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大家看到的就是溜索。它
是用一
条钢索或粗
绳,连接
峡谷
两侧,人
或货物或牲畜用一个特殊的滑轮
“
溜
”
过峡谷。溜索危险性很
高,需要
极大的力气和很高的
技巧,更
需要非凡的勇气。
接下来,我们
一起走进
课文,看看
“
溜索
”
到底是一种
怎样惊心动魄
的场面。
九年级语文下册
7
*
溜索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
内容,学习
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
手法;掌握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及作用
。(
重点
)
2.
体会本文精练巧妙的
语言,理解
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特点
。(
重点
)
3.
感受文中人物的
精神面貌,学习
他们乐观向上、勇于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
素养
)
知识备查
阿城
,作家
、编剧。原名
钟阿城,
1949
年出生于北京。
1984
年,出版
个人首部短篇小说
《
棋王
》
。
1985
年,担任
电影
《
大明星
》
的
编剧,从而
开启了他的编剧生涯。
1986
年,凭借
电影
《
芙蓉镇
》
入围第
7
届金鸡奖最佳
编剧
奖
。
1991
年,担任
剧情电影
《
棋王
》
的编剧。
2010
年,出版
散文
《
好说歹说
》
。
2016
年,出版
作品集
《
阿城文集
》
。
知识备查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进入云南境内
以后,怒江
奔流在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
之间,西岸
高黎贡山的峡谷高差达
5000
米,东岸
碧罗雪山的峡谷高差达
4000
多米,平均相差
3000
多米,山谷幽深,危
崖
耸立,水流
在谷底咆哮
怒吼,故
称“怒江”。
怒江
知识备查
马帮
就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
方式,它
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
手段。面对
险恶而随时变化的
环境,马帮形成了生死与共的特殊生存方式,也形成了自己
严格的组织和帮
规,有自己
帮内的习俗禁忌和行话。
溜索
是
一种渡河
工具,中国
古代称为
撞,它
以一条钢索或粗
绳,连接
山谷
两侧,一头高,一头低,人
可由高向低溜过河谷。可分为平溜和陡溜等。常见于
山地,如
中国的横断山脉。除渡人
外,亦可
渡货物、牲畜等。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本文选自
《
遍地风流
》
(作家
出版社
1998
年
版)。
略有改动。溜
索,一
种原始的渡河
工具,有时
也可指原始的渡河方法。地处西南的怒江
大峡谷,山川险峻,谷
深壑
长,岩壁陡峭,江河纵横,水流湍急,落差
极
大,在
科技不发达的
时代,难以
架设
桥梁,更
难以行舟摆渡。居住在怒江大峡谷中的各族
人民,依靠
溜索来往和运送物资。溜索的
产生,充分
显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惊险的通过溜索渡河的经历。
读一读
预习检查
磕
睹
滇
腮
蓦
拐
锱铢
缕
驮
拽
咧
兢兢
哨
髓
黏
地
西
弯
一
子
起
嘴
呼
脑
汗
kē
dǔ
diān
sāi
mò
guǎi
zī zhū
lǚ
duò
zhuài
liě
jīng
shào
suǐ
nián
战战
读一读
预习检查
坠
呕
跺
盘
桓
涓
涓
探
视
俯
身
扭
绞
顷
刻
寻
思
拳
打脚踢
千
钧
之力
战战
兢兢
f
ǔ
duò
ǒu
zhuì
huán
juān
tàn
jiǎo
qǐng
xún
quán
jūn
jīng
多音字
预习检查
běng
bēng
bèng
绷
紧绷
绷脸
绷硬
zhā
zā
zhá
扎
包扎
扎针
挣扎
预习检查
形近字
桓
huán
盘桓
恒
héng
恒心
顷
qǐng
倾
qīng
顷刻
倾心
词语解释
预习检查
【
涓涓
】
【
蓦地
】
【
盘桓
】
【
锱铢
】
细水慢流的样子。
出乎意料
地,突然
。
逗留,徘徊
。回环旋绕。
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和铢是古代重量
单位,六
铢等于一
锱,四
锱等于一两。
牲口驮着的货物。
拿不定
主意,犹豫
。
【
驮子
】
【
迟疑
】
【
战战兢兢
】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
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整体感知
默读
课文,思考
下列
问题:
1.
