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三校联考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南朝的宋、齐、梁、陈到唐初,这种炽.(chì)盛的骈体文风就像是藻荇.(xìng)藤蔓,已经缠得中国
文学步履蹒跚。但是,文坛却以为其光彩夺目、堆锦积绣,还在竞相趋附。
B. 她的人生才刚迈入成熟,刚刚摒.(bìn)弃了形形色色的海市蜃.(shèn)楼,便又隐隐伤感起来,因为她
最终成了这副甚至自己都一直不敢承认的模样:一个华贵雍容的女仆。
C. 人们兴.(xìng)高采烈地表示欢迎,相信何塞·阿尔卡蒂奥会一道归来。但他并没有出现,吉卜赛人也没
有带蛇人来,在乌尔苏拉看来有关儿子的唯一线索也没了着.(zháo)落。
D. 有学问的书法家明辨是非,闻过则喜,即使踽.(jǔ)行于荆棘遍布的征途,他也一往无前;求名利的书
法家只重技巧,文过是非,容易在改革道路上趑趄.(jū)不前。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B.“摒弃”的“摒”应读 bìng。
C.“着落”的“着”应读 zhuó。
D.“文过是非”应改为“文过饰非”。
故选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作为“诗的三部曲”终章 (前两部分别为《如雾起时》、《化城再来人》),由陈传兴执导的文学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日前..上映。猫眼电影的购票评分榜数据显示,该片以 9.3 的评分荣膺..评分榜的前列。
客观地说,这是一部“难于看懂”的电影。片中多次出现了呢喃般的影音,叶先生如游吟诗人般对格
律的吟诵,唐诗,宋画……【乙】叙事整体看似在时间线上从人物幼时讲起,但又总是以诗词间隔。这当
中有古诗,也有新诗;有已亡人的旧篇,也有叶先生的自创。这种材料组织方式让影片的空间感十足,但
也增加了理解领会的难度。前一段还是平易近人....的生活琐事的描写,后一段却是意味深长的言此及彼。没
有解说词的纪录片,很像没有脚注的文章。这是对观者的挑战,也是其作为文学纪录电影的魅力之所在。
【丙】这不是一部标榜与赞美为传扬中国古诗词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叶先生的传记片,而是一首电影
诗——以叶嘉莹的人生轨迹为蓝本、用声画为媒所作的电影诗。和无数的璀璨诗篇一样,它永远无法一时
间尽悟,但是每每捧卷,都是一次新的生命淬炼..。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前 B. 荣膺 C. 平易近人 D. 淬炼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B 3. A
【解析】
【分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日前,几天前,符合语境。
B.荣膺,光荣地接受或承当,后面应该跟荣誉称号之类的词,此处应该用“荣登”。
C.平易近人,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文字)浅显,容易了解。此处使用的是后者。
D.淬炼,锤炼,多用于抽象事物。此处用于生命,使用正确。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 两个书名号连用的时候中间不用顿号,所以《如雾起时》和《化城再来人》中间的顿号要去掉。
故选 A。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甘孜藏族小伙丁真在走红网络后,恶意抢注商标者纷至沓来,既有以“丁真”为名直接申请的人,也有
以“我爱丁真、遇见丁真、丁真笑”等相关内容为名申请的人。
B. 电影《你好,李焕英》凭借浓浓的亲情故事、真挚的情感力量,呈现出内容大于技法的效果,让银幕前
的观众对深沉绵长、细腻无私的母爱作了一次集体回望。
C. 由盖娅传说出品的《山水霓裳》服装大秀,遭到众多网友的吐槽。这个一向围绕以“创新中国传统服饰”
为理念的“中国风”品牌,被冠以“人民艺术家”称谓。
D. 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尽管是个专业问题,不该轻易被舆论情绪化裹挟,
但重申其结果一定要经得起舆论拷问,不可敷衍了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中途易辙,“甘孜藏族小伙子丁真在走红网络后”,缺少谓语,又另起炉灶写了一句,可以把“在”提
到句首。
C.句式杂糅,“围绕以……为理念”可以删掉“围绕”。
D.语序不当,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尽管”要放在主语前面。
故选 B。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海明威是驾驭叙事艺术的高手,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不在于他写了什么,①__________。他在
欧化文风上有较大改变,写得短而精,少而含蓄,叙述隐蔽而不晦涩,又打破了作者全知叙事的格局,
②________________,从而削弱了作者的权威性,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他在叙事语言上同样有较大超越,
写得平淡而不贫乏,朴素而不干巴,尽管也都使用美国日常词汇,却字字珠玑。海明威③____________为
美国文学平添了一道绝美的风景线。
【答案】 (1). 而在于他怎么写 (2). 加入了有限叙事 (3). 素美的叙事艺术特色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句,“而在于”与前文“不在于”构成关联词,从整体看,这句是总起句,后文始终围绕艺术特色来
叙述,再对应“写了什么”,这句就是“怎么写”。
第二句,前文提到“打破”“全知叙事的格局”,后文语意是作品靠人物自己发言,而不是作者来评价,
可见是第一人称叙事,又因“削弱”一词暗示全知叙事的保留,因此是“加入有限叙事”。
第三句,从整体看,这句与前文构成“总-分-总”形式,根据前文两个并列分句的特征,可得出“素美”“叙
事艺术”两个关键词。
6.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
(1)为漫画拟标题,不超过 10 个字。(不得以“无题”为题)
(2)简要阐明漫画构思的创意。
【答案】(1)今胜昔(如此“速成”)
(2)①运用对比,前三幅图中的创作数量和时长与第四幅形成鲜明反差。②图文结合,简洁明了,批判了
当下社会文学创作只求数量不重质量的现象(或启示人们著书做人都需要脚踏实地,切忌投机取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这是一组漫画,有四幅图构成,第一幅人物手里拿着《红楼梦》,人物语言是“我写了 10 年”;第二幅人
物手里拿着《本草纲目》,人物语言是“我写了 30 年”;第三幅人物手里拿着《游记》,人物语言是“我写
了 34 年”;第四幅人物手里拿着一摞书,人物语言是“我两年出了本”。分析这四幅漫画的图像和文字可
知,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在创作数量和创作时间上前三幅与第四幅图形成鲜明对比和反差,意在批判当
今某些创作者只追求创作的数量不追求质量的现象,启示我们创作需要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才能出精品。
为漫画拟写标题,注意强化画面内容这种对比色彩,用形象而含蓄的语言揭示寓意,富于启发性。还要注
意字数的限制。
阐明漫画构思的创意题,注意从创作的风格、创作的手法等角度进行说明,要把创作的题旨揭示出来。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材料一:
“万物可直播,人人齐带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直播带货”成为中国独特的消费盛景,也
