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3 自律
自律说
自律是什么?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反省。自律能让我们克服惰性,抵制诱惑,战胜自
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自律是一
种品质,是克制人的劣根性最有效的办法。不能自律的人,迟早是要失败的。很多人成功过,但是昙花一
现,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缺乏自律,忘记了自律。然而,很多人在走向自律的过程中屡屡受挫,很重要的一
个原因就是,他们忽略了一件事:要养成好习惯、戒掉坏习惯,关键是专注于想做的事,而不是要戒掉的
坏习惯。极致自律的体验一开始肯定痛苦,也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把自律融入血液,变成习
惯,每个人都将受益终生。
立论树
①自律要从小事做起。
②律人者先律己,自律能够树立领导者的威信。
③在自律中进取,在恒心中进步(超越)。
④如果每个人都能提高自律意识,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大幅度提升。
⑤不自律,无前程;不自律,无自由。
⑥自律是一种改造,是最严厉的自我提纯,是对人格的冶炼。
⑦自律是金光灿烂的马疆,它让人受到理智的束缚,不偏离轨道。
⑧自律是一把心灵的扫帚,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
⑨自律是一种对欲望的控制、对诱惑的拒绝,自律是化解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
10 自律表现在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
背范文
自律的,才是自由的
杨学博
自由快乐,人皆向往。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由的、快乐的?明太祖朱元璋
与大臣之对,或可提供一些启示。
史载,朱元璋某日问诸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有
人说金榜题名者,还有人说富甲一方者……朱元璋听后皆不满意。大臣万钢答道:畏法度者最快
活。此言一出,朱元璋大悦,称赞其见解独到。
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以自律之人。今天,正风反腐之下,
很多人感受到了这种自由快乐。也有干部认为“官不聊生”,感叹不舒服、不自由了。在一定意
义上说,这种心理与其对自由的观念看法密不可分。诚如马克思所言,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然而道理容易明白,但在潜意识和直观感受中,有人还是把自由视为不受限制、没有约束,或者
少受限制、鲜有约束。问题是,无所限制的自由必然是扭曲的,也是不真实的,只能存留于想象
之中。谁要真是如此任性地看待自由,无所顾忌、不知敬畏,谁就终将付出惨重代价。
建构在自律基座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二者并非彼此孤立,更非相互矛盾。从逻辑上讲,
自律是前提和保障,自由是目的和依归。俗话说,“没有框的玻璃容易碎”。没有自律,自由就
如同断线风筝、脱缰野马,必然横冲直撞、不受节制,终将走向自由的反面。“自律的,才是自
由的”“不自由即是自由”,听上去有些矛盾,却是最现实、最真切的道理。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把握好“畏”与“德”、“不自由”与
自由的辩证法,党员干部方能内心澄明、动静有常。比如,不拿不该要的钱,不看着别人碗里的
肉眼红,不搞物质攀比,亦无人情羁绊,就会得到物质的自由;做好该做的事,尽到应尽的责,
不用“把领导表情当自己心情,把领导嗜好当自己爱好”,就会收获干事的自由;守好为人处世
底线,不碰党纪国法红线,有坦然之乐而无囹圄之忧,精神的自由也就可期。
相反,如果不能恪守自律、遵守法度,就会导致身心双重的不自由。一些干部身陷腐败泥潭,
守着大堆钱财,时常梦中惊醒,吃不好、睡不着,就如同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以此言之,一些腐
败分子失去自由的标志,不在锒铛入狱之日,而在第一次伸手之时。在公布的贪官忏悔录中,有
多少人提到,“开会提心吊胆,老是害怕被带走”“白天在人前强作镇定,晚上在家中担惊受怕”,
哪里还有一丝幸福和自由可言?
改进作风,不仅要靠党纪法规的外在约束,也有赖于干部的严格自律。具体言之,就是敬畏誓
言、敬畏法度、敬畏程序,珍惜家庭、珍惜名节、珍惜眼前虽平淡却长久的生活。还应明白手中
权力来自哪里、用权界限划在哪里,明确哪些不可为、哪些必须为。始终保持“边界意识”,心
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凡事明明白白、清清爽爽。各级干部尤当懂得,干事用权不能太
轻松舒服了,秉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
慎微、慎友,方能收获内心的宁静平和,抵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慎独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
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
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
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
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
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
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
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
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
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
德完善的体现。2018 年感动中国的其美多吉,一个普通的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 28 年
来,无数次坚强而坚韧地往返于那段“川藏第一险”的道路,奔波在这条无比险峻的雪域高原邮路上。尽
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 100%。
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 28 年的投递之路,
他服务无数藏民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
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
己认为,在 1950—1960 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
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己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
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
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
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
更加和谐。
如何做一个自律的人
自律,换而言之,就是严于律己。它是与监督想对立,更强调自我约束和自觉规范的一种意识。自律,
就是要在思想,品德,行为上从严要求自己。古人云;君子责己,小人责人。从古至今都把能否严于律己
当作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下的标准。因此,我们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时候情况下都做到自
律。
要想做到自律,首先要理解监督和自律的关系。监督意指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施加于自身的规责和看
管。而自律则是主观的,能动的适应。它们均能达到约束行为的目的,自然都是必要的。但想较之下,自
律显得更为重要和积极。就作用而言,监督也是为了使人们更好的自律。
要真正做到自律,并不容易,它是自己与自己的约定和承诺。还需要做到很多。
先之,要从自身严格要求。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现在我们所身处的世界真得很复杂。有无数的新
奇和诱惑,如何正确的对待关系到我们的一生。来自网络的纷繁复杂的虚拟,来自现实无花八门的骗人把
戏,我们的确很难应对。所以,自律就非常的重要。保正不做第一次就是一种拒绝,就是一种自我保护。
再之,要经常自省,自察,自我批评和自我约束。德过哲学家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够将我
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机会改正。一个人的愚笨不在他的无知,而在他不知自己的无知。
一个学会审视自己的人才有可能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有自知之明。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砸己,
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坚决不为。我们要问自己,你在做什么,你该做什么,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们所做的一切的前提是没有妨碍到别人,而不是只为了自身。
次之,不怕丑,不怕痛,不护短,有过必改,有错必究。一个多么高尚的人,也不免会犯错误,而勇
于改正会让他更加高尚。斯威夫特说,公开认过有益于灵魂。是的,一个人不羞于承认自己犯了过错,说
明他变得更加豁达。中国自古就有谚语: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勇于认错不但是自律的态度,
更是做人的气度!
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会自律,学会做更好的自己,只有自律,我们才可以自尊自爱,只有自律,
我们才可以自省自知,只有自律,我们才可以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