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 年高考复习:现代诗选择题(试题版)
考点:
1.内容
2.艺术手法
3.语言特点
4.文本与选项的特点
【考点解析】
一、内容(高频考点)
1.指代内容
2.主题探究——①“爱国”;②思人。
3.常见意象
4.对象错位(替换)
①意象的常见寓意(“春”表示新生、希望)
②“相同”与“不同”(传统诗歌,现代派诗歌)
③不同时间情感的错位(“轻松愉快”和“无怨无悔”)
④情感态度(“躲避”与“直面”)
5.作者观点的错位(“否定”与“肯定”)
6.无中生有——①事件;②情感。
7.以偏概全——含义缩小
8.因果关系
二、艺术手法(高频考点)
1.修辞
(1)象征与比喻;
(2)设问与反问;
(3)反衬。
2.表达方式
(1)描写
③景物描写(动态,静态);
⑦五觉(视听)
(2)抒情
①“暗抒胸臆”(含蓄)
②“直抒胸臆”(有明确的的感情词语)
3.表现手法
(1)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外一个真实存在事物;“想象”,有具体的内容引起,但假想出来的内容
比较丰富。
(2)虚实
三、语言特点(高频考点)
1.“清新质朴”与“典雅华丽”;
2.“缠绵凄婉”与“清新典雅”;
3.“含蓄”与“明快”;
4.“深沉”与“明白晓畅”;
5.语气(“温柔”与“坚决”)
四、文本与选项的特点(高频考点)
1.文本的选择——以积极向上、正面导向的文本为主。
2.不同选项的内容形成一组矛盾表述,必有一个错误。
【正题】
2
一、艾青、冯至、卞之琳、戴望舒、徐志摩、冰心
【考点】语言特点
(一)艾青《树》
树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他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他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他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 年春)
1.对这首现代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离地兀立着”“纠缠在一起”形成对比,通过“树”这一形象,对现实进行思考。
B.诗歌语言典雅生动,“告诉”一词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风与空气”人情味,显得亲切。
C.诗歌结构清晰,分别写树的地上、地下形象。“但是”二字,自然地使诗意有了转折。
D.与《大堰河一我的保姆》一样,诗人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出典型的意象,表达深沉的情感。
【考点】语言特点
(二)艾青《镜子》
镜子
艾 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为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
谁都从中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2.对上面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以小见大,在对人人见之不觉奇的镜子的咏叹中揭示了人人思之倍觉深的人生哲理。
B.诗人抓住特征,十分准确地抒发了自己在坎坷曲折人生道路上对人间奥秘深刻独到的发现。
C.全诗苍劲深沉,语言含蓄隽永,诗人思考生活的深度和表达诗情的高度艺术功力,达到和谐统一。
D.“喜欢”“躲避”“打碎”,诗歌语言直率,风格明快,直抒胸臆,对生活中种种丑恶现象作了无情的
嘲讽。
3
【考点】主题
(三)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会到歌者经历的坎坷、
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书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
明的向往和希冀。
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的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
隐含献身之意。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
不是指诗人自己。
4.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运用设问方式,先提出疑问,再回
答是因喜悦而流泪,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B. 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他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
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
C. 诗中的“鸟”,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
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诗人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点。
