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能力测试试题卷
(宁大附中第一次模拟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知识分子心系国家命运、思索民族未来、忧虑人民疾苦,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
要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筑梦圆梦”伟大历史进程
中,知识分子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公共性是知识分子的职业特征,这就要求知识分子必须要关心公共社会生活,必须对社会生活产生正
能量影响。在构成知识分子的公共精神之中,家国情怀是维系知识分子职业标识和价值实现的重要内容。
为此,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要形成以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为核心的家国情怀,担负起职业职
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家国情怀已经积淀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在品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练地概括了中国传
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
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自觉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
子牛”这些精彩语句向我们传递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高贵人格和优秀品质。
家国情怀是滋养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必然素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
求。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回应所处时代最宏大最
重要的问题,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就需要深厚的家国情怀为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
精神动力。人类历史的实践也证明,那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无不胸
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甚至是为了家国理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我们矗立起了一道道广为传
颂的精神丰碑。因此,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深邃渊博的学识素养、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更
加需要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
家国情怀是现代知识分子职业精神的内在要求。在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具有新的内涵。毋
庸置疑,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精神追求的差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社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
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世界。与其他职业群体一样,知识分子是现代职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
下,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时代课题的转换也为知识分子的家国
情怀注入了新的价值元素。毫无疑问,保持一颗爱国、报国、强国之心,仍是知识分子内心深处最宝贵的
精神品质。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不应置社会
影响于不顾,而应该将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结合。
家国情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丰厚精神养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任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
不开知识分子发挥建设性作用。钱学森、邓稼先、方永刚、黄大年这些优秀知识分子的先进事迹已经表明,
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知识分子发扬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精神。支撑起这种
精神气质的强大动力在于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它使得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作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知识分子有责任拒绝精致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浮夸现
象,有义务为科技创新、理论创造、学术繁荣贡献力量,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光荣使命。
(摘编自郇雷《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自觉地将个人
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B. 中国知识分子强调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
C. 深厚的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精神动力。知识分子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
以实现人生价值。
D. 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知识分子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不应追求个
人利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其中第 4 段主要论述了家国情怀与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密切关系。
B. 文章主体部分分五层,论述了拥有家国情怀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每层的第一句话就是全段的中心句。
C. 文章最后一段用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的事例证明了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知识分子发扬甘于
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精神。
