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校名师解读一类作文怎么写?(附:模拟真题及范文展示)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名校名师解读一类作文怎么写?(附:模拟真题及范文展示)

ID:645529

大小:29.6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3-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名校名师解读一类作文怎么写?(附:模拟真题及范文展示) 一类文一般满足以下条件: 一、确定“三要素”——材料的含意、创设的情境和写作任务 这三个要素中,弄清“材料的含意”主要观照材料本身,弄清“创设的情境”主要观 照材料本身和引导语,弄清“写作任务”主要观照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考生在看到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后, 首先,要读懂材料,弄清事实,抓住材料核心; 然后,立足创设的情境,明确题目要将自己带入怎样的交际环境、特定氛围、时空地 点或某种处境中写作; 最后,确定写作任务,这需要明确写作者的身份、写作对象、写作目的、文章主题、 文体等。 二、找角度、巧分类,选准立意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命题材料有单一型与组合型。单一型的作文题已出现多年,考生 们平时练习得比较多,基本上在确定“三要素”后,都能正确审题、准确立意;面对组合 型的作文题,考生要想精准立意,或者让文章立意高人一筹,就需要在充分理解每一个命 题材料的含意后,从整体把握命题材料,然后对命题材料进行分类,进而选准立意点。 以 2017 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化育后世的诗文名句”为例,该题目所给的材料内涵 丰富,审题立意时需要两步走。 第一步:找角度,依据命题材料含意,确定立意范围。命题材料由 6 句诗文名句构成, 第一句强调的是自强与进取;第二句不难理解,与此有关的关键词应该有家国情怀、思乡 思亲等;第三句出自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强调的是内在美;第四句如果能联系作者 魏源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其著名论断“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就不难理解,本句强调个人要放 眼四方,怀有高远的理想;第五句强调的是正视现实、敢于担当、勇于进取的品质;第六 句重在责任、自信、抱负等。这些诗文名句的内涵跟《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 要》中“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 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相吻合。一句话概括,本题考查的 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考生选择立意角度的基础。 第二步:巧分类,根据命题材料内容与对象进行分类,确定立意。理解了这 6 句的含 义后,考生的思维要从感性向理性提升,将诗文名句分类并组合,形成鲜明的论点。如把 握两三句诗文名句间相通的内涵,选择①⑤,可立意为:如何做到自强不息。如对两个不 同的观点进行对比,辩证分析,选择③④,可立意为: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如将几个平 行观点统一到一个主题下,选择①③⑤,可立意为:“我”理想中的人格。如着眼总体,探 讨个人、国家、时代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①③④⑤,可立意为: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 境界;选择②⑤,可立意为: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选择③⑤⑥, 可立意为: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三、立意要有“我”,不能脱离特定的时代 考生在写作时要立足于实际生活需求、实际应用,体现处理信息的能力,避免言之无 物、大而无当。近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常常给考生设定写作身份,比如 2019 年高考全国 卷Ⅰ作文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给考生设定的写作身份为“复兴中学”的学生,考生 必须在这一前提下进行立意行文。尽管写作身份被设定,考生在立意时也要有“我”,表达 新时代下的“我”的认识与观点。 还有,写作任务“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很接地气,非常符合高中生的学 习生活实际。命题材料体现了四方面内容:劳动与学习、劳动与人工智能、劳动与雇佣、 不尊重劳动。但这些只是思考劳动的背景,对作文立意起导向作用,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当 成作文立意。立意时要做到有“我”,如果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但丢掉了“从我做起”,就 是偏离主题。这里的“我”,既指材料中涉及的“我”,也指写作者自己。 具体来说,可从“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切入,谈劳动光荣,让“我”幸福;可从劳 逸结合的角度,谈摆正劳动的位置;可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角度,谈锻炼自我, 懂得生活;可从尊重劳动的角度,谈尊重劳动,心怀他人;可从弘扬传统美德的角度,谈 热爱劳动的意义。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孔子曾自述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他又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孔子与颜回乐在何处,所乐何事,周敦颐也曾要求程颐、程颢好好参悟。 