D.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的
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考点】修辞
(四)冯至《蛇》
蛇
冯至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的轻轻地
4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A.我国传统的欣赏习惯,一般对蛇总是怀着厌恶、恐怖的心理。而冯至笔下这“蛇”的形象,却使人感到
亲切、可爱,这是由于诗人喜欢蛇的缘故。
B.将“寂寞”比喻为“蛇”,一是抽象的情感,一是具体的动物,两种事物的性质有很大的距离,然而,
作为诗歌语言,这个隐喻将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产生了新的意义,揭示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体验。
C.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写蛇像月光般轻轻走过,同时为“我”衔来姑娘绯红的花朵
般的梦境。姑娘的梦境,可以作多种理解,如她的心境,她的爱意,她的希望,她的理想,甚至她对“我”
的感情等等。
D.“蛇”这一意象成为诗人进行艺术构思和想象的触发物,“蛇”的游走、乡思、归来,抒发了抒情主人
公“我”对“姑娘”怀有热烈的单恋情思。
6.下面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是一首新颖别致的爱情诗,诗人一反常人心理,借“蛇”的形象抒发“我”对姑娘的爱恋。
B.全诗整体上是采用象征的手法,用蛇来象征“我”的寂寞,因为蛇只知道轻轻地游走,没有言语,没有
剧烈的动作,和寂寞有共同特点,符合构成象征的条件。
C.第二节中诗人用“蛇热烈的乡思”表达自己深沉的相思之苦。诗人借助谐音这一修辞手法,使情感的表
达更为含蓄、深沉。
D.诗人用蛇“想那茂密的草原”比喻自己对情人“浓郁的乌丝”的思念,通过新奇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
沉浸在相思之中的诗人对情人容颜的热切想念,从而产生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效果。
【考点】文本性质
(五)卞之琳《断章》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全诗虽明白晓畅,但对形式的追求却非常用心,讲究音节和句式的匀称整齐。
B. 这首诗写人们都是在互相“看”,互相“装饰”,人生犹如演戏,表现出对人生虚无的怅然。
C. 互为“风景”,形象互换,体现出相对平等的、平衡的人生感悟。
D. 作者没有按常规在诗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读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寻找答案。
【考点】常见意象
(六)戴望舒《偶然》
偶然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5
(写于 1945 年 5 月 31 日)
8.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考点】情感错位
(七)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9.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诗表现了和日本女郎依依惜别的深情,塑造了一位性情温柔,形态逼真的日本女郎的艺术形象。
B.以水莲花作比,突出了女郎柔媚的风姿,进而刻画了女郎的娴静与纯美。
C.“蜜甜的忧愁”是指诗人与女郎之间过去交往中的恩恩怨怨。
D.短诗既有语言又有动作,更有缠绵的情意,声情并茂,形神兼备。
【考点】对象错位
(八)冰心《繁星》
繁星
冰心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星,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何曾”一句既是发问,也是自问,“他们对语”指繁星相互对话,这一设问蕴涵对夜空繁星的赞许。
B.“颂赞”一句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对上面设问作巧妙回答,是诗人对深蓝太空的深远,对闪烁繁星的高
洁的赞叹。
C.这首诗借写夜空中的繁星寄托对自然景色的感情,渗透着诗人对大自然美的诗歌,意在唤起人们纯真、温
馨的意绪。
D.这首小诗凝练、含蓄,带有哲理意味。语言清新紧凑,音调自然流畅,反映了诗人早期诗作的艺术风格。
二、闻一多、雷抒雁、余光中
【考点】主题
(一)闻一多《死水》
死 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6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1.下面对诗歌相关内容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
B.第二节,直承第一节的三、四两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C.第三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
D.第五节,诗人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彻底地反映
