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流程】2021 年高考命题即将开始,考卷难度或增大(附高考命题流程)
每年的 3 月中旬之后,高考命题人员就开始遴选、确定,4 月底、5 月初高考命题工作
正式开展。正式命题大概持续半个月左右,剩余半个月用来微调和印刷。
那么牵动千万考生心情和命运的高考试题,到底是谁命制的?高考试题的命制又是怎
样的过程?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都有哪些呢?小编今天将带着大家一起来揭开“2021 年高
考”的神秘面纱,这可能是你唯一知道的国家机密哦!首先我们先来科普几个概念:
一、高考录取分数线是怎么制定的?
每年全国一本大学要确定自己的招生计划,交教育部审批备案后要依据全国每个省市
人口基数、参加高考人数和往年录取情况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各省市,各省市收到一本大学
的招生计划会将各校的计划人数相加,得到本省市的一本招生人数总和。比如某省一本招
生人数总和是 1000 人,高考之后该省将考生成绩从高到低排序,第 1000 名考生的分数就
是理想中的批次线。但是在录取中还存在着其他调整,所以实际的各批次上线人数会比计
划人数多,而上线人数中最后一名所对应的分数就是批次线了。
二、2021 高考备考重点关注哪些
2021 高考命题要求和原则点击蓝字查看:
重磅消息!2021 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出炉
1.关注日常内容融合到考题中
2021 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些新考题,会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融合到考题中。比如说,
天问一号传回首幅火星图像!这个点,考察的学科就有高考语文作文,物理等学科的考题。
因此,考生必须注意,因为,这个也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2.关注优秀的民族文化
2021 年高考语文作文,肯定和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优化,同时我也看到高考考题,
更倾向于考察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正心
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及仁爱、民本、诚信、
正义、大同等观念,是民族融以创新和发展的基础,要继承并发扬光大。
3.关注热点素材
对于 2021 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说,做一些新型的考题,比如作文,你可以看一看最新的
热点素材,特别是关于历史、文化的内容,这是 2021 年高考作文最大的热门。
4.关注情境
要加强情景化写作训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能力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
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就包含了强化写作的实际
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演讲稿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因此,高考作文备考强化“情境性”写作十分
必要。
5.关注灵活运用
掌握好现代文阅读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讲方法,少讲套路。
语文教师参考大学教材《文学概论》和《现代汉语》知识进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灵活运用,是语言学科高考的灵魂所在。
6.关注多地命题方式
认真对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进行灵活的背诵,研究全国卷、地方卷命题的方式。
语言运用题命题形式将有所改变。总而言之,语言运用题将走向大融合时代,它将与阅读
题完全融合,真正测试考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学科素养。
7.提高素养,关注积累
提高政治文明素养,坚持“四个自信”,落实“一体四翼”。语文学科的必备知识与关
键能力是平时必须积累和形成的。重视语文经典文本阅读,重视热点时评阅读,夯实语言
的积累。
8.关注新课程标准理念落地
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将合二为一,注重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落地。
9.关注多种阅读
重视整本书籍的阅读与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首先就是“养性”,涵养性情,让学生静
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读书的习惯。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
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更加注重阅读量及阅读速度,题量会有所增加。复习备考
中,要把精读略泛快读结合起来。
10.关注各种高考命题标准和相关政策
精心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国考试评价体系》以及各种与高考相关的政
策,提高政治站位。
11.关注阅读视野
