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复习资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复习资料

ID:644737

大小:136.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诗歌鉴赏复习资料 第 24 首 关雎 《诗经》 (八下) 原文 词语解释 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①。 窈窕②/淑女③,君子/好逑 ④。 ①洲:水中的陆地。 ②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 的样子。 ③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④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 逑,配偶。 内容:第一章四句,以水鸟 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 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写作手法:开篇即以关雎和 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兴 手法的运用切合诗意,自然 流畅,显现了婉曲动人的艺 术魅力。 续表 原文 词语解释 赏析 参差/荇菜,左右流⑤之。 窈窕/淑女,寤寐⑥/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⑦。 悠⑧哉/悠哉,辗转/反侧。 ⑤流:求取。 ⑥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 夜夜。寤,醒时。寐,睡 时。 ⑦思服:思念。服,思念。 ⑧悠:忧思的样子。 内容:第二章八句,写小伙 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 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 寝食难安的情形。诗的格调 迂回低缓。 炼字:两个“悠”字双双以 感叹语气出之,着重表现了 男子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 至难耐的相思之苦。 修辞:“悠哉悠哉”运用了 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思 念之情。 写作手法:运用了双声词(如 “参差”)、叠韵词(如“窈 窕”),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 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 的生动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⑨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⑨芼(mào):挑选。 内容:第三章八句,写小伙 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 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 场面,诗的格调轻松明快, 男主人公愉悦的神态跃然纸 上。这几句是虚写,用采摘 荇菜起兴,是饱受相思之苦 的主人公对未来的设想。以 “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 的和谐美满,以“钟鼓乐 之”来描绘婚礼盛况。 【参考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双双飞落在水中的陆地上。那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 的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求取。那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却 没法得到,日日夜夜便总思念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叫人翻来覆去难以睡着。 长短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摘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长短不 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挑选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文学常识】《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 经》,列为“五经”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 诗歌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本诗主旨】本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写作特点】1.采用比、兴的手法。如第一章。2.虚写与实写相结合。如第二章实写,第三 章虚写。3.运用重章叠句,一咏三叹。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2.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 比兴。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男子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 3.请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进行简要赏析。 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动作描写。 “悠哉悠哉”写其思念之情,绵绵不绝;“辗转反侧”突 出其内心状态不平静,难以入眠。这两句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 4.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示例: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作用是强化感情,深化意境,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感。 第 25 首 蒹葭① 《诗经》 (八下) 原文 词语解释 赏析 蒹葭/苍苍②,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③,在水/一方。 溯洄④/从之,道阻⑤/且长。 溯游⑥/从之,宛在/水中央。 ①蒹葭(jiān jiā):芦苇。 ②苍苍:茂盛的样子。 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 人。 ④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洄,逆流。 ⑤阻:艰险。 ⑥溯游:顺流而下。 内容:一、二句描绘了一幅 萧瑟冷落的秋景图,既交代 了时令,又渲染了凄清、惆 怅的气氛;三、四句交代了 主人公所追慕的对象及其所 在的地点,可见主人公思见 心切、望穿秋水;五、六句 写男子逆流追寻时的困境; 七、八句描绘顺流追寻时的 幻象,表现了他内心的焦虑 与忧愁。 写作手法:以景(蒹葭)起 兴,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 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 明义”,具有“起情”的作 用。从侧面显示了主人公心 中那个“朦胧的爱”的境 界。 续表 原文 词语解释 赏析 蒹葭/萋萋⑦,白露/未晞⑧。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⑨。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⑩。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⑦ 萋 萋 : 茂 盛 的样子。 ⑧ 晞 (xī):干。 ⑨ 湄 (méi) : 岸 边 , 水 与 草 相 接 的 地方。 ⑩ 跻 (jī) : ( 路 ) 高而陡。 内容:这两章描 述了主人公追寻之路 上的重重困难,突出 主人公急切的心情。 表现手法:用反 复咏叹的手法,进一 步写出了主人公追求 “伊人”而不得的怅 惘之情。 炼 字 : 三 个 “宛”字,给人以迷 迷茫茫、若隐若现的 感觉。“苍苍”“萋 萋”“采采”把深秋 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 来越浓,烘托出主人 公当时所处的环境十 分凄清,心境十分寂 寞 。 “ 为 霜 ”“ 未 晞 ”“ 未 已 ” 的 变 化,暗示了时光的流 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 着 。 “方”“湄”“涘” 写出了主人公不畏艰 险地一再追寻,几度 求索,也暗示了“伊 人”的踪迹飘忽,难 以寻觅。 蒹葭/采采⑪,白露/未已⑫。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⑭。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⑮。 ⑪ 采 采 : 茂 盛 鲜 明 的 样 子。 ⑫ 未 已 : 没 有 完 , 这 里 指 还 没 有 干。 ⑬ 涘 (sì) : 水 边。 ⑭ 右 : 向 右 迂曲。 ⑮ 沚 (zhǐ) : 水 中 的 小 块 陆地。