了作者绝望的心情。
2.下列对全诗艺术特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象征着当时那个处于军阀混战中的腐败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
正如“一沟绝望的死水”。
B.“清风”是与“死水”相对照的事物,可以用以比喻一切新鲜的思想和力量。清风吹处波不生,可见“清
风”无力。
C.二、三、四节,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比喻、鲜明的色彩描写以及讥讽的笔触,逐步深入地写出了
扔进破铜烂铁、泼入剩菜残羹后死水的进一步变化。
D.诗人用色彩鲜明、形色美好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等来描绘污浊、肮脏的死水,
用虚假的美来反衬真实的丑。
【考点】语气
(二)闻一多《也许——葬歌》
也许——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7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3.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葬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生者告别死者的哀伤,哀婉而不悲惨。
B.为了让女儿睡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作者便叫夜鹰、蛙、蝙蝠不要嘈吵,也禁止阳光、清风骚扰女儿。
C.“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世上的生活是如此痛苦,早夭也不失是一种美好的
归宿,表明诗人已走出悲痛。
D.诗歌流露出诗人对女儿体贴入微、呵护备至的感情,进而表达出对女儿的刻骨的爱。
4.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也许”一词贯穿全诗,并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爱女的死亡假设为安睡,表达了作者始终不愿意接
受女儿死亡的事实。
B.诗人没有刻意渲染,而是平静地娓娓道来,看似无章,实则有法,像是轻描淡写,实则激情内蕴,读来
令人黯然神伤。
C.闻一多是很重视诗的音乐美的。此诗反复吟唱,句子整齐中有错落,又不妨碍诗情的表达和语意的流畅。
D.整首诗都是用一种温柔的轻轻的语气写成的,就如平时催眠的儿歌一般,让爱女静静地“睡去”。
【考点】选项间矛盾组合
(三)雷抒雁《掌上的心》
掌上的心
雷抒雁
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你会一目了然
你就会说哦,多么可爱的红润
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
我该怎么说呢
该怎么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节,表现出诗人愿袒露自己的胸怀,与人们真诚相待的心愿,诗人也相信人们是向往彼此真诚
相待的。
B.诗的第二节,诗人写出自己深知由于有邪恶之人存在,袒露胸怀只是个空想,他为此而困惑、退缩和消
沉。
C.诗人以草莓、绿叶、鸟为喻,新颖、妥帖、形象鲜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这首诗成功的基
础。
D.两节诗的前三句几乎相同,而两节诗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增加了艺术感染
力。
【考点】逻辑
(四)余光中《问烛》
问烛
余光中
偶然,在停电的晚上
一截白蜡烛有心伴我
8
去探久已失落的世界
看它殷勤带路的姿势
和眷眷照顾着我的清光
是那样熟悉而可亲
不免令人怀疑
它就是小时候巴山夜雨
陪我念书到梦的边缘
才黯然化烟而去的那枝
每一截蜡烛有一段故事
用蕊心细细地诉给火听
桌上的那一截真的就是
四十年前相望的那枝?
真的就是吗,烛啊,我问你
一阵风过你轻轻地摇头
有意无意地像在说否
有意无意地又像在说是
就算你真是从前的那截
在恍然之间被我认出
又怎能指望,在摇幻的光中
你也认得出这就是我
认出眼前,咳,这陌生的白发
就是当日乌丝的少年?
6.下列对两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问烛》中“一截白蜡烛有心伴我/去探究已失落的世界”,点出了抒情主人公是因“一截白蜡烛”而引
发了对过往的回忆,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
B.“每一截蜡烛有一段故事/用蕊心细细地诉给火听”,蜡烛用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诉说给遥远的祖国听,
但是却因迟迟得不到回应而无尽感伤。
C.这首诗选取蜡烛这个意象,借一截白蜡烛寄托思乡之情和华发之慨,“四十年前相望的那枝?”让读者感
受到了岁月的漫长和内心无尽的惆怅。
D.这首诗情真意挚,凝重深沉,作者用词含蓄而耐人寻味,未直接表达自己的哀思,却字里行间处处渗透,
让读者始终笼罩在浓浓的愁绪之中。
7.下列对两首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它就是小时候巴山夜雨”一句中,“巴山夜雨”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指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