D. 文章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都是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拥有深厚
家国情怀的人。
B. 现代知识分子应认识家国情怀的新内涵,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
C. 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新的内涵,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
的家国情怀。
D. 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治理十分重要,具备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更是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
向而行的保障。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错误,偷换概念,原文第 3 段说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知
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并未说“内圣外王”是儒家文化。
C.“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以实现人生价值”错误,过于绝对,由原文第 4 段可知“将远
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条件之一,还需要“深
邃渊博的学识素养、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
D.“不应追求个人利益”错误,曲解文意,依据原文第 5 段应是“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
故选 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每层的第一句话就是全段的中心句”错误,原文第 2 段的中心论点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要形成
以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为核心的家国情怀”,所以中心论点不是全段的第一句话。
故选 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学生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错误,原文第 5 段说的是“传统知识
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此处是“内化”而不是“取代”。
故选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新发展理念”成为新时代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原则和组成部分。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
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摘编自《坚持新发展理念》,《光明日报》)
材料二:
大兴机场绿色建设指标体系框架图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建设之初就将绿色建设作为实现“引领世界机场建设,打造全球空港标杆”的重
要手段之一,通过“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及“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确保绿色
理念从选址、规划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管理到运行维护等全寿命期,在机场各功能区及全部建设项目的
全方位贯彻。
(摘编自《今天投用的北京大兴机场是如何打造成为绿色三星建筑的?》)
材料三:路透社等媒体纷纷形容,这座机场“宛若展翅的凤凰”,“将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新的动力
源”。日本 TBS 电视台 25 日报道称,新机场内部移动非常方便,安检后,即使是最远的搭乘口也只要步行
8分钟即可到达。国内转机也只要 30 分钟,国内线转国际线只要一个小时左右。机场还使用了脸部识别系
统,“到处都是中国最新科学技术”。俄罗斯卫星新闻网 25 日称,该机场定位为最大的国际航空中心和世
界上工程设计最复杂的航站楼。大兴机场开航就具备了世界最高等级的低能见度运行保障能力,这会有效
减少雾霍等天气造成的航班延误,提高航班正点率,进一步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新加坡《联合早报》25
日称,大兴机场正式投运标志着北京的航空运输走进了双枢纽时代,京津冀地区一个终端区、两座城市、
三座千万级机场,由华北空管局统一协调指挥的格局已经形成。
(摘编自《大兴机场投运令多方赞叹》,《环球时报》)
材料四:2019 年 9 月 25 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它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未来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 1 亿人次的需求。施工建设技术上有 40 多项国际、国内第一,103 项技术专利,
65 项新工法,国产化率达到 98%,工程验收一次合格率 100%,13 项关键建设指标全部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大兴机场炫酷和便捷的体验背后,是一个个智能系统各司其职又集成协作。最核心的当属它的“智慧大
脑”——以智慧机场为目标的信息系统。这一综合系统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平台为基础,搭建九大
业务平台,包括 19 个平台、68 个系统。这一系统协同运转起来,成就了大兴机场的种种“智慧”表现:通
过统筹减少航班各节点等待时间,提升航班正常率;通过大数据精准画像提供私人定制服务;通过智能标
签实现行李全流程追踪;通过智能视频分析主动识别安全风险等。同时,先进的空管助航设备使大兴机场
低能见度保障能力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大兴机场还配备了目前国际上等级最高的高级地面引导系统,
极大提高了机场场面安全和场面运行效率。
(摘编自朱竞若等《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高科技触手可及》)
4. 下列不能体现北京大兴机场绿色建筑特点的一项是( )
A. 机场土地使用面积最大化,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水电耗费减少。
B. 机场内部换乘很便捷,安检后 8 分钟内旅客可抵达任何搭乘口。
C. 航站楼巨大的屋顶仅以 8 根C型柱为主来支撑,空间非常开阔。
D. 机场施工建设技术 40 多项国际、国内第一,国产化率达到 98%。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外媒的报道中,大兴机场到处体现了“中国最新科学技术”,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航空中心和工
程设计最复杂的航站楼。
B. 大兴机场能提供私人定制服务,实现行李全流程追踪,这得益于包括 19 个平台、68 个系统在内的“智
慧机场”信息系统的协同运转。
C. 材料三的外媒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大兴机场所取得的成就;材料四的报道用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