成为外媒争相关注的热点。
“‘直播带货’在中国有着高达万亿元的市场。”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在中国,作为应对
疫情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销售人员对直播的使用皆出现了快速增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国内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预计将增至 5.26 亿人,直播电商销售规模将达 9160 亿元,约占国内网
络零售规模的 8.7%。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疫情期间,中国的直播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平台。随着“直播带
货”消费模式的兴起,中国市场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和生命力,并且加快了实体商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日本广播协会(NHK)的报道称赞“直播带货是中国人在困境中的创新之举,是他们强大生命力的表现”。
美联社报道称,电商直播在中国的流行或许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同样受到疫情影响的美国和欧
洲的零售商们可以考虑把电商直播作为新的销售方式。
(摘编自贾平凡《“直播带货”助力中国经济复苏》,《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29 日)
材料二: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线上新型销售模式,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实现商品和消费者直接对接,
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当前,疫情对各消费行业冲击的时间跨度很难准确预测,消费者生活方式和
消费方式也逐步发生改变。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网络平台正积极布局直播、社群营销等线上新零售。参与
主体越来越多,供应链也变得日益完善,在专业的组货、仓储管理、配送团队配合下,消费者最快一天就
能收到货。
直播带货异军突起,不仅让网络平台找到了新赛道,也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新舞台。疫情之下,直播甚
至成为一些行业启动复工的钥匙。众多房企项目都在直播间开展“云卖房”,一些购物中心的手表、珠宝、
服饰、化妆品商家都开通了直播间,有的商家销量因此飙升数倍。一些地方政府正着手推动直播电商与专
业批发市场、传统商贸企业等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新模式。
直播带货正在吸引更多优质平台、企业、产品及公众人物参与,线上直播销售正步入常态化并形成新
趋势。互动性强、亲和力强和消费黏性强的直播带货,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衣食住行娱乐等各行业看到了
新机遇。直播带货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正在激活消费一池春水,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
展的新格局,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突破。
(摘编自樊大彧《让直播带货成为经济转型新突破》,《新华网》2020 年 4 月 26 日)
材料三:
从本质上说,“直播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或“体验经济”的延伸。主播个人的影响力、感染
力,让消费者对其推荐的产品有着更高的信任度;而即时性、互动性以及社交化的消费场景,又给消费者
带来了更便捷、新鲜的购物体验,这样的特性更容易吸引用户,但也更容易藏匿问题。比如,一些主播在
“选品”时,只对产品“好不好卖”进行预判,却对产品质量疏于把关,甚至为博人眼球、提升销量,夸
张表达、使用“极限广告词”等引导消费者冲动消费;一些平台支付和订单跟踪系统不完善,一旦产生消
费纠纷,后期退换货就难以保障;一些商家在售卖伪劣商品后,即采取下架商品、拉黑用户等手段,导致
购买者陷入维权困境……如此种种,损害的是消费者的权益,伤害的是直播经济的未来。
直播带货,借助的形式是直播,但最终交易的仍然是产品。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没有保障,才
是决定用户下一次会不会“买它”的关键。从主播、商家筑牢诚信基石,在产品质量、服务上严格把关,
杜绝问题商品进入直播清单,到平台加强对经营者及主播的规范引导,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再到相
关部门加强对网上“带货”行为的监管,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直播带货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远,
让消费者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中提升消费体验。
(摘编自张凡《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16 日)
材料四:
毋庸置疑,带货直播是趟“快车”。可“翻车”的次数多了,消费者的信任也就磨没了,最终难免招
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命运。因此,对这一新兴行业做出规范监管很有必要。今年以来,有关
部门接连出手,发布了《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
稿)》等相关文件,对带货直播中的“翻车”因素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意见,让这趟“快车”不再任性疾驰于
毫无规范的“野路子”上。
规范好直播带货,关键在于规范带货主体——平台和主播。当前,大多数商家只是把直播视为销售手
段,并未真正把直播纳入自己的商业生态。因此,主导直播带货的平台和主播也容易将自己代入销售方的
身份,且享受“一锤子买卖”——只要卖出去便算完成任务,哪管产品质量如何,哪管你退不退货。因此,
很多时候,平台和主播只负责确定产品和直播流程,对产品的质量并未进行严格的审查与把关。
带货主播作为广告推介、广告代言人的角色,理应对消费者负责,岂能“只卖货,不管货”?一旦产
品出现问题,消费者除了向商品卖家直接索要说法或赔偿,也可以要求主播担责。同时,平台方也应承担
起相应的监管审查义务。只有让这些“司机”或在“发车”前先感知肩上压力,或于“翻车”后担起责任,
方能令其警醒,谨慎“驾车”,重视对选品的质量把控和相应的售后保障。唯有让带货者有约束、有痛感,
才能让直播带货不脱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发展。
(摘编自许晓芳《直播带货“翻车”,“司机”岂能一走了之?》)
7. 下列对材料中“直播带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疫情期间,直播带货推动了中国经济复苏,英国和日本媒体都认为,这一困境中的创新之举展现出了中
国市场强大的潜力和生命力。
B. 直播带货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是因为这种线上新型销售模式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实