B.此诗结构自由,不受节奏韵律的限制,用叙事性的笔触抒发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
间。
C.这首诗采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抒胸臆,真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D.“这陌生的白发/就是当日乌丝的少年?”写出了自己离开家乡之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故国的深深眷
恋。
三、朦胧诗派代表人物:舒婷、顾城、北岛、江河、海子
【考点】语言特点
(一)舒婷《思念》
思念
舒 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9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对上面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诗的第一节写的“挂图、代数、琴、桨橹”四个意象,表面看来并无联系,其实和“思念”紧紧联系在
一起,写出了内心思念的焦灼、烦躁、惆怅、失意等情思。
B.“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极言时间之缓慢,“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极言距离之遥远,两个比喻,诗意
全出,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那种焦灼感和迫切感。
C.“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三句诗形象地表明诗人内心虽有千言万语要倾诉,
却藏在心里,不让它轻易流露出来。
D.全诗写“思念”,但不着一字,写得清丽、典雅,一改缠绵、凄惋的情调。
【考点】错位
(二)婷舒《神女峰》
神女峰
婷舒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1981 年 6 月于长江
2.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 指代的是人们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赞美。
10
B.诗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表达出作者被这种爱情观所感动。
C. 诗中借助对“衣裙”、 “江涛”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内心的不平静。
D. 诗歌反映了女性对自身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同时批判了以人的幸福作为牺牲品的旧道德。
3.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诗歌首先在带有象征意味的集体狂欢场景中,以特写镜头推出了一个怀疑者、反思者、批评者的形象。
B. 诗歌观察角度新奇,剪裁生活精当,善于把具有鲜明反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突出悲哀与沉重。
C. 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全诗呈现出与传统诗歌相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
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
D. 诗歌的映衬手法与象征手法也很出色,这些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对人的自由,心灵奥
秘的探险构成了全诗的思想核心。
【考点】情感误读
(三)食 指《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
食 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11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年代里仍然执着地相信未来。
B.诗中的“固执”并非贬义,显示出作者相信未来的执着。
C.“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说明作者当时还很幼稚很年轻。
D.“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四、九叶诗派成员:辛笛、郑敏、陈敬容、唐祈、唐是、穆旦、杜运燮、袁可嘉、杭约赫
【考点】描写手法
(一)辛笛《刈禾女之歌》
刈禾女之歌
辛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姊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 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卅日
在苏格兰高原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考点】主题
12
(二)《山中所见——一棵树》
山中所见——一棵树
辛笛