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2.
这篇小说写了哪些
人物?你
觉得文中着力描写的是
谁?
文中着力描写的是马帮的首领。
写了马帮的首领、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的汉子、马帮中的其他人。
整体感知
精读细研
首领是一个怎样的
人?再
读
课文,从文中找出
描写首领的
语句,分析
首领的性格特征。
精读细研
首领稳稳坐在
马上,笑一笑
。
神态描写,
“懒懒”
“稳稳”“笑一笑”表明首领早已见惯这样的场面,体现出首领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首领也只懒懒说是
怒江,要
过溜索了。
精读细研
首领缓缓移
下马,拐
着腿走到索
前,举手
敲一敲
那
索
,索
一动不动。
溜索前
,
首领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
,
体现了他细
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首领瞟一眼汉子们。
首领用眼“瞟一眼”,即有汉子站出来,表现出首领受人尊敬的地位,也体现出他和汉子们配合默契。
精读细研
战战兢兢跨上角
框,首领
吼一
声:“
往下看
不得,命
在
天上!”
猛一
送
,
只
觉耳边
生风
,
聋
了
一般
,
任
什么也
听不见
,
僵
着脖颈盯住
天
,
倒像
俯身看海。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首领的“吼”“送”表现了首领认真负责、关心他人的品质。
精读细研
动作描写,“飞”“跃”“拐”“弹”等词语,将马帮首领溜索、下索的麻利动作和沉着、冷静的神态刻画得非常鲜活,
表现出首领
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
和
领袖的气质
。
眼珠
涩涩
的,使劲
挤
一下,端
着
两手,不敢放
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
呼哨,尖
得直入
脑髓,腰
背
颤
一下
。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
头,抽身
跃
下,拐
着
腿
弹一弹,走到
汉子们跟前。
精读细研
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
的人。
首领是一
个:
精读细研
根据课文
内容,说说
文中是怎样写马帮的汉子们过溜索
的?
精读细研
①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
站起来,向
峡下弹出一截
纸烟,飘飘悠悠,不见
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
腿,走到
索
前,从
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
框,只
一
跃,腿
已入套。脚一
用力,飞身
离
岸,嗖
地一下
小
过去,却
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
绳,一端
在索
头,另
一端如带一缕
黑烟,弯弯
划过
峡顶。
…………
再
看
时,瘦小
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
地方,悄没声
地反着手倒手拔
索,横
在索下的绳也一
抖一抖
地长出去。
本段运用一系列动词,传神地写出了这个精瘦短小的马帮汉子身手敏捷矫健,溜索技术纯熟,让人叹为观止。
精读细研
②三条汉子一个一个
小
过去。首领哑声
说道
:
“
可还
歇
?
”
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
道
:
“不消。”
语言
描写。简练的
语言,体现
出首领与汉子们配合得十分默契。
③“之后是运
驮子,就
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
小
过去”。
“玩一般”
“飞身”写出了汉子们过溜索的轻松自如。
说一说:
写
汉子们过溜索的
动作,三
次使用了“小”
字,这样
写有什么
作用?
精读细研
这几个“小”字的
活用,将
人在溜索上快速划过怒江峡谷
时,人
愈来愈小的视觉感受和
情状,传神
地
表现了出来
。作者将普通的“小”字用得这般有
创意,堪称
运用语言的高手。
文章为了塑造马帮
汉子们朴实无畏、沉着干练,除了
对他们进行了正面
描写,还
运用
了
哪些
写作手法?
