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 年高考第二轮复习作文专题训练十一
关系型作文写作训练
辨明关系 选择立意
一、概念明确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
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
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
二、命题形式
就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命制而言,其形式主要有四种:
1.直接亮出话题:
【2007 四川卷】
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 800 字。
2.由具体材料引出话题,材料对话题起启发或限制作用:
【2020 新高考山东卷】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
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
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
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
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
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3.考题明确给出话题,但话题不是用并列短语,而是用表关系式的词语组成:
【2005 辽宁卷】以“今年花胜去年红”为题写一篇文章。
【2020 全国卷 2】“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
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4.题干中不直接点明关系,但提供具体材料,材料中暗含关系要求:
【重庆市高 2022 届高二上期末考试】
当苹果和黑莓只是水果的时候,这个世界会简单得多。
当苹果和黑莓是电脑手机的时候,这个世界会方便得多。
世界是方便些好,还是简单些好?班上为此举行了一场题为“我们需要一个怎样
的世界”的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
于 800 字。
三、写作要点
(一)辨明关系:
逻辑中常见的关系有并列、对立、从属、因果和递进等,而这些关系中,都包含
辩证的、矛盾的关系。如《我与地坛》,其文题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典型的二元关系型
2
题目,行文中作者就很好兼顾了“我”与“地坛”这两个要素:一方面具体描述了“我”
在地坛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另一方面又深刻地交代了“地坛”给我的人生感悟,使
我完成了生命意义的思考,让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鼓足了生命的勇气,从而揭示了
两个要素间的关系,即“地坛是我的精神家园”。
构成关系型题目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
向都不是唯一的。如 2003 年高考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就可从不
同角度作不同理解:①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
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
识(爱憎分明)。②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任
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疏,
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
关系型话题作文常见的关系有以下几种:
1. 对立统一关系。
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
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
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
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
“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
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
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 是非取舍关系。
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
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
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
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
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
看”。
3. 并非绝对关系。
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
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
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
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
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
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
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
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
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
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
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但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上四
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
到既快捷,又准确。
3
(二)选择最佳角度
有些话题的构成要素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
“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而有的话题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话题,若
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
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
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
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
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
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不但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而且需要对复杂的关系进行筛选,选择最佳角度进行立意。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虽然同一话题关系不定,多种多样,但考生在一