现了商品和消费者直接对接。
C. 只要主播、商家、平台和相关部门协同发力,直播带货就能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远,让消费者在安
全放心的环境中提升消费体验。
D. 直播带货的各方主体都应该对消费者负责,尤其是平台和主播,只有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和把关,
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直播带货快速发展,这既为中国经济复兴提供了重要平台,也顺应了时代发展新
趋势,实现了实体商业向数字化的转型。
B.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消费者生活、消费方式的改变,使得网络平台积极布局直播、社群营销等线上新零
售,参与主体增多,供应链也更加完善。
C. 主播个人的影响力、感染力,决定着消费者对其推荐的产品的信任度;及时性、互动性等消费场景虽然
容易吸引用户,但也更容易藏匿问题。
D. 有关部门对带货直播中的“翻车”因素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意见,因此,一旦产品出现问题,消费者就可
以直接向卖家、平台或主播索要说法或赔偿。
9.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直播带货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7. C 8. B
9. ①助力受疫情影响的中国经济的复苏。
②促进消费,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突破。
③规范直播带货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诚信建设。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只要……就……”逻辑关系错误。原文“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直播带货在‘阳光大道’上越走
越远,让消费者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中提升消费体验”强调的是“只有……才……”,选项中偷换成了“只
要……就……”。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实现了实体商业向数字化的转型”时态错置,“加快……转型”不等于“实现了转型”,变“未然”
为“已然”。
C.表述绝对,主播个人的影响力、感染力,让消费者对其推荐的产品有着更高的信任度,却不能决定信任
度。
D.两处错误。一为强加因果,并不是因为有了立法,消费者才可以去维权;二为无中生有,消费者是向卖
家直接索要说法或赔偿,文中并没有说直接向平台和主播索要说法或赔偿。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020 年,中国国内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预计将增至 5.26 亿人,直播电商销售规模将达 9160 亿
元,约占国内网络零售规模的 8.7%”“疫情期间,中国的直播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平台”“随着
‘直播带货’消费模式的兴起,中国市场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和生命力,并且加快了实体商业向数字化转
型的步伐”可知,直播带货助力受疫情影响的中国经济的复苏。
结合材料二“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线上新型销售模式,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实现商品和消费者直
接对接,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直播带货异军突起,不仅让网络平台找到了新赛道,也为各类企
业提供了新舞台”“直播带货正在吸引更多优质平台、企业、产品及公众人物参与,线上直播销售正步入
常态化并形成新趋势”“直播带货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正在激活消费一池春水,形成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突破”可知,直播带货能促进消费,成为经济转
型升级的新突破。
结合材料三“从主播、商家筑牢诚信基石,在产品质量、服务上严格把关,杜绝问题商品进入直播清单,
到平台加强对经营者及主播的规范引导,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再到相关部门加强对网上‘带货’行
为的监管,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直播带货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远,让消费者在安全放心的环境
中提升消费体验”可知,规范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诚信建设。
(二)(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取景框(节选)
(美)雷蒙德·卡佛
一个没有手的男人上门来卖我家房子的照片。除了镀铬的铁钩子外,他和一个五十左右的普通男人没
什么差别。
“你是怎么失去双手的?”他说完他想说的后我问道。
“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他说,“你到底要不要这张照片?”
“进来吧,”我说,“我刚做了咖啡。”
我还刚做了点果冻。但我没有告诉这个男人。
“也许我要用一下洗手间。”没手的男人说。
我想看他怎样端住一个杯子。
我知道他怎样拿住相机。那是一架旧的宝丽来,很大,黑色的。他把它绑在皮带子上,把皮带从肩膀
上绕到背后再绕回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把相机固定在胸前。他会站在你房前的人行道上,从取景框里找到
你的房子,用他的一只钩子按一下按钮,你的照片就会蹦出来。
我一直站在窗户后面观察,明白了吧。
“你说洗手间在哪儿?”
“往前,向右转。”
弯腰,弓背,他把身子从皮带里脱出来。他把相机放在沙发上,又把外套扯扯平。
“我不在的时候你可以看看这个。”
我从他那儿接过照片。
照片里有草坪的一个角、车道、停车棚、前门的台阶、飘窗和厨房的窗户,我就是从那里观察他的。
那么,我为什么要一张这场灾难的照片?
我凑近看了看,发现了我的头,我的头,在照片中厨房的窗户里。
这让我想开了,以这种方式看见自己,我可以告诉你,这让一个男人思考。
我听见冲厕所的声音。他沿过道走来,一边微笑一边拉拉链,一只钩子拉住皮带,一只钩子往里面塞
衬衫。
“你觉得怎样?”他说。“可以吗?我个人认为照得不错。我能不知道这个吗?说实话,这事得靠专
家来做。”
“咖啡在这里。”我说。
他说:“就你一个人,是吧?”
他看着客厅。他摇了摇头。
“太难了,太难了。”他说。
他在相机旁边坐了下来,往后靠时叹了口气,笑起来的样子像是知道了什么但又不想告诉我。
“喝你的咖啡。”我说。
我在想着怎么开口。
“有三个孩子来过这里,想帮我把门牌号漆在路缘上。他们要一块钱。你大概不做这样的事情吧,做
吗?”
这话有点不着谱。但我仍然注视着他。
他装模作样地往前倾了倾身子,杯子平衡在他的钩子之间。他把杯子放在桌子上。
“我一人做事,”他说,“从来都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你在说什么?”他说。
“我是想看看这些事之间有什么联系。”我说。
我头疼。我知道咖啡对头疼没什么用,但果冻有时会有点帮助。我拿起了照片。
“我当时在厨房,”我说,“通常我在屋后呆着。”
“经常发生,”他说,“他们就这么站起身来走掉了,是吧?现在你找上了我,我一人干。怎么着?
你要这张照片吗?”