衬托、对比
精读细研
跳读
课文
,
找出
这些
语句
,
分析
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
精读细研
万丈
绝壁飞快
垂下去
,马帮原来
就在这壁顶上
……
怒江
自西北天际
亮亮
而
来,深远
似涓涓细
流,隐隐
喧声
腾
上来,着一派
森气
。俯望
怒江,蓦地
心中一
颤
,惨叫一声。
以壁顶为
观察点,变换视角,从
视觉、听觉、内心
感受等多
方面描写出怒江峡谷壁顶孤
悬
、
高峻
险恶的
特点,使
人如临其境。
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环境的
险恶
,
又
表现出了驮队汉子们的从容不迫、沉着稳重
。
环境衬托
精读细研
鹰的衬托
一只大鹰旋了半
圈,忽然
一歪
身,扎
进山那侧的声音
里。
一个“扎”字写尽了鹰
飞得急速
迅猛的特点。扎进声音
里,从侧面
衬托出
怒江奔腾、咆哮的气势
。
精读细研
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
去,翅膀
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
写大鹰在汉子身下移来移
去,侧面衬托出那
瘦小汉子溜索时距离岸边
又高又远,表现
溜索的
艰险,反衬
汉子的英勇无畏。
精读细研
那鹰斜移
着,忽然
一栽
身,射
到壁
上,顷刻
又飞
起来,翅膀
一鼓一鼓地扇动。
写马帮汉子们远远地看到鹰在峭壁上抓蛇的
过程,以
鹰喻
人,含蓄地表达汉子们
对鹰的赞美与
崇敬,暗示作者
的情感倾向
——
做人,就要
像鹰
一样,搏击长空,英勇无畏,战胜一切!
心
下大
惑
,
见
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
走
,
就
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
岸边
,
抽一口气
,
腿子
抖
起来
,
如
牛
一般
,
不敢
再往前动半步。
牛的反衬
精读细研
“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写出了牛面对怒江峡谷时的
惊恐,烘托
出峡谷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牛的惊恐和“我”
“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
的惊恐相互映衬。此时领队“稳稳坐在
马上,笑一笑”,“我”
和牛的惊恐万状与领队的冷静、沉着形成鲜明对比。
精读细研
“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
“皮肉开始抖起来”,这些
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溜索前牛的惊恐失态之
状,从
侧面烘托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牛们
早
卧在
地下
,
两
眼哀哀地慢慢眨
。两个汉子拽起
一头牛,骂
着赶到索头。那牛
软
下去
,
淌
出两滴
泪
,大
眼失了
神,
皮肉
开始
抖起来
。
汉子们缚了它的四
蹄,挂
在角框
上,又
将绳扣住
框,发
一声
喊,猛力
一推。
精读细研
牛
嘴咧
开,
叫
不
出声
,皮肉
抖得模糊一
层,
屎
尿尽数撒
泄
,飞
起多
高
,
又纷纷扬扬
,
星散
坠下峡去。过了索子
一多半
,
那边
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
绳
,
牛
倒垂
着
,
升
到对岸。
这边
的牛们都
哀哀地叫
着
,
汉子们
并不
理会
,
仍
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
好的
,
不
例外都是一路屎
尿
,
皮肉
疯了一样
抖。
溜
索过程
中,牛“叫不出声”,屎尿失禁,和
等待溜索的“哀哀地叫着”的牛一起烘托出峡谷的
险恶,牛
的失态反衬出汉子们的沉着、
镇定,又
反衬出赶牛溜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熟练。
牛
们终于又上了
驮
,
铃铛
朗朗响
着
,
急
急地要离开这里
。上得
马上
,
才
觉出一身黏
汗
,
风
吹得身子抖起来。
精读细研
“急急地要
离开这里”
说明牛们仍然
惊魂未定,感到
恐惧。这也从侧面进一步烘托出怒江峡谷不同寻常的险恶。
合作探究
衬 托
方法指导
为了突出主要
事物,用
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
陪衬,这种
“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
手法,能
突出或渲染
主体,使
之形象
鲜明,给
人以深刻的感受。牡丹虽
好,也
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陪衬乙
事物,就是
衬托。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
清楚,更鲜明,更突
出
,更
易懂。
精读细研
战战兢兢
跨上角
框,
首领
吼
一
声:“
往下看
不得,命
在
天上!”