, 【参考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我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啊,就在河水那 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找她,好像在水的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我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啊,就在河岸那一边。逆流而 上去追寻她,道路又险又高。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的高地上。 河边芦苇密稠稠,清晨露水未全干。我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啊,就在水边那一头。逆流而上去 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寻找她,好像就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本诗主旨】本诗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以及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写作特点】1.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一唱三 叹,极具感染力。2.比兴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 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3.双声 叠韵词的运用,富有音韵美。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 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 26 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八下) 原文 词语解释 赏析 城阙①/辅三秦②, 风烟/望五津。 ①城阙:指长安。 ②三秦:指关中地区。 内容:首联对仗工整,点出 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 炼字:“辅”字形象地写出 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 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 意境开阔。“望”字将相隔 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 来,不但营造出开阔的意 境,而且奠定了全诗豪迈的 感情基调,表达了对友人的 惜别之情。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情感:用两人处境相同、感 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 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于惜别之中表现出诗人豁达 的胸襟。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内容:千古名句,一改送别 诗低沉、伤感的基调,以豪 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话 别,奇峰突起,高度概括了 “友谊深厚,江山难阻”的 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 高的美学境界。 哲理:蕴含了诚挚的友谊可 以超越时空的哲理。 续表 原文 词语解释 赏析 无为/在歧路③, 儿女④/共沾巾⑤。 ③歧路:岔路口。 ④儿女:恋爱中的青年男 女。 ⑤沾巾:泪沾手巾,指挥泪 告别。 内容:“歧路”照应送别, 诗人劝慰朋友不要因离别而 伤心落泪,要心胸开阔,坦 然面对。 【参考译文】三秦辅卫着长安,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 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如近邻一般。无须在 告别的地方,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一样挥泪告别。 【文学常识】王勃(约 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唐代诗人,能诗善 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本诗主旨】本诗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写作特点】1.语言形象凝练。如首联。2.意境开阔,格调高昂。如颈联。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含有“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意思,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 的境界。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示例一:“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示例二: “望”字将远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示例:这两句一扫离别诗情感悲伤、格调低沉的特点,显得昂扬乐观,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表明只要心心 相印,哪怕相隔千里,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第 27 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下) 原文 词语解释 赏析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①。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②/长③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④。 ①三重(chóng)茅:多层茅 草。 ②挂罥(juàn):挂着,挂住。 罥,挂结。 ③长(chánɡ):高。 ④坳(ào):水势低的地方。 内容: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地描写了茅屋被大风吹破的 情形。 炼字:“怒”字将秋风拟人 化,写出了秋风声势之盛, 使“卷我屋上三重茅”富有 动作性和感情色彩。 “卷”“飞”“渡”“洒” “挂罥”“飘转”等动词以 写实的手法描述了一幅形象 的秋风怒号图,渲染了悲凉 凄苦的氛围。 情感:秋风怒号,吹飞屋上 的茅草,表现出痛惜和焦急 之情。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⑤能⑥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⑦, 归来倚杖/自叹息。 ⑤忍:狠心。 ⑥能:如此、这样。 ⑦呼不得:喝止不住。 内容:写一群顽童不听呼 唤,抢走茅草的事和诗人的 感叹。 炼字:“老无力”“呼不 得”写出了诗人的老态,茅 屋被秋风吹破已是悲剧, “群童”的行为更是雪上加 霜,反映了诗人穷困的现 状。 情感:村童偷茅而去,表现 出诗人愤懑而又无奈的情 绪。 俄顷⑧风定/云墨色, ⑧俄顷:一会儿。 内容:写狂风停息不久,大 秋天漠漠⑨/向 B10 昏黑。 布衾⑪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⑫/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⑬! ⑨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B10 向:接近。 ⑪衾(qīn):被子。 ⑫丧乱:战乱,指安史之 乱。 ⑬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何由,怎能、如何。彻, 到,这里是“彻晓”(到天 亮)的意思。 雨就下了起来,屋漏、床 湿,诗人通宵不眠。 写作手法:景物描写。交代 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渲染了 阴沉黑暗的气氛,烘托出诗 人黯淡愁惨的心境,为下文 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 蓄势。 修辞:“布衾多年冷似铁”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 了被子的寒冷和坚硬;“雨 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把“雨脚”比作 “麻”,不仅形象生动地写 出了秋雨连绵细密的特点, 而且还富有情趣。 情感:由愤懑无奈转为悲凄 愁苦。 续表 原文 词语解释 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⑭/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⑮/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⑭寒士:贫寒的士人。 ⑮突兀(wù):高耸的样子。 内容:写诗人在风雨不眠之 夜,产生了无穷的理想和愿 望。 表现手法:直抒胸臆,表现 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 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精神:体现了诗人舍己为 人、至死不悔的伟大精神。 情感:从愁苦、忧思转为坚 定、悲壮。 