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学习: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基础知识汇总(附:课文鉴赏)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同步学习: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基础知识汇总(附:课文鉴赏)

ID:645025

大小:27.1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同步学习: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基础知识汇总(附:课文鉴赏) 本单元课文目录: 17 壶口瀑布/梁衡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 19 登勃朗峰/马克·吐温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阿来 17 壶口瀑布 一、字音字形 铸 zhù 告诫 gào jiè 推搡 tuī sāng 霎时 shà shí 驰骋 chí chěng 漩涡 xuán wō 寒噤 hán jìn 迂回 yū huí 汩汩 gǔ gǔ 湿漉漉 shī lù lù 震耳欲聋 zhèn ěr yù lóng 前呼后拥 qián hū hòu yōng 怒不可遏 nù bù kě è 二、词语释义 告诫:警告劝诫。 推搡:推来推去。 霎时:形容极短的时间。 驰骋:形容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 寒噤:寒战。 迂回:1.回旋,环绕。2.绕到敌人侧面或后面(进攻敌人)。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 多。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三、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梁衡,著名散文家、学者、新闻理论家、科普作家。 四、课文鉴赏 1.第 2 段开头引用别人的告诫,有什么作用? 引用别人的告诫,侧面描写壶口瀑布之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 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 在雨季时涛声震天、河面澎湃的凶象。 3.品析“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眼,心还 在不住地跳”。 这句话是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了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照 应上文的“最危险”,为下文详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作铺垫,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4.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壶口瀑布的,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哪些特点? 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角度来写壶口瀑布。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 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了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 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5.第 4 段连用动词有什么好处?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用多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奔流而下的场景, 流露出作者对其浑厚、壮阔、猛烈、凝重等特点的赞叹之情。 6.品析“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 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①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使人震撼,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 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课文在描写壶口水势时,寄寓了惊叹之情。表现了河水催人 奋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7.“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想较,奋力 抗争。” 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以水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感,生动地写出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 8.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将议论与抒情相结合,借物喻人,通过描写黄河水宽厚的雄壮之美,抒发对中华民族 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之情。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一、字音字形 棱角 léng jiǎo 骤然 zhòu rán 虔诚 qián chéng 恭顺 gōng shùn 蠕动 rú dòng 凄凉 qī liáng 懈怠 xiè dài 敦实 dūn shí 蜿蜒 wān yán 消长 xiāo zhǎng 衰竭 shuāi jié 漫溢 màn yì 演绎 yǎn yì 安营扎寨 ān yíng zhā zhài 风云变幻 fēng yún biàn huàn 接踵而至 jiē zhǒng ér zhì 历历在目 lì lì zài mù 川流不息 chuān liú bù xī 漫不经心 màn bù jīng xīn 二、词语释义 棱角:1.棱和角。2.比喻显露出来的锋芒。 骤然:突然,忽然。 虔诚:指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 恭顺:恭敬顺从。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运动。 凄凉:1.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2.凄惨。 懈怠:松懈懒惰。 敦实:粗短而结实 消长:减少或增长。 衰竭:衰弱至极。 漫溢:水过满,向外流。 安营扎寨:旧指军队到一个地方,须在野外扎帐篷设栅栏为营。现指部队、团体在一 个地方驻扎安顿下来。 风云变幻: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也比喻事物复杂、变化迅速。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三、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马丽华,一级作家、编审,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四、课文鉴赏 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 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棱角多、层次分明, 富有雕塑感的特点。 2.第 1 段的结尾句“短短几年,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有什 么含义? 交代长江考察热及有探险者牺牲在这项事业里,说明“认识长江”是一项既危险又伟 大的事业。这次“我”随摄制组接近各拉丹东也是一件危险而又伟大的事情,为下文描写 各拉丹东作铺垫,引起读者的关注。 3.第 2 段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了各拉丹冬严寒气候停留的时间之久。增强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 为下文描写作者爬各拉丹冬山的艰难埋下伏笔。 4.写安托师傅“力大如牛”,而做活时却“气喘吁吁”,有什么作用? “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都“气喘吁吁”,从侧面衬托出各拉丹东环境的恶劣。 5.作者把走路比作“霹雳舞的‘太空步’”有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幽默风趣的笔调把活动时缓慢的动作比作霹雳舞的“太空步”,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高原反应带给作者的痛苦。 6.“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请从用 词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卖弄”本是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的意思,这里是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冰峰、冰河、冰谷等景物令人目不暇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冰塔林奇美景色的赞美之 情。 7.“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 要赏析。 运用短句,富有节奏感,具有音律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改变 冰体形态的惊讶、赞美之情。 8.第 11 段中“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褶皱,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 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此处的想象有什么作用? 由冰川的裂纹和皱褶想象到漫长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并由此而发出“是否就是 年轮”的疑问,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力的赞美。 9.结尾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 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交代了作者在各拉丹冬发现流水声, 暗示各拉丹冬是长江的源头,寓情于景,赞美各拉丹冬作为长江源头哺育了西藏,哺育了 中华文明。 