猛一
送,只
觉耳边生风
……
僵着脖颈
盯住
天,倒像
俯身看
海
……
自觉
慢了
一下,
急忙
伸
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
成,磨
得赛刀。手划出血
来,黏
黏的
反倒抓
得
紧索。
手一
松开,
撕
得
钻心一
疼,不及
多
想,
赶紧
倒上去
抓住
……
…………
慎
慎
地
下来,腿子
抖
得
站不住,脚
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
土地,
亲亲热热
跺
几
下
……
人的对比
“
我
”
溜索时的恐惧和手忙脚乱与马帮汉子们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有力
地
突出
了马帮汉子们的身手
矫健、沉着从容、勇敢
无畏。
合作探究
这一情节与前文“我”过溜索
后“
腿子抖得站不住”“小肚子胀得
紧,像
有
尿,却
不敢
撒,生怕
走了气再也立不住了
”
的
感受
,
以及
牛马们过溜索
后“
卧在
地下,皮肉
乱
抖,半个钟头
立不起来”的
状况,形成
了鲜明的
对比,表现
了首领和汉子们在天险面前的
从容,体现
了他们技高胆大、粗犷豪迈的英雄气概。
1.
文章最后为什么要写首领和两个汉子在绝壁前撒尿的
情节?
合作探究
①
“我”作为故事的亲历
者
,能够
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②
小说的叙述
者
,起
线索
作用:用
“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串联
情节,使
情节更加简洁、集中。
③
过溜索的
参与者
,烘托环境:“
行到
岸边,抽一口气,腿子
抖
起来,如
牛
一般,不敢
再往前动半步
”,写出
“我”面对峡谷时的
表现,侧面
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
小说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
写,但
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试分析“我”这个隐形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合作探究
①
飞渡峡谷的
情景:
表现
人在自然面前接受
挑战,战胜艰险。
②
驮队的
人际关系:
体现
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
爱护。
③
动物
形象:
隐喻
人应该像雄鹰
飞翔,像
骏马
奔驰,而
不是像牛那样软弱
畏缩。
④
“我”与领队的
对照:
表示
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3.
本文写了驮队飞渡怒江大峡谷的
故事,请
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深刻意蕴
合作探究
①
骏马、雄鹰、高山
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
的
赞美。
②
领队、精瘦
汉子:对
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
赞美。
③
牛的恐惧、
发抖:对
平庸、畏难的厌弃。
④
本文所写生存
画面:张扬
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情感取向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本文讲述马帮飞渡怒江峡谷的
故事,既
突出了怒江峡谷的孤悬、高峻、
险恶,又
表现了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文章赞美了马帮汉子粗犷豪迈、临危不惧、从容镇定、勇敢无畏的
精神,突出
表现
了人
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时镇定自若的姿态。
学后感悟
课堂小结
孟子
说:“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也,必
先苦其
心志,劳
其
筋骨,饿
其体
肤,空乏
其
身,行
拂乱其
所为,所以
动心忍
性,曾
益其所不能。”面对生活中的
悬崖峭壁,我们要
有坚定的精神
追求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唯有如此,才能跨过一座又一座高峰,
收获
精彩人生。
写作特色
❶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
作者为了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
险恶,以及
马帮汉子的从容镇定、勇敢
无畏,运用
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
例如,牛
因恐惧不肯挪动半步和溜索时
流泪、发抖,从
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
险恶,也
衬托出了马帮汉子们从容不迫的态度。作者将自己过溜索后“腿子抖得站不住”“小肚子胀得
紧,像
有
尿,却
不敢撒”与首领和两个汉子过江之后临江撒尿进行
对比,突出
了马帮
汉子英勇
豪迈的气概。
写作特色
❷用词精妙传神。
本文语言简洁
凝练,选
词炼字颇为
考究,有
很强的表现力。
例如,写
峡谷的
陡峭“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
去”,绝壁
本是静止不动
的,但
在马帮汉子们的
眼里,却
是
“飞快垂下去”
的
。作者化静为动,赋予
绝壁以动态
感,十分
形象。又
如,写
汉子们过溜索的
动作,三
次使用“小”
字,将
人在溜索上快速划过怒江
峡谷,人
愈来愈小的视觉感受和情状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❸运用
比喻,新奇
巧妙。
本文多处运用了新颖传神、不落俗套的
比喻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
形象
。例如,写
马帮队伍在峡谷行走时的
句子“
马帮如极稠的
粥,慢慢
流向那个
山口”,将
缓慢行进的马帮
比作
“
极稠的粥
”,生动形象又
新颖别致。再
如,“
万丈下的
怒
江,倒像
是一股尿
水,细细
流
着”,将
怒江天险比作“一股尿
水,细细
流着
”,看似粗俗,实则
有力地表现了马帮汉子的粗犷豪迈。
写作特色
板书设计
溜索
溜索
前:极端恐惧(“我”)
溜索
中:沉着冷静(汉子
、
首领)
溜索
后:惊魂未定(“我”)
粗犷豪迈
勇敢无畏
课堂检测
A.
