色。可知“霜雁” 指的是“秋雁”。 “芦花三十里,吹雪满船头”,大江两岸都是芦花,秋风一起,雪白的芦花飘满船头。可知“雪”指的是 “芦花”。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首先找出诗歌中的数量词,“一声语”“两岸秋”“三十里”。“一声语”,描写秋雁的一声啼叫,是听 觉。“两岸秋”,描写两岸秋色;“三十里”,写江边长满大片芦花;是视觉。视听结合,使得画面立体 可感。 “两岸秋”“三十里”,一写两岸秋色,一写芦花沿着长江两岸延伸,“两岸”和“三十里”境界阔大, 渲染出秋色苍茫空旷之感。而大雁的“一声”啼叫在这两岸秋色和三十里芦花的映衬中显得孤独和凄凉, 给人一种漂泊之感。 同时,“一声语”是亲耳听到的雁叫,“两岸秋”是眼前看到的实景,而“三十里”则是想象,是虚写, 虚实结合,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 言之得无讱乎?” (《论语·颜渊》)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 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注:讱:说话谨慎。 21.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上述材料体现出的孔子的教育思想:____________。 22.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孔子“仁”的理解。 【答案】21. 因材施教(或“循循善诱”) 22. ①约束自己,回归周礼。②践行仁道,从我做起。③谨言慎行,三思而为。④成就他人,推己及人。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从三则材料来看,学生都是问“仁”,而孔子给的答案不尽相同,显然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导的, 可以概括为“因材施教”;从孔子的回答来看,他不是只抛出一个观点,而是层层深入,如“克己复礼为 仁”之后又跟着阐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并指出具体做法“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或举 例对比讲解,如“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也同样指出具体做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可以说是“循循善诱”。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观点的能力。 从“克己复礼为仁”可知,孔子认为要“克己复礼”,约束自己,回归周礼。 从“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可见,孔子认为“为仁”应该从自己做起。 从“仁者,其言也讱”可见,他认为仁者要谨言慎行,三思而为。 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见,仁者要推己及人,成就他人。 参考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 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人,他的言语显得谨慎。”司马牛说:“言语谨慎,这就可以称作 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难,说话能不谨慎吗?” 子贡说:“如果一个人能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而且能够帮助众人生活得很好,这人怎么样?可以说 他有仁德了吗?”孔子说:“哪里仅仅是仁德呢,那一定是圣德了!尧和舜大概都难以做到!一个有仁德 的人,自己想树立的,同时也帮助别人树立;自己要事事通达顺畅,同时也使别人事事通达顺畅。凡事能 够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 (四)古诗文默写。 2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________________,忽焉在后。__________________,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论语》) (2)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轴。(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3)吾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5)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答案】 (1). 瞻之在前 (2).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3). 钟鸣鼎食之家 (4). 舸舰弥津 (5). 新 沐者必弹冠 (6). 新浴者必振衣 (7). 则芥为之舟 (8). 水浅而舟大也 (9). 江畔何人初见月 (10). 江月何年初照人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关键字词的正确书写:瞻、循、鼎、舸、弥、振、畔、初。 四、作文 24.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果戈里说: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村上春树说: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 所谓“小确幸”,就是个人自我的那种微小而确实的幸福。若个人的小确幸为“独乐乐”,对公共利 益有所贡献的幸福是“众乐乐”,则孰乐?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论述文...。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 袭、套作。 【答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当中国在世乒赛上包揽所有金牌的消息传来,我心里立即涌上一种莫名而强大的自豪感,一个大国正 在崛起。然而,当满腔热血与激情平静下来,我不由得怀疑起这种成就来:难道中国仅仅是乒乓所向无敌 就够了吗?难道仅仅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就可以了吗?答案将会是否定的,古人云:“独乐乐不如众乐 乐”。仅仅一个人的快乐不如大家的快乐来得深刻。同样,仅仅一个国家发展也不会长久,只有世界一起 进步,国家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下去。 我不禁想到足球与篮球这两项在 20 世纪迅速发展、风靡全球并且至今方兴未艾的运动。几乎每一个孩 子都有过陪爸爸熬夜看球的经历,当英超、意甲、世界杯、NBA 开始在那些国家吹响号角之时,那声音竟 有着穿越千山万水的魔力,拨动我们的心弦。至此,足球与篮球已不是单纯的运动。它们已经升华为一种 文化与艺术,带着美国、英国、巴西、西班牙等强国的民族精神传递到世界各地。它们强大的影响力与生 命力使全世界都不得不心怀敬意。的确,如今乒乓球在中国是欣欣向荣,然而与其一枝独秀孤芳自赏,为 何不让乒乓球像足球与篮球一样,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与中国文化一起感染世界呢? 乒乓球运动是如此,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复兴更是如此。