作为儒家思想重要内容的“孔颜之乐”,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 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 意义。 语文老师计划在课堂上举行“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 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作文评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三个任务中选择一个, 写一篇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的作文,材料阅读障碍较小,但是限定 条件较多。凸显情境化,具有多重选择性。 要求考生从三个任务中选择一个,但是每个任务都限定了写作主题、写作的背景、写 作的对象、写作的形式。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这些任务所创设的“特 别”的“情境”。如: ①任务一:“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 1970 年,考生要以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站 写广播稿,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内容与风格要尽量符合当时的政治环境与历史背 景。 ②任务二:创设情境为“开学第一课”,要求写一份演讲稿。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过程 中,演讲稿的风格要与“开学第一课”节目的整体风格相契合。 ③任务三:这个任务创设的时间是“‘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即 2021 年五六月 份;形式为“慰问信”。 不管选择哪个任务,作文的落脚点都应放在“探索”“超越”等主题词上。可以突出我 国社会主义航天事业伟大成就,也可以彰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的探索与超 越精神。选材上,考生可以从小处入手,借助航天科学家们(如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与“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的一些典型事迹,以小见大,彰 显一代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的中国航天精神。 一、作文特点 ●话题紧扣时代热点,符合立德树人的目标 在 2020 年 4 月 23 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中强调:“你们发愤 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 大精神。”全面阐释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的航天精神,是引领中国 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航天精神与女排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五四精神、长征精神一样,都是我们党和国家 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与创新航天精神,探索其宝贵的时代价值,不断地对其总结提炼并 发扬光大,必将更加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对于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强军目标,对于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此次作文很好 地借用时事热点,让学生牢记航天精神,同时也更好思索如何继往开来,从而达到教育的 目的。 ● 依然考查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情境依然是不容忽视的重点 这次作文设计了三个任务情境供学生选择: 1.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写一篇广播稿。 其中第一个任务情境,同时暗含时代背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和对象意 识“当时的中学生”等隐形任务,是学生容易忽略的点;而格式“广播稿”,则涉及文体考 查,学生应避免将其与之前写过的辩论稿、演讲稿混淆。 2. 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份演讲稿。 演讲稿在之前的多次高考以及模拟考已出现过,且该情境难度较小,求稳的学生会选 择写这个任务。但需要学生注意 3.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以学校团委名义给“天问一号”写一封慰问信。 第三个任务中需要我们注意“慰问信”的这一文体特点与要求,同时值得关注的是, “天问一号”计划于 21 年 5、6 月着陆火星,需要学生调动想象力进行写作。 任务驱动型作文完成任务是第一要务,内容任务主要围绕“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 止境”展开;思维任务是阐释“探索、超越与航天精神”的关联;格式是广播稿、演讲稿、 慰问信三选一。同时必须紧密结合材料写作。总体来说任务审题难度不大。 4. 材料的设置不单单局限于某一个时期的情况,表现的是一条时间线,表现的是一代 代人的接力,一种传递的精神。这给引材料及深度的挖掘都增加了难度。 5. 给出主题的写作,降低审题的难度,但是格局比较高,要写好不容易。表现出一种 趋势,不会在审题难倒学生,但要写出高质量的作文还是很有难度,体现了选拔的目的。 一、作文材料分析 ●材料解读 材料分四层意思: 第一层 【“嫦娥奔月”、屈原“问天”,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和思考。】 总起句:“嫦娥奔月”、“屈原”问天,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 第二层 【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 宇宙。】 展现中国古代历史上,人们对宇宙的探索。 