磕碰(
kē
)
滇
西(
tián
)
蓦地(
mò
)
B.
驮子(
duó
)
拽住(
zhuài
)
瞟
见(
piǎo
)
C.
束缚(
fù
)
咧嘴(
liě
)
锱
铢(
zī zhū
)
D.
脑髓(
suǐ
)
黏汗(
nián
)
战战兢兢(
jīn
)
C
【
解析
】A
项
中,“滇”
应读
diān
;
B
项
中,“驮”
应读
duò
;
D
项
中,“兢”
应读
jīng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是(
)
课堂检测
A.
稠粥 暄声 连珠脆骂 拳打脚踢
B.
索崩 束缚 万丈绝璧 涓涓细流
C.
雄状 坠下 千军之力 一截纸烟
D.
盘桓 顷刻 飘飘悠悠 纷纷扬扬
D
【
解析
】A
项
中,“暄”
应为
“喧”;
B
项
中,“璧”
应
为
“壁”;
C
项
中,“状”
应为
“壮”,“军”
应为
“钧”。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是(
)
课堂检测
A.
俯望那
江,蓦地
心中一
颤,惨叫
一声。急
转身,却
什么也
没有?只是
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
B.
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首领哑声
说道:“
可还
歇?”
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
道:“不消。”
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C.
渐渐就有血溅到唇
上,鼻子上,自然
顾不
到,命
在天上。
D.
首领把裤腰塞
紧,曲
着眼望那
鹰,说:“蛇?”
几个汉子也望那
鹰,都说:“
是
呢,蛇
”。
B
【
解析
】A
项
中,“
却什么也没有”不是
问句,后面
应用
逗号;
C
项
中,“唇上”“鼻子上”
是词语
并列,中间
应用
顿号;
D
项
中,最后
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
是(
)
课堂检测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③②①
C
4.
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是(
)
一只大鹰旋了半
圈,忽然
一歪
身,扎
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①
铃铛们又慌慌响起
来,马帮
如极稠的
粥,慢慢
流向那个山口。
②
马帮像是得到
信号,都
止住了。
③
走到牛队的
前后,猛
发一声
喊,连珠
脆
骂,拳打脚踢
。
④
汉子们全不
说话,纷纷
翻下马来。
拓展探究
山被直着
劈开,于是
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
弯,结果
谷地中央高出
如许,愈
近
峡口,便
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
峡口,收
掉一身粘汗。峡口
处,倒
一株
大树,连根拔起,似
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
事,把
大树唬得
跑,一
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
蓝天,深
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
移移去
。
峭壁上草木不甚
生长,石头
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
石头,昏死
在峡壁
根,一
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
四脚蛇,眼睛
眨也不
眨,只
偶尔吐一下舌
芯子,与
石头们赛呆。
峡 谷
阿城
对比阅读
拓展探究
因有人在峡中
走,壁
上时时落下些小
石,声音
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
上去,有
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
屋,门
开
着,却
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靠近
人家,便
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
峡谷,阴
气浮
开,地气
熏
上,石板
有些颤。似乎有了
噪音,细
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
声,总是
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
着,不要
谁多舌。
走近
了,方才
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
字,布
色已经晒
退,字
色也相去不
远,随
旗沉甸甸地垂着。
拓展探究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
异响,却
不辨。往身后寻
去,只见
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
汉,直
腿走。那马腿移得极
密,蹄子
踏在土路
上,闷
闷响成一
团,骑手
侧着
身,并不
上下颠。
愈愈近,一
到
上坡,马
慢下。骑手轻轻一
夹,马上
了
石板,蹄
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
走,骑手
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
回转,又响又高
。那只鹰又出现
了,慢慢
移移去。
骑手走过
眼前,结结实实
一脸黑
肉,直
鼻紧
嘴,细
眼高
颧,眉睫
似漆。皮袍裹在
身上,胸
微
敞,露出
油灰布衣。手隐在袖
中,并不
拽缰。藏靴上一层细
土,脚尖
直翘着。眼睛遇着
了,脸
一
短,肉
横着默默一
笑,随即复原,似乎
咔嚓一响。马直走上
