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专题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解答技巧归纳+练习—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古代诗歌专题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解答技巧归纳+练习—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ID:645266

大小:38.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古代诗歌阅读学案 第四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指导】 一、炼字类 (一)设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 为它好在哪里?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5.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 写得好不好?为什么?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诗 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 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 作分析。 (二)分析思路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 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 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 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用叠词写景,景物形象生动;用叠词抒情,情感强烈深沉。)、拟声词、数量词、 虚词。 (三)答题步骤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 【例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州郢树烟。 问:赏析本诗颔联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 答:“一身”概括了诗人孤苦伶仃的凄惨现状,“万死”运用夸张的手法, 写出了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从空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 谪的距离遥远,“十二年”从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时间之长。数 词的巧妙运用,写出了诗人只身去国离乡,被贬偏远蛮荒之地的孤独、困厄处 境,极富感染力,读来令人震撼。 【例题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句中的“排”字用得十分精妙传神,试作分析。 答:(步骤一)“排”是闯进之意。(步骤二)两山迫不及待地“闯”进门来, 把苍翠的山色“送”来,生动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步骤三)该字使用 了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写出了诗人对这种 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例题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问: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答:(步骤一)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 (步骤二)首句动静结合,勾画出一幅萧瑟凄清的乡村秋夜景象。(步骤三)寓情 于景,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同时,连用两个叠词,增 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二、诗眼类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 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 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 (一)句中诗眼 1.概念解说 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 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翻出诗句的新意、关乎诗意的准确等 作用。 2.提问方式 (1)本诗某某句的“诗眼”是某某字,试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某某句 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3.答题技巧 这类题虽然说考查的是句中诗眼,但实际上考查的是炼字。这类炼字型的诗 眼往往是为写景状物叙事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点、烘托意境氛围、 抒发思想情感的。因此,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品味其妙处。注 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诗眼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如果题目没有给出诗眼,则需要先寻找辨析出诗眼是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 找辨析诗眼:(1)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2)抓描写事物准确、生动、形象 的字词;(3)抓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的字词;(4)抓具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5)抓 富有表现力的数词、虚词。 具体来说,这种句中诗眼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从表 达效果上来看,动词类诗眼具有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更加鲜明的效果;形容 词类诗眼具有生动形象展现意象特点、色彩鲜明、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的效果; 副词类诗眼具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的效果。 4.答题步骤 (1)找诗眼。如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此步骤可以省略。(2)解释含义。 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3)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 景象,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注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 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时需要 点出来。(4)点出效果。点出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怎样的意象特点, 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之说,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 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步骤一)诗眼是“咽”和“冷”。(步骤二)“咽”字在句中是“呜咽” 之意,“冷”字在句中是“阴冷”之意。(步骤三)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 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 3 四)“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营 造了恬淡宁静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恬静的心境。 (二)全篇诗眼 1.概念解说 “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 的字词。 2.提问方式 (1)全诗的诗眼是某某字,请作简要分析。(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 字,你同 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 分析其妙 处。(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 赏析。(5)本诗是怎样紧扣某某字词来写的?请作简要分析。(6)结合诗句, 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某某字词来表情达意的?(7)诗题为某某字词,通篇虽 无某某字词,但句句紧扣某某字词。请作简要分析。(8)这首诗是如何突出某 某字词的?试作简要分析。 注意:(4)至(8)种提问方式属于变式提问,碰见此类提问,要注意辨析 答题角度。 3.答题技巧 全篇诗眼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是为突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答题时要结 合主旨,点面结合,重点分析这个“诗眼”是如何统摄或贯穿全篇的,或者说全 诗是如何紧扣或围绕这个“诗眼”来写的。组织答案时,可以依照原诗的顺序, 采用逐句、逐联、逐层的方式叙说,即每一句、每一联、每一层写什么内容,这 个内容是怎样体现诗眼的。对于绝句,可以逐句分析;对于律诗,可以逐联分析; 对词曲,可以逐层分析。 4.答题步骤 (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2)分 析叙说。说明诗句内容是如何贯穿这一诗眼的,即逐句、逐联、逐层叙说。注意 要扣住诗眼来叙说。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一】(步骤一)“夕”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 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 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答案二】(步骤一)“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 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 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三、赏句类 (一)设问方式 (1)××句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2)请赏析××联的妙处。