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同时关照话题要素间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
成拙,出力不讨好。因此,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
驾驭、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的关系,进行精心构思、成文。选择的依据有如下三点:
1.紧密贴合材料内涵,不游离于材料之外。
2.深刻而新颖,更能体现思辨性。
3.方便素材选择。
四、一般结构
关系型话题作文一般由以下几个板块构成:
1.承题破题,点明观点(若为材料作文,则需首先分析材料,得出话题)。可以
概述二者关系,也可分别阐释关系双方的概念。
2.分别说明二者或多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或者二者的不可或缺,或阐述缺
少其一的后果。
3.联系现实,展开论述。
4.总结全文,重申结论(材料作文需回扣材料)。
五、审题立意误区
1.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
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
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
离题。
2.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有的考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尤其是目
前的任务指令型作文,多数指令要求考生在各话题之间作出比较和选择,而不是不加
区分的统一着力,全面论诉。如:
【2016 年全国卷 2】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
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
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教学、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
理由。
部分考生对三条途径平均着力,没有突出重点,被判为三类以下作文。
3.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
4
有些考生在总结材料或提取话题时另起炉灶,或以话题的同义词来取代话题本身,
导致偷换概念或曲解。如重庆市高 2022 届高二上期末考试作文,部分考生讨论“简
单”与“复杂”的关系,或抛开材料内涵,将“简单”完全等同与“方便”,都是偷
换概念的体现。
六、例文欣赏
【2020 新高考山东卷】
在距离中搭建联系的桥梁
2020 年前后,新冠病毒在华夏大地肆虐,人们蜗居在家,保持社交距离,但与此
同时,为战胜新冠疫情,人们众志成城、守望相助,让感情交汇,让力量凝聚,在距
离中搭建起联系的桥梁,传递着温暖、感动和力量。
疫情当前,病毒肆虐,距离是联系的前提和保障。
当“不明肺炎”在武汉出现时,人们并未警觉,随着调查的深入,钟南山院士告
诉公众“确定人传人”,李兰娟院士建议“封城”,于是各级各部门纷纷响应,采取行
动,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人们取消了聚会和出行,在家中为武汉加油;娱乐场所关
闭,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学校延期开学,开展网上学习;公共场所设置“一米”提示
线……凡此种种,虽然拉开了人们的距离,但阻断了病毒的传播,世卫组织评价道:
“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正是这样的距离,才为
后来的疫情转好提供了可能,才为人们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前提与保障。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联系是距离的支柱和动力。
道无车舟,万巷空寂。受交通管制的影响,各地的食物、医疗资源紧张告急,武
汉最是严峻。危难关头,一批批“摆渡人”出现,他们自发组织志愿车队,承担物资
运输、信息传递、人员接送的工作,用自身行动传递温情与力量。酒店老板不顾亏损,
将酒店让予医护人员,餐馆厨师赶制爱心饭菜,公安民警组织调度、坚守岗位。毕淑
敏说:“我不相信掌纹能给我什么,我只相信十指握成拳头的力量。”人们在距离中构
筑联系,紧密配合,团结一心,守望相助,以萤烛之光,点燃希望和信念,传递温暖
与力量,给人们必胜的信念,支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为其注入活力。
勇毅笃定,战无不勝。拉开距离,密切联系,我们定能战胜疫情。
因为距离,我们有了与病毒抗争的可能,为联系奠定基础。因为联系,我们有了
战胜病毒的力量,为距离提供支柱。也正是这种距离与联系,让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
实现疫情防控形势的大逆转,为全球疫情的防控做出榜样。可以说,虽有距离阻隔,
但心与心的凝聚,足以定乾坤,情与情的交汇,足以化寒冰,人与人的团结,足以过
险阻!
人疏疫情散,心连同云雨
庚子启年,病虐桀桀。新冠疫情突袭神州,将人们分隔城一座座孤岛,人与人的
距离被拉开;与此同时,青山一道共克时艰,在命运共同体这张大网中,人与人的联
系愈加密切。
距离与联系是战胜疫情不可缺少的元素,人与人虽不能遇见,但心与心要相连。
距离是防疫的围墙。
人们居家隔离,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许多公众场所关闭,
减少了人们的聚集,降低了病毒传播的风险。学校开展网课,探索教育新模式,守护
学生的健康和学习。这些拉大了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使人们疏远,但疫情肆虐之下,
只有如此,我们才得以筑起防疫的坚实围墙,以应对强大的敌人,此所谓“人疏疫情
散”。
联系是抗疫的支撑。
5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我们只有相互理解,建立心灵联系,才能众志成城取得胜
利。无数白衣战士写下请战书,按上红手印,树立起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凝聚起防
疫的共识。各国秉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送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美好
祝福,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真情。每一个为战胜疫情付出的人或国,都在纵横的联系中
涌现出无限生机,纵相隔千里,也心连一气,此所谓“心连同云雨”。
距离与联系缺一不可。
两者绝非对立的双方,而是抗疫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日出之美在于
它脱胎于最深的黑暗”,在漫长的黑夜里,我们的内心更加期待黎明的到来。时空距
离就像一张弓被拉长,可以让情感的联系更紧密。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在距离的拉
长与缩短中,我们诠释中国精神,澎湃中国力量,展现着中华民族的韧性和担当,彰
显了全球化时代东方雄狮的风采。“多难以固邦国,殷忧以启圣明。”相信心中有爱,
山海皆可平。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疫情虽已经好转,江城樱花再次绽开,但
仍要警钟长鸣。我们要继续保持适当距离,防止疫情再度扩散;同时也要加强联系,
众志成城把战斗进行到底。只有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才能更快赢得彻底胜利,在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再添一笔辉煌。
人疏疫情散,心连同云雨。我们熬过冬天,度过春天,终将在火热夏日开启新的
篇章。
【实战演练】
【重庆市高 2022 届高二上期末考试】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苹果和黑莓只是水果的时候,这个世界会简单得多。
当苹果和黑莓是电脑手机的时候,这个世界会方便得多。
世界是方便些好,还是简单些好?班上为此举行了一场题为“我们需要一个怎样
的世界”的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
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