去,屁股
锦缎一样闪着。
拓展探究
到了布
旗下,骑手
俯身移
下马,将
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
着,甩一甩尾巴,曲
一曲前
蹄,倒换
一下后腿。骑手望
望门,那
门不算
大,骑手
似乎比门宽着
许多,可
拐着
腿,左右一晃,竟
进去了。
屋里极
暗,不
辨大小。慢慢就看出两张粗木
桌子,三四
把
长凳,墙
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
汉子,两
眼陷进肉
里,渗
不出
光,双
肘支在
柜上,似
在瞌睡。骑手走近
柜台,捉
出几张
纸币,撒
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
钱,转身
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
肉,一
副
筷,放
在骑手面前的木
桌上,又
回去舀一碗
酒,顺手
把钱划到柜里。
拓展探究
骑手喝一口
酒,用
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
肉,将
肉丢进嘴
里,脸
上
凸起,腮
紧紧一
缩,又
紧紧一
缩,就
咽了。把帽摘
了,放
在
桌上,一头
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
划,就
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
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
汉又端出一碗
汤,放
在桌上冒气。
一刻
功夫,一
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
里,一仰头,喉
节猛一
缩,又
缓缓移
下,并不
出长
气,就
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
多时,骑手
立
起身,把
帽捏在手
里,脸
上蒸出一团
热气,向
肥汉微微一
咧嘴,晃
出门
外,肥
汉梦一样呆着。
拓展探究
阳光已移出
峡谷,风
又窜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
起,马
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
帽子,正
一
正,解
下
缰绳,马
就踏起四蹄。骑手翻
上去,紧一紧皮袍,用
腿一
夹,峡谷
里响起一片
脆响,不
多时又闷闷响成一
团,越
越
小,越
越小。
耳朵一直
支着,不
信蹄声竟没有
了,许久
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拓展探究
1.
小说中三次写到
鹰,分别
表现了什么
意图?请
简要分析。
①
一只鹰在空中移移
去,强化
了峡谷的荒凉
僻静,为
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
背景;
②
那鹰却忽地不见
去向,暗示骑手来了;
③
那只鹰又出现
了,空中
自由飞翔的鹰与
独来独往
的骑手相互
比照,丰富
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2.
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
特点?请
简要说明。
①
外形
: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
质朴自然的力与
美;
②
举止
:一
人一
骑,独行
于峡谷
中,虽
山路
崎岖,但
因骑术高超而从容
沉稳;
③
性情
:大
口吃
肉,大
碗
喝酒,不拘
生活
小节,粗犷
而有野性。
拓展探究
3.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
骑手,但
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
处理?请
结合
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
拓展探究
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
看
,峡谷
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
形象,与
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
意义,所以
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
内容;
②从形象塑造上
看
,峡谷
是骑手的主要
活动空间,所以
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
作用;
③从艺术表现上
看
,峡谷
的
描写,使
人与物有机
融合,峡谷
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
相辅相成,互
为比照
映衬,产生
更好的艺术
效果;
④从思想内涵上
看
,峡谷
的
描写,蕴含
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
情,这
不仅丰富了小说的
内涵,也
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课下作业
请运用一系列
动词,写
一段人物爬山或过河的过程。
100
字左右。
示例:
他卷起
裤腿,给
两只脚套上
塑料袋,把
口扎紧
了,然后
小心翼翼地踩着鹅卵石过河。鹅卵石有些
滑溜,他
的脚
站不稳,身子东倒西歪,他只好快速
地
跳跃,这样
蹦蹦跳跳、
歪歪斜斜,就
蹚过了这条小河。
7
溜索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马帮像是得到信号,都止住了。汉子们全不说话,纷纷翻下马来,走到牛队的前后,猛发一声喊,连株脆骂,
quán
打脚踢。
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闷
(
)
雷 溜
(
)
索
qu
á
n
(
)