“我要。”我说。
我站起身并端起杯子。
“你当然会要的,”他说,“我,我在市中心租了个房间。这没什么。我坐公交车出来,把周围的活
都做完后,就去下一个城市。你明白我说的了吗?嗳,我曾经有过孩子。和你一样。”
我端着杯子等着,看着他从沙发上艰难地站起身来。
他说:“是他们让我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我仔细看了看这副钩子。
“谢谢你的咖啡和让我用洗手间。我很同情。”
他举起又放下他的钩子。
“告诉我,”我说,“告诉我价钱。再给我和我的房子照几张。”
“没用,”这个男人说,“他们不会回来了。”
但我帮着他把皮带绑上。
“我可以给你个好价钱,”他说,“一块钱三张。再低的话,我就要赔本了。”
我们来到外面。他调整了一下快门。他告诉我该站在哪里,我们就开始了。
我们绕着房子走。有板有眼的。有时我向侧面看,有时我看着正前方。
“很好,”他会说,“非常好。”
我们围着房子转了一圈,又回到房子的前面。
“二十张了。够了。”
“不够,”我说,“上房顶。”
“天啦,”他说,“你现在来劲了。”
我说:“全部的家当。他们搬了个精光。”
“看这!”男人说,又举起他的钩子。
我进屋里搬了一把椅子。我把它放在停车棚下面。但够不着。我又拿来一个木板箱,把它放在椅子上
面。
在屋顶上呆着感觉还不错。
我站起身来四处看了看。我挥挥手,没手的男人挥了挥他的钩子。
就在这时我看见了它们,那些石头,它们让盖住烟囱口的铁丝网看上去像是一个石头的鸟巢。你知道
那些孩子。你知道他们怎样把石头往上扔,希望把一块石头丢进烟囱里。
“准备好了吗?”我喊道,我捡起一块石头,等着他在取景框里找到我。
“好了!”他喊道。
我让手臂向后伸,大叫一声:“开始!”我尽全力把那个狗日的扔得远远的。
“我不知道,”我听见他在喊。“我不搞动态摄影。”
“再来!”我尖叫道,捡起另一块石头。
(有删节)
【注】①雷蒙德·卡佛,“美国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小说家”和小说界“简约主义”的大师,是“继
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作家”,是美国文坛上罕见的“艰难时世”的观察者和表达者,并
被誉为“新小说”创始者。
10.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11. 请简析文中“没有手的男人”的形象。
12. 美国作家卡佛被誉为小说界的“简约主义”大师,请结合文本分析本篇小说“简约”的特色主要体现
在哪些方面。
13. 请结合全文,简析标题的多重意蕴。
【答案】10. ①细节描写传神。作者通过“绑”“绕”“按”“蹦”等动作描写写出了摄影师的艰难处境、
技艺娴熟,表现了其面对困境的坚强乐观。观察内容细致而有条不紊,体现“我”的敏感细腻。
②用词朴素简洁,叙述语调冷静、克制。作者用纯白描的手法,选择一些日常动词、形容词,展现“我”
观察摄影师时好奇又冷静的心态,表明“我”对摄影师遭际的同情和习以为常,暗暗透出“我”内心的孤
独、麻木、压抑。
③长短句结合,多句组合成段。作者一改前后文独立成段的方式,用长短不一的多个句子组合成段,叙事
节奏舒缓、轻松、有条不紊,象征着“我”心理变化的转折。
④前后照应,蓄势,为下文作铺垫。“我”细致的观察带给内心的冲击为后文仍石子、尖叫等发泄方式蓄
势、使文章充满张力。
11. ①生活困顿,居无定所的底层劳动者。
②命运凄惨。失去了双手和家人。
③心思细腻、善解人意。能感受到“我”内心的痛苦,暗用自己同病相怜的境遇开导“我”。
④乐观、自信、坚韧。不幸远胜于“我”,却对“我”投以同情,可见对自我命运的不公毫不在意。但从
“从来都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这没什么”“我曾经有过孩子”等话语里透出克制着的深沉的忧伤和
孤独。
12. ①人物、称呼、职业等设置简约。小说只设置两个人物出场,且以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来
指代称呼,而没有分配具体的名姓,职业身份。
②情感抒发的方式简约。小说通篇以人物对话方式叙述,作者没有通过议论、抒情等方式过多评价,而只
是让人物自己通过言行展示深沉而复杂的内心。
③叙述语言简约。小说语言简洁、平淡、冷静,理性,多用中性词和留白,而较少用修饰语和带有感情色
彩的词,大量留白,引发读者思考。
④情节构成方式简约。小说没有交代两个人物凄惨命运的起因、经过、结果,而只是截取生活横断面来构
造唯一场景。
⑤揭示主题方式简约。小说展示了底层人物在社会的挣扎,却在结尾戛然而止,没有明确给予读者解决困
境的方式,而只是引发读者更深广的思考。
13. ①取景框是主人公身份和娴熟技能的代表,是“我”观察摄影师时的角度。
②取景框是“我”深入理解摄影师乐观人生后的蜕变,是“我”闭塞心灵解封的象征。
③取景框是读者窥探小说人物内心变化和丰富性的窗口,是引发读者思考的触点。
④取景框是作者对在现实重创下的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关照、同情和敬佩。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从人物描写看,这是一处关于摄影师的细节描写,主要写摄影师因为没有手而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动作进
行摄影,“他把它绑在皮带子上,把皮带从肩膀上绕到背后再绕回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把相机固定在胸
前”“用他的一只钩子按一下按钮,你的照片就会蹦出来”,这种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摄影师完成摄影
过程的艰难,展现其摄影技术熟练,同时也体现“我”的敏感细腻。
从使用语言看,“很大,黑色的”“绑”“绕”“按”“蹦”等动词,这些语言朴素简洁,作者使用简笔
勾勒,不加渲染和烘托,这种纯白描的手法,冷静、克制的叙述语调有利于展现“我”观察摄影师时好奇
又冷静的心态,出“我”内心的孤独、麻木、压抑。
从句式的选择看,语段运用了短句“那是一架旧的宝丽来,很大,黑色的”和长句“把皮带从肩膀上绕到
背后再绕回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把相机固定在胸前”“他会站在你房前的人行道上,从取景框里找到你的
房子”交错使用的句式,使句式灵活,节奏变化,体现着“我”的心理变化。
从结构看,此处写“我”对摄影师的细致观察,与下文“我喊道,我捡起一块石头,等着他在取景框里找
到我”“我让手臂向后伸,大叫一声:‘开始!’我尽全力把那个狗日的扔得远远的”等情节形成呼应,
为下文写“我”由压抑而变得兴奋做铺垫。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结合“除了镀铬的铁钩子外,他和一个五十左右的普通男人没什么差别”“你是怎么失去双手的?”“我
在市中心租了个房间。这没什么。我坐公交车出来,把周围的活都做完后,就去下一个城市。你明白我说
的了吗?嗳,我曾经有过孩子。和你一样”可知,他是一个生活困顿,居无定所的底层劳动者;命运凄惨,
失去了双手和家人。
结合“他把它绑在皮带子上,把皮带从肩膀上绕到背后再绕回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把相机固定在胸前”“弯
腰,弓背,他把身子从皮带里脱出来。他把相机放在沙发上,又把外套扯扯平”“我不在的时候你可以看
看这个”“这让我想开了,以这种方式看见自己,我可以告诉你,这让一个男人思考”“就你一个人,是
吧?”“‘经常发生,’他说,‘他们就这么站起身来走掉了,是吧?’”可知,这是一个乐观、自信、
坚韧的人。他心思细腻,不幸远胜于“我”,却对“我”投以同情,富有同情心,能感受到“我”内心的
