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复习资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复习资料

ID:644732

大小:10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复习资料 第 29 首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九上) 原文 词语解释 赏析 金樽①清酒/斗十千②, 玉盘③珍羞④/直⑤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①金樽(zūn):对酒杯的美 称。樽,盛酒的器具。 ②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 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③玉盘:对盘子的美称。 ④羞:同“馐”,美味的食 物。 ⑤直:同“值”,价值。 表现手法:开头以极为夸张 的笔法领起,以乐景衬哀 情,强化了哀的程度,这样 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 的悲苦。 炼字: “停”“投”“拔”“顾” 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 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抑 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表现手法:用“冰塞 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 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 的意味。诗人以形象化的语 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 含着无限的悲慨。黄河不可 渡,太行不能登,隐喻仕途 的艰难,表现出无限的惆怅 之意。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运用“垂钓碧 溪”“乘舟梦日”的典故, 以“垂钓”自比姜尚,以 “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 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 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 抱负的强烈愿望。诗人心理 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 求,急遽变化交替。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修辞: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 三言,一语重出,四句节奏 短促、跳跃。运用反复的修 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急切不 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 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 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 理。 长风破浪/会⑥有时, 直挂云帆⑦/济⑧沧海。 ⑥会:终将。 ⑦云帆:高高的帆。 ⑧济:渡。 炼字:“破”“挂”二字富 有动感,充满气势,形象地 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的心 态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用典:借用“长风破浪”的 典故,在沉郁中振起,坚定 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 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情感:表达了诗人的倔强、 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 求,展现了诗人力图从苦闷 中挣扎出来的强大精神力 量。 【参考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我放下酒杯, 扔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了大川, 想登上太行山,莽莽的大雪遍布高山。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 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世上行路啊 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的歧路这么多,如今身处何方?相信总有一天我终将实现远大理 想,挂起高高的帆横渡沧海。 【本诗主旨】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 望。 【写作特点】1.结构开合跌宕、纵横翻卷。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表现出乐府 诗的鲜明节奏。2.运用多种手法抒情,如反复(如“行路难,行路难”)、象征(如“冰塞 川”“雪满山”)、用典(如“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酒席的隆重和丰盛。反衬出诗人苦闷、悲愤、失望的情绪。 3.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 运用“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 强烈愿望。 4.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诗的理解。 示例: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仍相信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 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 着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第 30 首 酬①乐天②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九上) 原文 词语解释 赏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③。 ①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 思。 ②乐天:指白居易,字乐 天。 ③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 人自己。 内容:概写自己“二十三 年”的被贬遭遇,为全诗定 下了愤激的基调。 炼字:“凄凉地”三个字, 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 艰辛!“弃置身”三个字, 点明是被放逐、被“抛 弃”。字里行间,表达了无 限的辛酸和悲凉。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④人。 ④柯:斧柄。 用典:运用“闻笛赋”“王 质烂柯”的典故,写被贬归 来的感触:当年参加政治改 革的诸多友人多已离世,自 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 若隔世,无限悲痛怅惘之 情,油然而生。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修辞:以“沉舟”“病树” 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千帆”“万木”则比喻在 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 新贵们。将“沉舟”与“千 帆过”,“病树”与“万木 春”进行对比,格调从沉郁 中振起,抛开个人的悲苦, 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 的人生态度。 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 物。 今日听君/歌一曲⑤, 暂凭杯酒/长⑥精神。 ⑤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 赠刘二十八使君》。 ⑥长(zhǎnɡ):增长,振作。 炼字:“长精神”三字,含 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 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内容:点睛之笔,点明酬答 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 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 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参考译文】在巴山楚水这样荒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 吟诵《思旧赋》,回到京城,人事全非,俨然有隔世之感。沉船旁边仍有千帆竞相驶过,枯 朽的树木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作,不胜感慨,暂且借这杯美酒来 振作精神。 【文学常识】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这首诗是刘禹锡为答谢白居易而作。 【本诗主旨】本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写作特点】1.运用典故。如颔联中的“闻笛赋”“王质烂柯”。2.运用比喻修辞。如颈 联。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诗人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颔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请简要说明。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 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怀念好友。“烂柯人”指晋人王质上山砍柴,观两童子下 棋,等棋局终了,手中斧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过了上百年。 3.颈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意对即可) 4.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 字。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 概”;或“此三字表明诗人的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意对即可) 第 31 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九上) 原文 词语解释 赏析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①。 ①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 字子由。 