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文作者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解题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学习本文,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
一、 掌握如下字词。1、 为下列字的注音。箪( )羹( )蹴( )
2、 掌握下列通假字。辟,通'避',躲避辩:通'辨',辨别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乡,通'向',从前
3、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苟得:苟且偷生豆:古代盛肉或其它食品的器皿蹴:用脚践踏万钟:形容位高禄厚已:停止
二、 课文内容分析。1、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3、'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4、 '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6、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三、 问题探索。1、学习文言文,要掌握一定的虚词。如本文中就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虚词,它们往往一词多义,一词多用。如之代词 他 呼尔而与之助词 的 为宫室之美而表顺接 不译 蹴尔而与之表转折 却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于表比较 比 所欲有甚于生者表对象 对 万钟于我何加焉
2、背诵课文,并能够正确的翻译。
测试
1、下列红色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箪dān 蹴cù B、苟得gǒu 不屑xiè C、羹gēng 弗fú D、勿wù 死亦我所恶è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此之谓失其本心
3、下列红色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 苟且偷生 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 C、 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什么给我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
4、下列红色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祸患、灾难 B、乡为身死而不受 家乡 C、一箪食,一豆羹 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D、蹴尔而与之 用脚践踏
5、填空 孟子,名 ,字 ,战国时期 (地名)人, 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 ”,与孔子并称“ 孔孟”。
参考答案
1、 D 解析:“恶”应读“wù”。 2、 D 解析:A中的“辟”,B中的“辩”,C中的“得”、“与”都是通假字。 3、 C 解析:“何加”应该是“有什么好处”的意思。 4、 B 解析:“乡”通“向”,“从前”的意思 。 5、 轲 子舆 邹 儒家 亚圣
中 考 解 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文中“拂士”的“拂”读音是______;加点的两个字中,“过”意思是_______,“衡”意思是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第二段后,请你联系历史或现实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不能举文中事例),或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则名言警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拂”是考查读音,读准字音是正确朗读文言文的基础。文言文中的异读现象比较复杂,最常见的是多音多义字。有时一个字,读音不同,词性、词义也不同。一般的说,多音字应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确定读音。“拂”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bì,同“弼”,“辅弼”的意思。“过”在句中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犯过失”。“衡”在句中是通假字,同“横”,梗塞、不顺。 2.本题考查对选文中重要语句的翻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以翻译为:(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3.本题考查对选文主旨的理解。选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所举事例或名言警句与文中第二段内容含义相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