你雏形的影子遮满了圆圆的井口
你独立,承受各方的风向
你在宇宙的安置中生长
因了月光的点染,你最美也不孤单
风霜锻炼你,雨露润泽你,
季节交替着,你一年就那么添了一轮
不管有意无情,你默默无言
听夏蝉噪,秋虫鸣
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的是树,咏的是人。写树的“独立”、“默默无言”正是对正直人格的赞美。
B.前一节写树生长的空间位置。有了“月光”带来的理想,就能承受时代气流,兀立的傲骨产生了美感。
C.后一节写树成长的时间过程。“一年就添了那么一轮”,诗句中蕴涵着作者对树成长缓慢的浓浓遗憾之情。
D.树虽“默默无言”,却要比夏蝉的“噪”和秋虫的“鸣”更有内涵,那是一种洞悉世事的沉默,一种了
然规律的沉着。
【考点】对象,指向内容
(三)郑敏《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是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4.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
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
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地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13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时
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
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
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
的“稻束”。
【考点】表现手法
(四)杜运燮《山》
山
杜运燮
来自平原,而只好放弃平原,
植根于地球,却更想植根于云汉;
茫茫平原的升华,它幻梦的形象,
大家自豪有他,他却永远不满。
他向往的是高远变化万千的天空,
有无尽光热的太阳,博学含蓄的月亮,
笑眼的星群,生命力最丰富的风,
戴雪帽享受寂静冬日的安详。
还喜欢一些有音乐天才的流水,
挂一面瀑布,唱悦耳的质朴山歌;
或者孤独的古庙,招引善男信女俯跪,
有暮鼓晨钟单调地诉说某种饥饿,
或者一些怪人隐士,羡慕他,追随他,
欣赏人海的波涛起伏,却只能孤独地
生活,到夜里,梦着流水流着梦,
回到平原上唯一甜蜜的童年记忆。
他追求,所以不满足,所以更追求:
他没有桃花,没有牛羊、炊烟、村落;
可以鸟瞰,有更多空气,也有更多石头;
因为他只好离开他必需的,他永远寂寞。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植根于地球,却更想植根于云汉”,这种矛盾、对立、不满突出了山期盼升入云汉的不凡姿态。
B.从“自豪”“不满”可以看出大家都仰慕山,而山却丝毫不满足,表达了“山”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
C.“欣赏人海的波涛起伏,却只能孤独地/生活”说明山高高在上,无法融入平凡人的生活,因而倍感孤
独。
D.“他追求,所以不满足,所以更追求”,两个“所以”强调了“山”的永不满足、无限追求的精神。
7.下列对本诗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博学含蓄”将“月亮”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月亮”的知识很渊博,但是却很低调的特点。
B.“雪帽”与“冬日”,“寂静”与“安详”描绘了“山”顶冬日被白雪覆盖的画面,这是诗人渴望的精
14
神格调。
C.“回到平原上唯一甜蜜的童年记忆”中的“平原”呼应了开头的“来自平原”,代表着山的本质、原型。
D.诗歌运用联想的表现手法,用不同的情景将诗意引向深处,使诗避免流于枯燥说理而显得形象跃动,情
味隽永。
五、廖公弦、梁上泉、李瑛、曾卓、王家新、田间
【考点】选项间的矛盾组合
(一)廖公弦《纤夫》
纤夫
廖公弦
一个个埋头拉纤,
一个个躬着背拉船,
能拉走一天天,
能拉去一年年,
这几十条绳索,
拉着中国的时间。
我们向纤夫们致敬,
爱他们勤劳勇敢,
晨把太阳拉出,
夜把新月拉弯,
但是,别再劳驾纤夫,
去拉历史的航船。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是通过纤夫的形象歌颂中国劳动人民任劳任怨、勤劳勇敢的精神。
B.纤夫的形象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化身,诗人借纤夫的形象对中国历史作了深刻的反思。
C.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使诗的主题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D.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变革社会、加快历史前进步伐的愿望。
【考点】虚实
(二)梁上泉《月亮里的声音——给月琴手沙玛乌兹》
月亮里的声音
——给月琴手沙玛乌兹
梁上泉
你的胸怀竟如此宽广,
抱住了一个圆圆的月亮;
你的长裙拖着红霞,
从凉山飞到北京的舞台上。
听着月亮里的声音,
几疑是天上的嫦娥下降;
你用琴弦跟听众谈心,
又分明是个彝族姑娘。
月亮里只有个广寒宫,
月琴里却有你整个家乡;
通过你会说话的手指,
15
把我引到你放羊的远方。
