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参赛课教案
课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
⒈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
⒉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并准确翻译课文;
⒊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⒋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逆境成才的道理。
教学难点:1、学习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增强忧患意识。
学习方法:读、探、析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学生自学一节课,交流探讨、反馈一节课。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课)
一、 预习目标
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能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对照课后注释翻译课文,积累喜欢的佳句,谈谈自学后的感受和体会。
二、 预习过程
1、 自读课文1-2遍,划出生字、生词和文中精彩的句子,然后查、写、记生字词。积累划出的句子,完成练习的第2-3题。
2、 了解“孟子”及《孟子》,并进一步读课文。
(1) 作者及作品摘抄在预习笔记本中,完成练习第1题。
(2) 诵读课文。声音要洪亮,读出节奏,读出气势。可一人读,也可合作;坐着、下位读都可。
3、 对照注释,边读边译文。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完成,注意特殊字词的用法和含义。(完成练习第4题)
4、 分析课文,并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本上。教师可强调以下问题:
(1) 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又是什么?
(2) 作者是如何阐明自己的观点的?
5、 自由交流,解决疑难。
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同学交流,进一步理解、分析,也可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引题。(以青蛙实验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2、释题。(谁能说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什么意思?)
3、学生简介作者与作品。
★ 孟子,名 ,字 , 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 并称为 。孟子主张施行“ ”,以统一天下。
★《孟子》是一部 的书。现存 ( )篇,是 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 ”之一。四书即《 》《 》《 》《 》
二、明确目标(出示课件)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过关情况。
(1)字音。(课件出示字词)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a.舜发于畎亩之中( )(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c.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d.法家拂士( )e.曾益( )f.百里奚( )
(2)交流通假字掌握情况。(课件出示)
注意下列字词的特殊用法:
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同 ,解释为 。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同 ,解释为 。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同 ,解释为 。
四、读文译句(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
2、按节奏齐读课文。(节奏见课件)
3、边读边译课文。(注意练习4的解答)
五、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如何进行推论的?所列举的六位圣贤有何共同点?
3.孟子认为人才的造就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六、引申拓展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炼。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2、你还知道哪些与课文观点相似的名言?试写一两句。把你喜欢的名句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列举六位圣贤事例 (举例论证)
个 别
一 般
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练 (道理论证)
身处逆境须努力奋发 国无忧患易灭亡 (正反论证)
个人( 正 ) (反) 国家
(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