第三层 【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上世纪 50 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 起步;70 年代,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将“玉兔” 送上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天问一号”飞过广袤的太空,即将着陆神秘的火星】 现新中国成立初期,航天探索的艰难、70 年代航天的成就、当下对探月的“既往”与 延伸宇宙探索范围的“开来”。航天精神正是在这每一事件中体现。 第四层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的航天精神。】 对航天精神的总结。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 ●写作方向 需要学生结合材料与主题“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分析阐释航天精神的内涵。 材料中的航天精神内涵:追逐梦想、探索、协同合作、攻坚。 如任务一,上世纪 70 年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注意他们的政治导向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当时的航天科技的水平,当时整个社会的气氛,学生的思想状态,这些都是要考虑的,要 写好,真不容易。考生需要有穿越的思维,营造好那个时代的氛围,才能把文章写好。 任务二需要注意的是电视台这样的播放媒体,涉及的面是很广的,面向的听众是多层 面的。 任务三中作者身份不是个人自己,而是代表一个团体,以学校团委名义来写这篇文章。 校团委是先进青年学生的政治性的组织。 材料中航天精神的内涵诠释: ①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 一起,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呕心沥血,奋力拼搏。 ②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攻克尖端课题, 抢占科技制高点。 ③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尊重规律,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实施,在任务面前斗志昂扬、连续作战,在困 难面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在成绩面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④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同舟共济、群策群力,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 有风险共同承担。 ⑤不断创新、以科技屹立于民族之林。 同学们,注意紧扣材料中这些航天精神内涵,并结合主题来审题立意。 广州 2021 年高考语文一模作文题点评 重视“情境”与“应用文体”,解决忽略写作身份意识与文体意识的顽疾 胡家俊 2021 年高考广州一模作文题如期而至,广州市作为广东教育的龙头老大,一模的作文 题一直被全省甚至全国语文老师关注。 我们先来看看作文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 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 的探索从未间断;上世纪 50 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 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将“玉兔”送上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天 问一号”飞过广袤的太空,即将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 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 ④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站写一篇广播 稿。 ⑤ 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身份写一份演讲稿。 ⑥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以学校团委名义跟“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 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这是一道好题! 这道高考作文模拟题针对性强,突出了两个高考作文训练的重点,一个是“写作情境”, 另一个是应用文的文体特征,这两个点是备考过程中考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是经常丢分的 地方,通过一模的考试,突出这两个重点,考查考生作文备考的水平,同时也重点提醒考 生需要特别关注这两个重点,这对解决考生忽略写作身份意识和文体意识的顽疾,很有作 用。 对于这道模拟高考作文题,我想提出四点意见: 一、写作情境理解是难点。 这道题,无论你选择哪个写作任务,都绕不开对写作情境的理解,这是写好这道作文 题的一个难点。 第①个写作任务,写作者的身份是上个世纪的 70 年代的中学生,要在学校的广播站播 发一个稿件,内容是关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作为学生的心情与思考,主题 是“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上世纪 70 年代的中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当 时的航天科技的水平,当时整个社会的气氛,学生的思想状态,这些都是要考虑的,要写 好,真不容易。考生需要有穿越的思维,营造好那个时代的氛围,才能把文章写好。 第②个写作任务,写作的情境设置是: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 演讲,以学生身份写一份演讲稿。