打脚踢
m
è
n
liū
拳
•
•
(2)
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____________”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____”
。
连株脆骂
连珠脆骂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马帮像是得到信号,都止住了。汉子们全不说话,纷纷翻下马来,走到牛队的前后,猛发一声喊,连株脆骂,
quán
打脚踢。
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3)
文段中画线句运用了
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比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马帮像是得到信号,都止住了。汉子们全不说话,纷纷翻下马来,走到牛队的前后,猛发一声喊,连株脆骂,
quán
打脚踢。
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许多家长强逼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幼儿到早教机构上提高班,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不可取。
B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C
.学校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往往投入大量精力,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以后再组织活动时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D
.朱主任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地向上级领导请教。
D
•
•
•
•
•
•
•
•
•
•
•
•
•
•
•
•
【
点拨
】
“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明显不符合该句的语境。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湖北园艺博览会在我市的成功举办,大大发展了黄石在全国的知名度。
B
.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
C
.端午节那天,来阳新莲花湖观看龙舟大赛的观众将近一万余人。
D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能带来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更能带来市容市貌的改变。
B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以壁顶为观察点,变化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进行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B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敲一敲”溜索,表现马帮首领认真负责,“瞟一眼”,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
C
.文中写到了骏马和雄鹰这样的动物形象,与人物形象相映衬,隐喻了人应该像雄鹰那样飞翔、像骏马那样奔驰。
D
.小说中表现马帮的人际关系,是为了表达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学会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的思想。
B
5
.结合全文,分析小说开头场面描写的作用。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25
页第
5-8
题。
【
点拨
】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描写。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渲染气氛,为王一生的出场作铺垫。
(1)
眼睛虚望着。
(2)
眼平视着,像是望着极远极远的远处,又像是盯着极近极近的近处。
6
.文章中多次描写了王一生的眼睛,请结合小说品味下列句子的内涵。
【
点拨
】
结合本句的内容,联系上下文,分析句子。
(1)
眼睛虚望着。
(2)
眼平视着,像是望着极远极远的远处,又像是盯着极近极近的近处。
6
.文章中多次描写了王一生的眼睛,请结合小说品味下列句子的内涵。
“虚”字形象地表现了王一生此时内心的紧张,也说明对于眼前的棋局他并无太大把握。
表明王一生陷入深深的思考,沉浸于棋局之中。
7
.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肖像描写的特色。
“铁铸一个细树桩”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出了此时的王一生全身心沉浸于棋局之中的形象;用夸张手法写聚在乱发中的生命,体现出王一生下棋时所散发出的逼人气势。
【
点拨
】
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8
.文章中三次写到了王一生妈妈的“无字棋”,请结合全文理解这样写的深刻意蕴。
①“无字棋”三次出现,贯穿其中,寄寓了母子间浓浓的亲情和爱;②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与期待;③“无字棋”寄托着王一生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感激之情。
【
点拨
】
结合上下文,理解“无字棋”在文章中每次出现的不同含义。
9
.