技实力,颇具说服力。
D. 如果出现雾霾等天气状况,大兴机场借助空管等系统,可减少航班延误,提高航班正点率,从而进一步
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6. 有评论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与投运,是践行中国新发展理念的典范。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A
6.①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标志着北京航空运输走进双枢纽时代,预示着京津冀地区航空运输将统一
协调指挥,体现中国统筹协调的发展格局;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从选址、设计到建成、运行全面践行绿色
理念,体现中国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中多项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技术国
产化率高,体现中国自主创新发展的理念。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
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D项,“机场施工建设技术 40 多项国际、国内第一,国产化率达到 98%”不能体现北京大兴机场绿色建筑
特点。依据材料二“大兴机场绿色建设指标体系框架图”可知,绿色建设指标包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运行高效和人性化服务四个角度,D 项属于施工建设中的高科技技术,不能体现绿色建设指标。
故选 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
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
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A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航空中心和工程设计最复杂的航站楼”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三“该机场定
位为最大的国际航空中心和世界上工程设计最复杂的航站楼”可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航空中心和
工程设计最复杂的航站楼”是北京大兴机场的定位,并不是已成的事实。
故选 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
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
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依据材料一可知,中国新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据此可分析以下几则
材料得出答案。
依据材料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建设之初就将绿色建设……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绿色规划、绿色设计、
绿色施工”……确保绿色理念从选址、规划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管理到运行维护等全寿命期……全方位
贯彻”可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从选址、设计到建成、运行全面践行绿色理念,体现中国绿色的可持续发
展战略。
依据材料三“大兴机场正式投运标志着北京的航空运输走进了双枢纽时代,京津冀地区一个终端区、两座
城市、三座千万级机场,由华北空管局统一协调指挥的格局已经形成”可知,京津冀地区航空运输将统一
协调指挥,体现中国统筹协调的发展格局;
依据材料四“施工建设技术上有 40 多项国际、国内第一,103 项技术专利,65 项新工法,国产化率达到 98%,
工程验收一次合格率 100%,13 项关键建设指标全部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可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
中多项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技术国产化率高,体现中国自主创新发展的理念。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
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
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
概念、因果混乱。
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烟火气
吕峰
自我有了记忆,母亲就与灶台、与烟火联系在了一起。灶台是乡村生活的恒久风景,它和那些粗糙干
裂的手掌、那些因烟熏火燎而迎风流泪的眼睛,共同构成了农家生活最本质的背景,掩映着日出而作、日
落而息的凡常四季。有了灶台就有了安宁和温饱,就有了繁衍和生存。
我清楚地记得,家里有一个大大的灶台,里面镶嵌着一口大大的铁锅。母亲忙碌之时,身影总是被白
炽灯映照着,在墙壁上晃来晃去。她在灶前煮东西的时候,便把我放在厨房门口的一张小小的矮凳上。我
坐在那儿,托着腮,看灶下熊熊的火,把整间厨房照得通红,而母亲瘦削的脸也淡淡地染上一层美丽的红
晕。此刻,母子俩都没有说话,只有食物的香味,兀自在小小的空间里静静地回旋。
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母亲总是想尽办法改善生活。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无非是在玉米饼
中加点白菜或绿豆做成的馅儿,或是偶尔炒个糖豆,蒸个花卷。母亲每每为了哄我多吃一些,便带我做一
些小游戏。现在回想起来,玉米饼如何下咽似乎已经记不起来了,而留在记忆深处的则是那缭绕在灶台前
无法割舍的浓浓亲情。
那时候,村里的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一个灶间,有一个烟囱通向屋顶。每当在野外割草或是放学回来,
老远就会看到炊烟从村子里的一座座青灰色或红色的瓦房间袅袅升起。每当炊烟升起时,就会看见田埂上
许多荷锄归来的人们朝着各自熟悉的那道炊烟走去,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对于孩童们来说,我们熟
悉村子里的每一座房子,也熟悉每一个烟囱、每一道炊烟。透过炊烟,我们可以知道是谁家的母亲在做饭;
透过炊烟,我们可以亲吻四处飘逸的饭香,咂巴着口水,生出对生活的眷恋和向往;透过炊烟,我们还可
以懂得父亲的汗水怎样瘦了自己的筋骨,肥了田间的谷穗。灶台和烟火就是乡下人的日子,是乡情浓聚成
的一道优美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乡亲们生活的希冀和灵魂。
在我看来,烟火的味道也就是母亲的味道,它是母性的,缓缓上升,维系着整个村庄,也承载着村庄
沉甸甸的希望和淌不干的汗水。所以,有村庄就有人家,有人家就有灶台,有灶台就有喜怒哀乐里的一日
三餐。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烟火,就是守着一份幸福,一份满足。
一天天一年年,日子就在灶台前母亲的忙碌身影中流走了,我也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背井离乡。可
是,母亲却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她居住的老屋。每次去看她,她总是蹲在厨房的灶台前,默默地给我们做饭
做菜。生火以后,火势不够猛,她便用一根长长的吹管,对着灶下的柴火呼呼地吹气,火星子在灶下狂乱
地飞舞。