命题选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扩大阅
读视野,高考中的阅读材料几乎没有鸡汤文,师生可以多读《新华文摘》,人民日报评论员
文章。
12.关注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试题变化最大。近几年文言文的阅读题,绝大部分都是历史,而且很多时候出
人物传记,传记具有情景性。断句和翻译是最能够考查文言文阅读水平,平时需要多练习,
多看古书。虚词、动词知识性的考查,相对减少。
13.关注古文化常识
近几年,高考语文还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未来也将会持续下去。这些题目
难度也不大,但就靠平时积累,这些题目正好是拉分项。
14.关注多种文体和时代性
高考作文要重视议论文,但不能放弃叙事文,甚至散文,还要“防止套题”。作文的思
辨性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时代性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三、高考命题过程(仅供参考)
1 命题前的准备工作
考试中心有一个命题专家库,里面存储着适合命题的专家、教师的资料。一般为了保
持高考命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命题者几年才会大规模更换一批。
高考命题人主要由三个群体组成:相关学科大学教授、高中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三
者的比例依次递减,即大学教授占比最大,各科命题组组长一般都为大学教授。
这是因为高考的一大主要功能是为高校选拔人才。高校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
求,需贯彻到高考中;高考试卷的命题方向,又引导着高中教学。显然,高中教师与教研
员作为高中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对高校的人才需求不如高校教师把握精准,而且常年指导
学生复习备考,有较强的主观性。
在高考命题组里,除了临时从全国各地抽调来的教授、专家,还有考试中心的工作人
员。他们中最重要的,就是各个学科的学科秘书。每年除了命题,这些学科秘书的主要任
务是调研高考试题的各种反馈,协助拟写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在命题期间,他们是命题
老师的指导员、参谋员,起到的是“科学把关人”的作用。尽管不负责具体出题,但学科
秘书一直被业界称为高考试题的“灵魂人物”。
高考命题人如何选拔?可简单描述为一优三非。
一优:即在行业内非常优秀,高校老师一般是正教授和博导,高中在职教师和学科教
学研究者一般是有长期教学经验或研究经验的特、高级教师;
一非:教师不能是当年的高三任课教师。因为每位教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侧重和偏好,
这种偏好会体现在他的教学与命题中,而且自己的学生当年参加高考,存在一定利益冲突;
二非:不能是当年考生的父母或直系亲属;
三非:未参与过高考补习、辅导、讲座、编写复习资料备考资料等工作。
2 命题进行时
高考命题的第一步是“预命题”,也就是请命题专家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自己想出
的考题写出来。
当然,专家出考题可不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考试中心学科秘书把专家请来后,第
一件事是培训专家——通过培训提高专家对考试性质与目标、命题理论与技术的理解,类
似于老师给同学们讲新课。
然后让专家们开始预命题,促进专家对题型、能力、难度等命题基本规范的掌握,类
似于老师让同学们进行课后练习,熟悉新知识。
最后是正式布置“作业”,通过发挥专家特长、适度分配题量、明确工作节点等措施,
确保命题顺利有序。
在这个过程中,学科秘书会制订一份本学科的命题细目表(这个细目表非常详尽,包
括试题的文字表述、图表符号、设问指向与参考答案的一致性,还有试题素材、试题难度,
都会做出详细规定),这个命题细目表还需要随时修订。
试题初稿出来后,还会组织专家集体讨论、研磨试题,聘请外部学科专家评审试题,
以及合理预估试题的难度。
高考命题的第二步是“审题”,也就是经过学科秘书、学科命题组长等层层审核、校对、
修改,保证高考试题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公平性。
高考试题的科学性要求是:试题素材、考查方式正确,试题难度、测量指标合理;
高考试题的规范性要求是:文字、图表、符号、公式、分数等基本信息准确无误,试
卷格式、试题序号、指导语等试卷规范符合要求;
高考试题的准确性要求是:试卷整体质量过关,在保证单个试题质量的基础上,整份
试卷的测量功能,包括内容分布、能力结构、难易程度、考试效果等,都符合预期要求;
高考试题的公平性要求是:确保不会因为考生的性别、地域、种族、民族、宗教信仰
等因素使考试结果产生偏差。
3 命题坚持四大原则
1.以教材及大纲为准
每一道题,一定要在考纲上有相应的考点对应。题意、描述、问题、解答,哪怕是字
母顺序一个符号一个标点,要能够在教材处找到援引。这也说明,当复习接近尾声的时候,
回归教材、仔细阅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有多重要。
2021 年高考考试大纲何时公布?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实施
普通高中新课标的省份不再制订考试大纲。自 2020 年起不再公布高考考试大纲。
2020 年年底,各地市招生考试院也相继宣布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
明不再修订,参考 2019 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
