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审美-2021年高考作文议论文热门经典论题必备之文明进步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06 审美-2021年高考作文议论文热门经典论题必备之文明进步篇

ID:645317

大小:32.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06 审美 审美说 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 近年来,整个中国社会的审美境界在不断提升,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人在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 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之时,似乎不懂审美,或者对“美”麻木和淡漠了。正如画家吴冠中先生所说:“今 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更值得思考的是,一些人甚至美丑不分、以丑为美。“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人人渴望得到外在的美丽,却忽略了心灵美。外在美会在时间里沉淀,但内在美却会清水出芙 蓉的在时间的长河里发出最美的光。心灵美才是用来检验内心品质的最好的仪器。审美生活是美育社会功 能的重要体现。它一方面发掘社会生活中固有的美来启迪人心,培养高品位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又以自 身特有的方式来提高人的艺术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这个意的义上讲,创造美的生活人 人有责。 立论树 (1)身边美丽一直有,心中审美不可丢 (2)放慢生活节奏,审美看待世界 (3)知美、懂美、审美 (4)消除“低美感”,迈向新境界 (5)审美缺乏症,正在毁掉人的境界 (6)流行的,未必是好的审美 (7)审美力,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8)盲目的审美,正在毁掉审美; (9)消除“低美感”,迈向新境界 (10)加强美育是国家之福 背范文 审美力,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木心说“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没有审美力是绝症”。张世英也说“审美为最高境界”。可见,审 美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美学家蒋勋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 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 微博上有一组图片热搜,源于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讲解员许鑫。图片的主要内容,是四川省安岳县的石 窟佛像修补前和修补后的对比。修补前的佛像,神态悲悯安详,整体造型兼具唐代之浑厚和宋代之精美。 佛像中的端庄肃穆,仿若从石中生长出的人体和五官超自然美感。被修补后的佛像,颜色超奇怪,失去了 刻线的流动,巨石的材质的厚重与坚硬的质感,超自然美感荡然无存。 有南宋时候的一尊艺术价值极高的拈花微笑造像,也未能幸免:修补后的样子变得文物价值尽失。宗 教艺术中的慈悲,谦逊从佛像中透出的美感被毁于一旦。 主管部门说是信众们在 1994 年和 2015 年,自发筹钱做的佛像修补。相信这些修补佛像的人,初心也 是想要维护文物,绝非是有意破坏文物。 他们有钱、有心意、有修护文物的热情,但是,却唯独缺少了对艺术的审美。太多国人的审美,还停 留在“红红绿绿的多喜气”、“金灿灿的就是好”。 季羡林先生曾在他的随笔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 因为注重实际,小学的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最经常“被代课”;因为注重实际,太多家长认为:爱打 扮的女孩肯定成绩差,爱画画就是不务正业;因为注重实际,花钱带孩子去博物馆、艺术展,还不如多给 孩子买两斤肉吃;因为注重实用,缺乏审美教育,正在悄悄地将我们的下一代,变成彻头彻尾的“美盲”。 没有审美力,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就是越来越平庸,越来越枯萎。 吉林大学教授也曾在 2018 年毕业典礼上发表过这样的演讲:“看看我们大学校园里,许多男同学穿着 一条大短裤,露着带毛的双腿,穿一双拖鞋,身披庄严的毕业礼服满校园逛。你们觉得美吗? 可见审美力,真的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低美感”现象之忧思 编辑: 你好!