痛苦,暗用自己同病相怜的境遇开导“我”。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小说人物少、情节简单、线索清晰,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四肢健全,有房子的人和一个没有双手,
居无定所的人之间卖相片、买相片、拍相片的故事。可见人物设置简约;
以对话描写为主,集中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篇小说着重写了两个男人之间的对话,揭示了矛盾冲突,
推动情节的发展,更有利于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见其情感抒发的方式简约;
小说语言朴素简洁,作者使用简笔勾勒,不加渲染和烘托,如“我一直站在窗户后面观察,明白了吧”“弯
腰,弓背,他把身子从皮带里脱出来,把相机放在沙发上,又把外套扯平”用纯白描的手法,冷静、克制
的叙述语调来叙述。小说结尾部分,作者没有刻意交代结局,只写男人爬到了房顶,把那些孩子留下来的
石头,那些让他伤心的“记忆”一块块地扔掉,也许他想发泄情绪,或者是试图摆脱什么,这样写更能引
发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小说讲述了一个四肢健全,有房子的人和一个没有双手,居无定所的人之间卖相片、买相片、拍相片的故
事,只是截取生活横断面来构造唯一场景,小说中两个男人以前的遭遇、家庭变故,都没有具体交代,在
有限的时间、空间里通过一个片断来表现人物,情节集中。可见其情节设置简约;
作者只选取一个生活横截面,塑造了两个有着悲催经历的男人形象,小说中两个男人以前的遭遇、家庭变
故,都没有具体交代,这样写节省了笔墨,留下空白,更能反映出小说的主题:哪怕在最卑微最糟糕的生
活里,乐观会是一种有影响力的态度。这样构思更能集中表现人物,突出主题,可见揭示主题方式简约。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意蕴的能力。
结合开篇第一句“一个没有手的男人上门来卖我家房子的照片”“他会站在你房前的人行道上,从取景框
里找到你的房子,用他的一只钩子按一下按钮,你的照片就会蹦出来”“照片里有草坪的一个角、车道、
停车棚、前门的台阶、飘窗和厨房的窗户,我就是从那里观察他的”可知,取景框是主人公身份和娴熟技
能的代表,是“我”观察摄影师时的角度。
抓住关键词“框”分析,和文中的情节结构有关,作者把两个有某种共同经历的两个人放在了一个特定的
场景,他们都失去了孩子。不同的是,一个身体正常,一个失去双手,一个居无定所,一个到处流浪。后
者显然比前者处境更糟糕。他们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消极,后者乐观。残疾人总是面带微笑,尽管处境很惨。
正是这种乐观感染了前者。
理解题目的象征比喻意,这里的“取”是选择的意思,“景”的美好的意思。也许出于同情,这个残疾人
把价格拉得很低。这个男人则照了二十多张照片以示善意。这两个男人互相把对方当作了自己的“取景
框”。不但理解了对方的难处,也一种同病相惜的味道,这样的温情则显得格外真实感人,虽身处困境但
能够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是标题“取景框”的深层含义。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夏严二相
[明]江盈科
世庙①时,夏桂洲讳言、严介溪讳嵩俱江右人,两公次第入政府,而夏为先辈。夏负气自豪,见谓凌
一世,然节目疏阔,盖君子人也。严则内险外柔,深中叵测。初拜相时,其子世蕃犯赃,有左验②,为言
官所持。夏时谋急击严,严知之,乃.父子俱谒夏,赂门者径造榻前,跪而自诉,气甚下,卑词哀恳,桂洲
以为能屈己也,置不击。严自是心颔.夏,思有以中之。后夏以香叶巾忤旨,被逐家居,已而复起入相。严
乃日伺其短,冀于一逞,而夏竟不之觉。时人为之谣曰:“夏桂洲正好休时不肯休,晴天不肯去,只待雨
淋头。”又曰:“严介溪人可欺天不可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后夏果为严所中.,与曾
铣同戮于市。
夫严之甘心于夏,三尺童子皆知之,要于桂洲再入为相,则亦有自取之道矣。余闻桂洲微时遇一僧隐
龙虎山,僧一日语侍者曰:“为.我治斋,明日有相国来谒。”次日桂洲谒僧时,犹青衿耳。侍者问僧曰:
“安所得相国?”僧曰:“夏生是已,二十年后当为相国。”已果然,夏以故甚敬僧。及再入相,又往谒
僧,僧卧榻不起。桂洲曰:“某此来与上人作别,奈何不一见?”僧曰:“我头疼,若起来,头如欲断。”
盖逆知桂洲之.不能免,而桂洲不悟,竟复起见戮,如僧所云。噫,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氏之言,岂欺
我哉?非独桂洲,亦非独僧能知桂洲也。宋时寇莱公功盖一世,位极人臣,隐士魏野作诗遗之曰:“好去
上天辞宰相,却来平地做神仙。”而寇犹假天书干进..,竟放逐以死。乃知少伯、子房真天外冥鸿,不可易
及。
(选自《雪涛小说》)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居南京五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会廷议更修《宋史》,辅臣请留嵩以礼
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及夏言入内阁,命嵩还掌部事。嵩科第先夏言,而位下之。始倚言事之谨尝置
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帝以奉道尝御香叶冠,因刻沈水香
冠五,赐言等。言不奉诏,帝怒甚。嵩因召对冠之,笼以轻纱。帝见,益内亲嵩。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
上,窃权罔利。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
(选自《明史·严嵩传》,有删改)
【注释】①世庙:明嘉靖帝为其父兴献王朱祐杬所立之庙,此处借代嘉靖。②左验:见证人,亦指证据。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严自是心颔.夏 颔:认同
B. 后夏果为严所中. 中:中伤
C. 而寇犹假天书干进.. 干进:谋求仕进
D. 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 董:管理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父子俱谒夏 无乃.尔是过与
B. 为.我治斋 君为.我呼入
C. 盖逆知桂洲之.不 句读之.不知
D. 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 以.其无礼于晋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起笔简要介绍了夏、严二相的身份信息,并以俭省的笔墨道出两人疏阔与阴险的不同性格,为后文
严嵩在不利情形下扳倒夏言作铺垫。
B. 夏言本打算借机打击严嵩,后因收受了通过门房送来的贿赂,且耐不住严氏父子哭诉,误以为他们已臣
服于己,最终放过他们,养虎遗患。
C. 严嵩没什么才略,却会献媚讨好皇帝。嘉靖帝赐给臣子香叶冠,严嵩趁受召见时戴上香叶冠,并在冠上
罩上轻纱,皇帝见后从心里亲近他。
D. 选文一为小品文,一为传记。前文末以夏言为主要陈述对象,类比对比他人,感叹其不懂保全自我之机。
后文以严嵩为传主,写其险柔媚主。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严乃日伺其短,冀于一逞,而夏竟不之觉。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氏之言,岂欺我哉?