一曲倾诉着奴隶的苦难,
像山顶郁结着不化的银霜,
森严的寨堡里有娃子在呼号,
一滴热泪燃起一星火光。
一曲庆贺奴隶的解放,
两弦间就是一条欢腾的金沙江,
雪白的荞子花开在两岸,
牧人的舞影跃入水中央。
最后一曲献给山区的未来,
弹得星星落在孩子的书桌上,
惊喜地望着那美丽的现实,
一半像神话,一半像幻想……
掌声的急雨把我催回剧场,
幕布的黑云把你深深掩藏;
归来的路上琴音还很明朗,
正像这深夜里满街的月光。
1957 年 3 月 17 日~6 月 1 日
【注】 这是诗人在 1957 年的一个春夜去北京天桥剧场,观赏参加全国业余文艺汇演的四川代表团的演出,
听到一位名叫沙玛乌兹的彝族姑娘弹琴后写的一首诗。
2.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你的长裙拖着红霞,从凉山飞到北京的舞台”,既描写了琴手的形象,又点出了琴手的来历。
B.“通过你会说话的手指,把我引到你放羊的远方”,描写了琴手边弹琴边放牧的美好生活。
C.第四节是描写月琴手用琴声回忆解放前的苦难,印象丰富,引人想象。
D.这首诗通过一位歌手的琴声反映了民族解放的主题,歌颂了党的民族政策,歌颂了新社会的新生活。
3.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抱住了一个圆圆的月亮” 是诗人把月琴比作月亮,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听着月亮里的声音,几疑是天上的嫦娥下降” 是诗人的想象,表现琴声的美妙。
C.“雪白的荞子花开在两岸,牧人的舞影跃入水中央”,选取典型的情景表现彝族人民翻身后的幸福生活,
这是实写。
D.“弹得星星落在孩子的书桌上” 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考点】修辞
(三)李瑛《你好,南方的山》
你好,南方的山
李瑛
对于我们南方的山,
我的诗怎能用吝啬的语言。
满天阳光,满天云雾,满天雨水,
碧绿、深紫,好不奇幻。
而且还有满坑满谷的大树
16
而且还有轰轰响的飞泉……
既然你微笑着站起身来迎接我,
我就要停下来:“你好,南方的山。”
4.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中“满天”的连续出现和“碧绿”等词语的使用突出了“南方的山”奇幻这一特色。
B.诗中运用拟人手法,不但增添了诗歌的情趣,而且使作者感情越发自然、浓烈。
C.诗歌所描绘的景物色彩绚丽,声响俱备,还运用了排比、比喻、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
D.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准确生动,形象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由衷热爱。
【考点】情感错位
(四)曾卓《我遥望》
我遥望
曾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是指诗人经历的人生坎坷,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岁月的感慨。
B.诗的前半部分写年轻时对年老的“遥望”,说明诗人那时没有意识到青春的宝贵。
C.“而今我到达了”,指诗人到达了年轻时曾“遥望”的年龄,表达了轻松愉快的情绪。
D.诗的后半部分写年老时对年轻的“遥望”,表现了诗人对青春的怀念。
【考点】文本的选择
(五)王家新《守望》
守望
王家新
雷雨就要来临,花园一阵阵变暗
一个对疼痛有深刻感受的人
对此无话可说
你早已从自己的关节那里感到
这阴沉的先兆,现在
它来了。它说来就来了
起风的时刻,黑暗而无助的
时刻!守望者
我们能否靠打岩石来承担命运?
如果我们躲避这一切,是否就能
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
守望者!你的睫毛苦涩
你的双手摊开
而雷雨越过花园那边的城市,阴沉沉地
来了。没有别的
17
你只能让你的疼,更疼
你只能眼看着花园,在另一个世界的反光中
变暗,更暗
一动不动,守望者!把你的生命
放在这里
让亲人们远走他乡
让闪电更彻骨地进入这片土地
花园会亮起来的
而与黑暗抗衡,你只需要一个词
一个正在到来的
坚定而光明的
词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和“花园”意蕴深刻,“花园”是抒情主人公守望的对象,“雷雨”给“花园”带来黑暗和破坏。
B.“你早已从自己的关节那里感到/这阴沉的先兆”,写守望者对雷雨即将到来早有预料,也暗示其无力反抗。
C.“如果我们躲避这一切,是否就能/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表明守望者面对黑暗而无助的时刻,只能选择
躲避。
D.“一个正在到来的/坚定而光明的/词”,诗人没有点明“词”的具体内容,为诗歌的多元解读留下了空间。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就要来临,花园一阵阵变暗”,以沉重的语调渲染阴郁的氛围,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你的睫毛苦涩/你的双手摊开”,运用细节描写勾勒出守望者的形象,情感强烈,又具有画面感。
C.“一动不动”的守望者与“远走他乡”的亲人们形成对比,表现出守望者对亲人们的失望与无奈。
D.本诗使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并且有呼告效果,有利于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考点】语言特点
