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命题趋势】语文八省联考官方试题评析出炉,透露今年高考命题方向
1
语文:体现时代特点和价值导向
本次高考适应性测试,从语文试题看,体现出强烈的导向功能,并进而为下一阶段各
方面工作起到诊断作用,具体而言,试题体现出如下四个特点。
1.紧跟时事体现时代特点
作文题目要求根据有关抗美援朝的材料完成一篇主题为“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征
文。纪念抗美援朝 70 周年既有政治、军事方面的重大现实意义,又有铭记历史、不惧威胁
的斗争精神,还有以战止战、热爱和平的传统美德。征文应结合当下国际局势,紧扣“铭
记历史,迎接挑战”谈感受与思考,从感性到理性,从军事到政治,从历史到现实,从民
族到个人,写出历史对现实的镜鉴意义。
2.体现学科融合和广博视野
现代文阅读Ⅰ的第一篇文本是科技史学者江晓原的一篇文章,该文从伦理道德、科幻
电影、军事运用、未来趋势等角度切入,讨论当下十分火热的人工智能话题,给我们带来
警醒,无形之中也会给考生带来新的思考。高科技是一种没有自我判断能力的工具,人们
应该善加利用才有可能造福人类。第二篇是小说家韩少功的一篇文章,该文从文学艺术、
社会历史、心理情感、科学技术等角度,认为人类独特的感知能力、语言能力、艺术想象
是人工智能无可企及的,并高举人本主义的大旗,相信人具有掌控工具的强大能力。设置
的三道选择题,分别考查关键信息、逻辑推理、延伸拓展等能力;两道主观题,分别考查
论证方法和文意理解(此题具有开放性,利于考生作答)。五道题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
规律。
3.阅读选材变中求新
现代文阅读 II 的两篇文本是著名学者金克木的随笔和自评。这个板块通常考查文学类
文本中的小说、散文,此次考查随笔(广义散文之一种)和自评(文体常识),可算是变中
求新。其实,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新高考的每一个板块,都可能面临着变中求新的新文本、
新考题、新考点。随笔这种文体在教材里是作为广义散文而出现的,而文体常识梳理所涉
及的随笔、小品文、小说等,也是教材要求掌握的内容。教材作为例子,体现课程标准的
核心,考试作为检测手段,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落实新课程标准下的每一个单元,
应成为教学的常态化要求。试题设置的第一道选择题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体现文
学类文本的考查重心;第二道选择题进行拓展迁移,文本内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颇具匠
心;一道主观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另一道主观题考查文学评论要点,鲜明体
现文学类文本考查的文体特征。
4.古诗文弘扬传统传播经典
古代诗文阅读板块变化最小,由三个部分组成: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
句默写。此次文言文阅读文本是《汉书•霍光传》,分别考查断句、文化常识、文意理解、
翻译,还有简答题,一共 20 分;古代诗歌阅读考查唐代诗人张说的七律《幽州新岁作》,
分别是文意理解和表达技巧赏析的选择题、概括思想感情的简答题,一共 9 分;名篇名句
默写分别考查唐诗(杜甫、李商隐)、元曲(马致远),一共 6 分,兼顾文体和时代的多样
性。经典的稳定性决定了考查手段的稳定性,这可能是命题组的初衷。
在个别试题上(文学类文本阅读和默写)出现了两种考查内容:
1.河北、广东、湖北、辽宁是《国文教员》(群文阅读)
2.江苏、湖南、福建、重庆是《秋雨》
(中规中矩的小说)
似乎命题人在检测两种样式的考查效果
《国文教员》出现了两则文本,来自金克木先生的小品文,这种考查方式在文学类文
本阅读中还是第一次出现,个人认为这是在回应新课标提出的群文阅读。同时,在第 9 题
主观题中,首次考查了“列出评论要点”,彻底打破了以往的命题套路。
做完整套试卷的感受: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而且要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任务群学
习,要有计划地提升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若能像《国文教员》中的先生一样,让学生
“被文字纠缠一辈子”,那便是成功的语文教学了。
做完试卷后,深感教师、学生阅读素养的共同提升已迫在眉睫,重新查阅了群文阅读
的相关资料,摘录了以下关键信息:
1.特质:群文阅读的“群文”是相对“单篇”而言的,但“群文”的“群”却并非“单
篇”的简单叠加,“群文”组合的机理是结构化,这是群文阅读最主要的特质。
2.两个理念:结构化阅读与集体建构。
(1)结构化阅读是指群文阅读教学在组文、文本解读、课堂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基于
议题从多个文本中提取信息、比较信息和整合信息以形成整体理解结构。
(2)集体建构是指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共享阅读智慧,在共享中逐步构建文
本意义,在视野融合中形成有关文本理解的共识。
3.四项关键能力:辨识与提取、比较与整合、评价与反思、应用与创意。
(1)辨识与提取是从群文中根据议题辨识出所需要的信息,并用合适的方式提取出来。
(2)比较与整合要求学生对不同文本之间的信息进行比较,发现异同,而后依据议题
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整体性理解结构。
(3)评价与反思要求学生对多文本阅读所获得的信息能够进行评价,并反思文本的得
失。
(4)应用与创意要求学生对所获得的有关能力进行应用,在一定条件下做出有创意的
表现。
4.五个关键行为:比、对、读、议、整。五种行为是群文阅读议题学习过程中问题解
决和任务达成的重要标志。
(1)“比”是指对多文本言语内容或形式进行比较、筛选和辨识。
(2)“对”则将议题带来的笼统认识与多文本中相对应的语言文字材料相对照,以获
得相应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3)“读”是根据阅读目的和文本特质,有意识地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
(4)“议”就是在“比对读”的基础上对议题涉及的人、事、物、理进行主观评判和
反思,形成尊重学生个体认识差异的知与行成果。
(5)“整”即是整合,是在“比对读议”基础上的及时的意义建构和成果统整。
《国文教员》读后感受颇多,我们的语文教学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教材的精心选用,
基础知识的积累,文本的精当讲解,教师的远见卓识。
“国文教员”对蔡元培的《洪水与猛兽》中孟轲“轲”字的解释,对“罗衾不耐五更
寒”“高处不胜寒”两个“寒”的比较,对《鸿门宴》“立”的深入剖析,可谓精彩绝伦!
用最朴素的方法讲规律、讲章法,讲在不懂处,这是一位不知名的“国文教员”给我们的
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