【答案】14. A 15. B 16. B
17. 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
18. (1)严嵩于是每天窥伺着等他犯错,希望一下达成所愿,但是夏言竟然没有觉察到这种情况。
(2)懂得满足就不会被侮辱,知道停止就不会身陷危险。老子的话,哪会欺骗我们呢?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颔”译为“心中恼恨”。句意:严嵩从此心中怀恨夏言。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副词,于是/与“无”连用,固定结构,可译为“恐怕是”。
B.都是介词,解释为“替”。
C.助词,主谓之间,取独/宾前标志词,不译。
D.介词,因为/连词,因为。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夏言)收受了通过门房送来的贿赂”错误。原文为“乃父子俱谒夏,赂门者径造榻前,跪而自诉”,
夏言并没有收受贿赂,而是严氏父子贿赂门房得以径直来到夏言榻前哭诉。
故选 B。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的翻译是:开始时他依靠夏言,对待他非常恭谨,曾设酒邀请夏言,并亲自到其府上相请,但夏言辞
而不见。他铺开席子,将要陈述的东西展开,长跪诵读。
“倚言”为动宾结构,“事”为动词,“之”作宾语,“”“事”前断开;“事之谨”表意完整,“尝”
是副词,作状语,“尝”前断开;“置酒邀言”与“躬诣其第”主语都是严嵩,是两套谓语结构,中间要
断开;“言辞不见”“嵩布席”是主语不同的两个句子,结构各种完整,中间和前后各自断开;“展所具
启”与“跽读”主语“严嵩”相同,承前省略,各自独立成句断开。最后的断句是: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
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伺,窥伺;短,犯错;冀于一逞,希望一下达成所愿。不之觉,宾语前置,没有觉察到这种
情况。
(2)关键词:不辱,被动句,不会被侮辱;殆,危险;老氏,老子;岂,哪里、怎么。
参考译文:
(选文一)嘉靖帝时,夏桂洲名叫言、严介溪名叫嵩的都是江右人,这两位先后进入朝廷,而夏言是
前辈。夏言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见识可说是超越一般人,只是性格粗犷磊落,确实该算个君子。严嵩却是
内心阴险外表柔善,存心险恶,不可推测。(严嵩)刚被授予丞相一职时,他的儿子严世蕃犯了贪赃枉法罪,
有人证,被言官知晓。夏言当时打算立即借此打击严嵩,严嵩知道这件事,于是父子二人一起求见夏言,
贿赂门房径直来到夏言的床榻前,跪在地上哭诉不止,态度十分卑下,言语哀伤恳切,夏严认为他会屈从
自己,就放过他不再追究。严嵩从此心中怀恨夏言,想着有一天可以中伤他。后来夏言因为香叶巾一事忤
逆圣旨,被罢免回家,不久又再度起用担任丞相。严嵩于是每天窥伺着等他犯错,希望一下达成所愿,但
是夏言竟然没有觉察到这情况。当时的人们写下歌谣曰:“夏桂洲正好休时不肯休,晴天不肯去,只待雨
淋头。”又曰:“严介溪人可欺天不可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后来夏言果真被严嵩中
伤,和曾铣一块在集市上被诛杀。
夫严嵩为什么甘心情愿屈居在夏言之下,三尺小孩都知道。关键在于夏桂洲再次担任宰相,也有咎由
自取的原因啊。我听说过桂洲地位卑下时曾碰到一个隐居在龙虎山的僧人,僧人有一天告诉侍从说:“替
我准备斋饭,明天有相国前来拜谒。”第二天夏桂洲拜见僧人时,还是个读书人罢了。侍从问僧人曰:“哪
来什么相国?”僧人说:“夏生就是啊,二十年后一定会担任相国。”不久果真应验,夏桂洲因此非常敬
重僧人。等到再次进入相府为相,又前往拜谒僧人,僧人躺在床榻上不起来。夏桂洲曰:“我这次是前来
和 您告别的,怎么不见我一面呢?”僧人说:“我头疼,如果起来,头就像是要断了。”大概已心知夏桂
洲不能免除祸患,而桂洲没有醒悟,最终再次起用时被杀,就像僧人所说的那样。噫,懂得满足就不会被
侮辱,知道停止就不会身陷危险。老子的话,哪会欺骗我们呢?不只是夏桂洲,也不只是僧人能知道桂洲
的结局。宋代寇准功勋盖世,身为人臣地位尊贵至极,隐士魏野写诗送给他说:“好去上天辞宰相,却来
平地做神仙。”而寇准仍然假借天书谋求仕途,最终竟被放逐并枉死。这才知道范蠡、张良(功成身退)
真是天外高远的大雁啊,(一般人)不能轻易比得上。
(选文二)严嵩,字惟中,分宜人……在南京的第五年,严嵩以庆贺皇上生日来到京师。正好廷臣议
论要修改《宋史》,宰辅大臣请留下严嵩,让他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的身份管理其事。到夏言入内阁后,
便命严嵩回去执掌礼部事务。严嵩中进士比夏言早,但位在夏言之下。开始时他依靠夏言,对待他非常恭
谨,曾设酒邀请夏言,并亲自到其府上相请,但夏言辞而不见。他铺开席子,将要陈述的东西展开,长跪
诵读。夏言以为严嵩真的是尊崇他,便不再对他怀有疑心。皇上在奉祭路神时曾戴过香叶冠,便因此刻制
了五顶沉水香冠,赐给夏言等人。夏言不接受,皇上非常愤怒。严嵩却趁皇上召见之时戴上香冠,并且还
罩上一幅轻纱。皇上看见后,更从心里亲近严嵩。严嵩没有别的才略,只会一意向皇上献媚,窃取威权,
骗取私利。皇上很相信自己英武明察,刑杀果断,并颇为自己护短,严嵩因此得以借事激怒皇上,残害别
人以谋取个人私利。
(二)(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云中至日
[清]朱彝尊
去岁山川缙云岭,今年雨雪白登台。
可怜日至长为客,何意天涯数举杯。
城晚角声通雁塞,关寒马色上龙堆。
故园望断江村里,愁说梅花细细开。
[注]①云中,地名,和诗中的白登台、雁塞(雁门关)均在今山西境内。②缙云,地名,在今浙江境内。
③龙堆,即白龙堆,新疆南路的戈壁沙漠,这里泛指塞外沙漠之地。
19. 诗题中的“至日”指 (节气)。本诗典雅深婉,前三联共同运用 手法,“白龙堆”简称“龙
堆”即为此目的。
20. 全诗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9. 冬至 对仗(对偶)
20. ①首联以“去岁”“今年”至日所处之地对举,缙云岭山川相缭,白登台雨雪霏霏,抒发作者漂泊天涯
的惆怅;②颔联直抒胸臆,“长为客”“数举杯”,实在是羁旅做客日久,思乡苦闷难以借酒消却。③颈
联融情于景,描写边塞白登台所见所闻,暮色四合,积雪斑驳,角声吹彻,足以体味作者的孤寂悲戚;④
虚实结合(“反衬”亦可),眼下登台远眺,秋水望穿,不见“江村”难寻“故园”;想象此时故乡梅花盛