(六)田间《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田间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8.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角度独特,由“假如”引出惨不忍睹的结局,从而彻底否定了“不去打仗”的做法。
B.这首诗含着深刻的警示:假如不去抵抗,不但会遭到肉体之灭,而且会遭到精神之辱。这种警示,强烈地
震动读者的心魄。
C.这首诗短促有力,如同阵前擂响的战鼓,滚动着激烈悲壮的情绪。
D.这首诗语言简明,又暗含深沉的弦外之音,将不甘做奴隶的抗争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18
2021 年高考复习:现代诗选择题(试题版)答案
一、艾青、冯至、卞之琳、戴望舒、徐志摩、冰心
(一)艾青《树》
1.B【解析】B 项,“诗歌语言典雅生动”错误,应为“清新质朴”,比如语言“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
地兀立着”,语言近似直白,所以是“清新质朴”。
(二)艾青《镜子》
2.D【解析】这是一首哲理诗,深刻的哲理不是直白道明,而是借助镜子含蓄说出。“语言直率,风格明快,
直抒胸臆”不切合诗歌语境。
(三)艾青《我爱这土地》
3.D【解析】D 项诗人以鸟自喻。
4.A【解析】A 项表达了“我”的爱国之情。
(四)冯至《蛇》
5.A【解析】不是喜欢蛇,而是由于诗人只取蛇的某些特点加以描写的缘故。
6.B【解析】不是象征,是比喻。
(五)卞之琳《断章》
7.B【解析】作者曾说:“这是一首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
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
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
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 B 选项是一个肆意展开的解读,虚无等属于无中生有。常识判断:一般情况下,
都会选用积极向上、正面导向的文本。
(六)戴望舒《偶然》
8.D【解析】“春”在大多数的作品中,代表着新生、希望。
(七)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9.C【解析】全诗抒发的是思念与牵挂,甜蜜的是思念,忧愁的是远别之后的牵挂。故 C 错。
(八)冰心《繁星》
10.A【解析】“他们对语”指繁星相互对话错。应是指繁星与太空对话,这一设问不仅蕴含对“繁星”的
赞许,而且歌颂了美丽的夜空。
二、闻一多、雷抒雁、余光中
(一)闻一多《死水》
1.D【解析】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但并未绝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2.B【解析】反衬,清风吹处波不生,可见死水已沉寂到了极点。
(二)闻一多《也许——葬歌》
3.C【解析】“表明诗人已走出悲痛”理解错误,是反衬,诗句这样写真切地表现一位父亲对女儿血脉相连、
难以割舍的悲哀与无奈。
4.D【解析】整首诗范围扩大,其中除了第二节的语气显得比较坚决之外,其他三节几乎都是。
(三)雷抒雁《掌上的心》
5.B【解析】 B 项中“袒露胸怀只是空想”不符合诗意,且诗中也未表达“困惑、退缩和消沉”。大家也可
以通过 A 选项的内容,发现 AB 几乎是一组矛盾表述,必有一个错误。
(四)余光中《问烛》
6.B【解析】“但是却因迟迟得不到回应而无尽感伤”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及“回应”一事。
7.A【解析】以偏概全,“巴山夜雨”借代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不仅仅是诗词。
三、朦胧诗派代表人物:舒婷、顾城、北岛、江河、海子
(一)舒婷《思念》
1.D【解析】“写得清丽、典雅”表述错误,本诗具有拥缠绵、凄婉的风格。
(二)婷舒《神女峰》
2.B【解析】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内心难以抑制的强烈感情。
19
3.C【解析】“与传统诗歌相同的审美特征”,不对,是“不同”。
(三)食 指《相信未来》
4.C【解析】C 项,“‘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说明作者当时还很幼稚很年轻”说法错误,用
“孩子的笔体”并非说明作者年轻、幼稚,而是突出“我”相信未来信念的纯净、执着、神圣而又充满希
望。
四、九叶诗派成员:辛笛、郑敏、陈敬容、唐祈、唐是、穆旦、杜运燮、袁可嘉、杭约赫
(一)辛笛《刈禾女之歌》
1.D【解析】D 项,“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错误。联系前后文内容如“你听风与云/在我的
镶刀之下/奔骤而来”“我是原野的主人”等句子,显然'渺小感'是不存在的。
2.B【解析】B 项,“是静与动”错误。抓住“摇”“生长”分析,都是从动的角度来写的。
(二)《山中所见——一棵树》
3.C 【解析】遗憾之情错,应是赞美。树在风霜雨露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时间已经不是问题,树的生命意义
依然存在也依然充满希望。
(三)郑敏《金黄的稻束》
