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
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义。
3.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导入新课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有美与生命的地方就有诗。”
作为春天一道亮丽的风景——梨花被许多诗人纳入笔端,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悬知寒食朝陵史,
驿路梨花处处开”。那么,在云南边陲有着20多年军旅生涯
的作者笔下的驿路边那盛开的梨花又蕴含着怎样的“美与生
命“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驿路梨花》
情境引入
彭荆风 1929年生,祖籍
江西萍乡,1949年夏参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
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年
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
寨,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
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
生活的作品。
人物介绍 自主预习
《今夜月色好》获全国第八届优秀短篇小说奖;
《红指甲》获首届金盾奖,
《蛮帅部落的后代》获全国第二次少儿文艺创作三等奖;
报告文学《覆盖再覆盖》获1987年全军当代军人风貌奖;
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短篇小说《阴阳有隔》荣获第二届边疆文学·昊龙年度文
学年度短篇小说奖。
优秀作品
竹篾陡峭
撵走 寨子
麂子 修葺
恍惚 菌子
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通
大道,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的驿站。这里指过
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修葺:修理。
意思是在室外或郊野住宿。露宿:
(dǒu) (miè)
(niǎn) (zhài)
(jǐ)
(huǎng hū)
(qì)
(jùn)
字词积累
哈尼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
两个
三个
四写
五件
文章整体把握
误会
悬念
梨花
好事
合作探究
两个误会
你能找出这两次误会在什么地方吗?
我、老余,见到小茅屋。
茅屋主人是谁
不是他。瑶族老人是专门来送粮食的。
主人是他??
喂!你们谁是梨花啊?
茅屋定是你们的啦?
是他们盖的小茅屋呀!
这才是梨花!
可你见不着喔!
她出嫁了
三次悬念
你能找出这三次悬念在什么地方吗?
悬念一
悬念二
悬念三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
梨花吗?
梨花的妹妹吗?
瑶族老人吗?
解放军叔叔吗?
茅屋的建造者、
照管者都是主人
四写梨花
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
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
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这是自
然界的梨花。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
的主人是哪个,好不
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
那里知道个大概,原
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
叫梨花的哈尼小姑
娘……多好的梨花
啊!”——这是写人。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
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
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
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
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
的雷锋精神。
五件好事
你能找出五件好事是什么?
五件好事
• 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 瑶族老人专门运粮食
• 一群小姑娘照管小屋
• 解放军叔叔砍树割草盖小屋
• 梨花姑娘照料小屋
按时间的顺序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应
该是怎样的?
过去 现在
十几年前
解放军路过
建小茅屋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梨花姑娘
出嫁后
妹妹接着
照料小茅屋
瑶族老人
借住
照看小茅屋
“我们”路过
住宿,修屋1 2
3
4
5
插叙
插叙
插叙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设置悬念
本文从学习雷锋的主题中翻出新意,展现出雷锋精神经久
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悬念的设置、巧妙的穿
插,使文章曲折有致,构思颇具匠心;运用梨花双关,笔
墨饱含深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驿
路
梨
花
发现小屋:
解除饥饿疲劳:
老人述说
小屋来历
热情赞美
梨花
解放军
以花喻人
周到、细心
梨花、小屋
雷
锋
精
神
课堂小结
•趣味讨论:
•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
你怎么看?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