放,只怕说起,却又勾起无可抑制的乡思。
【解析】
【分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和综合理解诗歌手法的能力。
“至日”指夏至日或冬至日,根据“今年雨雪白登台”这一信息可知,本诗中的“至日”指的是“冬至日”
这一天。
分析前三联,首联中的“去岁”与“今年”“山川”与“缙云岭”与“白登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两
两对仗;颔联中的“可怜”与“何意”,“日至”与“天涯”,“长为客”与“数举杯”词性相同,结构
一致,两两对仗; 颈联中的“城晚”与“关寒”,“角声”与“马色”,“通”与“上”,“雁塞”与“龙
堆”词性一致,两两对仗。全诗讲究对仗,除尾联外,三联全都对仗工整。尤其是首联、颈联含有四个地
名,使用自然贴切。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抒情方法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去岁山川缙云岭,今年雨雪白登台”,交代行踪,说自己并不是今朝不得归家,而是久在异地,漂
泊至今。“山川”、“雨雪”暗示在外的艰辛,今年的情形尤其令人伤悲,雪花纷至,山中寒气逼人。
“可怜日至长为客,何意天涯数举杯”直抒胸臆,可叹游子在佳节时分,众人团圆之际,只能登高饮酒排
解忧愁。“长”、“数”字表明诗人在外做客之久及思乡之苦。
颈联“城晚角声通雁塞,关寒马色上龙堆”,放开视角,由景入情,由眼前的萧瑟之景联想到塞外边地的
荒冷,以此烘托孤寂凄冷的心境。
尾联收束全篇,想起故乡的风物,聊解愁肠,但路途遥远,即便是决眦也不能如愿。这重重的阻隔,加上
料想故园的梅花正是恣情怒放,尽展风姿的时候,禁不住伤痛万分,还不如勿提此物。
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今昔的对比;颔联感叹冬至之际孤身饮酒;颈联寓情于景,由眼前的萧瑟之景联想到塞
外边地的荒冷;尾联遥想故园美景,与眼前之景形成对照。表达了身处天涯的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6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
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材料二: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
21. “近取譬”在句中的意思是 。它体现了孔子 (四字成语)践行“仁”的方法。
22. 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并评析孔子所推重的“君子”的两重境界。
【答案】21. 从近处取譬喻(拿自身打比方) 推己及人(由己及人)
22. ①孔子认为君子应当有“仁”和“圣”两重境界,但圣是比仁更难实现的高级境界。②仁的境界是修养
自己,使自己为人处世严肃认真,并帮助其他人发展;圣的境界是修养自己并使百姓安居乐业(广泛地施
恩百姓周济大众)。
【解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近取譬”中“近”形容词作状语,意思是从近处,指自身;“ 譬”是比方的意思。由此可知,“近取譬”
意思是从近处取譬喻(拿自身打比方)。结合材料中“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可知,孔子是说凡事能
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所以,第二空应为“ 推己及人”或“由己及
人”。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材料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可知,修养
自己,使自己为人处世严肃认真,并帮助其他人发展,这是孔子认为的仁的境界;结合材料一“如有博施
于民而能济众,何如?”“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材料二“修己以安百姓,尧、舜
其犹病诸!”可知,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广泛地施恩百姓周济大众,这是孔子认为的圣的境界,
而且圣比仁更难实现。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孔子所推重的“君子”应当有“仁”和“圣”两重境界,但圣
是比仁更难实现的高级境界。
参考译文: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
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
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
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论语·雍也》)
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
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
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论语·宪问》)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既竭吾才,_____________________,卓尔。虽欲从之,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廊腰缦回,_______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屈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渔父》)
(5)_________,_________。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答案】 (1). 如有所立 (2). 末由也已 (3). 檐牙高啄 (4). 钩心斗角 (5). 可以横绝峨眉巅
(6).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7). 举世皆浊我独清 (8). 众人皆醉我独醒 (9). 垆边人似月 (10).
