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资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资料

ID:644729

大小:21.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资料 一、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 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 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 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 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 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 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2 分) A.不知.其旨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故.曰 公问其故. C.负.笈不远险阻 负.势竞上 D.以.记其事 策之不以.其道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2 分) A.【甲】文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 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 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C.【甲】文中“《兑命》”即《说命》,《春秋》中的一篇;【乙】文中 “门徒”指任末的门生,弟子。 D.【甲】文的“其此之谓乎”与【乙】文的“则何以成”这两个句 子均为倒装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2 分) A.【甲】文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 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 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 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与“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 法的重要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 分)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 地方。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3 分) 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二、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 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 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 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 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 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 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 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 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 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 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 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丰乐亭记⑤》) 【注释】①刻露:鲜明地显露。②本:根据。③上:皇上。④刺史: 官名,指作者。⑤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2 分) A.朝.而往,暮而归 于是入朝.见威王 B.日出而.林霏开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乃.不知有汉 D.遂书以名.其亭焉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2 分) A.【甲】文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 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 刺史之事也”。 C.【甲】文中“太守”与【乙】文中“刺史”都是官名。 D.【甲】文的“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与【乙】文的“既得斯 泉于山谷之间”这两个句子分别为反问句和倒装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2 分) 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 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 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 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 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 分)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3 分) 我(欧阳修)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 三、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 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 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 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 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 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 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 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 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 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 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 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学者之大 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 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李生论善学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2 分) A.主人日再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足肤皲裂而.不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D.岂善.学 者应有邪 以咨诹善.道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2 分) A.【甲】文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 励恐不及矣”。 C.【甲】文中“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司业”“博 士”都是古代学官名。 D.【甲】文的“岂他人之过哉”与【乙】文的“岂善学者应有邪” 这两个句子均为反问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2 分) A.【甲】文是一篇赠序,即临别赠言。 B.【乙】文中包含的熟语主要有“不耻下问”“择善而从”“拒人千 里”“万事蹉跎”等。 C.【甲】文通过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习要“专心”;【乙】文通过人物 对话强调了学习要“思考”。 D.【甲】【乙】两文都阐明了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勤学不懈,刻 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3 分) 不必像我那样亲(用)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 (2)君但志之而不思之。(3 分) 你只是记住了老师所说的,却没有去思考它。 四、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 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 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 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 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 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 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 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下。③ 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2 分) A.一鼓作.气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登轼而.望之 临溪而. 渔 C.渐就衰竭之故.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以待内之.自毙 吾妻之.美我者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2 分) A.【甲】文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 渐就衰竭之故”。 C.【甲】文中“公”指鲁庄公;【乙】文中“孙仲谋”和“诸葛武侯” 分别指孙策和诸葛亮。 D.【甲】文的“夫战,勇气也”与【乙】文的“此善于用气者也” 这两个句子均为判断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2 分)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 的军事才能。 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 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 的思考。 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 证明观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 分) __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此善于用气者也。(3 分) __ 这 ( 也 ) 是 善 于 利 用 士 气 作 战 的 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 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 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 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②之 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④。 (节选自《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注释】①弭(mǐ):消除。②鄣(zhàng):阻塞。③壅:堵塞。④彘 (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霍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2 分) A.能谤讥于.市朝 战于.长勺 B.门庭若市. 愿为市. 鞍马 C . 乃 不 敢 言. 若 无 兴 德 之 言. D . 于 是.国 人 莫 敢 出 言 问今是.何世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2 分) A.【甲】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 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C.【甲】文中“谏”指规劝国君、晚辈或朋友改正错误;【乙】文中 “谤”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D.【甲】文的“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与【乙】文的“召公告曰”这 两个句子分别为倒装句和省略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2 分) A.【甲】文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富有政治智慧;对百姓 发表议论加以引导,利用广大群众的智慧为国家发展作贡献,从而使内 政修明,诸侯来朝。 B.【乙】文周厉王固执己见,迷信强权,对百姓的议论采用压制的 方式,而不是去解决产生议论的实际问题,导致民怨积累到一定程度终 于爆发而被流亡。 C.【乙】文中召公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 的重要性。 D.【甲】文邹忌以“治家”比“治国”,劝谏齐威王;【乙】文召公 用了对比法,劝谏周厉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3 分) __ 燕 、 赵 、 韩 、 魏 等 国 听 到 这 种 情 况 , 都 到 齐 国 来 朝 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3 分) __国都里的人没有敢说话的,在路上碰见只用眼神示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