火势够猛后,母亲便在灶台上以亲情为味精,为她的儿子、儿媳与孙儿做丰盛的饭食。厨房狭小而局
促,我常常被烟气呛得呼吸困难。可是在烟气缭绕中掌勺的母亲那张汗水淋漓的脸上,总是隐隐地含着笑
意。
母亲的烟火是不一样的烟火,也是独一无二的味道。每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
我会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那就是在生活这条路上,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
饥饿感,会让一切都简单、平和、从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善于描写:乡村灶台的描绘、母亲忙碌的身影、村民晚归的画面……语言生动,充满深情,也令人
难忘。
B. 荷锄而归的人们朝着各自熟悉的炊烟走去时,“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是因为回家时人们摆脱了
身上的重担,前行更为轻松。
C. 文章第二段和第七段写我与母亲在厨房的场景,描绘母亲忙碌而幸福的形象,突出了母亲对我潜在的影
响。
D. 文章以“烟火气”为题,写乡下的灶台与烟火,写忙碌的母亲,表现了母亲的满足和幸福,突出了滋养
我一生的浓浓亲情。
8. 文章语言真情而隽永,请说说末段中“不会再有饥饿感”的理由。
9. “母亲的烟火是不一样的烟火”,结合全文,分析“烟火气”的深刻意蕴。
【答案】7. B 8. (1)物质上:母亲所做的可口饭菜让我腹中充实,不会感觉饥饿。(2)精神上:母亲
所做的饭菜充满爱意和幸福,也带给我生活的自信与满足,让我从容而平和的行走。
9. (1)烟火气是乡情,是乡村生活的独特(永恒)风景,对生活的眷恋和向往,是生活的希冀和灵魂;(2)
烟火气是亲情,承载着努力和希望,带来了幸福和满足,获得自信、知足、平和、从容。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B项,“是因为回家时人们摆脱了身上的重担,前行更为轻松”错,“轻松”是因为有温暖的家在召唤。
故选 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本题要求回答“末段中‘不会再有饥饿感’的理由”,注意根据文章的整体进行概括。此题中的“饥饿感”
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内涵,注意结合全文,首先答出物质上的饥饿,“母亲所做的可口饭菜让我腹中
充实,不会感觉饥饿”;再概括精神上的饥饿,根据文中的句子“每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母亲
做的饭,我会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那就是在生活这条路上,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
不会再有饥饿感,会让一切都简单、平和、从容”概括“母亲所做的饭菜充满爱意和幸福,也带给我生活
的自信与满足,让我从容而平和的行走”。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意蕴的能力。
作答本题主要从题目“烟火气”与主旨的关系考虑,根据文中的句子“灶台和烟火就是乡下人的日子,是
乡情浓聚成的一道优美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乡亲们生活的希冀和灵魂”概括第一点;
根据“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烟火,就是守着一份幸福,一份满足”“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我会萌生
一种自信、一种满足,那就是在生活这条路上,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饥饿感,
会让一切都简单、平和、从容”概括第二点。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
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
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
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
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 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
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
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
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
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日者①言当作三公,
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
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
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
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
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
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
杂出,金军乱,我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
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
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
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
一语,世忠独撄桧怒。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
杖于太祖殿下?”
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
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
自号清凉居士。
(《宋史·韩世忠传》)
【注解】①日者,古时以占候卜筮为业的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B. 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C. 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D. 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公,秦朝的中央官制分为三公九卿;三公分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太尉是最高行政长官。
B. 从秦始皇开始,嬴政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C. 建炎,是宋高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新君即位或皇帝在位期间改变年号,
称为改元。
D. 在中国古代,名、字分开使用,男子长到 20 岁时取字,女子在 15 岁时取字;今合称“名字”,则指姓
名或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世忠风骨伟岸,目光如电。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世忠认为侮辱了自己,而将其痛打一顿。