2.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侧重
经常某道题的考点罗列及援引要比考题本身要长,并且绝对绝对不会出现超纲内容,
这就要求命题人员要有极高的理论知识,不是简简单单说把考纲背下来就可以的。
3.尽量不出怪题、偏题
命题人出题时会考虑该题对考生来说难度系数是否偏大,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主
要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4.要体现选拔性和区分度
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即所谓
“软肋”,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这也就是所谓的“区分度”。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
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
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
的分。
5.“反押题”贯穿命题始终
高考命题组对高考教辅和网上押题信息的掌握,可以说是最全面的。出题的地方会有
各种教辅资料以及官方教材。这些资料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方便命题人员开阔思路,而是防
止所出题目出现重复,尤其是后面的计算大题。某种思路一定不能被前人所用。如果命题
过程中,有人提出某题和市面上某题差不多,那就一定要把该题找出来,此题就不用。
从出题到题目的标点符号,包括题目是否可能出现歧义,出题的顺序都要反复商榷,
命题组一般会有两三个通宵不眠夜。
英语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还需要从近几个月的国外杂志中,几百上千篇中,挑选出
主题积极向上的、生词量比较均衡的、语法涵盖全面的文章,进行出题。
语文作文的命题过程是基本是要翻阅所有的模拟题,坚决避免被预测。有时作文的命
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有一次就是命题期间,一位命题老师的父亲去世了,后来这位
老师得知的时候痛哭不已,伤心之余、后悔自己曾经没有好好陪伴父亲。这位老师的经历
也刺痛了其他老师,引起共鸣,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就与“生命”相关。
如果语文和英语的命题有一定的弹性,那么数学卷的命题特点只有一个:忠于课本。
我们在听到这个的时候也很吃惊,每道题必须要在课本教材里找到援引。考纲的内容每大
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和侧重。经常某道题的考点罗列及援引比考题本身要长,并
且绝对不允许出现超纲内容,否则必须砍掉。
6.难易度适宜,并且可以拉开档次
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分数段,客观题的得分率,一定要有具体的预测值,而且要
对比往年。一般来说,所谓的“难一年易一年”也是存在这个考量的。不过这个难易程度
很主观,平均分才是最客观的。具体到数学这科,平均分误差在三分以内。
对于命题组而言,考生个人分数不重要,群体的平均分才是考量的重点,试卷出来,
平均分也基本定了。根据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分数段,客观题的得
分率,一定会有具体的预测,而且会对比往年。
4 测试试卷
一种方法:当命题完成后,会有数名考生提前考试,接触到刚刚定好的当年高考试卷,
选拔标准是成绩中游,来自省内几个县市的主要中学。试考的成绩就是他们高考的最终成
绩。根据测试生的成绩,命题人会对题目进行微调,在这种情况下,十之八九会将题目难
度降低。
另一种方法:考试院会请来没有参与命题的高中老师,到隔离区进行实考,并对试卷
挑出各种毛病,最后再次修改,达成一致意见,试卷方可成型。
5 印刷试卷
最后一步是印刷试卷,这个时候已经到了 5 月底 6 月初。会有几个指定印刷厂在动用
大量警力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彻夜不休工作两天,印刷出所有试卷。
每种试卷其实都是两套,正式+备用。而且除了命题人,没有人知道哪套正式、哪套备
用,正式和备用也不在一个地方印刷。但如果没有极其重大情况发生,不经中央批准,高
考是不会轻易动用备用卷的。
6 严苛的安检
遴选、确定了命题候选人后,会在 4 月中旬征询意见,询问能否参加当年的高考命题。
在得到候选人口头同意后,会在 4 月底、5 月初将命题人集中在一个指定地点,让大家签
订非常详细的长达几页的保密协议,对外统一口径声称“出差”等无关的事情。
命题人每年都需要签“保密协议”。
虽然这个身份是对个人能力的极大肯定和荣誉,但不能对外透露。成为命题人后,每
个人首先要上安全教育课,要求在高考结束后,不能撰写点评高考题目的文章,不能对外
宣传自己曾是命题人的身份,不能接受媒体采访。
入闱前的安检非常严格,任何电子设备都不能携带。
有一个老师是这样描述的:“衣服所有的夹带,U 盘都被扣,所带的行李箱和衣物都要
一点点细细检查,全身上下以及所带的物品没有一点是带字的,随身不能有纸和笔。除了
这些东西,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更是“违禁品”,所有老师的通讯设备都被临时‘收缴’。”
经过严格的安检后,命题人就会被接到已经安排好的命题地点,开始为期一个月的“世
外桃源”生活。在参与命题的一个月时间里,命题人要中断对外的一切联系,给家人报平
安也是有专人负责。24 小时有人站岗,电话有监听,电子设备被干扰,不能私自离开驻点。
7 高考试卷阅卷过程
阅卷时的大方向和小细节,分别由谁来管?