内容:交代作词的背景、由 来。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②, 今夕/是何年。 ②宫阙:宫殿。 内容:词以问月开篇,情感 高亢激昂,具有诗性宇宙的 意识。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 赞美和向往。 我欲/乘风归去③, 又恐/琼楼玉宇④,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⑤/在人间。 ③归去:回到天上去。 ④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 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⑤何似:哪里比得上。 炼字:“恐”字把词人那种 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 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刻画出 来,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 表达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 活的思想感情。 情感:“我欲乘风归去”的 遐想,表现出遗世独立的一 面;有“高处不胜寒”的畏 惧,表现出安于世俗的愿 望,词人的“出世”之想, 是一种基于咏月的浪漫情 怀。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⑥/长向/别时圆? ⑥何事:为什么。 内容:“转朱阁”,谓月光 移照华美的楼阁。“低绮 户”,谓月光照着有离愁别 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既 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这 样就自然过渡到个人思弟之 情的另一个主题上去。“不 应有恨”两句是用反诘的语 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 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 中,正是“道是无情却有 情”的意思。 炼字:“转”和“低”准确 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流转, 暗示夜已深。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⑦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 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内容:前三句转为安慰的语 气,情感通透、豁达。既然 月有圆缺,人有离合,自古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⑦。 皆然,没有什么可悲伤的。 后两句仰天长叹,代替世人 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 而奔放。 哲理:人世不可避免地有 “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 情感: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对 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 的情怀。 【参考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我)高兴地饮酒,直到天亮,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 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什么时候才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乘风 回到天上去,又担心在美玉砌成的楼宇里,经受不住那缥缈高空的寒冷。我在月光下起舞, 影子也随着舞动,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 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 聚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 有人都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豪放派词人代表。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共称文坛“三苏”。 【本词主旨】本词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以及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 【写作特点】1.立意、构思新颖奇妙,想象力丰富。如上片中“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2. 以月为主线,使情、景、理融会贯通起来,如下片。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 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片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片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 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 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示例:“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孤独、苦闷的情感。 3.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示例: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思念之情。词人运用形象的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 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反衬自己的孤独寂寞。最后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表现出词人乐 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第 32 首 无题 [唐]李商隐 (九上) 原文 词语解释 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炼字:连用两个“难”字, 突出强调了“别亦难”。第 一个“难”指相见困难,第 二个“难”指痛苦不堪的意 思,突出见面的不易,使相 见无期的离别之痛显得分外 深沉和缠绵。 表现手法:第二句情景交 融,写春风不再、百花凋零 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 春蚕到死/丝①方尽, 蜡炬成灰/泪②始干。 ①丝:这里与“思”字谐 音。 ②泪:蜡烛燃烧时流下的烛 油,称为“蜡泪”。 修辞:以比喻、对偶、双关 等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的痴 情以及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追 求。以“蚕丝”比喻“情 思”,以“蜡泪”隐喻相思 之泪,以“方”“始”使痴 情之意尽显。 炼字:“泪”字将诗人内心 的情感展露于外,执着而又 无望的内心世界被生动地展 现于眼前。 晓镜但愁/云鬓改③, 夜吟应觉/月光寒。 ③云鬓改:意思是青春年华 消逝。云鬓,指年轻女子的 秀发。 情感:从“晓镜”的青春易 老,到“夜吟”的顾影自 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 奈。 蓬山④此去/无多路, 青鸟⑤殷勤/为探看。 ④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 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 处。 ⑤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 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 称。 用典:借用“蓬山”和“青 鸟”的典故,进一步表达了 恋人之间的关切之情。 情感:希望青鸟传信,惆怅 而又伤感。 【参考译文】相见的机会难得,分别的时候更是难舍难分,春风也没有办法,到了暮春,百 花凋谢。春蚕结茧直到死时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燃烧到头,蜡泪才会流干。早晨起来照 镜子,唯恐如云般的秀发改变了颜色,夜晚吟诗,觉得月光都是寒冷的。蓬莱仙境距离这里 没有多少路程,请青鸟辛苦一趟为我前去打探消息。 【本诗主旨】本诗表达了主人公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也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写作特点】1.托物寄意,借景言情,如首联。2.运用比喻和双关的手法,如颔联。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第一个“难”指相见困难,第二个“难”指相见无期的痛苦不堪。 B.首联借春光将尽的特点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气氛,烘托出了主人公痛苦不堪的心情。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丝”与“思”谐音,以蜡泪喻相思之泪, 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D.尾联借神话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和思念之情。青鸟是神话中的信使,因对方居住较远,无法经常见 面,只能希望青鸟前去传信,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之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改”字与“寒”字都用得好,试说说好在哪里。 “改”字传达出苦情蜜意。“愁”“云鬓改”极言担心 别离日长会使自己容颜衰老,难以取悦心上人,表现了她思念男主人公的心情。“寒”字并不单指月光清 冷,还反映了男主人公的心境:此刻,情人不在身边,深感孤单,才觉月光寒冷。此二字,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 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十分真切。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用以歌颂无私奉献、不求回报、默默无闻的精神。 4.请从用典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尾联。 蓬山是神话中海上的仙山,青鸟是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诗人希望青鸟能帮自己捎去对爱人的思念, 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念和不得相见的痛苦,情意绵绵,悲切真挚。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