B. 韩世忠智谋过人。面对金人和刘豫的合兵入侵,他沉着镇定,巧用计策,在途中设下埋伏,经过战斗,
重创金兵。
C. 韩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外敌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同西夏的作战,群臣
恭贺,世忠部下也受到了嘉奖。
D. 韩世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
不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
(2)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不久西夏人又在小路出现,韩世忠独率敢死队兵士与西夏人殊死战斗,敌人稍稍后撤。
(2)现在害怕祸患苟且赞同,他日死后,怎能在太祖殿上接受铁杖呢?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
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
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于是从镇江率领军队渡过长江,派统制解元守高邮,等候金的步兵;自己亲自指挥骑
兵驻大仪,抵挡敌人骑兵,韩世忠命令士兵砍伐树木作为栅栏,自己断绝退路。
句中,“自镇江”是状语,“济师”是谓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AC两项。“守”的宾语是“高邮”,中
间不可断开,排除 D 项。
故选 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
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A项,“太尉是最高行政长官”解说错误,“太尉”是最高军政长官。
故选 A。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
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
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C项,“尤其是同西夏的作战,群臣恭贺,世忠部下也受到了嘉奖”据原文可知,同金兵作战胜利后,群
臣入贺,世忠部下也受到了嘉奖,而非同西夏作战。
故选 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
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
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间道,小路;部,率领;少,稍稍、稍微。
(2)苟同,苟且赞同;岂可,怎能;“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状语后置。
【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
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
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
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
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
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
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
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参考译文: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他身材伟岸,目光如电。早年勇猛过人,能骑没有驯服的马驹。占卜的人
说他将官至三公,他很生气,认为是侮辱自己,将那人痛打一顿。韩世忠十八岁时,以胆大勇敢应乡州招
募,隶属于兵籍。他挽强弓骑马射箭,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扰边境,韩世忠攻克关卡,斩杀敌将,将其首级掷于女墙外,诸军乘机发动进攻,
西夏人大败。不久西夏人又在小路出现,韩世忠独率敢死队兵士与西夏人殊死战斗,敌人稍稍后撤。战斗
中韩世忠看见敌营中有一个非常勇猛的骑士,韩世忠骑马上前将其斩首,敌军大败溃散。
绍兴四年,金人与刘豫合兵,分路南侵。皇上亲笔致书韩世忠,命他整饬防备,图谋进取,言辞恳切。
韩世忠接受诏书,感动地哭着说:“主上如此忧虑,臣子怎敢偷生呢!”于是从镇江率领军队渡过长江,派
统制解元守高邮,等候金的步兵;自己亲自指挥骑兵驻大仪,抵挡敌人骑兵,韩世忠命令士兵砍伐树木作为
栅栏,自己断绝退路。
适逢朝廷派魏良臣出使金国,韩世忠撤掉炊具,哄骗魏良臣说已接到诏书令移守长江,魏良臣急忙骑
马离去。韩世忠估计魏良臣已离境,便立即上马,对将士下令说:“看我的鞭子指向行事。”于是率领军
队驻扎在大仪,布下五阵,在二十多处设下埋伏,相约听到鼓声即发动攻击。魏良臣到金军中,金人问宋
的动静,魏良臣详细地把所见到的情况都说了。聂儿孛堇听说韩世忠撤退,带领军队到江口。世忠挥小旗
鸣鼓,伏兵四起,世忠军旗的颜色与金人的旗帜相混杂,金军混乱,我军不断推进。敌人披甲陷入泥潭,
世忠指挥精骑兵四面践踏,将金人马都踩死。世忠又亲自追击到淮水,金兵惊慌溃逃,相互践踏,溺死者
很多。
捷报传来,群臣入朝庆贺,皇上说:“世忠忠诚勇敢,朕知道他必定成功。”沈与求说:“从建炎以
来,将士未曾与金人迎战一次,现在世忠连连获胜,挫伤了敌人的锐气,他的功劳不小啊。”皇上说:“应
该依次给予优厚的奖赏。”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都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韩世忠曾告诫家人说:“我的名字叫世忠,你们不要避讳‘忠’字,避讳而不再说,这是忘忠啊。”
岳飞蒙受冤狱,满朝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唯独韩世忠直言触怒秦桧。他又抵制排斥和议,触怒秦桧之处
尤其多,有人劝阻他,韩世忠说:“现在害怕祸患苟且赞同,他日死后,怎能在太祖殿上接受铁杖呢?”
韩世忠好义轻财,皇上的赏赐全部分发给将士,所受赐的田地同编户同等交租。然而他知人善用,成
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于行伍,挥将旗指挥,都是他的部下。他解除兵权,罢去官职,在
家闲居共十年,淡然自如,好像未曾身居权位。晚年喜好佛教、老子学说,自号“清凉居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霁夜①
孔平仲②
寂历③帘栊④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孔平仲:宋代诗人,诗歌以“流丽清整,通畅明快”见长。③寂历:寂
静冷清。④帘栊:窗帘和窗牖。
14.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一项
A. 古人有悲秋之传统,但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李白之称“秋兴逸”,这首诗在意境塑造和情感传达上也
有“秋兴逸”的意味。
B. 诗篇以"秋兴"为主题,但不作空泛议论,诗人匠心独运,将过去现在,室内室外的诸种景物融为一体。
尤其注意捕捉具体景物,以表现诗人的感受。
C. 最先触发作者诗情的,是闯入梦境的墙上响铃。然而诗人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月色。即先写醒后所见,
次句再写梦醒,这是一种倒叙。
D. 作者描写选取了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等典型意象表现“秋兴”。整首诗景物安排由明朗转向幽暗,
明暗的起伏变化成为本诗的诗脉。
15. 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清”的?