19 登勃朗峰 一、字音字形 雇 gù 翌日 yì rì 穹顶 qióng dǐng 逗留 dòu liú 缭绕 liáo rào 妩媚 wǔ mèi 浮躁 fú zào 颠簸 diān bǒ 旷野 kuàng yě 打嗝 dǎ gé 轻歌曼舞 qīng gé màn wǔ 瞬息万变 shùn xī wàn biàn 纷至沓来 fēn zhì tà lái 名副其实 míng fù qí shí 二、词语释义 雇:出钱请人做事。 翌日:次日。 逗留:暂时停留。 缭绕:回环旋转。 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浮躁:轻浮急躁。 颠簸:上下震荡。 旷野:空旷的原野。 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 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三、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他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其一生写 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代表作品有小说《汤姆·索亚 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等。 四、课文鉴赏 1.作者登山时是徒步进行,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呢? 因为路都是山坡,陡峭难行;天气又灼热难当,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下,乘车骑骡反 而极不方便,所以显得“可怜可悯”。作者一行人徒步上山,既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又可 稍作休息。 2.作者怎样描绘勃朗峰的? ①远望勃朗峰:巨大的白雪穹顶,耸入蓝天,独踞苍穹; ②登勃朗峰时:周围的峰奇形怪状,侧面衬托了勃朗峰的雄伟。 ③逗留高地:仰面遥望附近的独特美景,满目绚丽色彩,变幻无穷,如同肥皂泡。 3.作者由勃朗峰奇幻的景象联想到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作者由勃朗峰美丽景色,尤其是变幻无穷的云彩联想到肥皂泡。 肥皂泡的色彩变幻无穷,但转瞬即逝,这和作者在勃朗峰上见到的奇美景象相似。作 者这种特别联想,一方面表达了对大自然创造如勃朗峰神奇美丽一般景观的赞叹;一方面 也感慨如此的美景转瞬即逝,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人们应好好珍惜吉时美景,人们也应 积极投身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4.下山时,作者记录了遇到“车夫之王”一事,怎样理解这一安排,这一内容和题目 “登勃朗峰”有联系吗? 作者下山时雇车去旅馆,遇到了一位车技娴熟、幽默风趣的车夫之王,给人留下了深 刻印象。这一内容和前文登勃朗峰紧密相连,展现了旅行的另一面。写美景,令人陶醉留 恋;写人,风趣幽默,让人倍感轻松愉快。这样的旅游行程才是一次完美的身心之旅。 5.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并找出几处试做分析。 ①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或比作“美女的纤指”,或比作“塔糖”,形象地写出 了山峰的形状,突出了勃朗峰周围山峰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特点。 ②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 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描写峰巅的奇幻色彩和白云姿态,从侧面反映了勃朗峰景色的美丽壮观,如梦似幻。 ③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 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把眼前勃朗峰的美景——这个大自然精美的杰作比作色彩华丽、奇幻无比的肥皂泡泡, 联想丰富、独特,也赞美了勃朗峰的景观真是如梦似幻,可望不可久留。 ④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 生动描写出车夫之王说话的特点。语言幽默风趣,气氛轻松愉快。 6.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①全文以作者的行踪和观察点的移动为线索,描述了作者游勃朗峰的所见和所遇之事。 ②作者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 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 奇色彩。 ③文中语言优美又不乏幽默风趣。马克·吐温是语言大师。即便课本是篇游记散文, 其中也体现了他精美又不失幽默的语言风格。如“有些顶端尖峭……只能在分野处才得以 偶见几堆”一组句子,就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勃朗峰周围山 峰多样的形状;而所选的喻体都来自生活,以小喻大,不失幽默,能使读者阅读后产生轻 松愉悦之感。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字音字形 闸 zhá 砚 yàn 蘸 zhàn 喧哗 xuān huá 奔流 bēn liú 矗立 chù lì 映照 yìng zhào 苍劲 cāng jìng 翡翠 fěi cuì 眺望 tiào wàng 擦拭 cā shì 硕大 shuò dà 喧腾 xuān téng 亭台楼阁 tíng tái lóu gé 目眩神迷 mù xuàn shén mí 二、词语释义 蘸: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奔流:(水)急速地流,淌得很快。 矗立:高耸直立。 映照:照射。 苍劲:1.(树木)苍老挺拔。2.(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擦拭:用布等擦抹物体,使干净。 硕大:非常大,巨大。 喧腾:喧闹沸腾,形容声音杂乱。 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三、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阿来,藏族人,当代著名作家。2000 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获第 5 届茅盾文学奖,使他成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四、课文鉴赏 1.文章开篇“我是一片雪”的作用是什么?“轻盈”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开门见山地点出“我是一片雪”,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表明作者将以物的口吻来叙述故 事。“轻盈”一词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了雪花落到玉龙雪山上时姿态轻柔优美的样子。 2.“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 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句子中的两个“喧哗”意思一样吗? 意思不一样。第一个“喧哗”指水多声大而显得水声嘈杂;第二个“喧哗”指“我们” 由冰化成水、获得自由后喧闹、嬉戏的样子。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 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纳西族人口中对丽江坝的赞美,侧面写出了丽江坝的美丽和闻 名。 4.“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 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这句话用四个“看见”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一个“看见”写出了到这里的游客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表现了游人之多,侧面 描写出了古城丽江的出名;后三个“看见”从正面概述了古城丽江的景色。 5.“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 丽江,丽江。”说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描写方法,通过不同语言中频频出现“丽江,丽江”,从侧面写出了 游人对丽江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6.“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 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 自然。”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丽江古城的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房屋、老街等 人文景观的高度融合的特点,一气呵成,使人震撼。 7.“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 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 用? 运用细节描写,描绘了丽江古城民众的悠闲生活的场景,体现了丽江人民恬静平和的 生活。 8.“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这句话有什么深 刻含义? 古城是平静、纯朴的,在古城的氛围里,人们浮躁的内心如水滴一般晶莹,即使欢笑、 歌唱,内心也是沉静、安定的。 9.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以一滴水的方式走过丽江的喜悦之情,也表现出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10.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名义来写自己游历丽江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以一滴水的名义,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通过一滴水的视角来看丽江古城, 以一滴水自述自己在丽江古城的所见所闻,让一滴水来替自己思考、说话。通过拟人化的 描述,向读者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这样写,便于作者在描绘丽江古城 的美景的同时,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情感,能带给读者强烈的现场感。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