今天我想和您讨论的话题是“低美感”现象。 每一个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都会产生追求美的欲望,当今的中国大众也确实比以往更加狂热地追求 “美”:为了追逐流行,去网红店打卡、刷抖音寻觅明星同款;为了附和品位,装修与家居刻意追逐北欧 风、美式风;为了追求恢弘,小县城也有大梦想,学欧美城市修广场、挖人工湖……大家已经这么“拼” 地去追求“美”,为什么到头来却被吐槽为“低美感社会”? 追求美,无非是为了让心灵获得满足与享受,可冷静思考一下,我们所追逐的“美”,到底是自己真 正想要的“美”,还是被网络和一些媒体引导甚至是灌输的“美”?我们所拥抱的“美”,到底是自己真 正喜欢的“美”,还是受外界影响甚至被外力裹挟后的“美”? 现实生活中,在一些思潮的影响下,在有些人的眼中,“蛇精网红脸”成为时尚,“油头粉面 A4 腰” 是美;在网络上,低俗猎奇短视频大行其道;在文艺界,不管什么题材,“伊人”“未央”“芳华”等古 风词语频现;还有唯好莱坞大片或美剧是从的看片看剧“鄙视链”,时尚圈劲吹的“日韩风”……当然, 比“爛审美”与“坏品位”更可怕的,是干脆“不思考”,不少人在审美情趣和辨识能力方面流于懈怠、 不求甚解、盲目跟风。长此以往,社会的审美水准与鉴赏能力必然会大大下降,更不用说创造美了。 为何会出现种种“低美感”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审美趣味的走偏移位,有审美取向的崇洋媚外, 也有审美方向的简单复古。当然,更核心、更内在的原因,则在于国人缺乏审美自信。 在过去的数千年里,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君不见,“中国式审美”曾经独领风 骚: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美不胜收的宋元山水……它们都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最美最有诗意的符号,它不仅辐射到了近邻,衍生出东亚文化圈,还传播到西方,对西方近现代文明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中华传统之美,有华丽、恢弘、浩大之风,也有质朴、清新、潇洒之格,或绚丽,或充盈, 或空灵。当下,重拾“中国式审美”,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下,面向未来。 为此,贵刊特开辟专栏,就“低美感”现象展开讨论,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展示睿智,发表高见。 从传播媒介的角度说,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口味,为博眼 球不惜挑戰公序良俗。传播媒介应该是审美的风向标,但当今社会,媒介似乎被“流量为王”的自媒体所 “接管”,猎奇、低俗、审丑成了常态。这样的审美病征,降低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格调,甚至造成了恶性 循环。发生雪崩,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广大“吃瓜群众”虽然只是在看热闹,却也在无形之中推波助 澜。这种大的审美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审美趣味的培养,不利于我们审美能力的提升。 所以,我认为,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的审美价值体系,要彻底消除“低美感”这一社会现象,应该引导 积极向上的审美风气,杜绝庸俗、低俗、艳俗之风。为此,相关部门与主流媒体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 任;同时,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坚守文化自信,自觉提升审美趣味,提高鉴赏水平。这世界从不缺乏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鉴赏美的能力。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是充分发挥像贵刊一样有责任感的媒 体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我们年青一代的生力军作用,我相信,“低美感”的浮云,遮不住真正热爱美、 追求美的眼光! 此致 敬礼! 一名高中生读者 ×年×月×日 心中存美,时代有美 作家王小波曾言:“人仅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诗意的世界。”而拥有诗意的世界,首先 要有美好的心灵。然而在现实中,有人为物欲横流所蒙蔽,失去了美丽的双眼,有些则美丑不分,甚至以 丑为美……本期《美好时代》,就带您探讨中国社会的“美”。 而作为编辑,我想说:一个人内心的美很重要,它不仅可以让个人获得幸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凝 成一个时代的美好。 