【答案】14. D 15.①对比,作者以清晨秋叶的坠落声,戍墙上的铃声之清泠,与昨夜狂风暴雨对比映衬,
突出一夜暴风雨之后,夜雨初霁的清静。②调动多种感官,视觉角度 写“淡月笼云”,触觉角度写“凉意”,
听觉角度写“秋声随堕叶”,营造出一种清净、清新之感。③想象,诗歌尾联作者想象经过暴雨洗过的庐
山,必然是一片青翠,给人清爽之感。(学生答虚写也可以得分。)④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亦可)以清
泠的墙铃声、落叶声反衬夜雨之后,秋夜的清冷、寂静。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
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
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D项,“整首诗景物安排由明朗转向幽暗”错,原文先写“狂风送雨”虚写雨霁前
风雨交加的情景,景色阴沉,接着写“淡月笼云”,雨霁后视觉方面的朦胧月色, 然后写“独将凉意伴流
萤”,流萤闪闪发亮,整首诗景物安排由幽暗转向明朗。
故选 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意境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
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诗的核心是一个“清”
字,“清兴”融化在“清景”之中。这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古人说,“秋风清,秋月明”,
清风明月是秋夜的富于特征性的景色;秋叶飘落伴随着秋声,再加上闪闪发亮的点点流萤,更为秋夜增添
了清凉之意。描写这种清秋之景,诗人采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诉诸视觉的朦胧月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尤其显得“寂历”,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铃”的清冷之声与之映衬,即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
便更显得清寂。在提起“狂风送雨已何处”时,暗示读者,雨霁之前有一阵狂风暴雨。这狂风暴雨和诗人
眼前清寂的霁夜,恰又构成鲜明的对比。这便加强了雨过天晴的切身感受。秋声是听出来的,堕叶也是听
出来的,在夜里,落叶不是肉眼观察到的。这里用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
对于引动清秋逸兴,也很有艺术效果。尾联想象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明日必然是苍翠欲滴,给人清爽之
感。
【点睛】判断表现手法时,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
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答题思路为首
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借“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是有界限的,同时也反衬出男
子的变化无常。
(2)《赤壁赋》结尾处,苏轼与友人对人生的感悟实现了共鸣,他们“_______________”,忘记了空间,
“__________”,忘记了时间。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感慨历史不断发展变化、统治者最终走向灭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淇则有岸 (2). 隰则有泮 (3). 相与枕藉乎舟中 (4). 不知东方之既白 (5). 伤
心秦汉经行处 (6).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淇、隰、泮、藉、阙、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民众生活 ,其表演通常具有群
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
乐起舞的场面都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广大民众为庆贺丰
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 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
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 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由于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
编得面目全非。(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
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息息相关 洋洋大观 寄予 进而
B. 休戚相关 洋洋大观 寄托 因而
C. 休戚相关 蔚为大观 寄予 因而
D. 息息相关 蔚为大观 寄托 进而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
目全非。
B. 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由于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
得面目全非。
C. 在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
全非。
D. 在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由于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一些传统艺术被改编得
面目全非。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不仅要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还要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不
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
B. 为了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就会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能科
学地融入现代元素
C. 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
的审美需求
D. 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如果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就能适应
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答案】17. D 18. A 19. C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