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这个情境,同学们都不会陌生, 选择这个写作任务,最好的是做回自己,学生以自己的身份代入写作就可以了。需要注意 的是电视台这样的播放媒体,涉及的面是很广的,面向的听众是多层面的,就可以了。 第③个写作任务,写作情境的设置是:“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以学校团委名义 跟“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写作者身份不是个人自己,而是代表一个团体,以学 校团委名义来写这篇文章。校团委是先进青年学生的政治性的组织,这个要理解到位。 这三个情境设置,各有要求,各有难点,能否把这样的情境理解好,是很考验考生对 写作情境的理解能力的,这会是一个拉开分数距离的一个重要的参考点。 二、应用性文体特征的把握是基本要求。 应用文的写作是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的重点,广州一模作文题,用一道题,考查涉及到 了三种应用文文体,这个确实是挺用心的。应用文体,关键的是要在写作中展现不同文体 的文体特征。比如说广播稿,主要是用声音传播的,主要是表达情感的,适宜比较抒情, 比较高昂的表达,不要把一篇很僵化死板的议论文改装成广播稿,那样会把听众闷坏的。 演讲稿,大家最熟悉,围绕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航天精神突出“探索从未停步, 超越永无止境”这样的主题,就很好了。 慰问信,主要对“天问一号”团队进行慰问,对他们的付出,对他们的精神表示肯定, 向他们学习,如何通过学习激励我们,就可以了。 比较三个写作任务,我个人推测,选第②个写作任务的考生会最多,第二是第③个写 作任务,第三是第①个写作任务。 三、防泛化理解“探索”。 主题里面的“探索”应该是特指,是特指航天事业方面的探索。吸取了适应性考试的 经验教训,“铭记历史,迎接挑战”,很多考生对于“历史”的理解是泛化的,没有突出特 指的抗美援朝这段历史。估计广州一模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希望老师们严格把关,这里的 “探索”首先是特指的航天事业方面的探索,这个要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上。 四、双峰主题要充分。 “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是一个双峰主题,“探索”要突出,写充分,“超越” 也要突出,写充分,这样才是好的文章。 【任务一范文】 躬身探索青云志,问鼎苍穹东方红 庄昱坤 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的校园广播又与大家如期会面了。此刻,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 情,一同庆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当《东方红》的乐曲在 苍穹之上响起,我心中充满了自豪。更想借此机会,倡议大家向伟大的科学家们学习—— 是他们不断探索的精神,让全国上下,乃至全世界知道,中国人的探索毅力和勇气可以超 越一切,创造奇迹! 探索从未停步,是“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持不懈。“东方红一号”从点火到升空 仅仅用了几秒钟,而在这几秒钟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坚持。早在 1956 年竺可 桢、钱学森等科学家就已经向中央提出了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这 14 年来,没有制造经验, 没有良好的研究环境,甚至在饥荒时期没有足够的粮食果腹,而一位位隐姓埋名的科学家 用竹子般的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他们在大漠之中躬身探索,是 16 次的失败换来了今 朝的成功,换来了独立研制并发射卫星的世界第五名! 相信同学们都还记得,6 年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那时, 我们为祖国的核事业发展振臂高呼。那么 6 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为同样艰苦探索的丰硕成 果,那颗星空中最闪耀的“东方红”高声欢呼吧! 超越永无止境,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130 年前,祖辈倍受欺辱, 谁曾想“东亚病夫”会“不坠青云之志”?100 年前,侵略者血洗中国大地,谁曾想“支 那人”可以问鼎苍穹。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是可敬的。更值得敬佩的,是他们超越历史、 超越偏见、超越“一穷二白”的勇气。在建国初期,梁思礼、钱学森等多位科学家毅然决 然地踏上回国路。他们早就见识过国外的研究环境多么优越,研究资源多么丰富,也知道 新中国是多么的百废待兴。而若不是他们超人的勇气,敢于摆脱客观条件的束缚,又哪里 有机会去探索中国人的航天事业呢? 1958 年 5 月 17 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郑重宣布:“苏联和美国把 人造卫星抛上了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只有我们敢于超越自己的想象,敢于超越他人 的丰碑,才能在今日取得世界瞩目的航天硕果。 亲爱的同学们,继承航天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每一天的学习是平凡的, 但正是今日的一笔一划,才能画出祖国美好的明天。毛主席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就是一个个数据计算累计而成的。让我们借此之际,燃起心 中的前进之火,我辈亦承青云志,苍穹何止东方红?让我们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不断 探索,不断超越! 【任务二范文】 探索未停,超越永无止境 庄昱坤 曾经,那只是一种想象;曾经,那只是一种梦幻;曾经,那只是某些发达国家才 能实现的技术。而如今,在飞速发展的中国,我们用强大的航天精神超越历史,实现了一 代又一代人的航天梦。 在新的时代,会有新的航天精神。站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作为一名高中生,始终 铭记,虽然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乘翅高飞,但那种协同攻坚,不断超越的精神,需要 我们去继承。