4.D【解析】A 项,“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诗人仿佛拍电影一样,先给“稻束”一个
特写镜头,然后又拉开,展现其伫立于秋天田野的背景,以表现“金黄的稻束”作为劳动成果的辉煌和炫
耀感,肯定着人类的劳动成就。它给人的印象主要是视觉上的,但联系全诗看,这两句诗又居于其蕴含的
时间序列“黄昏”“暮色”之始,隐含着时间的意味。由于我们不能确定它写的就是诗人白天看见的景象,
而只能把时间下限确定在暮色降临之前,因此,A 项是恰当的。
B 项,解说,寓意较明显,也是恰当的。
C 项,诗人是抒情主人公“我”,而“你们”则指诗人借以寓意抒情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所以,C
项也不能作为选项。
D 项,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解说为稻束“低首深思”的内容则显然不恰当。整首诗所
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C 项也不例外。它本是诗人的“旁
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在上文描述基础上的议论,通过句子中的“而”可以读
出前后是“对比”,是诗人对眼前景象思考后揭示诗歌主题的点睛之笔,诗中并没有点明稻束“低首沉思”
的内容,这是诗人留给读者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
5.D【解析】A 项,指明诗歌中心形象“金黄的稻束”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寻
劳动意义的结构: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因而它是正确的和恰当的。
B 项,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也是正确的。
C 项,在考查考生体味不同诗歌形象所传达的不同意义的能力基础上,进入对诗歌深层意义的把握,也是正
确和恰当的:说“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都具有圆满意味,不难理解。“金黄”指稻束成熟,指
劳动的收获,而“收获日的满月”则传递不仅劳动的而且时令的圆满信息,但与这一切相对照的,却是诗
人想到的“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和她们“那皱了的美丽的脸”。在这种诗人的“残酷”中,诗歌所要揭示
的东西也就清楚地表现了出来。
D 项,理解有误。它对本诗赏析之所以不恰当,是因为其内容完全是错误的。“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
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疲倦”
的主体,却只能是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因此,它应该作为选项。
(四)杜运燮《山》
6.C【解析】“无法融入平凡人的生活”无中生有,“山”之所以倍感孤独,是因为他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从而产生了曲高和寡之感,并非是“无法融入平凡人的生活”。
7.D【解析】“诗歌运用联想的表现手法”表述有误,本诗运用的是想象的表现手法,通过天空、太阳、月
亮、星群、风、流水、古庙、怪人隐士等一系列的形象将诗意引向深处,最后导出“永远寂寞”的玄深境
界。“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外一个真实存在事物;“想象”,有具体的内容引起,但假想出来的内容
比较丰富。
20
五、廖公弦、梁上泉、李瑛、曾卓、王家新、田间
(一)廖公弦《纤夫》
1.A【解析】写作目的并不在于 A,而在于 D。它通过对纤夫的同情,表达对变革社会、加快历史前进步伐
的愿望。
(二)梁上泉《月亮里的声音——给月琴手沙玛乌兹》
2.B【解析】这两句诗启下引出的是弹琴的内容,不光是美好生活。
3.C【解析】听琴时的想象,虚写。
(三)李瑛《你好,南方的山》
4.C【解析】本诗主要运用了排比、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祖国
河山的由衷热爱。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四)曾卓《我遥望》
5.C【解析】轻松愉快错。应是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有着怀念,又无怨无悔。
(五)王家新《守望》
6.C【解析】 “表明守望者面对黑暗而无助的时刻,只能选择躲避”表述错误。原文信息是“花园会亮起来
的/而与黑暗抗衡/你只需要一个词/一个正在到来的/坚定而光明的/词”,可见并不是选择躲避,而是直面痛
苦、磨难,坚定地守望。
7.C【解析】并非对比,也不是失望与无奈,原文表述是“把你的生命/放在这里/让亲人们远走他乡/让闪电
更彻骨地进入这片土地/花园会亮起来的/而与黑暗抗衡/你只需要一个词”,可见抒情主人公具有伟大的奉
献和牺牲精神,关爱亲人,守护生命。
(六)田间《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8.D【解析】暗含深沉的弦外之音,“暗含深沉”错,应该为“明白晓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