先看第一空:“息息相关”指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此处是
说传统表演艺术与民众生活关系密切,应该选择“息息相关”,排除 B、C两项。
再看第二空:“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蔚为大观”指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
文物等)。此处要形容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壮观,应选择“蔚为大观”,排除 A项。
第三空:“寄予”,指寄托;给予关怀、同情等。“寄托”,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
上或某种事物上)。此处根据后文“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应选用词语“寄托”。
第四空:“进而”,连词。表示继续往前,更进一步。用于后一分句。“因而”,连词。表示结果。此处
是说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更进一步搬上舞台。选用词语“进而”。
故选 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由于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
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共有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由于”,导致原句主语缺失,应去掉“由于”;
二是“在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缺少介词“对”,应为“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
程中”。
在四个选项中,将这两处错误都改出来的只有 A项。
故选 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A.递进关系不当,应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然后再“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B.“就会”表述过于绝对。
D.“就能”的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 C。
20. 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
字。
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农业知识的表达十分复杂,行业内的“缄默知识”、经验方法等要转化
为数字表达十分困难。①__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合的农业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种未必适合,
这些都导致智慧农业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智慧农业早期投入大,回收期长,②_____;但是科技巨头、上
市公司更注重长期效益,他们将努力克服困难,布局智慧农业。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吸引更多
的资源向智慧农业集聚。我们有理由相信,③___
【答案】 (1). 农业数据个性化程度比较高 (2). 不易看到短期效益(或:短期内难以看到经济效益)
(3). 智慧农业发展前景良好(或:智慧农业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属于衔接题型。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找到需要衔接部分的
话题,注意话题一致性。然后分析上下文,抓住上下文的提示词语进行衔接。注意句式、语言风格、意境
等的协调一致。本题第一空,句下文“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合的农业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
种未必适合”可知主语应是“农业数据”,谓语部分应是“个性化程度比较高”;第二空,据上文“早期
投入大,回收期长”以及后文的“长期效益”可知应填“不易看到短期效益”;第三空,这是一个总结句,
全文围绕“智慧农业”这个话题在说,因此主语应是“智慧农业”,据“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
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智慧农业集聚”可知谓语部分应是“发展前景良好”。
【点睛】语句衔接题:第一,注意观察关联词。关联词后有时是对前文的总结,有时是文段意思的转折。
第二,要记住前后呼应。一定要注意保持前后主语一致。
21. 根据下面的图示,以“硝酸盐”为陈述对象(主语),转述下面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
言连贯,不超过 80 字。
【答案】示例:硝酸盐是含氮化合物(有机物)经无机化作用分解的最终产物,被人间接食用后在人体内
可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从而产生使人或中毒,或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害。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题目的类型是框架图,注意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转化的
条件,如前两个图框,后面是“硝酸盐”前面是“含氮化合物”,条件是“经无机化作用分解”由此概括
“硝酸盐是含氮化合物(有机物)经无机化作用分解”的产物,然后是变为“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有
害物质的过程。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你简单,你的世界就会是一幅泼墨山水画,大气磅礴,酣畅淋漓;你复杂,你的世界就会
是一幅工笔花鸟画,细节分明,雅致精美。”
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你愿意你的世界是怎样的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
袭、套作。
【答案】例文:
在简单的世界里活出真我
你简单,你的世界就会是一幅泼墨山水画,大气磅礴,酣畅淋漓——题记
一个馒头,一碗粥,一碟小菜,心满意足地吃下来,这就是简单;中伤之言,谄媚之语,名利得失,
一笑置之,随即忘却,这就是简单。
这世界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简单与复杂,完全取决于人生态度。
如果心复杂了,这世界也就复杂了;如果心胸开阔,简单旷达,这世界也就简单了。阅历丰富的人自
然会明白,飞黄腾达、志得意满只是人生的一瞬;平凡普通、不尽人意才是生命的常态。既然如此,那又
何必奢望浮名虚荣,耗费心机,为觅到人生的达官显贵而蝇营狗苟、争名夺利呢?