那我们又该如何用这新时代的航天精神,去走好新时代的航天路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新时代的航天路。说起我们记忆中的航天,可能同学们 想起的是屈原“天问”,是“东方红一号”,是“嫦娥”“玉兔”。当我们认真回顾这段历史, 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也是呈现在全世界人们面前的一段伟大历程。然而,对于我 们中学生来说,摆在面前的“里程”,就是把学习的任务完成好,把生活中的困难处理好, 去奔赴自己心中星辰大海。 其次,我们还要知道,走好这样一段“新时代的航天路”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曾经,我们经济有限;曾经,我们设施简陋;曾经,我们人才奇缺。但在那个时代,我们 依然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 学成果”。 “自力更生”精神孕育了我国最初的航天精神。重重的困难,像一座座高山,也 像翻江倒海的巨澜。但我们与困难酣战,奋勇直前。而新时代的航天之路,或许不再那么 艰难,但它更需要我们有一种协同攻坚的精神态度。虽然时代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 但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 有同学会问,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怎样走好新时代的航天路呢?我不禁想起了 毛主席对外国友人说过:“天上有两千多颗卫星,我们才两千分之一嘛!就是有两千颗也不 能骄傲,否则会走向反面,这是一个教训。”是的,我们不仅要避免懈怠的情绪,更要有虚 心耐心的拼搏态度,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坎坷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新航天精神”, 一步一个脚印,攻破一道道防线。我想,只要做到了这些,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不 管结果如何,这一段历程一定能给我们成长的记忆留下精彩的印记。 习主席说,“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祖国过去的蓝图建设我们未曾参与,未来的 航天征程我们不愿错过。同学们,先让我们在努力学习中锻炼自我,成为一个符合新时代 需要的“新航天人”,再用更多的实际行动参与到自己期待的每一幅蓝图建设中去吧。 天有语,有汉音,星无垠,我来也 ——致“天问一号”团队的慰问信 龚志民 敬爱的“天问一号”全体科学家: 你们好。在我国“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辉煌时刻,我校团委谨代表全校同学向 你们表示最真诚的慰问并致以最高的敬意,祝愿中国往返火星的路途一帆风顺,祝愿祖国 航天事业兴旺发达。(开头段写作,遵循应用文体写作规范) 千年前的屈子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今天“玉兔”答:中国已拥有月壤。“天 问一号”答:我已抵达火星。“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忽忽人间多少秋,天有语,星无垠, 多维世界路难寻。看如今,头顶有“北斗”环绕定位,近有月球为伴,远有火星为邻。航 天人,知来路,探去处,白发满头时,国运勃发,意兴方浓。正是有了你们几代航天人的 的竭力奋斗,才有了今天中国的飞龙在天。(此段由天问而追问,古今联系,思接千载,紧 扣情境材料写作,大气磅礴,突出了航天人的巨大贡献)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是你们科研实力和科学精神的结晶,是国人的骄傲,更 是祖国航天事业的新起点。(领起句,盛赞“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巨大意义)回首千 年,从朦胧的梦想与思考,到“北斗”厘米级的准确;从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的 实践,到“东方红一号”环绕地球的突破;从万户身绑“火箭”飞向天空的冒险,到“神 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回收;中国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的精神从未断绝。正是有了这 种精神,星际旅行才不再遥远。航天是奔向遥远的事业,科学是一场接力赛。我们这一代 学子,或有人未来会从你们手中接过星际航天的接力棒,就像你们从钱学森、赵九章等前 辈手中接力一样。我们未来的人生颜色、航程,由祖国需要而定。今天,你们是大海,我 们还是山中的小溪水滴,但百川终会归海。未来航天人中,必有我们中的一员。(本段扣住 写作任务,结合题目材料情境,做针对性有效论述与分析) 航天道路由你们而开,你们绘制了星际坐标,也为我们提供了人生未来定位最重要的 理想坐标。感谢你们。感谢的最佳方式,是默默地向你们学习、看齐。就像你们向蓝天、 向星际看齐一样。你们读懂了星空,国家航天就进步了;我们读懂了你们,学业就一定会 有所成就。(结合青年团身份做有效议论,突出表现“写作任务”) 先民们数千年一问,新中国七十年作答。西方长期封锁,锁不住中华龙的腾飞。关键 在于中国人有志气和实干精神,关键在于你们的科学和创新能力。我们全校共青团员,都 认定:绚丽的青春、光明的人生,首先应该秉持这种精神上路。无论我们未来的事业是在 天上还是在大地,你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放眼国际局势与历史,写作思维开阔,既表达 了对航天人精神的再次赞美,也表达了自己作为青年人要向中国航天人学习的决心,符合 青年团立场与身份)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诗人的情怀、科学的精神,必将使人类、使所 有生命都成为命运共同体。爱天空,必先你们一样爱科学,爱生命、爱人生。(结尾作升华 性议论,表现出人类共同体的思维高度,很难得) 在此,我们代表第一高级中学青年团员,向你们致敬,并祝福全体航天功臣们星路通 达,人生幸福。(最后的致敬语,有必要) 共青团深圳第一高级中学团委会员敬致 2021 年 3 月 16 日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