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更何况在如今 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想要一个人独大不但不可能,而且会阻碍自身的发展。只有在其他国家也足够强大时, 才能找到与自己相符的合作伙伴,实现互助双赢。 如今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国的崛起却任重道远,所幸中国已经开 始了努力,譬如中国对非洲各国的援助,金砖五国之间的合作,一带一路的推进……我们期待着中国这个 强大而古老的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早在千年之前,古人就曾告诉我们“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枝独秀只是秀美,而姹紫嫣红才是壮美。 “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的言论自有其道理。由此,无论是一个 人的成长,一项运动的发展乃至一个国家的壮大,绝不可只顾自己前进,让你身边的世界与你一起走向幸 福,你才能更加幸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 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 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 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 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 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主要由两句名言组成。分析材料,果戈理这句话强调了维护公共利益会得到 回报和快乐,对公共利益有所贡献的幸福是“众乐乐”;村上春树的话强调个人自我的那种微小而确实的 幸福,个人的小确幸为“独乐乐”。综合两句话,材料旨在提醒我们正确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正确的理解是,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放弃或牺牲某些个人利益或群体利益,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 益,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所以考生可以从对我们自身赢得自尊自信,被他人和社 会接纳,无私奉献,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等方面分析维护公共利益才是最大的幸福。 参考立意:1、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2、维护公共利益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 3、真正的幸福感来自维护公 共利益得到的回报和快乐 4、为他人奉献才能赢得自尊自信 5、互助共赢促进世界发展 参考素材: 1、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说对立,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不同概念,有不同的载体。公 共利益是相对的,个人利益是绝对的。公共利益在某个事物或者某个阶段是能够量化,可以确定“质”的 范围。人既然是生活于社会之中,个人利益就应该从属予公共利益。在等量或者同“质”下的公共利益所 对应的个人利益要求是不同的,这就是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对立关系,矛盾关系。说统一,公共利益是 因为个人利益的存在而存在,但她应该属于所有人的利益,不单独属于某个个人的利益。保护了公共利益, 也就保护了个人利益。保护了个人的绝对利益,就不能保护等量或者同质下的大多数个人的利益,这就破 坏了公共利益。为了统一或者平衡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对立,必须要以道德或者法律手段来消除这 种个人与公共之间的矛盾对立。 2、个人利益从属于公共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服从于个人利益。如果要绝对保护每个人的极端个人利益, 千奇百怪,千变万化下的个人利益面前公共利益根本无法存在。没有法律秩序下的公共利益,就没有大多 数人正常的个人利益。 3、就像在图书馆,当人们在认真阅读时,我们就不应该不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影响他人学习;当我们在 车站等车时,一定要按顺序依次上车,不应该为了自己的时间而打乱乘客的秩序,甚至因为一时利益而伤 了和他人之间的和气;当我们过马路时,一定要自己觉遵守交通秩序,决不能逞一时之勇或只为抢几秒钟的 时间而闯红灯,一念之差可能危及自身或他人的生命安全。公共秩序是维持我们日常生活安定和谐极的基 本保证,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所以我们要从小抓起,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公共秩序,争取做一 个合格、文明的好公民! 4、无论是在哪里,我们都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如 果我们只顾自身的自由,随心所欲而不去为他人着想,就会影响人们对生活,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养成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 结构示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文体:议论文。开篇从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引入话题“独乐乐不如众乐 乐”,提出观点:仅仅一个国家发展也不会长久,只有世界一起进步,国家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下去。正文 部分采用递进式结构,首先分析足球与篮球运动的欣欣向荣,进而谈到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指出在 如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想要一个人独大不但不可能,而且会阻碍自身的发展。只有在其他国家也足够强 大时,才能找到与自己相符的合作伙伴,实现互助双赢。文尾回扣标题,总结全文。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 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 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 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 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 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 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 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