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命题趋势】数学八省联考官方试题评析出炉,透露今年高考命题方向
本次数学考试充分体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改革思路,给一线教师课堂教
学改革和复习备考带来很多启示。
1.数学考试命题体现课程改革导向
注重数学高阶思维培养。这次数学考试凸显了思维启发和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例
如试卷中关于立体几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第 11 题、13 题和 20 题,这三个题目反常态呈
现,只考初步知识,没有线面、面面关系,没有空间角、空间向量等传统考查内容,而是
回归立体几何教学本源,考查展开图、圆台体积以及一个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背景的立
体几何新定义问题。其中立体几何解答题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重点
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的
能力,具有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能脱颖而出。这警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灵
活多变,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要回归本源,回归基本概念、定理、原理。“题型+套
路”的教学只能增强学生的模仿、记忆能力,培养不了高阶思维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
在开放性试题中考查基础知识。本次考试注重数学学科核心内容的考查,比如数列、
三角函数等核心内容都涉及了,但是这次试卷的前三题有些学生不太适应,第一个集合题
没有具体集合的“交并补”,而是回归到抽象的符号运算;第三题出了一个逻辑推理题,这
是新题型。同时在填空题中出现结论开放的题型,是想考查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需要学
生在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的基础上生成自认为正确的答案。这种开放性试题是一种新尝试,
也是一种新导向。
凸显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本次数学考试通过核心考点体现基础性,知识点不再
是一个个地考,而是一块块地考,通过不同模块考点交汇体现综合性。比如第 12 题、22
题,将导数与三角函数放在一道题中考查,需要学生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第 16 题,
将正态分布问题与物理学科实验结合,考查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
题型的创新性还有方法创新、思维创新,这些都是新高考的考查方向。
2.改变教学策略,从不适应走向适应
本次适应性测试的考试,带给考生和一线教师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要改变“刷题”的战术。考完这次适应性测试,很多学生感慨“刷题没用了”。长期以
来,高考复习常采用“题型+套路+大量重复练习”的模式,学生思维僵化,怕“新”不怕
“难”。其实,“舒适区”的简单题不需要大量练习,“学习区”的中档题只需要熟练即可,
“困难区”的难题仅靠大量练习很难突破。教师要转变观念,从公式化、程序化“模仿、
记忆”的怪圈中跳出来。改变把习题按知识类型和题型套路分类的做法,而是按习题内在
功能将其分为基础知识组、思想方法组、思维品质组和综合能力组,变题型训练为功能探
究。
要基于教材、回归数学本源。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回归课本基本概念、原理,知道高
考试题的来龙去脉,领悟教材知识与高考试题的内在联系,养成从教材到高考、再从高考
回到教材的良性循环的复习习惯。
3.加强考点融合与真题研究,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这套试题体现了大融合的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意识起到积极
引导作用。历年高考真题都是考试中心命题组成员的智慧结晶。与其训练模拟题不如多研
究真题。教师可结合课本练习题,尝试把历年高考中的考点嫁接、融合,从题型、方法、
思维上加以改进,生成新的试题。指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思,进行数学思想、精神和方
法的提炼,让学生从思想上去揭示知识、问题及其解法的本质,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及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意不同。整套试卷较好地把握了稳定与创新的关系,若师
生的提前“不适应”,能换取对新高考试卷命题形式与考查核心内涵的“适应”,这次适应
性考试便达到了最根本的目的。