(3)请从 ××角度赏析××两句。 (二)分析思路 4 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 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一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 赏析语句是一种综合性强、自由度大的题型。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情感等诸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 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这些题。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 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答好这种题型有三个关键词:角度、效果、分析。角度主要有两个:一是内 容角度,一是艺术(形式)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 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作者情感等方面来赏析。艺术角度主要是表达技巧 角度,另外有意象、语言等角度。一般而言,要从两个角度同时切入:内容(句 意和情感)与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多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切入。艺术 效果主要有三方面:写景、造境、达情。“赏析”的“赏”是指“角度”“效果”, “析”就是分析,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 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 (三)答题模式: 描绘诗句内容,理解诗句含义+表达技巧、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表达效 果 【例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问:“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答:(步骤一)这一句写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步骤二) 此句 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一个“出”字, 以动写静,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 合的画面。(步骤三)作者造语新奇,给人一种新鲜感,更生动地表达出诗人 初见嵩山的喜悦心情。 【例题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杂 诗 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 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 伤我心。 问:这首诗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 妙处。 答:(步骤一)这两句写高台上常常吹着悲风,早晨的太阳照着北林。(步 骤二)起笔两句在内容上统领全诗(内容角度),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技 巧),所选景物如高台、朝日、悲风、北林都具有悲凉、阔大的特点(分析)。(步 骤三)营造了高远的意境(效果一),渲染了悲怆的气氛(效果二),并以“悲” 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效果三)。 四、语言风格类 (一)设问方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2.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这首诗(词) 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二)分析思路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 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 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 5 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 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三)答题步骤 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 体分析这种特色。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步骤一)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二)“黄莺儿” 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 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 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例题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皇甫别驾往开州 李攀龙① 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燕山送玉珂②。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 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自有吕虔刀③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跎? 【注】①李攀龙,明代著名文学家,被尊为“宗工巨匠”。此诗是李攀龙在 友人皇甫汸被贬往开州时所作。②玉珂,原指马勒上的饰品,此处指代远行的皇 甫汸。③吕虔刀,事见《晋书·王览传》,吕虔为三国魏刺史,有佩刀,相者谓 三公可佩。虔以授王祥,祥又授王览。后以之为称诵辅相之语。 问:《明诗别裁集》评价这首诗体现了“雄浑沉雄”的诗风,请结合相关诗 句对这一风格进行赏析。 答:这首送别诗,虽有朋友离别时的惆怅感伤,但无低沉哀婉之态,诗人宽 慰友人看淡官场暂时的失意,激励他建功立业,积极进取,基调是高亢豪迈的。 (总说)①颔联是对友人的开导:诗人用旷达之语劝慰友人,已在诗坛享有盛 名,不必沉溺于被贬的失意中。②颈联想像友人旅途境况,境界开阔苍凉,没 有一般送别诗的缠绵悱恻之意。③尾联以激昂铿锵之声令人振奋:诗人勉励友 人,相信他会得到贵人提携,定能东山再起,不必虚度光阴。(分说) 【过关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 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询问年龄。“翻疑梦”, 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字,点明了即将再 次离别的伤痛。“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 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6 1.B【B 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①“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与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 愈寒,湿竹环绕,烟云飘浮,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二字真实地表 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备感凄暗;③“寒”“暗”二 字使情景交融,展现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 悲凉黯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 3~4 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注】谢玄晖:即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 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 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 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了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 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 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3.B【B 项,“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4.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凝练传 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三、四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请简要赏析。 4.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也跟着摇动,让人感 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 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 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5~6 题。 点绛唇·春愁 赵 鼎①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②,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注】①赵鼎(1085—1147):南宋政治家、词人,宋高宗时曾任宰相。②休文: 南朝时才子沈约的字,沈约一生多愁善感,后有“沈约腰瘦”之说。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两句写醒来时闲雅静谧的场景,“嫩”字运用通感手法,表现出余 香的幽淡轻微。 B.上片最后一句用“一枕”修饰“恨”,使抽象情思具体可感,突出主人公 不尽的愁绪。 C.下片开头化用典故并运用借代手法来写感受,“顿”字突出消瘦之快,令 7 人感伤。 D.这首婉约词写闺阁之思,通过景物描写曲折含蓄地表露了主人公的情感, 意境幽美。 5.C【C 项,“借代手法”分析错误,应是夸张手法,来突出“消瘦”的程度。】 ★6.这首词最后两句“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6.①“杏花吹尽”“薄暮”等寓情于景,写出主人公的凄凉和担忧春色将逝之 情。②“紧”字通俗而生动,既写出了东风紧吹的力度,又写出了作者守住 春色不放的深情。③结构上,以景结情,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