[2019•
长沙
]
建国七十周年来临之际,学校准备举办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
经典诗词”朗诵会
为
《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辛弃疾
)
的朗诵选配一支背景曲。根据下列名曲的曲风、旋律或节奏的介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平沙落雁
》
,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②
《
十面埋伏
》
,曲风凄冷悲壮,激昂慷慨。
③
《
春江花月夜
》
,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④
《
阳春白雪
》
,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⑤
《
渔樵问答
》
,旋律悠然恬静,节奏轻快。
②
(2)“
爱国人物”故事会
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按照例句仿写一句话。
杜甫 闻一多 邓稼先
例句:“
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仿句:
示例一:“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
示例二:“大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
示例三:“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里为核武器研究坚守。
(3)“
为国奋斗”演讲会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
示例:
感谢肖非为大家带来的
《
我的中国梦
》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
1702
班李强的演讲
《
奋斗的青春
》
。
7
溜索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盘桓
(
huái
)
迟疑
(
yí
)
拳打脚踢
(
tī
)
隐隐闷雷
(
mèn
)
B
.蓦地
(
mù
)
绝壁
(
bì
)
涓涓细流
(
juān
)
千钧之力
(
yún
)
C
.精瘦
(
jīnɡ
)
脑髓
(
suí
)
纷纷扬扬
(
fēn
)
千山万壑
(
hè
)
D
.目睹
(
dǔ
)
俯身
(
fǔ
)
悬崖万丈
(
xuán
)
锱铢之力
(
zī zhū
)
•
•
•
•
•
•
•
•
•
•
•
•
•
•
•
•
•
D
huán
mò
jūn
suǐ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许多家长强逼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幼儿到早教机构上提高班,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不可取。
B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C
.学校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往往投入大量精力,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以后再组织活动时也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D
.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地向上级领导请教。
•
•
•
•
•
•
•
•
•
•
•
•
•
•
•
•
D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明显不符合该句的语境。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湖北园艺博览会”在黄石市的成功举办,大大发展了黄石在全国的知名度。
B
.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C
.端午节那天,来阳新莲花湖观看龙舟大赛的观众将近一万余人。
D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能带来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更能带来市容市貌的改变。
B
搭配不当
提高
成分赘余
有
语序不当
4
.下列语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
.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B
.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C
.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D
.万丈下的怒江,倒像是一股尿水,细细流着。
B
“如牛一般”是说人像牛一样害怕得腿发抖,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以壁顶为观察点,变化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B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敲一敲”溜索,表现领队认真负责;“瞟一眼”,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
C
.文中写到了雄鹰这样的动物形象,与人物形象相映衬,隐喻了人应该像雄鹰那样飞翔。
D
.小说中表现的马帮的人际关系,是为了表达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学会团结协作、相互信任、相互关爱的思想。
B
“瞟一眼”,表现领队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2018•
云南节选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6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21
页第
13-17
题。
考查语段的作用。要分析好文段的语句。“如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指在天津卫“码头”的生存规则,这是经历长期社会选择而形成的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强者风光弱者受窘的规则。“地地道道”强调的是这条规则所具有的广泛性、彻底性、毫无回旋的余地。这些都为人物预设一个极不寻常的背景。同时文段为文章的开头,所以又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作用。
[2018•
云南节选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6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21
页第
13-17
题。
内容上,介绍背景,交代“刷子李”绰号的由来;结构上,引出下文对“刷子李”人物的叙写。
7
.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父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2)
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防不住还要扫一眼。
赏析文句。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品析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
•
•
•
•
•
“搜索”本义:仔细寻找,语境义:对刷子李高超技术的惊奇、佩服及对证明刷墙神功是否属实的期待。
“扫一眼”本义:瞄了一眼。语境义:发现师傅身上有一个白点,对师傅手艺高超的质疑,为下文揭谜底设置悬念。
答题时要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词语对表现的人物心理及形象的意义。
7
.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父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2)
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防不住还要扫一眼。
仔细寻找的意思,突出了曹小三求证刷子李是否真有传说中那手绝活的好奇心和认真劲。
迅速偷看一眼,表现出曹小三生怕自己看错,想仔细确认但又担心被师父发现,想看不敢看的矛盾心理。
•
•
•
•
•
8
.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来写曹小三?
本题考查文章次要人物的作用。本文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的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他来对比烘托刷子李的超凡技艺。同时,从他眼里观察刷子李的“艺高胆大”,增强了事件的可信度,小说艺术上的真实性就更突出了。
8
.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来写曹小三?
曹小三的心理活动是文章叙事的线索;通过写曹小三,侧面表现了刷子李真有绝活
(
写曹小三的心理活动,衬托了刷子李的绝活名副其实
)
。
9
.“曹小三做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能明白呢。”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请简要谈谈。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特别是理解好题干中的“曹小三做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能明白呢。”一句,充分把握内容,再结合原文的中心,确定一个观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的角度回答。
9
.“曹小三做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能明白呢。”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请简要谈谈。
示例:
有本事的大有人在,不要轻易怀疑别人;人的本事是学来的,认真学习非常重要;人要有专业技能,专业上精益求精,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
言之成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