【参考译文】八月深秋时节,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的多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江去, 散落在对岸的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洒洒沉到池塘和 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偷窃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 进竹林去了。我口干舌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的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粗布被子 盖了好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一下雨屋顶就漏水, 床边没有一点儿干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 觉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开颜欢笑!任凭风吹雨 打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我的茅 屋被秋风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本诗主旨】本诗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态,也表达了诗人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 宽广的胸怀。 【写作特点】1.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2.这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 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 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进行简要赏析。 示例: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 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诗人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痛惜和焦急的心情。(意对即可) 3.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三句直抒胸臆,表现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同情劳动人民,即使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也表现了诗人美好的 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第 28 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八下) 原文 词语解释 赏析 卖炭翁, 伐薪①/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②/十指黑。 ①薪:木柴。 ②苍苍:灰白。 炼字:“伐薪”“烧炭”概 括了复杂的工序,也概括了 漫长的艰辛劳动过程,表现 了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也 为下文写“宫使”掠夺木炭 的罪行做好了铺垫。 人物形象:后两句肖像描 写,仅用十四个字就活画出 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 惫憔悴的老人形象。 表现手法:诗人运用衬托手 法,以“两鬓苍苍”突出卖 炭翁的年迈,以“满面尘灰 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 的艰辛。 卖炭/得钱/何所营③?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③何所营:做什么用。营, 谋求。 修辞:设问。前两句一问一 答,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 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 表达方式:描写。后两句心 理描写,这一极度反常、扭 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 出老翁的悲惨境遇。 炼字:“可怜”二字倾注了 无限同情,继以一“忧”一 “愿”来写卖炭翁的艰难处 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 续表 原文 词语解释 赏析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④南门外/泥中歇。 ④市: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 行交易的场所。 表现手法:对比。“一尺 雪”与上文“衣正单”形成 对比,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艰 难。 表达方式:描写。“晓驾炭 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 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 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 强。 炼字:“辗”字既写出了天 寒地冻,突出说明了卖炭翁 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 量,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的 勤劳。“牛困人饥”说明南 山到长安城路途遥远。“泥 中歇”表现出卖炭翁精疲力 竭的情态。 翩翩⑤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⑥/口称敕⑦, 回⑧车/叱⑨牛/牵向北。 ⑤翩翩:轻快的样子。 ⑥文书:公文 。 ⑦敕(chì):指皇帝的命令。 ⑧回:调转。 ⑨叱(chì):吆喝。 炼字:“翩翩”写出了“宫 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 动作和神态。“手把”“口 称”可见其仗势欺人、专横 跋扈;“回”“叱”“牵” 一连串动作,则刻画出宫使 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 目。 内容:这四句描绘“宫使” 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⑩/惜不得⑪。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⑫向/牛头/充炭直⑬。 ⑩将:助词,用于动词之 后。 ⑪惜不得:吝惜不得。 ⑫系:挂。 ⑬直:同“值”,价钱。 表现手法:“一车炭,千余 斤”极言其多和“半匹红纱 一丈绫”数量极少,价值极 低,构成强烈的反差,反衬 出宫使掠夺的残酷,无耻的 嘴脸暴露无遗。 炼字:“惜不得”看似轻描 淡写的三个字,多少无奈, 多少悲愤,多少绝望,尽在 其中。 内容:这四句写被掠夺的结 果。 【参考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木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 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买身上穿的衣裳 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 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 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地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公文, 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 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 当炭的价钱了。 【本诗主旨】本诗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以及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 切同情。 【写作特点】1.小中见大。这首诗通过讲述一个宦官及其爪牙强夺百姓财物的故事 ,揭露了 统治阶层的罪恶。2.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如将“一尺雪”与“衣正单”对比。3.人物刻 画生动传神。诗中通过对卖炭翁的肖像、心理、动作的刻画,使一个苍老、悲苦的老人形象 跃然纸上。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中“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2.试赏析“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 “翩翩”本义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 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深刻地 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 4.本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 宫市罪恶的揭露和抨击。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