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虽然整个中国社会的审美境界在 不断提升,但同时,有些人的审美病症却在不断暴露。从“凤姐”以丑为美,在网络大红大紫,到“抖音” 上各种低俗的哗众取宠,从鲁迅先生笔下的以观看杀人为乐的围观群众,到网络丑闻后跟随的几万“吃瓜”, 究其根本,这些“低美感”现象的背后,是一个人内心美的缺失,也是时代美的缺失! 一个人缺少了内心的美,只会空有一副皮囊,变为行尸走肉。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然而反观当下中国社会,有多少人抛弃了内心的美 好,而对皮囊的“美”趋之若鹜?又有多少人为了物质与自身利益,而将内心的美如随地吐出的痰一样唾 弃?在当代中国,你可以随随便便找到十家美“容”院,但即便走遍全城也难以寻得一个“美育院”;你 可以看到各种丑恶,搞怪跃上新闻头条,引得万人瞩目,但即便翻遍“抖音”,也难以看到心怀美好,为 国家默默付出的科学家的消息;你可以看到成千上万个“美”女,但他们的心中却丑陋不堪……一个人的 内心若是没有美,纵使外表再光鲜亮丽,也只是行尸走肉。心中无美,我们不可能获得幸福,也不可能获 得内心的充盈。 而保持一个人内心的美,更可以凝成时代的美,让全社会的人感到美的力量! 每一个人内心美好的点点星光,凝集起来便是社会的美丽银河。一位位扶贫村官内心的美,聚成双手, 托起贫困村对生活之美的向往;一位位志愿者内心的美,构成臂膀,扛起武汉对美的期望;一位位白衣天 使内心的美,筑成高墙,保护我们的美好生活不受病毒威胁。他们内心的美,一起凝聚成整个时代的美好, 给无助者以希望,给受苦的人以抚慰,给全民族以力量!一个人怀着内心的美好,便可激发出一个时代的 无限光芒! 心中存美,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时代精神。沈从文先生曾言:“美这一字虽然只有几笔,却很 少有人识得。”相信读者你,一定识得“美”字,也一定有自己对于“美”的看法,欢迎参与到《美好时 代》关于“美”的讨论中,展现你内心的美! 关于提倡美育的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蔡元培说:“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然而,网络“污文化” 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可谓“甚嚣尘上”,大有代替主流媒体的趋势。这样粗糙怪异的文化不断刷新着国 人对美的认知,冲击着青少年尚不成熟的三观,使得中华文化的美好高洁被侵染,让人们不知“何为美”。 故此,唯有加大美育的培养灌溉,才能成就个人之福,国家之幸。 加强美育培养是个人之福。人民日报发表时评,大声疾呼:“美育是一种刚需,为美而献身,比为面 包而活着更加幸福。”拥有审美能力,就拥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够善于在苦难的生活中找到美,从而 制造美,然后让自己即使在地狱中也能笑出声来,在苦难中也能开出花来。正如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个 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引来了评审们的好奇,“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 外桃源的入口。”同样的破损,不同的角度得出不一样的答案,哪种答案更让人有幸福感?结果应该是不 言而喻的。由此可见,倘若一个人的心灵和境界没有受到美的熏陶和启示,没有保留住一片审美的心灵的 净土,任何美的种子播下,也不会生根发芽,也就不可能具备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的胸襟和气象。因此, 个人的成绩系于美育培养之上。 加强美育培养是国家之福。中华传统文化中,高山流水是伯牙子期的阳春白雪的音律之美;《兰亭集 序》是王羲之的精妙绝伦的书法之美;秦腔梆子是黄土地人民的下里巴人的独特之美。美是一种享受,一 种修行,虽说美的种类有千千万万,然美绝不能堕于低俗、下流,美决然不能成为恶俗文化的代名词。“污” 文化的流行,折射出的恰恰就是现如今美育培养的缺位,这些低俗的审美观大行其道时,影响的不仅仅是 个人的品德修养,更会在向国外展示形象的时候,拉低国人的素质,抹黑大国形象。冯骥才的感叹:“中 华民族的审美,现在是低谷,充满了乱象。”因此,对于美育的培养和灌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唯有 加强美育培养,才能使国家形象高大伟岸。 同学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让我们加强美育培养,一步一个 脚印踏踏实实的做下去。我们要相信:美是一片沃土,只有勤加耕耘、施肥、浇水,才能使这片土壤更加 肥沃,才能让美育出更加高尚的品德修养,才能成就个人之福,才能撑起国家之幸。 倡议人:小明 ××××年×月×日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