自号五柳先生的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所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所用,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本性嗜酒,不能常得,亲朋置酒,造饮辄醉;既醉而退,决不虚与委蛇,穷讲客套。
每天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以乐其志。他活得多么简单!复杂险
恶的社会环境并没有影响他诗载史册,汗青留名。
红尘滚滚,商潮澎湃。多少文人墨客耐不住寂寞,纷纷下海;多少名家才俊为金钱所动,弄潮商河。
而钱钟书夫妇,却能在这复杂诡谲的社会环境中为自己创造一个简单而丰富的人生。在文学世界的围城里,
简单的日子过得平和充实,清静舒畅。然而所创造的文学作品却不简单,恣意嘲讽,揶揄幽默,那充满智
慧与哲理的思辩,韵味丰富,寓意深刻,令人拍案叫绝。
简单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讲奢华,不求档次,进退随意。
简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不尚虚荣,不慕名利,得失随缘。
美国著名作家亨利•梭罗,从复杂而繁华的都市,提着一把借来的斧子,只身来到康科德郊外的瓦尔登
湖边,亲手为自己建造起一座房子,过起了如先民般简单的生活。砍柴烧饭,自给自足;观察阅读,思考
写作。他在简单与复杂、丰富与深刻的思辨中,建造了自己辉煌的文学丰碑。
简单不是浅陋与平庸,它是复杂中的简约与精粹。简单是海洋的静谧和深邃,简单是平原的宽广与辽
阔,简单是在繁复诡谲的尘世喧嚣中保持一份心灵的宁静,在光怪陆离的潮流时髦中坚守一份精神的淡定。
让我们在简单的人生中,如蓝天行云,高山流水那样,使凝涩的人生变得自然流畅,将板结的心灵变
得轻松自由,让生命在理想的天空中健康而愉快地翱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
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
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
审题:材料用“你简单,你的世界就会……;你复杂,你的世界就会……”的句式,表达了两种不同的生
活态度;“一幅泼墨山水画,大气磅礴,酣畅淋漓”“一幅工笔花鸟画,细节分明,雅致精美”是对两种
生活态度的描绘,不同的生活画卷,不一样的美。前者中的“简单”或“复杂”,是指人认识世界、对待
世界的方式、态度;后者是用比喻和描述性语言展示由不同的对待世界的方式、态度,带来的不同的人生
境界。审题和写作时要注意揭示前后两者之间存在的一种因果关系。关键词是“简单”和“复杂”,学生
可任选其一或综合两者(任选或综合并无高下之分),写出自己对生活和期望的世界的思考或感悟。
参考立意:(1)简单世界,绘出大气山水画(2)在简单中追求雅致(3)让复杂的世界雕琢精彩的未来(4)
简单与复杂,绘出生活画卷
参考素材:
(1)贾平凹曾说过,在充满微笑和遗憾的世界里,我们只有简单快乐,努力做好自己,才不虚此行。是啊!
在简单的世界里,简单做自己。少一点烦恼和忧伤,少一点议论和指责,少一点影响和干扰,走自己的简
单之路。
(2)近年走红海外的李子柒,她拍摄的只是她在农村的普通生活,却意外走红,热度不消,因为她在简单
的生活中追求雅致:桃花灼灼,她把桃花酿酒,她会在简单的生活中去追求精致,为自己做秋千、做汉服……
正是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简单生活中雅致的追求,使她受观众认同,走红大江南北,走红海外各国。
(3)人生来便是一支画笔,以世界为画纸,以生活为题材,缓缓描绘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每个人都
是不同的画笔,用不同的技巧去绘画眼中不同的世界,或酣畅淋漓,或雅致精美。我将绘出的,是我眼中
不同的生活,在简单中追求精致,绘出一个更精彩的未来。
(4)一心只想飞黄腾达,高官厚禄,志得意满,这人生就很复杂;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勾心斗角,尔虞我
诈,这社会就很复杂。于是,本来坦诚真实的生活,却充满了虚情假意的寒暄;本应高洁典雅的文坛,却塞
满了矫情无聊的文字;本应为民勤政的公仆,却变成了狡猾奸诈的政客。
(5)我们若以复杂的眼光看待世界,处处纠结,引来烦恼;我们用简单的思想来面对生活,逍遥洒脱,还
可在简单中追求雅致,正是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它表示我们没有以消极无所谓的态度来简单面对这个世
界,而是以一种积极进取又善于满足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6)一眼能望到底事物,似乎很简单。一口百年古井,幽深,澄清,也可以一眼望到底。但,这口古井,
本身并不却不简单。人也一样。有时候,一个人可以一眼望到底,并不是因为她太过简单,不够深刻。而
是因为她太过纯净。一个人,有之纯的灵魂,原本就是一种撼人心魄的深刻。这样的简单,让人敬仰。有
的人云山雾罩,看起来很复杂,很有深度,其实这种深度实诚服的深度。这种复杂是险恶人性交错。而不
是曼妙智慧的叠加。
《在简单的世界里活出真我》,议论文文体 。开篇阐释对简单生活的理解,亮明观点:追求简单的人生态
度。正文部分以陶渊明、钱钟书夫妇和亨利•梭罗为例,论证在简单中活出丰富而大气磅礴的人生,进一步
证明简单是一种值得人拥有的人生态度。结尾扣题,以诗意的文笔畅享人生。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
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
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
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
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
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
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
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
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
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