阅卷人员由两部分组成,阅卷组和一线阅卷人员。阅卷组主要是大学教授,以及一两
个相关机构官员,也有中学教师,但很少。
阅卷组主要把握大方向。标准答案在出题时已经完成,其中详细到包括每个得分点失
分点,可能阅卷组会商榷个别得分点,比如把某个得分点从 1 分变动到 1.5 分之类,但是
大的变动基本是没有的。
一线阅卷人员基本就是中学教师和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了,完全按照答案及细则阅卷。
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非常详细罗列了各种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往往有数
百条之多(比如“把 Tan 写成 Tg 完全得分”)。还会根据阅卷情况进行增补。
8 阅卷全程电子化
考试结束之后两天内所有试卷都会输入系统,所有阅卷人员看不到一张完整的纸质试
卷。阅卷全程电子化。
阅卷人员会有一天的培训,主要是学会操作及背熟答案细则,等考卷数据到位后,阅
卷正式开始。
9 巡视组工作
巡视组每天要巡视,和监考老师差不多,这是最基本工作。其次,所有的三改卷必须
经巡视组审核,重大分歧卷则必须通知所有阅卷组成员讨论。
此外,每小时进行一次阅卷抽查,数量不等;有阅卷人员无效试卷率太高要进行单独
约谈;有重大情况如发现疑似作弊之类要及时上报等等。
10 一道题目要经过 3 次批改
基本上每个阅卷人员一天就改一道大题。
原理很简单,每道题至少要经过两位批改,如果两位批改的分差在 2 分以内,取平均;
如果分差在 2 分以上,系统自动分配第三人批改,第三人分差在 2 分以内则取其中相近两
位的平均数。
举个例子:某道题 A 判了 18 分,B 判了 17 分,那么就是 17.5 分;如果 A 判了 18 分,
B 判了 14 分,系统将自动分配给 C,C 判 15 分则取 BC 平均 14.5 分,C 判 17 分则取 AC 平
均 17.5 分。阅卷人员并不会知道自己眼前这份是一改二改还是三改,不会有任何显示。
还有一种少见的情况,即 ABC 的改卷分歧都在 2 分以上,那么这份试卷就会被判为重
大分歧卷,必须上报给巡视组,由阅卷组老师斟酌评判,阅卷组给出的分数即最终分数。
此外,这个分差临界值并不是完全固定,这题 2 分,那题 3 分,英语作文 5 分,语文
作文 7 分。而且也有可能在阅卷过程中发生微调,但不多。
11 阅卷往往只盯住答对部分
高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
点答题才给分。(所以很多时候,时间不够了要答要点,分条理)
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也就是对某几个关键
词进行扫描。
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
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师会
建议文科的问答性题目要多写答案。
高考评卷速度要求非常快。很多时候,改一道题平均只用几秒或几十秒时间,一个老
师一天平均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卷子(只改其中一题)。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
分辛苦,所以,阅卷老师都喜欢条理分明的答案。
12 批改作文时分数靠近平均分
如刚才所讲,高考改卷时,电脑会将每份卷子同时发给两位老师改,如果两人的评分
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改完的这份卷子就是有效卷。而每位老师所改的卷子中有多少是有效
卷,电脑会即时体现。
因此,在改卷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求稳,不由自主会往某个分数段上打。如果发现自
己的有效比例低了,就会慢慢往平均分上靠。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是文科的答题,特别是
作文。
四、高三生该如何准备
高考复习大家比的就是谁的自制能力、自学能力更好了。为此,我们梳理了六条备考
攻略供广大考生参考:
第
1
则
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规划的作息时间起居、学习。
不要晚上熬夜、早晨不起,尽管看上去一天的睡眠、学习时间总量差不多,但学习效
果就会差很多。
第
2
则
周末时,可以把各科学习时间与所在省份统一安排的高考时间吻合,让自己的大脑开
始逐渐适应不同科目考试时段,并“培育“大脑兴奋点。
有的同学做学习规划时还是以老师平时上一节课的方式来安排,其实你可以借助这段
时间培养一下高考时段的适应力。
比如,上午考语文,那么我就把语文学习时段放在上午;化学或者地理是下午 3:30 开
始考的,那么我就把这两门学科的学习放在这个时段。
第
3
则
按照规划学习时,一定要先收起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
也许有人会认为,手机和网络是移动的“方便字典”随时需要,但要明白,即使成年
人也很难抵制诱惑。
本来查阅资料的,结果查着查着忽然来一信息,自然就顺手点开……然后,不知不觉
半小时宝贵时光,随风而逝,思绪、学习的神情都跑远远的了。
尤其是遇到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时,更容易发生此类连锁反应,所以只要开始学习,
就把手机收起来,如果实在管不住,就委托父母保管。
第
4
则
开始做一套题目(试卷)前,不要急于对答案。
切记,你是高三学生啦!不可做一道题、对一下答案。一份卷子集中精力一气呵成地
做完,还可以看看自己的时间节奏掌握得如何,同时可训练自己连续思考、大脑进行来回
思维转换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训练自己学习的意志品质。
第
5
则
有余力的话可以独立研究一下所在省市的历届高考真题。
一般而言,高考命题组人员组成相对稳定,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是有侧重的。
换句话说,高考命题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目前所有的模拟题,都模的
是过去高考真题。而这些模拟题的命题水平又大多是低于真题的,这样看来做 10 道模拟题,
不如做 1 道真题。
第
6
则
每天关心一下疫情状况和收看新闻也需要排上学习议程。
通常情况下,每年国家重大事件都会不同程度地成为高考素材,尤其是新高考背景下,
特别关注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像此次疫情的发生
也很有可能进入高考,所以每天关心一下不同角度的评论或积累一些小故事、小细节也很
重要。
距离高考只有不到 70 多天了,只要大家肯努力,坚持最后 70 天,胜利就是属于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