皓腕凝霜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立、已、啄、钩、峨眉巅、钩连、垆边、皓。
四、作文(60 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于“界”的认识,有人说,心有底线,守住边界;也有人说,科学无界,大爱无疆;还有人说,人
无高下,界有高低,当自我修持。
你如何认识“界”?对于“界”之有无、高低,你有怎样的思考?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
袭、套作。
【答案】【范文】
守住心灵疆界
世上有许许多多界限,有的是客观存在的,但更多的则存在于人们的心里。界限在心中就像一堵墙,
遐想驰骋在墙内的世界,这对许多人来说是美好的、正确的,是可以接受的。而围墙之外呢?超出了这个
界限,有的人就会产生恐怖、畏惧、羞愧及各种负面情绪,仿佛超越心灵的界限就是地狱。于是心灵疆界
就成了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分界线,成了许多人的道德底线。
人们的心灵疆界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构筑起来的。因为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与身处的环境千差万别,所
以判断是非的标准也就各不相同了。但是无论你处在哪行哪业,都应守好心灵的疆界。
教育者说:人要循规蹈矩,闯红灯是错的;而有的父母带着孩子闯了红灯却显得无所谓。谁是谁非?
教育者说:待人要态度诚恳、有礼貌;而在现实生活中以此作为行为准则却处处碰壁。孩子应该怎样
面对呢?为什么别人的行为在我眼中总是“错”呢?
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新鲜事物不断涌现,旧的传统观念有的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上有些地
方是非、善恶、美丑混淆,欺骗欺诈、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常使我们茫然、惑然;心灵有时也在接受考验。
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诸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无论如何也不会动摇。因此,每个人在道德情操上必须遵循的底线是不能超越的。
无视这底线的人就应该受到谴责。为了金钱与富贵出卖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人,为了私欲出卖亲情、
友情的人,为了名利出卖人格的人……他们心灵的疆界消失了,充斥心中的只有私欲和贪婪。比如为仕途、
为钱财而不顾国法的贪官们,谋财害命的强盗,不顾社会公德的好色之徒,他们失去了心灵道德底线的约
束,走向了堕落。
所以,每个人都应守好自己的心灵疆界,它是作为一个“人”的最后底线;但也不必过分拘泥于一个
狭小的空间,适当地让它高于原先保守的标准,你才不至于活得太累。心里有一个疆界,又有一定的空间,
你才会“活出自我”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
【审题】把握界线,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界”的定义可以是实在的,如边界、疆界、国界、界域等,
也可以是抽象的,底线,境界等。如何定义“界”,反映考生的思考方向。如何思考界,则反映了考生的
价值取向。材料第一句话的指向是:有界。于人而言,守住底线是基本,是出发点,古今社会都存在守不
住基本边界底线的人,简单说“底线”,就是根据社会契约,一个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同领域的人
各有该尽的职责本分(该有的作为),越过了这条边界,就出现了道德上的瑕疵,甚或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材料二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无界”。人生短暂,面对科学、艺术、道德等方面的追求,要向更高处攀登,
突破身体、界域的限制,敢牺牲,能奉献,就会收获赞誉。
材料三,综合前两则材料,人无高下贵贱之分,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人,把握好做人“有界”和修养“无
界”两者关系,都可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立意】1.人生价值的体现在于把握好界的尺度,守住底线,追求充实的人生价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
2.做人“有界”和修养“无界”,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3.科学、艺术、道德等方面的追求,要突破身体、界域的限制,敢牺牲,能奉献。
【素材】1.如何增强底线思维?关键是要学会做这样的判断:一些事如果没办好,会不会前功尽弃,会不
会不可逆转,会不会全局被动?比如:经济发展速度,快了可以调控下来,慢了可以加快发展,但是,一
旦经济秩序乱了就会造成全局被动的后果。那么,维护经济秩序的稳定就是底线思维。又比如:发展中的
安全问题决定全局,人都没了,发展又有什么用?那么,守住“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就是底线思维。以
底线思维划定边界,“坏处”才能全力避免,“好处”才能尽力赢得。
在改革中坚持底线思维,也要防止另外一种倾向,那就是:由于担心捅娄子、出问题,于是墨守成规,谨
小慎微,遇到问题绕着走,面对矛盾心发慌,该改的不敢大刀阔斧地改,该闯的不敢义无反顾地闯,该试
的不敢放开手脚去试。有向好的愿望,不知底线和风险在哪儿,那是莽撞冒进;有守住底线的决心,没有
努力向好的行动,则是消极保守。底线思维,应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我们要充分
估计困难和阻力,设定调整阵痛与成长烦恼的可承受底线,继而坚守底线,严防出现颠覆性的失误;另一
方面更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充分挖掘潜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
为发展赢得新的生机。
《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的“止”,
既是一种理想目标,也是一种底线要求。树立底线思维,喜不忘忧、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我们就能做到
从底线出发,不断逼近顶线,让改革“蹄疾而步稳”、发展更上一重天。
2.做人没有界线,就会失去底线。
做人要有界线,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敌友要有界线,要分得清谁是自己的敌人,谁是自己的朋友,
否则就会做出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亲疏要有界线,不要因为是你的朋友,就只讲感情,不讲原则,
就吃吃喝喝,拉拉扯扯,沆瀣气,狼狈为奸;取舍要有界线,要明白什么该取,什么该舍,否则,不该取
的取了,不该舍的舍了,就会给自己引来麻烦,招来灾祸。
国与国有界线,国界模糊了,就容易发生争端和战祸;星球与星球之间有界线,有自己运行的轨道,如果
超越了自己运行的轨道,超越了自己运行的界线,就会引起星球之间的碰撞和灾难。守住界线,就是守住
自己的本分,守住自己最后的底线。
做人没有界线,就会失去底线,就会守不住自己的本分,从而迷失自我、失去自我,并在迷失自我和失去
自我中招来连连的灾祸。
3.要守住权利和责任的边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是每个人行为和主张的依据,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
可侵犯。但是,一个社会人有权利就有义务和责任。二者不可相互替代也不可相互压缩、挤占。这个“度”
就在彼此边界之内,任何失“度”的行为就是“越界”,需要通过法律进行调整,回归界内。
要守住道德的底线。道德是人们内心的约束。在一个多元社会里,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在熟人社会,道德
的约束力高于法律,千百年形成的村规民约,让人们更忌惮,一人作恶,全家乃至家族抬不起头。当然,
人非圣贤,不能要求每人都拥有崇高的道德水准,只要恪守底线,知荣辱、有敬畏即可。在道德不能约束
或与法律发生冲突时,必须以法律的普遍约束力来进行调整。以法治、德治相结合,调整人们的行为,做
到“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样,社会运行就会顺畅有序,充满活力,富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